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450篇一
金華還保持著端午和元宵燈會的習俗。
其實,可以說金華的端午節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金華的端午節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節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灶頭及床上懸掛菖蒲、艾草,認為菖蒲、艾草可以驅鬼辟邪。還有流行的掛香包、推端午船驅五鬼、“驅蚊蟲娘”這些獨特的習俗現在都落空了。
另一個就是金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娛樂活動,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谷豐登人畜平安舊時燈會都在元宵舉行,因此,元宵節又稱"燈節"。般于農歷正月初十起燈,廿日散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興。
金華燈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余橋一節為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余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龍頭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龍形狀外校棉紙,描以彩色龍磷云彩腮挑龍須,嘴銜龍珠,四支擎有各種彩燈,背上插旌旗數面,上懸"天燈",下掛"地燈",制作極為精細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艷奪目燈橋下托木板,每板長2 3米,闊18厘米,厚5厘米,板兩頭各有一孔,間距70厘米,用以接燈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迎橋燈主要陣式有:"欽索箍" "肚里滾" "青蛇溜" "麥餅挑" "荷花旋" "剪刀股" "雙開門" "繞房柱"等極為精彩驚險。
金華也是改變的城市,希望越該越好,日新月異。
家鄉的風俗作文450篇二
輕咬一口,光滑細膩的皮兒在嘴中滾動,鮮美的湯汁浸透舌頭,富有彈性的肉餡在口中跳躍——這,就是我最愛的家鄉餃子。
每一年春節我都會回到山東老家,每一次和家人團聚的時候,奶奶都會給我包餃子吃。奶奶先拿起一盆面粉,在當中敲入幾個雞蛋,再用她那布滿皺紋的手在盆里用力地揉幾下,一個大團面就形成了。奶奶手中的團面才不像市面上的那么蒼白,而是金黃的,散發著光澤,這是奶奶特地給我這個大孫子制作的,這時我會吃力地抱起這個團面,用手使勁搓成一長條,然后奶奶拿起刀嫻熟地砍了起來,一個長條就迅速地成為一個個小三角,我呢,拿起這一個個小三角用力一拍,只聽“啪”的一聲,手上留下一個白印,桌上現出一個面皮。
面皮做好了,爺爺把餡也拌好了,白菜豬肉餡兒,所謂“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如豬肉香”,看著這誘人的餡兒,我不禁流下了口水。包餃子了,我用筷子夾起一撮肉餡放入餃子皮當中,學著奶奶的樣子,把餡少的一半餃子皮按到餡多的另一半上,往皮子邊上使勁一按,再輕握拳頭,把兩個側邊也使勁一按,嘿!一個半圓形餃子就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邊上是薄薄的皮,中間圓圓鼓鼓的裹著一大包餡,金黃半透明中有時一道綠,有時一道紅,在紅綠相交之中藏著的,定是美味無比!
在無數沸騰的氣泡中,一個個餃子變得鼓鼓的,像一只只小肥豬。看著盤中熱騰騰的餃子,奶奶笑著對我說:“博呀,咱這餃子里可包著運氣、幸福和財富啊……”不等奶奶說完,我立刻抓起一個餃子直往嘴里塞,竟然咬到了一個硬幣!我笑著對奶奶說:“奶奶呀,我吃到財富了!”全家人都笑了起來。
一聲聲敬酒令中,一個個餃子中,包裹和傳遞的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無論去年如何,今年會更加幸福!因為大家都有故鄉,有家人,有餃子。在一片片歡聲笑語中,在一桌桌天倫之樂中,聞到的都是美好,看到的都是幸福!
我愛家鄉的餃子,我愛家鄉,更愛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