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當大家最期待的成績出來時,有人高興,有人哀。但我們不要再去管分數的高低了,只管找出自己的錯題,加以改正,反省,為下次考試做好一切準備。
我沒有考好,雖然比以前進步了,但自己預定的的分數,預定的名次卻沒有達到。
數學,這個自己最拿手的科目雖然和預想一樣,但錯題卻不可饒恕:第16題,老師上課講過嗎?講過,不下3次,可你還是錯了,不會嗎?不是,老師講了那么多次,你怎么可能不會;馬虎嗎?也不是,每個過程都經過你精心的計算,不可能錯。你告訴自己是忘了,你在騙自己,你難道和金魚一樣只有7秒的記憶嗎?只有一種答案,老師講的時候你肯定沒聽。所以說這個錯誤是不可饒恕的。
接下來是英語,面對閱讀c篇,我只能自認倒霉,閱讀能力有再提高的我,面對閱讀c篇,我全軍覆沒。所以我只能在家的時候去提高閱讀了。
語文,這個我最擔心的科目,除了作文,我就扣了11分,可以說進步了許多。而作文,因為我不喜歡留意身邊的事物,沒有記起最有把握的題材,所以沒得到高分。
不要以為考完試就過去了,不用再去關心它,那只能說你是在應付考試,也是在應付你自己。考試就是考核,每次考試都是檢查你這段時間所學的知識學會了沒有。所以,去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吧。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或許由于最近家里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總是心情不好,每天沒有靜下心來備課。或者更確切的說,上課就是為了應付學生。
看著學生上課時漫不經心的樣子,看到學生寫的日記,我越發的感覺到我的教學工作再也不能這樣應付下去了。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討厭我的課,我在學生心中就會沒有威望了。我的教學就會沒有成績了。想著想著我越來越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前的形式容不得我再去逃避了,我必需堅定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所以在周末,我認真準備新課,并且閱讀了一些課外書,準備了很好的課外拓展。或許人們對某事但做了充分準備,內心中就會有一種自信。星期一,上課我一改昨天嚴肅,面帶微笑,當我的小班長告訴班級某某學生犯錯誤時,我沒在大怒,而是淡淡的一笑。
等到上我語文時,我充滿自信的來到班級,我投入我所有的激情、熱情。引導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因為這篇課文學生在早讀時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并且文章比較短。內容比較好理解。所以課上我沒有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而是直接進入文本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再讓其它小組的學生回答問題上。這樣學生就是在質疑、探究、交流中獲得共同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強,并且對問題理解[ ]也到位。在探究本課的寫法上同學們有了分歧。有的同學說運用的是對比,有的同學說運用的以小見大,托物言志的手法,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得出正確答案。看到同學們因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而赤的時候,看到他看他們的唇槍舌戰,我真的很開心。他們才是真正在學習,青春的色彩在他們身上展現。我看到他們真的在追逐夢想。
在文章主旨及寫作手法探究完之后,我進行拓展。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踢三腳》意在告訴學生:我們在竭盡全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時,我們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還要富有智慧。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過得更有價值意義。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終于領悟了這個道理。我為了培養學生[ ]的思維能力,我選了幾個歇后語,讓同學們依據他們對詞義的理解,來接下句,有幾個理解能力強的學生真的說了出來。看來我的學生還是很有潛力的。這一節課高潮不斷,學生的激情真的被我調動出來。老師對于學生的引路真是太重要。
老師認真的去準備每一節課,在了解學生的特點前提下,采取多種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是有命力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會真正的有收獲的。課堂上有些時候看似老師做得是一些與教學毫無關系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看似無益的卻益處大大的。我們老師設計教學宗旨就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讓學生在快樂在學到知識。這是一種很難做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肯于探索,我想我們會找到適合我們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就會有收獲的。有創新的課堂才會有生命力。
通過這節課我又重新找到了自信,我知道我應該用更大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研究課本,采取更多方式達到高效教學!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七年級是初中階段的起始年級,如果起始年級沒有帶好,就會留下不少后遺癥,貽害學校的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幾年,給學校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我覺得初一的教學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礎,而良好的開端是創建優秀班集、優秀學校的關鍵。
在這學期的課堂教學中,我能夠滲透新課標理念,不斷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鉆研探究式教學,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論學習筆記,學習中,獲益非淺。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教學工作,備課及時,作業量適中,批改指導及時具體。積極參入語文的上、聽、評課,從其他教師身上取長補短,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本學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課文由學生根據自學的模式自學,教師點撥指導,通過嘗試,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學習實踐的方法,進一步培養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的同時,我也在不斷的思考,現就“課堂提問”這方面的思考作一個小結。
眾所周知,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閱讀教學來實現的,而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系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入、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呢?然而,對于涉世未深、知識還不豐厚的初中生來說,想讓他們直接從文本當中激起閱讀興趣,從而獲得知識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實際的。
那么,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既不能過于膚淺,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太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事與愿違。問題的難度應以水平較高的學生經過思考或討論或稍加提示點撥可以答出為上限。
其次,所提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緊扣教材訓練要點及文章精彩之處。
第三,設計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于理解或鑒賞性材料的提問,要不受“標準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維性,力爭引起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精神。
第四,科學地確定問題的指向,切忌提“漫談式”的問題,單求課堂“熱鬧”,弄的最終不知所問所答是為何而來。
第五,培養學生生成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把學生推向主體,很多問題由學生自己生成,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發現問題;當學生的問題提得過多過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篩選整合,隨著問題的解決,正確對待不斷產生的新問題。
第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鼓勵學生不斷產生新疑。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提問得法,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提問不當,不僅對教學無益,而且會堵塞學生思路,窒息課堂氣氛。因此,教師應重視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語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積累,增加了閱讀,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當然,學生的閱讀面還顯得窄了一些,閱讀的量還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訓練指導上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