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我們的節日重陽班會教案中職篇一
1、認識傳統節日重陽節,知道要尊敬老人,關心、愛護小孩。并懂得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爭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學生。
2、在重陽到來之際,同學之間互送賀詞,互贈卡片,以歌舞、游戲等活潑輕松的形式來歡慶重陽,并現場制作一張賀卡送給爺爺奶奶。
1、排練節目。
2、布置教室。
3、提前邀請幾位爺爺奶奶參加活動。
一、認識重陽節
二、歡歌慶重陽
2、甲:我們是快樂的天使,
乙:我們是幸福的一代,
甲:家長用愛哺育我們成長,
乙:老師用愛教育我們成才!
甲:一個月來,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
乙:我們學會了a、o、e……
甲:我們學會了1、2、3……
乙:我們學會了a、b、c……
甲:爺爺奶奶們,就請你們聽我們唱一首《字母歌》吧!
合:請聽《字母歌》。
3、他們唱的多好啊,接下來,還有更精彩的節目呢,請欣賞舞蹈表演。
4。甲:重陽到,重陽到,歡歌笑語多熱鬧!下面讓我們以擊鼓傳花的游戲讓全體小朋友樂一樂,游戲規則是以口哨聲為準,口哨響,活動停,花傳到誰那里,誰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大家說好不好?(游戲開始,請爺爺奶奶們一起參與游戲。)
乙:大家玩游戲的興致非常的高,下面我們再玩一個好不好?貼鼻子游戲,游戲規則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轉兩圈,摸鼻子,摸到者獎勵一顆糖,否則表演節目,大家說好嗎?那么先請xxx的爺爺先來玩玩吧。(游戲開始)
三、品嘗重陽糕
重陽節到來了,在歡慶節日之際,我們也不能忘記品嘗美味的重陽糕啊,接下來,就請爺爺奶奶們和我們一起來嘗嘗這些美味的糕點吧!
四、結束篇
今天,我們的活動現場來了幾位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和我們一起歡度佳節,但是還有許多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們沒有來到我們的現場,那么,就讓我們為他們也準備一份小禮物吧。
音樂聲響起,小朋友們用準備好的材料現場制作賀卡,放學回家后送給自己的爺爺奶奶,并祝他們節日快樂!
五、班主任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一起迎接重陽節的到來,我們和爺爺奶奶們一起歡慶節日,我們是多么的高興和興奮。老師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活動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尊老愛幼的好孩子!
我們的節日重陽班會教案中職篇二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抒發民族情懷,激發愛國情感,崇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人文精神的濃厚節日氛圍中落下帷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20xx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總結精選5篇,歡迎借鑒參考。
活動中,各班班主任圍繞主題精心準備了課件,開展了“端午話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詩詞欣賞、話端午談感受”等主題鮮明的活動板塊。
話端午談感受,弘揚了民俗背后的一顆顆愛國之心,使孩子們感悟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主題活動,加深了孩子們對端午民俗和傳統文化節日的認識,使孩子們了解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激發了孩子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xx縣長安學校在20xx年端午節來臨之際,抓住契機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學習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國旗下講話、邀請專家舉辦講座、誦讀愛國名詩詞、大課間體育活動、慰問和捐助困難學生等形式,開展了 “傳播民俗”、 “志愿獻愛心”、“ 全民健身”、“ 經典誦讀”、“ 美化環境”等活動紀念傳統節日——端午節。
該校通過活動,使廣大師生了解了端午節的知識: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端午節是體育節,許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天在水上賽龍舟的體育活動;端午節是美食節,不少地方仍保留吃粽子的習俗。
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系列活動,達到了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廣大師生了解端午節、認同端午節、喜愛端午節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認同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6月11日上午,xx學校舉行了升旗儀式,在莊嚴的升旗儀式結束后,葉梅香老師作了題為“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隨后,xx學校組織全校各班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
據了解,學校開展本次主題班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和過好傳統節日,各班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節”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同學們通過學習后都知道了有關屈原的故事。“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同學們紛紛答到: 賽龍舟和包粽子。
通過開展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增強了廣大中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增強了同學們的文化自信,讓同學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了更深的認識與認同感。
高年級組結合端午傳統習俗,組織開展包粽子這項富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端午節主題社會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傳統,了解民俗,體驗成功的樂趣,喜愛“我們的節日”。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更讓孩子們體會傳統節日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與童趣。
為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愛國主義的精神,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近期,xx區實驗學校開展了端午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政教處安排各個班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端午的由來、習俗,通過班級故事會、早讀朗誦、“背古詩,憶屈原”等活動,增強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了解。
二是好宣傳教育活動,利用電子屏、手抄報、繪畫課、黑板報渲染氛圍,宣傳介紹傳統節日。通過專題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以活動為載體,引導同學們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
三是由學校工會組織參加“海通杯”城龍舟爭霸賽,在激烈比賽中,xx區實驗學校龍舟隊,經過奮力拼搏不失眾望分獲100米、200米直道季軍的好成績。
端午節系列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同學們感受到了傳統節日文化氛圍,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懷,在寓教于樂中傳承了經典文化。
我們的節日重陽班會教案中職篇三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每年的一月一日,也是新一年的第一天,這一天我們要以新的面貌來面對,新的一年,我們要先跟她打聲招呼,并且,每年的元旦都是與西方圣誕節碰在一起,所以這一天我們既要與上一年告別,又要與新的一年接軌,同時也要歡度新一年的到來。
送別20xx,迎接20xx,摒棄20xx年的失敗與挫折,以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學生總結上一年所做的事情,對上一年的感慨與感悟,班干總結一年工作的歡聲笑語,辛酸與苦辣。
1、班級布置:
a、桌子
b、黑板報設計成以慶元旦為主題的板報。例如:
c、班級墻壁掛上一些裝飾性物體,比如,彩色氣球,拉花,彩帶等,使班級更有節日氣氛。
d、買一些瓜果等食品,擺放整齊。(但要注意垃圾的回收)
2、主要環節:
1)會前準備
a、競選主持人,主持人自行串詞。
b、班會前一周將消息告知學生,讓同學積極準備,且在前兩天上報節目單。
c、排節目單。
d、當天班會流程最后核實。
2)會議流程
a、班任宣布班會開始
b、主持人上場,主持人對元旦來源及歷史進行介紹。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 年9月27日,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c、由同學背誦幾首元旦的詩詞,例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d、進行才藝展示,并且對才藝展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小禮物獎勵。
e、進行一個知識問答,答對者可獲得一個小獎品。例如:
歡歡喜喜過新年 (猜一花名) 答案:迎春花.
日復一日(猜一字) 答案:昌
森林大火(猜一字) 答案:焚
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字) 答案:告
f、介紹元旦歌曲并稍加學習
卓依婷—恭喜發財賀新年
g、將墻上的氣球摘下來,進行踩氣球游戲。
3)主持人串詞
a、開場
男1:歡歡喜喜過新年
女1:滿懷信心迎元旦
男2:敬愛的老師
女2: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晚上好!
女1:漫天的雪花,是飛舞的音符,以思念譜成樂章,用祝福奏出所盼,帶給你歡欣快樂的一年。
男1:臺歷即將翻去最后一頁,20xx年即將成為歷史。回首時光年輪上又一度春秋寒暑,我們不禁感慨萬千。
女1:讓歡笑伴著你,歡笑的名字叫燦爛
男1:讓溫馨伴著你,溫馨的名字叫永遠
男2:我的祝福飄在長風里,如歌如夢
女2:我的祈禱飄在雪花中,如詩如畫
男1:今天我們送去我們的`祝福
女1:帶著祝愿,帶著囑托
男2:埋藏已久的期盼,化作今日相逢的喜悅
女2:看,星光燦爛,那是新年炫麗的色彩
男1:聽,金鐘朗朗,這是新年動人的旋律
女1:在詩與畫流動的佳節里
(合)“你好20xx”元旦主題班會會現在開始!
b、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間的串詞
女1:會看古代文人墨客,很多都有關于元旦的詩詞,下面讓我們學幾首吧!
c、才藝展示
例如:素顏
男1:如果再看你一眼,是否還會有感覺。暴雨天,照逛街偷笑
別人花了臉。沒錯,這就是許嵩的歌《素顏》。在元旦佳節,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動聽的旋律吧!下面有請我們班的才女為大家帶來歌曲《素顏》掌聲有請!
d、第四節和第五節的串詞
女2:中秋有猜燈謎,那在我們的班會上有元旦猜謎
e、 恭喜恭喜恭喜你啊呀,恭喜恭喜恭喜你《恭喜發財賀新年》下面由班主任老師帶我們一起學習!
f、結束語。
男1:今晚大家燦爛的笑臉,爽朗的笑聲,分外的喜悅,和諧親切的濃郁情調,使晚會顯得其樂融融,分外愜意舒心。
女1:同學們,回首過去我們熱情洋溢,展望未來我們斗志昂揚,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張開騰飛的翅膀,向著更高的目標飛翔。
女2︰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男1︰讓我編織你們,用燃燒的信念
女1︰編成絢麗的歲月
男2︰編成遐思的年華
女2︰過去的日子是充滿遐想的日子
男1︰讓我說一聲新年好,看雪花飄舞,花兒如潮
女1︰讓過去的日子如水流,讓將來的日子如拂曉
男2:面對這人生嶄新的一頁,激情與歡樂相逢,愿望與夢想齊飛。
我們的節日重陽班會教案中職篇四
10月30日
敬老愛老從我做起
1、簡單了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2、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為老人獻愛心。
3、通過社區活動,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
折紙作品(親子作品)、宣傳標語“敬老愛老從我做起”、規劃好場地
1、了解重陽節的來歷。
2、知道重陽節的風俗:吃重陽糕。
3、參觀大班制作重陽糕。
4、發表感言: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些什么事?我想對爺爺奶奶說句貼心話。
1、活動前:
(1)提醒在社區活動時注意安全,不四散亂跑。
(2)注意文明禮儀:不隨地亂扔垃圾、吐痰,對人和氣。
(3)討論:怎樣和社區的老人打招呼,為老人服務?
2、實踐活動:
(1)按照規劃的場地就座,開展熱心服務活動。
(2)大膽地與周圍的老人打招呼,并會主動邀請老人。
(3)為老人服務:敲背、按摩、給老人唱首歌、向老人送禮物等。
3、活動后:
(1)鼓勵孩子說說自己是怎樣為爺爺奶奶服務的?
(2)交流:對今天的活動的感受?
(3)討論:以后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些什么?
我們的節日重陽班會教案中職篇五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主要的祭奠節日,是祭祖跟掃墓的日子。通過查材料、家庭采訪以及社會實際等運動,讓同窗們懂得清明節的由來、風俗、詩歌等。讓學生曉得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文明,是愛國主義教導的詳細體現。
1、通過查找資料了解清明節的由來(課件出示)
應用午會課進行交換。讓班級同學全員參加。
2、了解清明節的習俗(課件出示)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盛有趣的,除了講求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放鷂子、打馬球、插柳植樹等一系列風氣體育活動。
3、復習有關清明節的詩句(課件出示)
《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4、先容烈士陵園,講述義士的故事懷念革命先烈
通過活動,同學們了解清明節的由來、習俗、詩歌,發揮中華傳統美德,感觸清明祭祖。
我們的節日重陽班會教案中職篇六
1、讓幼兒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并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2、豐富幼兒的科普知識,了解“月食”現象影像知識。
3、了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食物并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園所室外與室內能凸顯中秋節日氛圍的環境布置。全園分為繪畫、講故事、“學科學,懂知識”、“齊動手,共勞動”四個小組。幼兒以班為單位,其中繪畫組:小中大班都可以參加;講故事組:中大班參加;“學科學,懂知識”組:大班參加。“齊動手,共勞動”組:小中大班都可以參加。
2、道具準備:繪畫工具、國畫顏料、水粉顏料、宣紙、白紙;燈泡、皮球(大、小各一個);手電筒、白墻/屏幕;月餅、食品、水果、盤子、水果刀。
3、其它準備: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話筒、條幅等。
活動一、二、三、四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有一個統一的時間就行,活動五的時間可以另加的,但要結合實際定時間。
活動一:美麗圖,我來畫
【活動對象】
小中大班孩子
【活動目標】
讓孩子用繪畫等手法表達自己認識的中秋節,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孩子背誦有關中秋節的詩詞。
2、教師講解中秋節的來歷及傳說并出示相應圖片。
3、教師事先準備一些與中秋有關的詩詞、圖片、國畫、水粉畫、掛在教室。讓孩子在作畫期間尋找靈感。
4、準備繪畫工具、宣紙、水粉顏料、國畫顏料、半成品、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大班孩子:水粉畫、水墨畫、沙畫(自選)
中班孩子:撕紙畫、添畫、黏貼畫(自選)
小班孩子:拓印、黏貼畫、涂色(自選)
作畫期間,其它幼兒以及家長可以保持秩序的觀看。也可以以班為單位家長跟孩子共同做一幅長卷畫,完成之后掛于幼兒園大廳、走廊。
作畫后,教師幫助幼兒一起把畫粘貼在教師四周墻壁上。
活動二:小故事,大家講
【目標】
親子互動,提高家長的認識。通過孩子講故事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提前兩天教師給講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務,和家長一起尋找、準備中秋節的小故事。
2、準備小長衫(同相聲演員長衫)。
3、將場地布置成小劇場。臺下觀眾坐成弧形。
【活動過程】
1、先由一名教師生動地給大家講中秋故事。
2、每位幼兒輪流上臺講故事,幼兒獨立講,其他人做觀眾,要有觀看的禮儀。
要求:講故事的幼兒身著長衫,聲情并茂地講。家長、教師、幼兒都保持安靜狀態聽故事,并用掌聲鼓勵。
3、可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著進行,提前準備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妝,舞臺可以跟講故事的是同一個舞臺。
活動三:學科學,懂知識
【目標】
開發幼兒的創造力與藝術想象力,培養手指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豐富幼兒科學小知識。
【道具準備】
投影儀/手電筒,白墻/幕布,月亮圖片,摳畫出嫦娥形態的紙板;燈泡,氣球(大、小各一個);整間教室都要遮光。
【知識準備】
熟悉一些物體、動物的輪廓形狀。
【注意】
2、如果空間不夠,可以選擇大一點的教室或分批進入。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做各種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游戲的興趣。教師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據故事做出相應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師與幼兒共同摳畫出嫦娥奔月形態的紙板,用紙板遮擋在屏幕與投影儀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在幕布左上角粘貼上月亮圖片。前后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通過此方法,既讓幼兒更生動地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并且讓幼兒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識。
(三)神奇的月亮
1、導入:展出各種形狀的月亮圖片。
2、模擬月食全過程:使用燈泡代替太陽,一個孩子舉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孩子舉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開燈泡,大皮球圍繞太陽轉,小皮球圍繞大皮球轉,觀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對方的黑影遮擋的情況。
我們的節日重陽班會教案中職篇七
班會是學校集體活動中最主要的組織活動之一。以下是由本站pq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班會,歡迎大家學習參考。
1、通過隊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
: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熱愛祖國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四中隊主題隊會活動現在開始!
全體立正!出旗!奏樂(放錄音)!敬禮!
禮畢!請坐下!
主持人:方嘉偉 王金諾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主持人:王金諾
1、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
主持人:方嘉偉
2、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清明節”。作為節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主持人:王金諾 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源(還是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輔導員老師給我們講一講吧)
輔導員老師:
談到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傳說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大肆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主持人:王金諾 誰還知道清明節有哪些古老風俗?
1、考慮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于是就有了各項野外健身活動。
(1)放風箏,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
(2)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3)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4)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5)插柳、戴柳,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人們為了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主持人:方嘉偉
(1)讓學生回憶以前跟長輩去掃墓的情形,用幾句話說說掃墓的經過。
(2)掃墓,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但同學們要明白,我們為了什么而掃墓?(緬懷英雄的崇高品質,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王金諾
3、提到烈士,說說自己知道的烈士。
主持人:方嘉偉
4、下周二就是清明節了,我們不會忘記那些英雄,更不會忘記那些屈辱。清明節成為了法定節假日,放假三天,同學們普遍感到高興,但清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又讓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主持人:方嘉偉 王金諾 下面讓們懷著對先烈們的崇高敬意——詩朗誦
1、《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2、《寒食》(唐)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主持人:方嘉偉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輔導員講話
輔導員老師:
我們緬懷先烈的崇高品質,雖然他們已長眠于地下,但他們的可貴品質卻永遠激勵我們,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此來告慰長眠地下的英靈。
希望同學們在這個以紀念為主題的情緒節日中,過得開心,過得有意義!
1、認知目標: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情感目標:通講故事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能認清自己的不足,學會好好學習、熱愛生活、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
女: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
男: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以先進的科學和燦爛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巔。
女:而近百年黑暗與屈辱的歷史,又將她推向深淵。
男:為了改變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與奮斗中含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烈士們的鮮血才點亮了中國的天。
男:今天,我們在這里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女: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來告慰英魂。
合:先烈們,你們安息吧!
男:松濤陣陣,那仿佛是先烈們發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們,如果你們在天有靈,就請你們看一看你們的鮮血澆灌出的美麗的鮮花吧!
女:歷史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憶卻永遠清晰。
男:有形的紀念碑可能會垮掉,但人們心里的紀念碑卻永遠屹立。
女: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怎能忘記!
女: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
(一)、了解清明節
1、清明節由來,清明節習俗,清明節食品,清明節紀念方式及國外清明節。
讓學生知道清明節的日期;清明節的別名;隨著網絡發展,清明節有了不同的紀念方式;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食品和習俗。
(二)、學會去愛
1、故事 《劉邦祭祖》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誰?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只有愛父母的人,才會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2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為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道路是先輩用鮮血鋪成的。是他們為我們民族的解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東方紅,太陽升”,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掀開了我們祖國嶄新的歷史篇章!他們把生存的權利留給了后代,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長城。認識到劉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才是大我,是大愛。
4、詩朗誦《站在烈士紀念碑前》
學生明理:我們會完成你們未完的遺愿,努力學習,將來使我們祖國更富強。
附:
(1)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 . 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了 /'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于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2)祭掃烈士墓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三.班會效果:通過本次班會,同學們對清明節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了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