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講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全國先進教師事跡演講稿 全國教師事跡簡短篇一
20xx年全國模范教師、溫江區通平小學教師 張春蓉
溫江區通平小學教師張春蓉,20xx年來一直扎根溫江區偏遠的通平小學,擔任了20xx年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多年來,張春蓉擔任通平小學總輔導員,并先后擔任語文、數學、音樂、品德等學科的教學。面對繁重的工作,她從不抱怨,均是高效率地完成。她在“挖掘德育資源,拓展發展空間”的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新理念的指導下,用心地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總結出了“創設多元崗位,自主參與體驗”的德育工作新思路。近年來,為打造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又開發實施了“流動小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德育微課程,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和良好品行的形成。她還特別關注學困生和留守兒童問題,撰寫的論文《農村“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探究》獲市一等獎,并入選成都市小學德育專委會年刊。她還撰寫了4份關于“學困生和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關心學困生和留守兒童。
張春蓉多年的教育工作,完成了從青澀到成熟的歷練。在家庭與學校的衡量中,她欣然選擇了后者,她以校為家,愛崗敬業,現在她的女兒也是一名教師。她對學校有著無限的關愛,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校,忙著看衛生、看安全、看秩序;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校,師生安全離校了,她才放心離校。作為學校總輔導員,她像慈母般地關心著老師的成長,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她分管學校體育藝術、品德心理教研組,在她的精心指導下,教師不斷成長,先后有7名教師成為區級以上優秀教師。張春蓉負責溫江區上片學校德育組工作,先后組織片組調研、班主任技能大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工作,撰寫的調研報告《農村小學生零花錢的調查及對策研究》獲成都市德育專業委員會一等獎。
了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情況,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張春蓉經常利用休息日走訪社區,宣講教育政策,交流對孩子的教育;走訪弱勢群體家庭,為貧困的學生捐錢送物,跟智障學生家長交朋友,讓他們重拾信心,點燃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張春蓉先后擔任語文、數學、音樂、品德、心理等學科的教學。教育教學成績一直名列片區第一名。學校工作哪里需要,她就主動“出擊”,有時盡管身體狀況不好。在擔任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她根據低年級學生愛畫、愛寫、愛說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完成成長記錄袋,在成都市調研中受到檢查組好評。她還自覺把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不斷反思,并把教學經驗寫成論文多次獲市區級獎。
近兩年來,通平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她主動投入工作,放棄了節假日、寒暑假休息時間。從器材的選購、功能室的維修、社團的組建、老師的聘請、資料的整理歸檔,她都親自指揮參與,希望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活動空間和條件。
“生命風華,歲月沉香”。如今的她,盡管兩鬢斑白,但“愛滿天下”的教育情懷讓在教育戰線的她青春永駐。
全國先進教師事跡演講稿 全國教師事跡簡短篇二
甘以一生俯首教育
全國優秀教師、崇慶中學教師 楊建忠
崇慶中學教師楊建忠,1985年作為優秀大學畢業生、學生黨員,主動要求分配到條件艱苦的甘孜州藏區工作。1999年后調至崇慶中學任教,至今已近30個春秋。從廣袤的康巴大山深處,到富庶的成都平原,他擔任了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從事數學教學,由于德高業精,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985年,剛當班主任的他,一面認真摸索班主任工作方法,一面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其他班主任學習。他在藏區20xx年創造了一個個教育新紀錄:初中高中教育教學出口屢次自破紀錄,特別是甘孜州康定中學高1997級4班的高考升學率100%,其中有2人上600分,最高分621分,該班數學均分超省平14分,在教育欠發達的藏區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當時的《甘孜日報》評價他“創造了當地教育史的奇跡”。
調到崇慶中學后,楊建忠仍然謙遜認真,以他堅實的專業素養和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學生的擁戴、家長的肯定、同事的贊許。他所教的班級,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班集體,他所教的學生,從20xx級到20xx級,高考數學均分均列崇州市第一名。在教學中他主張兩個核心,那就是“愛”和“導”。關外丹巴縣有個叫更燈的藏族牧民的孩子,早已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今天他還能動情地講述楊老師翻山越嶺來到他家,動員他讀書,改掉他在校不愛衛生、喝酒、打架、貪玩的壞習慣;崇慶中學高20xx級的農村學生至今還在傳頌楊老師用微薄的工資,三年高中一直悄悄地資助他們,直至畢業多方打聽才知原委;還有殘疾藏族學生黃曉麗,楊建忠不僅幫她考大學,還為她落實了工作。她給楊老師寫信說:“老師,我現在很好。身雖殘,但是從心理上說我不認為自己是殘疾的,是您醫治了我的心靈之疾,從您的身上我看見了什么叫做崇高。”
在教學中,建忠同志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實現“以知識為中心”到“以能力為中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他專注于錘煉課堂語言的幽默風趣,跌宕簡練,他說那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捷徑;他不斷地總結完善,探索出課堂“定時學習”的五步法;他摸索自創的“興趣思維法”和“5分鐘測驗法”,學生大呼神妙。他的學生,鮮有不愛數學者。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建忠同志終身學習,以教求法的精神,以及在他的帶動之下,老師們樂業奉獻,甘于杏壇寂寞,至今仍然是崇慶中學一道亮麗的風景。
楊建忠不僅在工作上成效卓著,而且他還是一名有時代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他常說:“在這個科學昌明的時代,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邏輯之美,成為百折不回的人,更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導學生成為品德高尚、愛國愛民的國家建設人才。”
全國先進教師事跡演講稿 全國教師事跡簡短篇三
三尺講臺競風流
全國優秀教師、金堂縣清江鎮可口可樂希望學校教師 胡春霞
金堂縣清江鎮可口可樂希望學校是所農村學校,胡春霞老師在這里一待就是20xx年,一直擔任班主任和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多年的教育教學錘煉形成她獨特的語文教學個人特色,將人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推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同時,她能夠根據學情適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熟練地駕馭課堂,并注重講求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讓語文課散發出特有的人文光彩和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展現中華文化的燦爛光輝。所教班級語文及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作為耕耘在課改第一線的語文教師,胡春霞堅持用“以學生發展為本”和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武裝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思想,時刻關注語文學科教學新動態,把最新的教研成果消化、吸收或借鑒到教學的實踐中,注重教學相長,學以致用。備課時,她能結合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狀況制定教學計劃,按課改精神、素質教育的要求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課堂上,她勇于打破經驗束縛,敢于接受新思想,嘗試新教法。20xx年,學校添置了多媒體教室,胡春霞利用課余時間加緊鉆研,努力學習,逐漸掌握了多媒體教學這種新興的授課方式,上課時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備課講課,并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使語文課取得了更好的效果。20xx年,她對自己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心得進行了總結,撰寫了《淺談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文,榮獲成都市教學論文一等獎。
20xx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讓她在班級管理、學困生轉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關注每一位學生,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潛能,為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在班級管理上,她把“用心愛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搞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能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進行教育輔導。她把“平等、理解、尊重、信任”的“愛生”理念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使學生犯了一百次錯誤,她也還有一百零一次的耐心,從不打罵、體罰學生。在用“愛”對學生進行引導的同時,也不忘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做到了嚴中有寬,嚴中有愛。
胡春霞堅持每學年至少開一堂較高質量的公開課。20xx年至今,《孫權勸學》《智取生辰綱》《愛蓮說》等課目,先后在縣教研室組織的竹篙、高板、土橋、趙鎮學區教師參加的公開、示范課上進行交流。為讓更多的人能分享她的教育教學心得,她在金堂教育網上建立了教育博客主頁,上載教學隨筆、課題研究、教學反思、教學方法、學科教案、教研論文、教學試題等各類文章計209篇,內容非常豐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影響……
全國先進教師事跡演講稿 全國教師事跡簡短篇四
“愛滿天下”的教育情懷讓她青春永駐
20xx年全國模范教師、溫江區通平小學教師 張春蓉
溫江區通平小學教師張春蓉,20xx年來一直扎根溫江區偏遠的通平小學,擔任了20xx年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多年來,張春蓉擔任通平小學總輔導員,并先后擔任語文、數學、音樂、品德等學科的教學。面對繁重的工作,她從不抱怨,均是高效率地完成。她在“挖掘德育資源,拓展發展空間”的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新理念的指導下,用心地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總結出了“創設多元崗位,自主參與體驗”的德育工作新思路。近年來,為打造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又開發實施了“流動小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德育微課程,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和良好品行的形成。她還特別關注學困生和留守兒童問題,撰寫的論文《農村“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探究》獲市一等獎,并入選成都市小學德育專委會年刊。她還撰寫了4份關于“學困生和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關心學困生和留守兒童。
張春蓉多年的教育工作,完成了從青澀到成熟的歷練。在家庭與學校的衡量中,她欣然選擇了后者,她以校為家,愛崗敬業,現在她的女兒也是一名教師。她對學校有著無限的關愛,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校,忙著看衛生、看安全、看秩序;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校,師生安全離校了,她才放心離校。作為學校總輔導員,她像慈母般地關心著老師的成長,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她分管學校體育藝術、品德心理教研組,在她的精心指導下,教師不斷成長,先后有7名教師成為區級以上優秀教師。張春蓉負責溫江區上片學校德育組工作,先后組織片組調研、班主任技能大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工作,撰寫的調研報告《農村小學生零花錢的調查及對策研究》獲成都市德育專業委員會一等獎。
了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情況,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張春蓉經常利用休息日走訪社區,宣講教育政策,交流對孩子的教育;走訪弱勢群體家庭,為貧困的學生捐錢送物,跟智障學生家長交朋友,讓他們重拾信心,點燃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張春蓉先后擔任語文、數學、音樂、品德、心理等學科的教學。教育教學成績一直名列片區第一名。學校工作哪里需要,她就主動“出擊”,有時盡管身體狀況不好。在擔任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她根據低年級學生愛畫、愛寫、愛說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完成成長記錄袋,在成都市調研中受到檢查組好評。她還自覺把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不斷反思,并把教學經驗寫成論文多次獲市區級獎。
近兩年來,通平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她主動投入工作,放棄了節假日、寒暑假休息時間。從器材的選購、功能室的維修、社團的組建、老師的聘請、資料的整理歸檔,她都親自指揮參與,希望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活動空間和條件。
“生命風華,歲月沉香”。如今的她,盡管兩鬢斑白,但“愛滿天下”的教育情懷讓在教育戰線的她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