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個時期、一個月度、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的情況進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讓我們的學習、工作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好好地寫一份總結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三夏”生產工作總結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1)
當前,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正處于小麥成熟收獲期。為積極應對降雨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小麥顆粒歸倉,該縣馬頭鎮黨委、政府未雨綢繆,切實提升站位,迅速行動,成立“三夏”生產應急服務隊,檢修農業機械,為全力全鎮奪取夏糧豐收做好了準備。
今年5月底,太康縣馬頭鎮黨委、政府在全鎮55個行政村均成立了“三夏”生產應急服務隊,并在137個自然村建立防火觀察哨點,配備對講機120臺,保證了“三夏”生產問題處置機動靈活,順利推進。
同時,馬頭鎮黨委、政府還提前對全鎮55個行政村的收割機械數量和勞動力缺少農戶進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積極引入外地機械,做好均衡調配、供需對接,對麥收缺少勞動力的農戶,提前安排幫扶到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據了解,馬頭鎮2023年小麥機收面積達10.7萬畝。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夏”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該鎮從今年3月份開始,抽調農機技術人員,深入全鎮各村、合作社和農機大戶中,幫助免費農戶檢修農業機械。據統計,至目前,馬頭鎮已檢修各類農業機械 1.6 萬臺。其中:聯合收割機200臺(引進外地120臺),農用運輸機械1.6萬臺,播種機220臺,打捆機15臺,旋耕機110臺。屆時,全鎮秸稈綜合利用率可達95%以上。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2)
截至6月4日17時,河南省已收獲小麥4964萬畝,約占全省種植面積的58.2%。其中,鄭州已收獲小麥129.8568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58.9%。隨著小麥搶收不斷推進,我省夏播工作開始壓茬進行。截至6月4日,全省夏播面積2340萬畝,占預計面積的26%。
6月4日上午我市以陰天為主,各地抓住降水間歇搶收搶種。下午到夜間有陣雨,對機收速度有一定影響。市農機技術中心派出3個生產服務指導組深入中牟縣、新鄭市、滎陽市、惠濟區一線指導服務“三夏”生產,協調機械調配。由于我省南部小麥收獲已基本結束,隨著收割機北上,預計今日起我市收割機充足。截至目前鄭州已收獲的129萬余畝小麥中,機收129.0058萬畝,機收率達到99%。我市已播種夏玉米57.2573萬畝,其中機播57.0412萬畝,玉米機播率達到99%。
截至6月4日,全省夏播面積2340萬畝,占預計面積的26%。糧食作物已播1807萬畝,其中玉米1428萬畝,水稻289萬畝,大豆33萬畝,花生已播410萬畝,瓜菜已播101萬畝。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3)
6月1日,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寧陵縣邏崗鎮麥田機收作業。趁晴好天氣,我市各地農民抓住時機,全力搶收小麥。眼下,我市936萬畝小麥已進入成熟待收期。
為切實抓好小麥搶收工作,全市計劃投入各類農業機械45萬臺(套),爭取用10天左右時間完成全市小麥搶收任務,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同時,市、縣(區)開通10部“三夏”機收作業值班電話,值班人員隨時在崗,及時提供相關服務。據市農業農村局農情調度統計,截至6月1日16時,我市已收獲小麥5.9萬畝(占全市種植面積的0.63%),其中,永城市5萬畝、夏邑縣0.06萬畝、民權縣0.36萬畝、寧陵縣0.47萬畝、示范區0.01萬畝,日投入聯合收割機0.13萬臺。
據省秸稈禁燒辦公室“藍天衛士”監控中心等監測顯示,我市10個縣(市、區)均無火點。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4)
目前,正值“三夏”農忙季節,韓擺渡鎮的小麥進入成熟期,夏收工作正在全面展開。為加快夏收進度爭取夏收工作早日完成,韓擺渡鎮百市集村包村領導、兩委同志和工作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掌握麥收進度,全力幫助缺乏勞動力的困難戶收割小麥。對于小麥的收割來說,有一句話就是“龍口奪糧”,意思就是要跟天氣賽跑,因為小麥成熟之后一旦遇到下雨天,就會影響品質,價格也會受到波動。這段時間安徽的雨水也比較多,所以趁1日和2日雨水暫時停歇,百市集村投入9臺收割機連夜收割900多畝麥子。
村民汪顯洲說:“小麥熟了,我的心里既開心又著急。鎮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一大早來到我家里,主動聯系機械幫我們收麥子,解決了我家的燃眉之急,真是太感謝他們了!”韓擺渡鎮百市集村第一書記李光德說:“現在我村夏收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夏收工作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村從實際出發,組建夏收志愿者服務隊,助力百姓更加順利地完成小麥夏收工作。通過夏收,我們切實為村民解決了實際困難,不僅幫助他們割麥子,還體會到豐收的喜悅,在收割中也鍛煉了吃苦耐勞的意志。
今后,鎮村干部和工作隊一起繼續充當‘及時雨’,為困難村民送去暖心的幫助、貼心的服務,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群眾心田。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5)
蔚藍天空下的金色麥浪迎風舞動。一臺臺收割機有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陸續走向收割地塊,有的已在田間開始收割,麥收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夏風吹動谷連天,麥浪金波萬里綿。6月4日,開封市通許縣四所樓鎮召開全體干部職工和村支書會議,對于即將到來的“三夏”工作要求從“搶”字下手,從“快”字發力,確保麥收安全生產,小麥顆粒歸倉。
提高認識,壓實責任。為確保“三夏”生產安全,四所樓鎮成立了以黨組書記吳鵬和鎮長韓浩東為首的雙組長工作機制,將四所樓鎮28個村進行分區管理,將整個鎮區分成五個區,每個區都有一位鎮領導帶隊,和村支書一起對區域內各村的收割機調配,安全生產等工作進行一條龍調控,站在保民生,保穩定的高度,千方百計,調集所有力量,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全面服務,協同作戰。通許縣四所樓鎮在高速路口設立跨區域作業接待服務站,24小時值班,對下高速的收割機司機免費提供食品,水等生活必需品的同時,準確提供需收割地塊的位置、面積等詳細信息,并派專人引領收割機到達搶收麥田,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收獲后的小麥,由各村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團隊引領村民到村內規劃好的集中晾曬場地晾曬。針對小雨的特殊天氣,四所樓鎮提前謀劃,配備了烘干機等待調用,全方位助力四所樓鎮“三夏”生產。
廣泛宣傳,家喻戶曉。通過大喇叭、小廣播、微信平臺等對夏收、夏種、夏管工作以及禁止燃燒秸桿等工作進行各廣泛宣傳,并將本村應急隊員信息張貼公布,以利于村民將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解決,確保“三夏”工作順利完成。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6)
進入“三夏”大忙時節,泗縣墩集鎮界牌張村工作隊就地轉化為禁燒包保責任人,把秸稈禁燒和搶收搶種工作擺在當前突出位置,按照“屬地管理、黨政同責、以堵促疏、源頭管控”原則,多措并舉拉開秸稈綜禁暨“三夏”生產工作序幕。
統一思想,凝聚共識。5月25日,界牌張村召開全體黨員大會,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安排布置工作,要求全村黨員干部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關鍵時刻敢打敢拼,以過硬的作風完成今年禁燒和搶收搶種任務。
網格管理,落實責任。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全村劃分9個網格并分別成立臨時黨支部,構建“臨時黨支部+網格員+志愿者”的網格化管理體系,讓黨旗飄揚在田間地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共調動駐村工作隊、鎮直單位包保人、村兩委干部、網格員和黨員志愿者105人參與工作,強化禁燒包保力量。
愛心捐贈,助力禁燒。宿州市審計局向村捐贈純凈水、方便面和滅火器等價值6000元物資,慰問一線禁燒值守人員,鼓勵他們繼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的精神,堅持在崗在位在狀態,盡職盡責、嚴防死守,做到“不冒一股煙、不燒一把火、不黑一塊田”管轄區零火點的目標。
送技下鄉,顆粒歸倉。充分發揮“兩室兩員”作用,午收前舉辦農機手安全收割培訓會,由本村駐村工作隊員兼科技特派員趙守干同志對全村34名農機手進行詳細技術培訓,講授農機安全操作規范,并開展送檢下鄉活動。午收期間,駐村工作隊深入生產一線,現場檢查安全、指導收割作業,隨時為機手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秸稈打捆,集體增收。為確保全村近2萬畝地秸稈能夠及時打捆離田,村農機合作社午收前做好摟草機、打捆機、裝卸機等農機維修保養準備工作,備齊打捆繩。分機分片實施作業,24小時待命,做到收割一塊、打捆一塊、離田一塊,切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預計今年秸稈打捆離田項目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
下一步,隨著“三夏”生產全面展開,駐村工作隊將嚴守工作紀律、切實履行職責,帶領界牌張村黨員干部們有序組織做好夏收夏種夏管工作,確保全村實現“零火點”“滿歸倉”。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7)
搶天奪時,龍口奪糧。6月1日,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孝敬鎮的田地里機聲隆隆,該鎮抓住晴好天氣,突出“早”、“搶”、“精”、“快”,積極組織收割機對成熟小麥進行搶收,最大程度降低農戶損失,確保顆粒歸倉。
在孝敬鎮張村,大型收割機正在轟鳴作業。村民林靜靜一早就來到田地,看著自己成熟的小麥被及時收割,他長舒了一口氣:“天晴了,村里找來農機給我們搶收小麥,鎮里的服務隊也來幫我們,我的2畝多地只用了30分鐘就收完了。今天一收麥,我晚上睡覺也踏實了!”
張村位于沁水河畔,作為沿河村莊,該村的小麥成熟較早,為確保顆粒歸倉,該村于5月30日下午便開始組織農業機械下地搶收小麥。
“我們村是從昨天下午開始收割的,用兩臺機器收割到晚上十一點多,收割了50多畝。今天又增加了機器,用了五臺機器幫助老百姓抓緊收割,計劃到今晚十點全部收割結束。”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光學說。
博愛縣孝敬鎮共有小麥種植面積4.7萬畝,像張村這樣的小麥灘地早熟地塊占約0.6萬畝。為幫助農戶及時收割小麥,鎮領導帶領村兩委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靠前指揮,調度機械,力保小麥宜收盡收,截至6月1日晚,孝敬鎮已完成麥收面積860余畝,并同步種植玉米690畝。
孝敬鎮黨委書記樊偉表示,當前的“三夏”生產工作已進入關鍵期,全鎮將用好轄區內現有的90臺輪式收割機,組織各村成立夏收服務隊,確保小麥及時收割、顆粒歸倉。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8)
6月1日,在民權縣白云寺鎮白廟村的麥田里,一臺臺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于廣袤的麥田間,機器轟隆作響,金黃麥粒如數歸倉,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提前著手做好摸排統計,組織開展收割機駕駛員技術培訓,農技專家提供跟蹤管護和后期指導,及時征調2300余臺收割機,全力確保全縣102.12萬畝小麥順利完成收割。”民權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為加快推進機收,確保顆粒歸倉,該局向全縣農戶公布了服務電話,對缺少大型收割機作業的地塊,農戶隨時可以向農機、農技部門申請收割機前來服務。
“俺今年種了60多畝小麥,縣里、鎮里經常安排專家來地里科學指導播種、施肥、噴藥,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盡管前幾天受陰雨天氣影響,但小麥收成還不錯!”人和鎮金獅村種糧大戶耿宏昌將已經脫粒的小麥往家運。
來自陜西省的農機手趙國強告訴記者,連續10多年來,村里的麥收“第一鐮”都是由他們來完成。這位經驗老到的農機手被當地群眾調侃為“第一鐮刀手”。早在一周前,趙師傅就從陜西趕到民權,檢修機器,更換零配件,為麥收做足了準備。
該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隨著小麥收割拉開序幕,民權縣將全力服務好“三夏”麥收工作,合理協調調配農機車輛,加快搶收進度,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9)
又是一年“三夏”時節,在兩季作物的銜接期,農民們搶時收獲,按時播種。據最新一期農情調度周報,截至5月12日,全省已收獲夏糧1248.06萬畝,同比快45.2萬畝,占播種面積1488萬畝的83.9%。全省計劃播種秋糧4816.6萬畝、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進度已超四成。
為更好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省委、省政府對抓好今年糧食生產高度重視,省委農村工作會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進行部署。我省將全年6287.1萬畝糧食播種面積、1930.3萬噸糧食產量,以及252.2萬畝大豆、7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422.3萬畝油菜底線目標逐級分解落實到市、縣、鄉、村四級。為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全省各地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面落實農資保供、病蟲害防控、防災減災、政策落地等各項農業生產措施,搶抓糧食生產。
為保障糧食生產順利推進,臨滄市種子管理站執法工作人員深入各縣(區),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種子市場集中檢查抽查,把好種子源頭關。工作人員還采取“手把手教+面對面講”的方式,開展田間地頭教學,培訓好科技人員、推廣好優質種子。“為確保完成臨滄市糧食播種面積434.53萬畝,糧食產量110萬噸的目標任務,將扎實抓好農作物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等工作。”臨滄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李繼章說。目前,臨滄市早稻育秧、秋收糧豆栽種進展良好,農用物資保障充分。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糧食生產穩步推進。全省各地還抓住冬春農田水利建設黃金期,全力推進37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任務落實。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也在釋放其效益,全力保障我省糧食安全。
在宣威市熱水鎮響宗村的千畝玉米制種基地里,一壟壟潔白明亮的農膜鋪天蓋地,一株株綠油油的玉米苗破土而出,迎風生長。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后,這一片集中連片的耕地平整廣闊,把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也給玉米制種業帶來了提質增效的有利契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宣威市引進制種企業,繁育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產量,穩定群眾增收。
眼下,“三夏”正忙,宣威市以建成高標準農田為基礎,推進全程機械化作業;以良種為核心,推動品種品質結構調整;以樣板為引領,示范帶動宣威市260萬畝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我們利用高標準農田路通水通地肥的優勢,發展玉米制種1萬畝,馬鈴薯制種3萬畝,推進10萬畝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可帶動項目期畝均增糧五十公斤以上,預計全年可實現糧食總產達8.3億公斤。”宣威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藥管理股股長敖景說。
截至目前,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結轉任務完成超七成。2022年結轉的230.15萬畝建設任務已完成163.95萬畝、占71.24%。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新增任務也在加快推進。2023年第一批下達的150.4萬畝建設任務基本完成項目初步設計和立項批復,開工面積42.37萬畝、完成改造提升4.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基本完成。全省已完成2019—2021年上圖入庫面積1165.85萬畝,昆明、曲靖、玉溪等7個州(市)完成上圖入庫任務。
“三夏”生產工作總結報告(篇10)
春爭日,夏爭時。當前正值“三夏”關鍵時期,小麥陸續進入收割期,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各地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肥東縣牌坊鄉興廟社區肥東縣凱鴿家庭農場1000多畝的田地里,小麥顆粒飽滿,麥浪翻滾。“去年以來,天氣比較適宜,小麥長勢不錯,畝產預計能達800多斤,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凱鴿家庭農場負責人劉瑞高興地說。
在現場指導的肥東縣農技中心副主任王德兵告訴記者:“小麥是旱糧作物,去年冬天天氣又有利于小麥生長,對于大戶來說,一般畝產700斤就算不錯了,他這田里小麥確實長得很好。”
天氣好是一方面,加上農場負責人的科學管理,農技部門的及時指導,科學進行“三防一噴”,使得今年沒有大的病蟲草害,小麥豐收也就水到渠成了。
為切實加快小麥搶收進度,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肥東縣農業農村部門搶抓當前有利天氣,合理調配農業機械,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全力做好“三夏”小麥搶收工作。一方面,肥東縣積極利用微信、QQ、短信等平臺發布氣象信息和作業信息,提醒廣大農民、機手積極做好應對。另一方面,安排全縣154名農技指導員立即深入示范戶家中,幫助指導開展機收服務。同時,及時召開會議,下發通知,要求各鄉鎮加強服務與指導,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站,引導作業機械有序流動,幫助外來和過境機手解決困難,為收割機聯系作業地點,為當地農民聯系作業機械提供更好服務。
各鄉鎮也積極行動,主動為大戶提供信息服務和保障,全力支持農業豐產豐收。肥東縣眾興鄉黨委書記席緒芳就聯系縣農業農村部門,說眾興鄉聯合社區有一大戶,種植有300多畝小麥,已進入收獲期。由于信息不暢,該種植大戶一時找不到收割機作業,向農業農村部門求助。得知該消息,縣農業農村部門立即聯系當地農機合作社,及時確定了收割機和收割時間,為當地大戶解決了燃眉之急。
在眾興鄉永安社區合肥昌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包地里,收割機、運糧車來往穿梭,種植的300多畝小麥已收獲大半。“明天就收割結束,這場雨對我們影響不大??h、鄉都提前通知我們做好收割準備,還來人到現場指導,服務沒得說。”公司負責人關朝虎笑著說。
“農民群眾辛苦了一年,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候。我們這時決不能坐在辦公室,要在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肥東縣眾興鄉黨委書記席緒芳和在昌泰公司現場指導的縣農技中心副主任王德兵共同說道。
目前,全縣共有1800臺收割機在作業。6月4日晚8時,肥東縣再次召開小麥搶收調度會議,6個督導組分赴進度偏慢鄉鎮進行現場督導。當晚,所有鄉鎮、所有機械加快速度、全力搶收。此次全縣挑燈夜戰搶收小麥,共投入機械總動能16.5萬千瓦,縣鄉兩級參與督查指導人數900人,在雨前搶收完畢,全縣夏糧有望再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