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一歷史三國鼎立教案篇一
很清楚的記得:在學習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兩個環節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個環節:說一說你所知道的三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話一出口,許多學生按耐不住情緒已經站了起來,高高舉起了手,我采取了各組競賽的方式,給他們均等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成語故事:讓我沒有意料到的是有些同學說出了成語故事,而且還簡單講到了故事情節和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許多同學發出了嘖嘖的稱贊聲,顯然他們對個別同學講到的成語故事是比較陌生的,還要求講述者大聲一些,再講細致一些。我深深感覺到學生對這一活動意猶未盡,于是留了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展示。
第二個環節:分析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取勝的原因?
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我引導學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的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第一是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第二是曹軍兵多驕傲自滿,第三是孫劉聯軍正確的戰術。
有同學大膽發言:赤壁之戰是在七月天里,曹軍來自北方不習南方生活,所患瘟疫非常嚴重,死者很多,這就使曹軍士氣受到損失,戰斗力受創。因此我認為曹軍失敗的原因中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瘟疫。
我問大家:你們認同他的`說法嗎?
絕大多數同學表示同意認可。
這時我已經意識到這位學生的發言已經補充了我的授課資料。同時讓我再一次認識到延伸和拓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面對學生所具有的動態性資源,我可以順著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挖掘,跟著學生走。這樣不僅可以把課堂資源延伸到課外拓展,還可以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激發他們積極探究的情感。讓學生最終知道:我說的不是權威,教材也不是權威,事實勝于雄辯。通過大家的廣泛交流可以越過教材,穿過課堂,讓學生和我在交流中共享資源。
初一歷史三國鼎立教案篇二
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同時,通過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抓住現象所反映的本質的能力。通過對歷史史實和文學藝術作品中描述的情節比較,提高學生對歷史事實的文學創作的分辨能力。
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打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本課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設計思路: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歷史情景,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程序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設疑:1、說一說你知道的這一時期的英雄(一時多少豪杰)
2、你喜歡曹操還是諸葛亮?為什么?
師導:你心中的曹操、諸葛亮與歷的曹操、諸葛亮是否一樣?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與他們有關的兩次戰爭。
探究新知
一、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爭
1、同時出示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的作戰示意圖
設疑:
①比較兩戰的作戰雙方、結果、特點、作用,有何異同?
②“我想問”:(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議。)
2、“煮酒論英雄”:有人認為,曹操是奸臣,諸葛亮遇事先知,請說說你的看法。
3、播放《火燒赤壁》片段
師導:赤壁之戰的結果如何,對當時的局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二、三國鼎立的形成
(解釋“鼎立”的含義)
2、設疑: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嗎?
3、自學教材
(師強調:夷洲即臺灣,證明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
活動與探究
1、三國諺語知多少。
結束:(出示課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初一歷史三國鼎立教案篇三
《三國鼎立》重點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七年級上冊歷史《三國鼎立》教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1課時
新授課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于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后者以多敗于少,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說說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后由學生發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于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里?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后由學生發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了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并展開討論。
最后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于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臺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