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800字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題目篇一
靜,正是郎平的顯著特征之一。本次奧運會,女排背負著國人的希望,目標直指獎牌,壓力山大。然而,小組賽二勝三負,排名第四,“中國女排里約賽場還能走多遠”之類質疑此起彼伏,但新華社記者認為,雖然球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郎平卻一如既往地保持淡定,這是一個積極信號。的.確,郎平在賽場始終保持安靜、平靜、冷靜、鎮靜,展現出世界名帥風采。正是在她氣定神閑的指揮下,姑娘們數度逆轉,笑到最后。
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靜,才能保持定力,專注比賽,準確判斷形勢,思考用人之道,謀劃制勝方略。靜,顯示教練和隊員的自信,她們在場下經過兩年的艱苦打磨,比賽不過是一次趕考。正如郎平所說,該做的事踏踏實實做好了,結果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然而,冷靜己成當今社會一種稀缺性格,浮躁卻像流感病毒一樣四處蔓延。尤其是一些領導干部心猿意馬、魂不守舍、好大喜功,做人不踏實、做事不扎實,照照女排這面鏡子,差距是明顯的。
在勇于擔當方面,2013年,女排連遭重創,已是“人見人欺”。郎平以振興中國排球事業為己任,臨危受命,毅然再度出山。反觀一些領導干部,心有千千結,總覺得自己是干大事的“料”,虛榮心強,攀比心重,順境時心高氣傲、忘乎所以,逆境時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害怕艱苦環境和條件,在困難和挑戰面前自然心里“發毛”,畏首畏尾。
在立足長遠方面,郎平認為,出成績有一定規律,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她把目光投向里約奧運會、東京奧運會,大膽啟用新人,鍛煉隊伍,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秘密武器”。反觀一些領導干部,只顧眼前、不管長遠,不愿打基礎、求實效,做工作拔苗助長,竭澤而漁,雖能見短效,卻留下隱患,破壞健康發展的根基,影響可持續增長的后勁。
在腳踏實地方面,郎平耐得住寂寞,并不在意一時的勝負,集中精力、心無旁騖,一心為女排事業添磚加瓦。上任不久,女排在亞錦賽敗給泰國隊,跌入谷底。但她不為所動,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和進取心。天道酬勤,本屆奧運會不僅見證郎平王者歸來,而且有望再次開啟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反觀一些領導干部,缺乏執著精神和持久耐力,作風漂浮,急于求成,投機取巧,熱衷于抄小道、走捷徑,“登臺上報”、追風逐浪,為追速度、求效率,用“水分”制造政績,虛報浮夸,甚至弄虛作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躁不同”會產生兩種境界,導致兩種效果。一個合格的領導干部,不僅要有骨氣、才氣、銳氣,還要有靜氣,沖破名韁利鎖的羈絆,練就心如止水、波瀾不驚的本領,才可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800字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題目篇二
八月的里約,女排火了。不僅拼下了天朝三大球的一面金牌,更讓時下萌萌噠小伙伴們見識了一把啥叫女排精神。于是乎一時間學習女排精神,總結女排精神的號召自上而下,鋪天蓋地而來。
回首整個里約奧運,女排確實令人精神一振。對于女排精神的總結,最近看得太多,有些穿越回七八十年代貼標語喊口號的感覺。反而在一篇不起眼的博文里看到了這樣的詮釋–女排精神,就是職業精神,而職業精神是無國界的。昨晚的新聞聯播里也有一句輕描淡寫的概括深得我心,女排精神就是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貢獻。
女排精神從何而來?
總有人在問女排精神從何而來,朱婷說沒有郎平就沒有中國女排,所以郎導應該是郎圣母。圣母自己說,沒有恩師袁偉民的教導就沒有八十年代的女排。看來一種精神的傳承離不開一個好教練,而我們的問題是難道其他的教練都不教這個么?
撇開奧運,其實我們看到的事實是這個社會同樣缺乏了女排精神,因而有了所謂的十年一代人的巨大差異。如果你不是運動員,如果你還是個學生,你該從哪里學習并且繼承這種精神呢?渠道很多,比如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你的教育主要來自于學校。如果說我們的社會真的缺乏了優秀精神的傳承,的責任需要由誰承擔呢?
精神的傳承
中華教育數千年的底蘊,從來不缺的是精神的傳承。韓愈的師說,頭一句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傳道排在授業之前,可見古人對于教育的見解是做人的道理比學業更重要。女排精神,說穿了也不過是”道”的一部分吧。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800字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題目篇三
女排,是三大球之一,也是中國除了乒乓球和跳水之后第三個引以為傲的比賽項目。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的賽場上,中國女排以3:1的大比分逆襲塞爾維亞隊,相隔12年之后再次登上領獎臺。女排,一時成為人們議論最廣的話題,女排精神,也廣為傳知。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后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當代女排精神也可概括為頑強拼搏,永不言棄。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系在一起,并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舍的標準。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30多年過去了,中國女排的`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并未丟失,而是一直傳承了下來。時代在變,女排精神的社會意義也在變。30多年前,女排精神曾經為剛剛打開國門的一代國人,起到了自信、自強、奮進的激勵作用,30多年后的今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女排又該以怎樣的精神元素去影響新的一代人呢?
令人尷尬的是,對于很多80后、90后、00后的年輕一代,他們對女排精神并不了解,也很難形成感動——新時代的女排精神,除了繼續保留振奮民心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到與新時代的契合點。
頑強拼搏,對于當今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很難引起強烈的共鳴。但在石永鳴看來,女排精神的內核,除了脫胎于艱苦條件的頑強拼搏之外,更蘊含著思想與智慧在其中,“人們光看到了女排姑娘流血流汗,其實,善于用腦子打球和運用那些多變戰術,才是中國女排成功的基礎。這種勤奮加智慧的成功模式,肯定要比單純的頑強拼搏更容易打動年輕人,也值得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借鑒。”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800字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題目篇四
1984年夏天,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半決賽中戰勝日本,在決賽中戰勝美國,獲得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塊金牌,也奪得了從1981年來的第三個世界冠軍(三連冠)。
那時候,12歲的上海少年徐崢,和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切。35年后的今天,已經成為知名導演、演員的徐崢,發表微博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中國女子排球隊在洛杉磯奧運會取得三連冠時,我們家的大人都已經發瘋了,發狂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讓我歷歷在目。女排精神是永恒的精神。”
對于徐崢來說,發表一篇微博是遠遠不夠的。于是他又拍了一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主演是45歲的吳京和43歲的馬伊琍,他們都經歷過激情澎湃的80年代——那屬于中國女排的光輝歲月。
在80年代,中國女排的粉絲數不勝數。遼寧女孩許雪媛的父親就是一名中國女排的鐵桿粉絲,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她能叫出中國女排每個隊員的名字。
許雪媛記得,有一次電視機里播著中國女排的比賽。父親看著看著就流淚了。許雪媛當時坐在旁邊,很不理解父親的舉動,“一個大男人還哭鼻子”。多年以后,她的女兒惠若琪也成了中國女排的一員后,她突然就理解了:“那是一種真實的民族自豪感。”
什么?你沒聽說過惠若琪的名字?
2016年夏天,里約奧運會女排比賽決賽,在第4場比賽中,惠若琪飛身而起,一記絕殺,25:23,中國女排終于以3:1的總比分擊敗塞爾維亞隊,獲得里約奧運會女排比賽冠軍。這是中國女排第三次獲得奧運冠軍。
2016年里約奧運會結束后,馬云邀請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她的丈夫到杭州家中做客,熱情交流。馬云對郎平說,自己是中國女排的球迷,郎平的粉絲。
他們一定追憶了80年代。
在中國女排奪得洛杉磯奧運會冠軍的那個夏天,20歲的馬云不顧家人的反對,報名第三次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出來了,馬云的總分離本科線差了5分——就是這5分,讓他第三次名落孫山。
幸運的是,馬云的英語特別棒,被被杭州師范學院外語專業破格錄取。于是,就有了后來的英語老師馬云。至于創建阿里巴巴,那是更加后來的事情了。
馬云的身份在改變,中國女排粉絲的身份卻沒有改變。
2018年印尼亞運會女排決賽打響之前,馬云乘坐8個小時的飛機抵達雅加達,為中國女排助威打氣。當中國女排以3:0戰勝泰國女排,時隔8年再奪亞運會冠軍后,馬云爽朗地表示,要給中國女排姑娘們清空購物車。
女排姑娘們一片歡騰,為馬云的豪爽叫好。
1981年,41歲的張暖忻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沙鷗》。
《沙鷗》講述了中國女排運動員沙鷗經歷自身傷病、愛人罹難等種種打擊之后,依然堅強地重振精神,為排球事業奉獻全部生命的故事。電影最后,雙腿癱瘓的沙鷗在療養院的電視里看到中國女排取得了亞運會冠軍,激動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1982年,張暖忻憑借《沙鷗》獲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沙鷗的最大心愿是亞運會冠軍,對于中國女排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800字 女排精神的議論文題目篇五
12年前的雅典奧運,中國女排不可思議地3:2逆轉俄羅斯奪冠,那一年朱婷10歲、張常寧9歲、袁心玥8歲、魏秋月16歲。
時隔12年后再次獲得奧運冠軍,中國女排瞬間刷屏,網友以各種方式向主教練郎平和女排隊員送上祝福。據統計,僅僅從比賽開始的上午9點到下午2點這短短5個小時里,女排奪冠的相關微博互動量便超過了5500萬次,奪冠相關視頻播放量更高達1.85億次。
中國女排奪冠的那一剎那,馬拉卡納奇諾體育館地板都在震,女排姑娘們抱作一團,在一片紅色的國旗中,“番茄炒雞蛋”竟然那么顯眼。郎平也在擁抱的`人群中,但相比惠若琪、朱婷、袁心玥、丁霞幾個哭瘋的小姑娘,眼含熱淚的她居然很平靜,甚至,這種興奮和沖動遠不如擊敗巴西和荷蘭時。
頒獎儀式結束后,姑娘們所有揮手拉著教練組合影,然后每一個人都和郎平來了張單獨的,說實在的,感覺這股興奮勁兒也不如去年世界杯在日本登頂時。
“我覺得很放松,終于完了。結局非常美滿,我覺得我好像已經累得沒有力氣去蹦啊,跳啊。我其實還是非常高興,有些不太相信。”賽后,郎平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解釋很真實,一個56歲膝蓋有嚴重傷病的人,確實沒有力氣蹦跶,即便這是她20年教練生涯最渴望的榮譽。
眾人狂歡的時候,她清醒著,如果說郎平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或許是有那么一點。
“我來就是為了傳承女排精神”
小組賽輸三場,小組賽后連贏三場,中國女排的里約之行不叫大冒險,恐怕要叫瘋狂過山車。而拿到冠軍后,甚至有球迷都說,決賽這場球他們看到了女排精神,仿佛姑娘們都上了一課,一夜之間長大了。
或許,是對陣巴西的那場比賽,讓這群姑娘一夜之間長大,正是那場比賽,讓全世界也讓她們自己感受到了女排精神。
“我覺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種團隊精神,就是一種在低谷、在困難的情況下依然不放棄。”過去30多年來,郎平一直是女排精神的代表,可以說,正是她們那一代女排選手創造了女排精神,而在過去30多年來,也一直閃光。“其實,我當主教練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把女排精神傳承下去,女排精神就是團隊精神,大家永不放棄的精神。中國代表團這次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大家都能夠戰勝自己的不利因素,能夠奮勇拼搏。”的確,在80后、90后當道的女排隊伍里,郎平已經是她們媽媽的年齡,正好隔了一代人,隔了一條溝。
曾經,年少成名的惠若琪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沒有看到過郎平打球,的確,郎平奪得奧運金牌時,這支隊伍里還沒有一位球員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