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屬于現實活動范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學思想強黨性的演講稿篇一
“進廠32年來,我最高興的是當一名優秀車工!”這是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簡稱昆明重工)的車工耿家盛的心聲,也是他32年來的不懈追求。
耿家盛,瘦高個子,臉上總帶著笑容。他是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他以自己32年對車工職業的堅守和打磨,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展示了一個技能大師的風范。
昆明市北郊黑龍潭公園附近的龍泉路邊,有一排排高大而又陳舊的廠房,這就是昆明重工廠區。耿家盛在這里成長、生活、工作了53年。
耿家盛的父親耿鼎和弟弟耿家華也先后在昆明重工當車工,兩代人陪伴昆明重工走過了近60年的歷史。已去世的耿鼎曾是昆明重工的總工藝師、全國勞模,耿家華也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這就是著名的“父子勞模,兄弟名匠”。
“如果沒有父親的教育,就不會有我們兄弟今天的成長!”耿家盛說,父親的三句話影響了他們一生,“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做人要踏實”“做事要認真”。
1984年,耿家盛進昆明重機廠(昆明重工的前身)當車工。當車工第一件事是學磨刀。“車刀是車工的靈魂,在我眼里,車刀、產品都是一種藝術品,一定要認真打磨。”耿家盛說。
技校畢業的耿家盛對車間里的車、鏜、銑、刨、磨,樣樣精通,是名副其實的全能機床工,還是個發明創造能手。
1993年,耿家盛所在的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機生產任務,原加工工藝效率低,費用高。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創新技術用t68鏜床加工,使每組的加工費用從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20xx年以后,耿家盛帶領工作室成員先后完成拉絲機、軋機等產品工藝編制和圖紙改進500余項,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年平均為公司節約創效100余萬元。耿家盛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個人的技術發明創新有近200項。
耿家盛多年來獲得了許多國家級和省級榮譽,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沒有變。
近幾年來,由于市場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連續虧損,耿家盛選擇與企業同甘共苦。其實近年來不斷有企業高薪來“挖”耿家盛,但都被他拒絕了。“30多年一門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認為,對“工匠”最好的詮釋,應該是耿家盛這樣,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從油漆工到云南機械加工行業的“一把刀”,從學徒到擁有“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的“名匠”……53歲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車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執著,詮釋著“工匠精神”。
意義非凡的“兩把刀”
“這兩把車刀意義非凡,一把是父親留給我的。另一把雙頭車刀,一頭是師父磨的,另一頭是我磨的。”初見耿家盛,聊起的第一個話題就是“刀”,這兩把刀是他至今最寶貴的兩件藏品。
兩把刀其貌不揚,外行人很難看出它們的精彩之處。“當年師父示范了一遍要領,磨好一頭后,就拿一大筐廢刀讓我練,每天磨五六個小時。”耿家盛說,出師的這把刀,他足足磨了一個星期。
對耿家盛而言,這兩把刀,一把意味著傳統技藝的傳承,一把標志著認真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態度。每當困惑時他都會拿出來看看。
出生技術工人家庭的耿家盛,1982年技校畢業后,先是在昆明銑床廠當油漆工。兩年后,他調入昆明重機廠改行當了車工。零基礎的他,從最基本的搖手柄學起,在廠里請教老師傅,回家就問同為車工的父親。勤學苦練的耿家盛很快成為骨干。
“車工就玩‘一把刀’,刀好活就不會差,否則就算不上合格。”耿家盛從工具箱里又翻出幾把車刀說。如果掌握不好磨刀要領,車刀用起來就容易報廢,尤其是特殊材料,就會造成浪費。
工作30多年,到底磨過多少把車刀,耿家盛自己也算不清了。“每把車刀都得靠手工在每分鐘3000轉的砂輪機上打磨。多的時候一個月要磨10到20把,少的也得3到5把,加工一個工件最多時就需要20多把不同的刀。”為此,他沒少吃苦頭,雙手經常磨起血泡,漸漸結成厚厚的老繭。
耐磨的“工匠”技術刀
“角度清晰可辨,刀刃錚亮鋒利,這是高手磨出的刀,用這種刀干活快、準、好。”迷上了車刀,車間幾乎成了耿家盛生活的全部,這種熱情直到今天仍沒有變。
鉆進車刀改造的“牛角尖”,耿家盛幾乎年年都有一兩樣“改革”。“這把刀,乍看和其他的沒差異,但其實刀的角度、材質區別很大。加工軋輥時連續切削11個小時不用換,可加工洛氏硬度65至68度的材料。”20xx年,以耿家盛為主或獨立完成的“一種深孔錐度鉸刀”“一種高硬度、高韌性難切削材料機加工刀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
“這活需要經驗積累,多年之后我才懂得老一輩強調的‘一把刀’,不僅要磨好刀,還要‘因材施刀’。”耿家盛說,針對特殊工件,常規的刀用不上,就必須琢磨專用車刀。
“同一臺機器,他做出來的和我們做的天壤之別,他的精度可以到一兩絲,我們的誤差會有十絲。”同事馬自輝說。
耿家盛從骨子里喜歡對技術精益求精。一談技術,他有說不完的話,技術之外,他內斂拘謹。這些年,耿家盛帶領團隊完成了拉絲機、橡膠縐片機等產品工藝編制和圖紙改進500余項,改進塔機起升部分、重卷機滑槽等生產工藝400余項。
當好一把“師匠”的傳承刀
利用休息時間,耿家盛又學了鏜床、鉆床等加工技能,還自學cad制圖,成了一名技術全面的加工能手,每年完成車間大量的“硬骨頭”加工任務。
“干這行,就是學習、積累、再傳授。”除了車間,現在耿家盛多了一個去處——“耿家盛技能大師工作室”。靠著老一輩經驗成長起來的他,知道“傳幫帶”的重要性,20xx年以來,他帶了20多個徒弟,昆明重工涌現出一批年輕的技術人才。
近年來,不斷有企業高薪來“挖”耿家盛,都被他拒絕。“30多年一門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說。也許,有人認為“工匠”就是一種重復勞動。其實,對“工匠”最好的詮釋,應該是耿家盛這樣,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有人覺得車工的活很枯燥,就是反復磨刀,但在耿家盛看來,當一塊塊粗糙的金屬通過車刀打造成一個亮堂堂、有價值的“藝術品”,是很快樂的。
耿家盛說,“中國制造20xx”、產業轉型升級……要將這些宏偉藍圖變為現實,推動中國成為制造業強國,技術工人承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問及他心中的中國制造是什么時,耿家盛堅定地說,就是磨好手中的這把車刀。
學思想強黨性的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小時候我有很多理想,當一名人民警察也是其中一個夢想,那時吸引我的是警察那身帥氣的制服,還有就那首“少年壯志不言愁”的旋律喚起我要成為一名人民警察的熱情。
現在站在大家面前的我,正身穿著的這身曾讓我向往的警服。是的,我夢想成真了,已經成為一名正真的人民警察了。但這身筆挺的警服帶給我的并們想盡辦法進去的一霎那,煤氣爆炸了,巨大的火球瞬間將兩位民警吞噬了,身上的警服瞬間被燒成支離破碎的布片。但就是這樣,他們第一所想的仍是救人,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張照片,一個匆忙奔跑的警察背影,警服幾乎全被燒光,身上布滿了燒傷的痕跡。據周圍目擊群眾描述,這位警察不顧自己的傷勢,卻高喊著“快去救人!快去救人!”從此這幅讓人震撼的照片定格在我的腦海中,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就是要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挺身而出,即便是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事后,我一直關注這件事的連續報導,感受這兩名人民警察所帶給我的榜樣力量,尤其其中一名傷勢較重的年輕警察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關心的還是居民有沒有被救出來?是否被燒傷了?這是人民警察的職責讓這位嚴重燒傷的民警發自內心的關切,我真的被深深感動了!
我不知道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會怎么處理,但我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的職責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尤其當人民群眾無法安居樂業,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更要忠于自己的職責,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勇于面對危險,不畏艱險,甚至是付出寶貴的生命。因為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一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給多少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可災難中的人民警察,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民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警察”的正真含義。雖然災難是記憶猶新的,可人民警察的豐功偉績更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這一個個無法磨滅的名字讓全國人民記住了這就是人民警察,是我深深為此自豪的人民警察。
最新民警先進事跡演講稿6
但是民院給了我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至少是它給我了一個去走進這樣一群類似軍人的集體,那就是民院的護校隊!踏進民院的校門,當個個組織的宣傳鋪天蓋地的襲來的時候,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護校隊。身邊的同學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都說,就你,這么小的個子還參加護校隊?你肯定不能堅持的?我只是笑笑,因為我覺得說的再多,都不如做的好,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為了那一身美麗的迷彩和制服,無論如何我都會堅持下去!
如今,看著隊友脫下校服換上那身迷彩的時候,我哭了,那是喜極而泣的淚。我并不后悔,狠狠的拭去自己眼角的淚,我告訴我自己,該知足了,雖然這里的記憶已成過往,夢想也徹底的遠去了,但是我收獲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我曾經無限的接近了自己扎根于心底的那個夢想,我努力過了,我奮斗過了,我無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同學們,堅持自己心中最初的夢想吧,不要在半路就返航,把眼淚裝在心上,夢想會開出勇敢的花!加油!
學思想強黨性的演講稿篇三
我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425戶人家,人口1647人,耕地面積781畝,旱地1400畝,是一個多山、少耕地的行政村。
幾年前,寨下村與外界聯系的就是一條不足3米寬的坑坑洼洼的爛泥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屋場內車也進不去,就是連買煤球都要肩挑手提。幾年前,我們村集體工業經濟基本沒有,村民非常貧困,靠種田和外出打工謀生。“腳下踩石鼓、口里嚼蕃薯”就是寨下村民的真實寫照。
村民們住的地方環境也不好。房屋過度集中,“排對排、串對串”,沒有規劃,呈現雜亂分布的局面。往往是住房與牛棚相鄰,廚房與豬欄相聞。面對上述情況,我們支部和村委沒有消極對待,而是積極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找到癥結,最終確定了“修路、興辦企業、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建設文明新村”的措施,以求改變寨下村整體面貌。
修路何其難!沒有資金,需要拆遷農戶房屋,還要占用部分農田。村民們意見很大,認為村里要向農戶集資。很多農戶不是不愿意集資,而是他們連炒菜的油鹽錢都很困難。面對現實,我也覺得有點不忍心,雖說人平集資140元,但對有些農戶來說已是千艱萬難的事。可我想到:越是窮就越要先修路,越是前人沒做的事越要去開創,與其死路一條,不如先勒緊褲帶過緊日子,以換得將來過好日子。我把我的想法告訴給村組干部,一遍一遍地向村民們解釋,最終通過全體村組干部的努力,消除了存在干群思想上的顧慮;采取村民集一點,向上級政府爭一點,利用政策向縣里要一點的方法。于20xx年投入72.6萬元分二次修通了寨下至泉塘,寨下至銀田共3.3公里的水泥路。寨下村從此有了歷史上第一條水泥公路。
路修好了,借招商引資的東風,我們在20xx年計劃新辦村里第一個花炮廠。為了減少矛盾,我們村自己出資建廠房,但還是有少數村民不能理解。在征地時,有村民們說:就為了辦一個花炮廠,把我們的菜園地都征掉了,住在屋場里連瓜都栽不成一蔸,要我們吃什么,怎么叫人想得通?有一次我去鄉里辦事,幾個村民緊緊把我圍住,說是他們是不是移民了,還是本來就不是寨下村民或是他們幾個人就矮人一等的低頭漢,個別人還口喊手指地說要收掉我的性命等等。我沒有把這些事當作一回事,我總在想:自己身為一村之長,不能去跟群眾慪氣,那樣還會激起矛盾,釀成無法收拾的局面。村民們的抱怨也有他們的理由,應該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多解決少數農戶的實際困難。想通之后,我耐心地向不理解村里工作的農戶解釋這樣一個道理:辦企業不是我或是村里干部在為自己謀取個人利益,而是在為全村人增加就業機會,解決死守幾顆泥疙瘩的問題。有了花炮廠還能為每家每戶帶來一點收入,只要不偷懶去廠里做工,一個人一年下來可賺到三、四千元,較比種田挖土要強好幾倍。最終村民們慢慢放棄了原先的想法,積極配合村里的征地工作。花炮廠得以順利建成,每年為鄉村貢獻稅費5萬元,直接為寨下村民帶來數十萬元的收入,改善了很多人家的生活。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可朝九晚五來上班。
為進一步搞活寨下村經濟,村里于20xx年開辦了楊門凹石場。雖說地方事業容易辦,其實也難辦,電話又不通,資金更是困難。由于心事重重,壓力又大,促使我老胃病劇烈發作,幾次被纏身的胃病折磨得我留下一口氣和一雙骨碌碌轉的眼睛。劇痛一陣子就過去,我又堅持上戶做工作。我老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勸我去大醫院做檢查,撐不下去了就不要硬撐。我總是說:“沒事,都是老病了,還要這么金貴自己的身體做什么!”我老婆也拿我沒辦法,就任由我自己了。直到20xx年9月10日,一陣劇烈的痛使我躺了下來,我被送到縣人民醫院做了一個檢查。當我拿到檢查單向鄉黨委政府謝書記匯報后,謝書記果斷拍板:一天都不拖了,明天六點出發,鄉里派車送你到省城醫院作詳細檢查。一個星期后,結果出來了,醫院確定為低分化性線癌。10月9日我進行了手術,胃切除了五分之四。我10月21日就出院了,在家修養10多天,我又回到工作第一線。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去鄉政府辦事,剛進門就被熱心的辛鄉長看見。他批評我說:“誰叫你上班了,鄉黨委政府對你的病情很擔心,你一定要安心養病。”從來不說謊話的我頭一次在辛鄉長的面前說:我閑得無聊,出來走走。其實我早就上班了。因為我心里還有一個更大的愿望,那就是修通全村12個組的公路。
說心里話,一個干部要有點作為很難,辦點實事更難。村里通往12個組的公路,全長5.5公里,全部要打水泥,需要投資一百多萬。當時轟動很大,牽涉到毀損農田,拆遷村民房屋,群眾有很大的抵觸情緒。有些村民為我扣上了“加重農民負擔,為自己撈好處,為自己修路”的帽子,向上反映到鄉里、縣里,還去了縣委郭書記那里。郭書記非常重視,立刻派人來進行了調查,了解了情況。后來這些村民又以村務帳目混亂,大撈小占,胡吃海吞,不成體統為由向縣反貪局反映村里的經濟情況。反貪局工作人員單獨找我到反貪局談話。與此同時,鄉里掛村領導鄒書記、王主席對我很擔心,也找了我談話。我很坦率地告訴鄉里領導:請黨委政府放心。我清醒地認識到:村民們向上反映情況,既是他們的自由,也說明我們的工作肯定有群眾不滿意的地方,不能把這件事當作壞事,更不能簡單地認為告狀的村民就是刁民。應該相信法律,因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最尊重事實。經過組織的調查,組織上更明白了我的工作,也在群眾面前還了我一個清白。事實澄清后,全村組組通水泥公路工作得以摧枯拉朽的開展起來。但是問題又來了,一百多萬資金怎么來?除去市縣的撥付和村民集資,當時的缺口達40萬,我苦思冥想,打起了我老婆的主意,我老婆與凌副省長的妻子同過學,交情不錯,我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通過關系向上面爭得一點呢?想好之后我跟我妻子商量了起來。我妻子一輩子都不喜歡求人辦事,特別是要她出面求,生怕塌了場丟了面子。我反復地跟她做工作,最終她同意了出面去說說。通過掛村辦鄒書記等領導的努力,直接在省城爭得了40萬資金,解決了修路資金的燃眉之急,彌補了缺口。現在組組通水泥公路已進入工程掃尾階段,年底既可全面竣工。
農民的收入增加了,道路平坦了,農民住房雜亂無章的問題暴露出來了。怎么樣來利用寨下村依山傍水的優勢來打造一個文明新村的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逼迫我們主動去面對這一現實問題。寨下村周家屋場房屋密集,人多地少。屋場內有4個村民小組和187戶村民,人口多達846人。經過慎重地研究,本著“群眾自愿,政府引路,逐步推開,保護資源,節約耕地的原則”,鄉里把創建文明新村與建設和諧社會緊密結合起來,選準了寨下村周家屋場作為“試驗田”,積極探索新時期文明新村創建之路。舊村改造前期工作的確是難事。首先要破除一個“祖業不能丟,建新不拆舊”的傳統觀念,很多村民抱殘守缺,也不肯把老屋爛屋的宅基地空出來。因為舊村改造要把原有村民祖業宗地全部打亂,加上在當前拆遷風波不斷的敏感時期,我們總是把思想工作做到前頭,充分發揮村里“五老“的作用,即請老干部、老黨員、老尊長、老教師、老軍人出馬組成拆遷組、協調組、評議組等。通過鄉村兩級組織的領導,順利拆除周家屋場舊房48處5000多平方米。沒有出現一起因爭宅基地引起的打架斗毆糾紛,也沒有出現一起村民上訪事件。前不久上級來人考察時連稱“真是一個奇跡”。
其次要破解一個資金瓶頸難題。按照規劃,周家屋場下一步還要改廁,改下水道,準備建一個老年活動中心和修建一個籃球場等等,還需要不少的投資,加上已經投入的50多萬元,耗資確實不小。缺資金,制約著創建文明新村工作的進程,成為此項工作的一大瓶頸。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通過整合各種力量,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為創建文明新村出力。屋場的公共設施建設,不可能向群眾伸手增加群眾負擔,我們主要采取向上爭資金,向社會募物資,向群眾集勞力的辦法,多管齊下解決資金難題。如改造池塘所用的材料,包括鋼管、柵欄等,以及屋場環境綠化、亮化用的行道樹、高桿燈等,都是通過各種渠道“化緣”來的。同時我們結合正在開展的創評“文明信用農戶”活動,僅周家屋場就評出了21戶文明信用戶,通過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了村民資金不足難題。三是樹立住文明新村,做文明居民的理念。要鞏固創建文明新成果,重要的一條是要讓村民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我們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在調節宅基地時,推出了“三嚴”舉措,即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制度,任何人不得多建,不允許破壞古樹名木、古跡名勝。我們同時還制訂了村規民約,成立和健全了農村紅白理事會,公民道德評議會,禁賭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引導農民破陋習樹新風,提高村民素質。
回顧一年來的新村創建工作,要感謝謝書記、辛鄉長一次次親臨現場指導工作,幫我們化解難題。是你們給了我工作的動力,使我能戰勝病魔的折磨工作到今天。也要感謝鄒書記等鄉領導,你們不分日夜蹲守現場,夜以繼日不厭其煩地上門上戶,向群眾做解釋,直到每一戶做通工作。如今寨下村路更硬了,周家屋場1.2公里循環公路得到硬化,370米人行路也得到了硬化。風景更美了。假山、噴泉、風景、花草構成一幅和諧的新村畫面。夜更亮了。新村里路燈別樣一番都市風情。人更樂了。人們安居樂業,享受人倫之樂。寨下村被評為全市示范新村。6月30日國家建設部領導蒞臨我村指導工作,得到了建設部領導的認可,獲得一致好評。在7月8日全市流動現場會上,宋晨光親臨現場指導,充分肯定了我村的工作。
成績終究已成為歷史。新的事業還要努力去完成。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得到一個啟示:只有加強村組班子建設,打造一支真正能為群眾辦幾件事、辦幾件群眾急著要辦的事的隊伍,齊心合力上下聯動,團結一致,就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群眾就會找你辦事,班子在群眾中就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正是我們寨下村全體村組干部在支部書記王春泉的帶領下,個個爭當標兵,人人心齊合力,才擰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做好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完成了鄉黨委政府交給我們的各項任務。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的發言完了,歡迎各位來寨下村考察指導工作。謝謝大家!
學思想強黨性的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我是四年(3)班的xx。我知道雷鋒叔叔很多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這兩件事。
雷鋒叔叔上小學時,要經過一座小橋,每逢雨季,河水上漲,滔滔滾滾的河水就淹沒了本來就搖搖晃晃的小橋。一二年級的小同學,一走到橋邊,看著那洶涌的波浪,聽著那嘩嘩的響聲,害怕極了,不敢過橋。每到這時,雷鋒就會蹲下身子把他們一個一個地背過去。放學后,又把他們一個一個地背過來。不管多大的風雨,只要雷鋒叔叔自己能過橋,也一定把那些小同學背過去。
有一次,在去火車站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位大嫂背著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女孩去趕車。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干處,頭發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濕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干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沒吃飯,雷鋒又把自己帶的幾個饅頭送給了他們。
雷鋒叔叔的好事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以雷鋒叔叔為榜樣。做一個刻苦學習、樂于助人的好少年!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學思想強黨性的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十五年來,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擔任班主任工作,并且連續多年擔任初三班主任。無須講他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的無微不至;也無須講為了學生他對家人的諸多虧欠;單是十五年來他的家訪歷程就可以寫成一本長長的書。
記得有一次他長途跋涉一個多小時,費盡辛苦才找到學生家。但見到家長時卻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因為他實在是太累太餓了。家長拿出花生給他吃,他竟然連殼都沒扒干凈就往嘴里送,家長和學生見到此情此景,不禁熱淚盈眶。還有一次,他在寒冷的冬夜里冒雪家訪,家長不在家,他干脆留下來為學生生爐子做飯。家長回來后,竟然意外地吃到了老師做的飯菜,哽咽著難以下咽。最讓人心酸的是一次夜晚家訪,一家一家的走去,歸來時已是夜里的十一點鐘了。山路狹窄,當時又沒有路燈,他一不小心,從高達近十米的崖上跌落下來,腿碰破了,臉也掛了花,四周群山寂靜不語,只有碎石依稀滑落。不知道他是否感到過孤獨與委屈,只是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依然看到他在激情滿懷的講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