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蔬菜協會會長當選發言篇一
示范區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農民參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思路和園區規劃建設要求,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重點開展核心區建設。截止目前,已開工建設面積萬畝,完成園區內搬遷1698戶5646人,完成基礎設施投資億元,示范區已招商企業13家,全部項目協議投資億元,已完成投資億元。其中:蔬菜產學研版塊,重點建設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蔬菜流通加工版塊,重點對皖江大市場改擴建和培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擴建,培林食品與南京農業大學聯合組建植物食品研發中心,圍繞蔬菜保鮮、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實現研發、生產、營銷可持續發展。在臺灣農民創業園引進棟泰食品公司,建設大型冷庫。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版塊,重點建設老菜區棚體轉型核心區和德生農業科技園,棚體轉型核心區面積300畝,德生農業科技園新建3000畝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精品蔬菜版塊,重點建設濟洪蔬菜綜合服務區。休閑蔬菜版塊,重點建設五星現代農業園和茅圩、戚鎮農業示范園,打造1000畝設施與露地蔬菜生產,苗木花卉,生態觀光休閑采摘農業示范園。
目前,示范區已完成土地流轉10000多畝,新建智能溫控大棚萬平方米、連棟棚萬平方米和復式日光溫棚1100畝。另建有連棟陽光板溫室2座、薄膜溫室3座、玻璃溫室2座及配套設施,建成新型鋼骨架大棚50個。示范區內3個500畝的蔬菜標準園已建設完工投入生產,一個3000畝的農業科技園和一個500畝的高檔苗木花卉生產基地正在建設。
(二)善厚蔬菜種業示范區
善厚蔬菜種業示范區規劃到2020年,建設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相對集中、長期穩定的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蔬菜種子繁育基地8萬畝,其中核心區萬畝,輻射區萬畝。年產蔬菜良種1210萬公斤(常規種子631萬公斤、雜交種子579萬公斤),總產值億元(核心區億元),利潤約億元(核心區億元);千畝以上核心示范片4~5個,百畝示范點5-10個;建設8~10條現代化種子加工生產線,1條蔬菜種子精細化加工生產線,蔬菜種子年生產加工能力達12100噸,其中種子精細化加工率達到15%左右;不結球葉菜類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
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土地流轉、政策扶持等措施,分別引進了南京秋田蔬菜研究所、綠和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兩家公司落戶示范區;幫助本土華禾種業有限公司、綠豐種業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建設蔬菜制種核心基地。根據規劃南京秋田蔬菜研究所在示范區陶店村流轉土地200畝打造蔬菜制種核心基地;綠和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在示范區皂角村流轉土地700多畝,建設綠和蔬菜種植產業園。華禾種業有限公司、綠豐種業有限公司合資在五月村流轉土地近600畝,建設全潤蔬菜種子科技園,目前土地已流轉,各類制種蔬菜長勢良好,二代棚體、曬場、辦公室、倉庫、車間等設施正在建設;寶蘭生態農業園2013年新增流轉土地面積1000多畝,新建二代棚體200多畝,葡萄園200多畝、露地蔬菜100多畝,辦公室、曬場、生產分裝車間、檢測室等硬件設施建設完畢。
在2014年武漢種子項目推介會上善厚鎮政府分別和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結合善厚鎮的蔬菜種子產業優勢條件,依靠學校的科研能力,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蔬菜協會會長當選發言篇二
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和市場需求,按照規模化、集約化、融合化的發展思路,選擇基礎設施較好、相對集中連片區域,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構建完善的現代都市農業產業空間布局。
一、種植業
1.蔬菜
以新洲區中部、黃陂區東部和西北部、江夏區沿107國道及武嘉公路、蔡甸區沿318國道和張灣—索河、東西湖區沿吳新干線和東柏路、漢南區沿漢洪公路為重點,建設蔬菜常年園基地45萬畝以上、季節性蔬菜(含水生菜)基地120萬畝以上。以蔡甸區索子長河沿線 、通順河沿線和江夏區金水河沿線為板塊,重點打造蓮藕產業鏈。到2025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250萬畝左右。
2.糧油
(1)水稻。重點建設新洲區西部沿新施公路、倉陽公路、318國道和東部沿106國道、東環公路、新徐公路40萬畝水稻種植基地,黃陂區黃孝路、318國道為軸貫穿東西部57萬畝水稻種植基地,江夏區金水河以東、京港澳高速以西、法五公路以北、“范湛”線以南40萬畝水稻種植基地,蔡甸區侏儒山、成功、永安等地15萬畝水稻種植基地。大力推廣“一水兩收”模式,優先發展稻田綠色高質高效模式。大力推廣優質稻種植,提高單產、提升品質。到2025年,全市水稻面積穩定在154萬畝左右。
(2)雜糧。以蔡甸區侏儒山、消泗、桐湖,漢南區鄧南、東荊,江夏區山坡、金口、安山,黃陂區王家河和木蘭,新洲區漲渡湖等街道(鄉鎮)建設以鮮嫩產品為主的玉米生產基地25萬畝;以新洲區汪集和雙柳,蔡甸區張灣、侏儒山、消泗,江夏區金口、金水,黃陂區三里、大潭、前川,漢南區水紗公路沿線為重點建設15萬畝以鮮嫩產品為主的大豆基地;以新洲區徐古和潘塘、江夏區南部街道(鄉鎮)為主建設5萬畝鮮甘薯生產基地;以水田秋冬種植蠶(豌)豆,崗地和湖區種植耐旱抗澇的薯類、綠豆、蕎麥、高粱、紅小豆等短季作物避災和林下套種為主建設小雜糧生產基地5萬畝以上。到2025年,全市雜糧面積穩定在50萬畝以上。
(3)油料。重點建設黃陂區西部和北部,新洲區東部和南部,蔡甸區南部,江夏區梁子湖大道沿線和安山、山坡、金口等地油菜基地55萬畝以上。在易旱易澇農區發展避災農業,以黃陂區、新洲區、江夏區易旱崗地和蔡甸區、漢南區低湖易澇地區為主建設花生生產基地20萬畝、芝麻基地10萬畝。到2025年,全市優質油料面積穩定在85萬畝以上。
3.林果花卉業
(1)茶葉。以黃陂區蔡榨、木蘭、長軒嶺、王家河,新洲區舊街、鳳凰,江夏區山坡、烏龍泉、紙坊,東西湖區柏泉等地為重點,建設一批品種優良、綠色防控、水肥一體、質量安全、布局合理、集中連片、機械作業的生態茶園。到2025年,全市茶葉種植基地達到11萬畝以上。
(2)果品業。以黃陂區東南部,新洲區西部、北部丘陵和漲渡湖,江夏區鄭店、紙坊、烏龍泉、山坡,蔡甸區中部和南部,東西湖區東山,漢南區東荊等地為重點,加快更新改造現有柑橘、桃、梨、葡萄水果種植基地。在符合用地條件的前提下,突出特色發展獼猴桃、藍莓、草莓、枇杷、脆李、楊梅、桑葚等高端小水果種植。到2025年,全市以小水果為主的果品種植基地達到15萬畝以上。
(3)花卉苗木。以新洲區倉埠、黃陂區六指、蔡甸區九真山、江夏區安山等地為重點,形成以鄉土苗木花卉培育為主、同步發展引進新品種的花卉苗木特色產業。
二、養殖業
1.畜牧業
(1)生豬。以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為重點,全市生豬年出欄量穩定在280萬頭左右。其中:江夏區法泗、安山、湖泗、烏龍泉等街道(鄉鎮),年出欄90萬頭;黃陂區六指、蔡榨、王家河、姚集、木蘭、蔡店、羅漢等街道(鄉鎮),年出欄90萬頭;新洲區潘塘、李集、倉埠、三店、鳳凰、徐古等街道(鄉鎮),年出欄50萬頭;蔡甸區桐湖、洪北、侏儒、消泗等街道(鄉鎮),年出欄25萬頭;漢南區東荊、湘口等街道(鄉鎮),年出欄20萬頭;東西湖區辛安渡等街道(鄉鎮),年出欄5萬頭。
(2)蛋雞。以新洲區、黃陂區、江夏區為重點,年存籠1800萬只。其中:新洲區汪集、李集、三店、倉埠、舊街、辛沖、徐古、鳳凰等街道(鄉鎮),年存籠1300萬只;黃陂區木蘭、六指、羅漢、祁家灣等街道(鄉鎮),年存籠300萬只;江夏區山坡、法泗、金口、安山等街道(鄉鎮),年存籠180萬只。蔡甸區、漢南區、東西湖區等區年存籠20萬只。
(3)肉雞。以江夏區、新洲區為重點,年出籠1400萬只。其中,江夏區山坡、湖泗、安山、鄭店等街道(鄉鎮),年出籠1000萬只;新洲區汪集、李集、三店、倉埠、舊街、辛沖、徐古、鳳凰等街道(鄉鎮),年出籠150萬只;黃陂區六指、蔡榨、王家河等街道(鄉鎮),年出籠150萬只;蔡甸區、漢南區、東西湖區等區年出籠100萬只。
2.水產業
根據全市地形地貌、水系特點、生產優勢以及發展空間,以長江和漢江為界,構建江北養殖區、兩江養殖區和江南養殖區。
(1)江北養殖區。由位于長江和漢江以北的黃陂區、新洲區和東西湖區的養殖區組成。黃陂區池塘養殖規劃總面積控制在萬畝,重點建設六指健康養殖片帶和羅(漢)一土(廟)健康養殖片帶兩大水產健康養殖基地。新洲區池塘養殖規劃總面積控制在18萬畝,重點建設倉(倉埠)陽(陽邏)和汪(汪集)柳(雙柳)兩個水產健康養殖園區。東西湖區池塘養殖規劃總面積控制在6萬畝,重點建設以東山、柏泉、走馬嶺、新溝、辛安渡等區域的水產健康養殖園區。
(2)兩江養殖區。由位于長江和漢江之間的蔡甸區和漢南區養殖區組成。蔡甸區重點建設消泗、索河、桐湖、永安、侏儒、張灣、玉賢、洪北等八個區域的兩大水產片帶,形成全區6萬畝的精養魚池板塊基地和水產苗種繁育基地。漢南區池塘養殖規劃總面積控制在萬畝,重點建設萬畝的湘口水產產業示范園以及萬畝的東荊名優水產品養殖基地。
(3)江南養殖區。以位于長江和漢江以南的江夏區養殖區為主。江夏區規劃養殖總面積控制在萬畝,重點建設流芳、五里界、湖泗、舒安等區域的中華絨螯蟹養殖,鄭店、烏龍泉、山坡、舒安等區域的黃顙魚、鲌和魴等品種養殖板塊和苗種繁育基地。
三、農產品加工業
以東西湖區國家級食品加工區、漢南區湘洪農產品加工園建設為重點,繼續加大農產品加工園建設力度,推進加工企業向優勢產區聚集。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充分利用武漢城市圈合作機制,在周邊城市適度布局加工生產基地,形成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
四、鄉村旅游業
結合武漢市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區位及產業特點,建設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蔡甸知音文化生態旅游區、江夏濱湖生態旅游區、新洲問津文化生態旅游區、東西湖農事體驗旅游區、漢南水鄉觀光旅游區等六大山水田園旅游賞花區。
蔬菜協會會長當選發言篇三
檢測員崗位職責
一、認真貫徹執行《^v^食品衛生法》、《蔬菜上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毒快速檢測方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
二、嚴格執行果品農藥殘留檢測操作規程,正確、及時反映檢測數據,確保果品安全進出市場。
三、將檢測結果及時正確地進行登記匯總,并記錄在冊。
四、對檢測結果出現超標的果品,應及時通知該批發部,發出禁止銷售的通知,等待處理。
五、保存好各種試劑,對各種試劑的保存溫度要嚴格按照操作標準存放,以免使試劑產生反應失效。
五、對檢測儀及各類儀器工作時,須提前10分鐘開機,工作結束后及時關機。檢測器皿應及時清洗,確保檢測室安全與清潔衛生。
檢測分析人員崗位職責
1、認真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確保檢測數量質量。
2、填報各種原始記錄,檢測分析結果,主要做到清晰完善,實事求是。
3、負責實驗室的清理工作,做到安全衛生符合要求。
4、遵守勞動紀律和實驗室各項制度。
檢測室職責范圍
1、承擔本市場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藥殘毒檢測,出具檢測報告。
2、負責制定本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并組織實施。
3、參與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技術的制定,修改和實施,參與檢測儀器的采購,檢收和查檔工作。
4、按要求完成交易中心交辦的其他工作。
蔬菜協會會長當選發言篇四
嚴格落實中央、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推進鄉村振興“四個不摘”有關要求,繼續保持“兩不愁三保障”等主要幫扶政策的連續性和總體穩定前提下,分類有序推動現行幫扶政策的延續、優化、調整。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加強扶貧項目資產分類、確權和管理,做到依法依規確權移交扶貧項目資產,結合各區實際建立健全落實扶貧項目資產的使用、管理、維護等各項制度,對扶貧項目資產清理、清產核資、產權界定、經營管理、收益分配、資產處置等開展常態化監督,確保扶貧項目資產持續發揮效益。完善脫貧人口就業信息監測,鞏固深化全市與上海市等地勞務協作機制,做好勞動力外省就業跟蹤服務,大力開發鄉村公益崗位,完善就業幫扶政策,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二、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監測平臺,加強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減少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的動態監測。加強民政、鄉村振興、公安、教育、人社、城鄉建設、醫保、應急等部門聯動,定期開展數據比對,建立多點觸發、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通過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媒體信息分析等監測方式,及時發現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完善分層分類幫扶機制,精準分析返貧致貧原因,因人因戶及時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完善動態調整機制,定期核查農村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落實、收入變化等情況,力保返貧致貧風險可控、動態清零。
三、強化政策有效銜接和支持
接續推進農村欠發達街道(鄉鎮)特別是脫貧村鄉村振興,提檔升級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消費幫扶,拓寬就業渠道,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方面有效銜接。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大項目納入“十四五”相關規劃,做好規劃實施和項目對接。過渡期內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根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需要和財力狀況,合理安排財政投入規模,調整優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全市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逐步提高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發展多元主體的鄉村普惠金融,引導并支持金融機構圍繞優勢特色產業、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領域,加大農村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和脫貧地區再貸款政策,做好金融服務保障。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完善和落實引導人才向基層和艱苦地區流動的激勵機制,加大選派黨政干部、教師、醫生、科技人才等公職人員到欠發達街道(鄉鎮)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推動各類人才技術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流動。
四、培育農民持續增收能力
實施農業企業家、農村創新創業人才重點培育工程,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劃,著眼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能,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勢,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帶動農戶分享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穩定農民家庭經營收入。通過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動項目建設、支持返鄉入鄉創業等方式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保障農民工按時足額獲得工資,努力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多種方式提升農民職業技能水平,著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土地增值收益以及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分紅等財產性收入增長。落實各項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創新豐富農業保險品種,擴大保險覆蓋面,促進農民轉移性收入穩步增加。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將東西湖區、黃陂區打造成首批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試驗區。
蔬菜協會會長當選發言篇五
1、精心部署,*價工作順利啟動。20xx年8月4日,根據縣領導安排,我局對xx市天山街農貿市場和農四師農貿市場的*價菜店、*價肉店的分布設置、經營情況、衛生管理狀況等相關情況進行了參觀。于12月6日制定了《xx縣實施*價肉、菜方案》,經過縣領導研究商議,對*價肉、蔬菜店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我局聯系經營戶召開了開展*價肉、蔬菜銷售會議,并與經營戶簽訂了《xx縣*價蔬菜店經營協議書》。制作*價肉、菜店銷售牌及明碼標價公示牌,12月22日縣人民*在xx縣家世界超市舉行了xx縣“*價肉店、*價菜店”掛牌儀式。縣委常委、常務副*竇永剛同志在儀式上講話,縣經貿局、*、工商局、地稅局、畜牧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掛牌儀式。當天正式開始實施牛羊肉、蔬菜*價銷售。
2、合理布局,設立*價牛羊肉、蔬菜店。牛羊肉、蔬菜實施*價,降低銷售價格,涉及每個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從關乎民生的目的出發,我局按照縣*的決定在居住人口和*時消費比較集中的縣農貿市場、天馬副食品市場各設了1家“*價蔬菜店”,在縣城“家世界”超市設立“*價牛肉店”1家、旁邊設立“*價羊肉店”1家。要求*價肉店中的牛、羊價格比市場零售價降低15%;*價蔬菜店中蔬菜價格比市場零售價降低20%。給予經營戶*價牛羊肉下調15%的部分、蔬菜下調20%的部分予以*補貼。同時,對*價銷售牛羊肉每公斤補貼1元、蔬菜補貼元的銷售費用。
3、加強監管,*價工作順利開展。為確保*價肉、蔬菜降低15%、20%銷售價格得到有效監督,特制了*價價格公示牌,實行明碼標價制度,依法規范*價肉、蔬菜的經營行為。每天派出工作人員對*價肉、蔬菜的銷售量、蔬菜質量及執行*價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同時,設立投訴舉報電話:。真正讓“放心菜”、“便宜菜”進入消費者家中,讓其“買的稱心、吃的放心”。
4、擴大宣傳,從正面引導居民消費。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通過積極宣傳*宏觀調控的措施和成效,連續對*價肉、蔬菜工作進行宣傳,穩定了群眾價格心理預期。同時,發放張貼《xx縣銷售*價牛羊肉、蔬菜的公告》到社區,向社區居民宣傳牛羊肉、蔬菜市場價和*價的差別,讓廣大居民真正了解和明白**價優惠政策,認識當前我縣牛羊肉、蔬菜供應價格總體水*,正確引導社會消費。
5、進展順利,居民滿意。自“兩節”開展*價牛羊肉、蔬菜店活動以來,每天確保不少于120公斤羊肉、蔬菜:白菜、土豆、辣子、西紅柿各70公斤、牛肉不限量進行銷售。開展*價牛羊肉、蔬菜店這一措施,有效的抑制了我縣牛羊肉、大眾蔬菜價格過高的態勢。使居民在家門口買到了*價牛羊肉和*價蔬菜,深受歡迎和好評。
截至目前,我縣實施*價牛羊肉、蔬菜銷售開展第一階段:元旦春節個月(20xx年12月22日-20xx年2月6日)45天,共投放*價牛肉公斤;羊肉5400公斤;蔬菜12600公斤。*投入補貼元。
*價牛羊肉、蔬菜店的實施,尚不能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其效果還不能起到*抑整體市場菜價的效果。
1、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開展*價牛羊肉、蔬菜銷售的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加強工作指導,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切實把*價牛羊肉、蔬菜銷售這一件民生之事辦實辦好。
2、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努力使*價牛羊肉、蔬菜銷售工作家喻戶曉,讓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價牛羊肉、蔬菜銷售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價購買活動。
3、擴大*價牛羊肉、蔬菜店。堅持“*引導、市場運作、減少環節、利民惠農”的原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出臺配套政策,引導和支持*價牛羊肉、蔬菜銷售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在全縣有條件的居民住宅小區建設*價牛羊肉、蔬菜店,讓*價牛羊肉、蔬菜店成為我縣小區居民購買蔬菜的首選處,讓絕大部分居民每天都能在家門口買到價廉物美的新鮮牛羊肉和蔬菜。
4、對參與*價牛羊肉、蔬菜店實行輪換制。以保證每個參與*價牛羊肉、蔬菜銷售的商戶都能*等、公*的進行銷售。對個別銷售量少且菜品質量差的經營戶及時更換或暫停參與*價銷售。下一階段將在中秋節、肉孜、庫爾班節等重大節假日實施*價銷售。
5、加大供應,確保鮮菜供應充足。與相關部門協商,充分發揮“農超對接”的作用,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鼓勵商戶積極從農戶地批發蔬菜,*適當補貼運費,以增加市場供給量,進而*抑我縣整體市場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