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弘揚儒學演講稿篇一
今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上談到,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習對于核心價值觀的詮釋和闡述給了我們年青一代的疾控人行動指南和精神指引。幾十載風云更替,不變的是執著奉獻的疾控精神,是疾控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共同努力。從上世紀50年代大力防治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開始,疾控人打贏了防疫工作的一場又一場硬仗。消滅了天花和脊髓灰質炎等重大傳染病,戰勝了來勢兇猛的非典疫情,近幾年又成功地控制了禽流感向人類的傳播,在頻繁的自然災害面前成功地實現了大災之后無大疫。一代又一代的疾控精神就此傳承不息。當好人民健康衛士,是疾控人的目標;勤勞工作,甘于奉獻,是疾控人的精神;銳意進取、敢于拓寬,是疾控人的理念。這就是疾控人的核心價值觀,是疾控事業發展的旗幟和靈魂,也是衛生行業全面、科學、健康、和諧發展的結晶。它不僅體現了疾控系統全體成員的價值準則、精神道德、行為規范,也凝聚了他們對理想與未來美好的信念和愿景。千千萬萬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的疾控衛士,用心靈去溝通心靈,用生命去溫暖生命,把我國落后的衛生事業大步發展,使低下的人民大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作為20xx年非典后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疾控人,我們見證了疾控前輩們這十余載的酸甜苦辣、春華秋實,見證了疾控人一路拼搏,所有的艱辛與榮耀永久地鐫刻在了歷史的印記中。這個充滿激情和斗志的團隊深深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漸漸感受到作為一名疾控工作者肩上那份責無旁貸的使命與生命的份量。我是一名疾控工作者,我感到榮幸,我覺得自豪。我們渴望擁抱民族復興的夢想,更執著于開辟通向夢想的康莊大道。實現中國夢的力量,蘊藏在對群眾健康的美好向往里,遍布在健康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的辛勤工作中。在清風正氣的疾控精神指引下,新一代疾控人選擇了迎難而上、不辱使命,那份從容、沉著和淡定,那份執著、勇敢和無畏,成就了疾控事業新的輝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老防疫精神,“科學嚴謹,敬業奉獻,團結協作,求實創新”的新疾控精神,半個世紀的接力、積淀、升華,夢想與成功的攜手并進,光榮與傳統一脈傳承,指引著幾代疾控人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斷前行。
規范地開展救災防疫工作,力保災區人民健康。每一個防控環節都離不開疾控人夜以繼日的付出,每一個防控環節都閃動著疾控人沉著應對的智慧。疾控人忠于職守,勇挑重擔,認真履職,打好了災后衛生防疫攻堅戰、持久戰,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肯定,展現了新一代疾控人應對突發事件時反應迅速、工作有序有效的專業素質和勇往直前、盡職盡責的職業道德。地震帶給我們的并不僅僅是災難,也給了我們機遇、挑戰和信心。疾控人在一次次鍛煉中成熟,在一場場斗爭中奮進。我們新一代疾控人就是健康的捍衛者,健康的守護神。
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手中,疾控人將會牢記歷史使命,胸懷遠大理想,以每一個人的辛勤付出與智慧奉獻,打造中國夢絢麗多彩的春天,讓健康的溫暖駐進每一個人的心間。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疾病預防控制面對新發、復發傳染病造成的雙重威脅,一些地方病、寄生蟲病的流行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慢性疾病、職業病、中毒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健康的危害呈上升趨勢,自殺、交通事故也正在上升為公共衛生問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新一代的疾控人,將跟隨前輩們的步伐,為了疾控人的目標和使命,不懈努力,堅定信念,勤奮務實,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繼續發揚一脈傳承的清風正氣精神,傳遞正能量,在疾控這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向社會展示當代青年朝氣蓬勃、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展現當代疾控人沉著鎮定、昂揚向上的時代風采,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壯麗篇章!
弘揚儒學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嚴師慈母心》今年我接任了學校最小的班級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并且還擔任著這群天真活潑的小孩子的班主任,剛開學幾天孩子對我還有些生疏,見到我有些規規矩矩的。于是,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像媽媽一樣的關心,愛護他,教育他,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課間給他們擦擦臉,梳個小辮,做個游戲,漸漸的孩子感覺我像一個媽媽,有時還叫老師教成媽媽。正如詩人所說,天下最大的愛是母愛,母愛是水,清洗心靈的水;母愛是山,讓你依靠的山;母愛是風,吹散失望的風;母愛是雷,沖擊人生的雷。我也試著做我兒子的好媽媽,也試著做學生的好老師媽媽。作家冰心曾經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
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師德要求教師公平合理的善待每一個孩子,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所有的孩子,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皮的,都十分需要教師的愛,教師的愛能照亮孩子的內心世界,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孩子振作起來,教師的愛能使孩子們健康地成長,人們常說:“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沒有創造的人生是平庸的”。那么教師能夠以寬廣的胸懷博愛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潤萬物,但是,愛并不意味著遷就放松,而是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只要充滿愛,學生們一定會喜歡。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孩子愛我,我愛他。教師只有熱愛孩子,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孩子,只有愛的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待孩子。
我們班門家寶是一名令人頭痛的同學,課堂課外都很好動,軟硬不吃,苦口婆心他依然我行我素,上課不時發出怪音。若上課不動時,那他就是睡起大覺。參加各種活動不會排隊,不懂課堂規矩,自理能力差,與人溝通時,詞不達意,缺少禮貌。可以說,他是那種基本沒有學習細胞的孩子。所任課教師拿他沒轍,放置一邊不聞不問。我想對這樣的孩子放置不管,那這孩子一生將毀于我們之手。一年級是一個人一生做學生的開始,一年級學生是剛剛從幼兒階段向小學階段轉型過來的,他們天真活潑,可又無拘無束,缺少小學生應該具有的良好行為習慣,怎樣使他們盡快進入小學生角色,是我們一年級老師迫在眉睫的任務,而學生好習慣的培養,必須做到不放任又不為難學生。
不放任任何一個學生,實際上就是一個“嚴”字。不放任學生應從細處著手,貫徹到學生成長的整個心路歷程,體現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教師對于在思想上,行為上出現的些許偏差,都應隨時隨地予以提醒、引導和及時糾正。不要因為是些小毛病、小錯誤而不以為意,輕易放縱,導致惡習的形成,難以扭轉,要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作有心人。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教師以自身高尚的道德素養和人格魅力去影響、感染身邊的學生,提高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和道德品質。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力求達到由教師的不放任學生,上升到學生自己不放任自己。
不為難學生,以慈母般的心去感化孩子,讓孩子愿意給你接近,跟你交流,這種方法實際就是一個“愛”,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待學生出現錯誤時的心態和處理方法上。學生在成長過程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用一種寬容的心態,正確的方式,恰當的語言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則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失誤。不為難不等于不批評,但批評要講究方式、方法。批評前要充分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還應該顧及學生的面子,選擇適當的地點、場合,批評用語不能過激,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使他產生逆反心理,批評時要言辭懇切,滿懷關心和幫助。既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要讓他心服口服,樂于改正。在教育他時我就是用了這一方法,效果好極了,這個同學上學期從紀律到學習成績進步很大。由此可見,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做學生好老師就要把學生跟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痛愛。
弘揚儒學演講稿篇三
帝國主義還在中國實行殖民統治,使中國人民備受,毫無人格尊嚴可言。那時,外國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國法律管轄的“治外法權”。列強在中國設立的“租界”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財政大權,成立完全獨立于中國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處的“國中之國”。1885年,外國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園門口公然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肆無忌怠地侮辱中國人的人格。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中,中國以迅速崛起的實力贏得了尊重。舊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崛起的中國正成為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繁榮、和諧的重要力量。
楚天金報訊“九一八”事變81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這是一種對歷史的深深緬懷,追思先烈,勿忘國恥;更是對現實和未來的深刻啟迪,從災難中奮起,在奮發中圖強,永遠不任人欺凌,國土淪喪的歷史重演。“九一八”的屈辱歷史是中華民族記憶里的一道傷疤,它時刻提醒著我們:實力是一個主權國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基礎。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國防。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就不能夠在戰爭年代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在和平年代爭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在最近的“日本非法購買”的事件,日本政府罔顧事實,對我國實行所謂“國有化”等一系列挑釁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中國主權,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公然否認和多戰后國際秩序的肆意挑戰,世界各國愛好和平否的人們理應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惡性膨脹保持足夠警惕,防范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我們人民決不會允許國土和權益被肆意侵占的歷史再次重演!
雄起,中國!
弘揚儒學演講稿篇四
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了把中國變為其獨占殖民地的階段。東北開展了抗日游擊戰爭,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國民黨政府制定的所謂 “攘外必先安內”國策,壓制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華北事變發生,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在這種形勢下,北平爆發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
這次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游行共有6000多學生參加,他們高喊“打倒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向國民黨當屆請愿,但受到了軍警鎮壓,一共有30多人被捕,百余人受傷。但他們毫不氣餒,醞釀更大規模的斗爭。以上這些充分體現了那個年代青年學生的革命與愛國精神。
如今,一轉眼已過了79年了,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不能使用像79年前那樣的方式來愛國,但是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愛國方式。照理說,這應該比往日簡單一些,不過是努力學習,在祖國需要自己的時候,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罷了。
其實,話雖說簡單,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夠辦到的學習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從頭到尾一絲不茍地堅持下來,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也許比做其它事更難。
學習,不能有一絲的懈怠,這正如馬拉松長跑,每個人起點都是相同的,要看最后誰跑在前面,過程很重要。別人都在努力,加把勁向前沖,你就不能在原地踏步,若是如此,你便落后了,這時候,不應該自我安慰,冠冤堂皇地說,不是我后退了,是別人前進了。錯!這樣的想法只能使自己落后于別人,因為無論如何,你相對于別人來說,都是處在后頭的。
相反,若是自始自終你都一直在認真往前跑,那樣,你位于別人前面,感覺才能很輕松,最后到達目的地時,也不會感到太吃力。這樣的學習才是最科學,最有效的。
放眼回望祖國,我們有北京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陽樓,西湖的柔美。長江浩浩,黃河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親每一個孩子的熱血,熱淚與熱情。讓正義之血噴涌吧,讓自由之調灑落吧,讓真理之情堅定吧!讓我們用最熱忱的心來建設祖國吧,讓它永遠高傲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弘揚儒學演講稿篇五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用心傳遞正能量》。
一段時間以來,關于“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的問題曾引起公民的熱議。每個人都有向上向善的意愿,關鍵在于,這種樸素的情感有沒有被激活。
現在,總有些人在抱怨,坑蒙拐騙者有之,欺瞞詐騙者有之,毫不利人專門利己者有之。食品安全問題、城市安全問題、社會道德的滑坡種種事例讓每個人都產生著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很多人會說再也不相信人是善良的,不相信誠信,不相信真情。殊不知,在道德的主流高地上,絕大多數人都在堅守。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20xx年的一天,x大學附屬中學17歲的學生徐礪寒騎自行車去上學。在經過一輛寶馬車旁邊時,無意中將這輛車的后視鏡撞壞了,車身也被蹭掉一塊漆。車主不在,他卻沒有溜走,而是選擇在原地等待車主。后來因趕著上課,只好留下“聯系紙條”欲賠償。這件事在微博上引起轟動,徐礪寒也因此被網友稱為“誠信中學生”。
“自己做錯了事,就應該負責。”在后來的媒體采訪中,徐礪寒這樣回答為什么自己當時沒有溜之大吉。在這誠信稀缺,甚至“打死都不肯認錯”的今天,的確讓人喟嘆。徐礪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社會傳遞著正能量。這誠信的故事正啟示我們,其實,正能量存在于每個人的身邊和心中。而我們更需要的是多一些發現、多一點信任和多一份付出。看我們周圍:工人們正用心地打著地基,籌備著建筑高樓的器材;街道上的女孩正把糖紙放進路邊的垃圾箱;清潔工們正一點一點地清理著布滿灰塵的街道……看感動中國人物:“生死托舉”楊文求,用有力的臂膀,托起愛與擔當;“啟音天使”薦雪梅,用唇齒間的密碼,開啟沉寂的天籟;“慈母大愛”許張氏,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老人,卻以彎曲的脊背,撐起癱瘓兒子生命的希望……看中國出彩少年:孝心少年王艷文,縱使大海為墨,長空為紙,也寫不完對父母的深情;震災英雄雷楚年,像一匹狂野的駿馬穿梭于生與死之間,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7個同學的生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正能量的演繹,都是真情的延續。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他的《老古玩店》中說過:“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和作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不管是孔子的性善論,還是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輝。所以,我們青少年,祖國未來的棟梁,更應努力凝聚并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努力學習,追求上進;尊敬師長,待人友善;擔任班干部,對班集體負責;積極勞動,不亂丟垃圾……因為我們是青少年,處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我們澎湃著熱血,我們洋溢著激情,我們充滿著愛心與正能量。
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我們更應主動開啟向善的心門、自覺堅守美德。主宰世界的是我們,放棄世界的仍是我們,所以讓我們拒絕平淡、告別無為,讓我們奮發向上、崇德向善,讓我們做品德高尚的優秀青年,讓我們的青春在陽光下真正地飛揚起來!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