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800篇一
關于讀書,關于做人,關于養病、養生,關于軍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我們這些人讀書,只為了兩件事:一是修進德行,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辦法,以求不愧此生;一是修行學業,練習記誦詞章的方法,以求能自強自立。
這幾天對《曾國藩家書》的閱讀,讓我有了謙卑之心。讀書寫字的意志更加堅定,并且,并不是為了考取功名而讀書,讀書沒有那么利益化,寫字也有恒了,但愿我能堅持下來。
談書法:“真知大源,萬萬不可自暴自棄。”
“天下的萬事萬理都是出于乾、坤二卦。就拿書法來說:純以神行,大氣鼓蕩,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本于乾,禮本于坤。作字而優游自得真力彌滿者,即樂之意也;絲入扣轉折合法,即禮之意也。”
曾國藩說,不要過于相信醫藥是對的,怪不得河西很多善良的醫生不肯給我開藥了,我想,堅持吃藥,不如堅持養生;到處旅行,不如在家讀書寫字。守一方寸土,守一寸財情,何必花銷過大,每次花錢大手大腳,仗義疏財后,都會有負罪之感。寒士家風不可缺。
做人不求盡善盡美,不可求自己完美,守缺也是積福。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800篇二
最近無意在家中書架發現了爸爸買的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雖未完全看完,但內心已感受頗深。曾國藩家書雖說是寫給親人的書信,但是更多也表達了曾國藩對事物的種種看法,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通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窺到他個人成長進步的軌跡。
曾國藩的每一封家書都飽含了他對家人的關切之情,雖離現在相隔百年之久,但是書信中給人的感覺還是如此親切與真實,就像在讀自己親人寫的書信一樣。
曾國藩書寫的家書跨越時間較長,在讀家書的時候,也就像經歷其一生一樣,感悟著曾國藩的人生起伏變化。關于讀《曾國藩家書》帶給我的有以下幾點啟發:
多思考
曾國藩喜歡思考事情的本質,往往會帶給他不一樣的見解,從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貴堅持
曾國藩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缺點都及時改正,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他一生都在不斷反思中前行;
外圓內方
堅持自己的原則,但與人相處剛柔并濟,這也是他在經歷了重大挫折之后領悟到的,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所謂“大柔非柔,至剛無鋼”;
大局觀
曾國藩總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從長遠看待問題,不被一時一地之得失左右,不受傳統思想桎梏,在與洋人交往中可見一斑;
胸懷寬廣
他一生中遭受了太多的排擠,也面對了很多的輿論壓力,但他都以寬容的心態面對,做事的時候放下得失心,做好自己能做的,結果如何不是一己之力能決定的。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800篇三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最大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曾國藩重視養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勞、節欲、節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最高統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800篇四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勞、節欲、節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800篇五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之名臣,近代圣學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后人稱“半個圣人”。讀《曾國藩家書》可以深刻體會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齊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觸到曾文正公不懈奮斗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廈之將傾,最終雖未能出將入相,但亦可稱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講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且要做一個“勞謙廉”的君子,后來又講“倔強明強,崇儉虛心,豁達沖融”等內圣之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恒”,曾文正公說:“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數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讀經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計劃好,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必窮盡經義,避免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情況,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讀完十三經。”教育子弟用功讀完經書。他還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決:早寶考掃書蔬魚豬。還講,人生并不是總以功名為第一,孝勞亦可也。教育子弟間和睦時講,“未聞有兄弟不和而家業興旺者,未聞有兄弟和而家業不興者”總之,治家第一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時,凡是自己親自帶領打的仗,是“屢敗屢戰”,而凡是他手下大將打的仗多數都是勝利的。石達開曾經評判曾國藩:“雖不善戰,而能識拔賢將,規劃周密,起事以來未曾聞也。”曾所編《冰鑒》即是觀人識人之書。
曾國藩的經世致用之學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問源泉。若能善學善用,則對我們來說將是受用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