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一
大家早上好。
我叫江小清,我來自中心小學四年級,今天我很榮幸能夠站在這里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告別浪費》。
大家都知道這樣一首詩:讓我們一起記憶這首古詩(會背的同學請一起背)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是呀,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它凝聚著多少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都應該愛惜糧食,作為學生的我們,更不應該浪費糧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 任何人都離不開糧食,人人都需要糧食,我們都應該愛惜糧食。然而生活中,只啃了幾口的饅頭、吃了一半的飯菜被扔掉等浪費現象卻隨處可見。同學們,當我們剩飯剩菜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糧食的來之不易;當我們扔掉不喜歡食物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有多少我們的兄弟姐妹在挨餓;當我們挑肥揀瘦、講吃講喝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饑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頓飯浪費一粒米,加起來就是13億粒米,那么一天、一月、一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多少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從小就會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我們從小就知道;長大之后我們更應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中間要經過耕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等至少20多道工序,這中間勤勞的農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可以說粒粒糧食都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浪費糧食糟蹋的不只是糧食本身,更是對他人勞動的不尊重。
同學們,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美好的明天有待我們去創造。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讓節約糧食成為你我的自覺行動!
我今天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二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永恒的話題。
在座的各位一定從小就會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們就知道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于中華民族的進步史中。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即使在今天,人們越來越講究吃穿,講究檔次,國家也鼓勵消費。但我要說的是鼓勵消費,更要嚴禁消費過程中的浪費,別忘了“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更別忘了“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至今仍然是我們應當樹立的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句口號,在當今時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被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和使命。
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可以看到全國自上而下都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而努力。
有人問:“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對,就是這么簡單!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們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天上班前打掃衛生的時候,是不是在意的節約了一滴水?在我們使用電燈、空調、電腦、飲水機的時候,是不是刻意的節約了一度電?在我們復印打印文件的時候是不是把紙張兩面使用,節省了一張紙?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開始。日子久了就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今后在當你眼睜睜的看著水龍頭滴答滴答沒有擰緊時,你是不是能伸把手把它擰緊?在你下班離開辦公室時,會不會檢查一下關沒關電腦、打印機?不過現在已經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許多人養成了兩面使用打印紙的習慣;大家都很樂意使用節能燈具;以前辦公室用紙發的通知、文件,現在也改成了電子文檔,推進了無紙化辦公。
最后我要說: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恒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作出貢獻。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我們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二十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的祖國現在是多么的繁榮富強啊!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里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里,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么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也許他(她)家里很有錢,也許他家里有的是糧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并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為了炫耀自己多么大方、多么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里的老板倒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因為,每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伯伯揮汗如水的辛勤耕耘。讓我們節約糧食,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說起節約這個詞,我總覺得沉甸甸的,特別是和我們這些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大都市里,過著富足生活的孩子們談這個話題,我覺得多少有點無從開口。
今天,我首先從兩則現實中的事情開始。
事情一,我國啟動的“營養午餐計劃”,何為“營養午餐計劃”就是由國家按每人每天_元錢給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做免費午餐。這是因為:部分西部地區的孩子們每天上學要步行_個多小時的山路,求學十分艱苦,中午只能帶冷飯到學校吃,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午餐是冰涼的紅薯和土豆,有的則沒有午餐。一頓_元錢的午餐,對于我們來說,也許不屑一顧;但是在常年餓著肚皮上課的貧困山區兒童眼中,卻是夢中佳肴。
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請你盡可能的吃干凈你碗里的每一粒飯菜吧,請想想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每天跋山涉水、忍著饑餓在讀書?也請想想這營養的大米和青菜凝聚了多少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如果你同意,請你盡可能的吃完吧。不要再被零食和垃圾食品所誘惑,你選擇了日常普通的飯菜,你就選擇了食品安全和健康。你懂得了節約,你就形成了人生的第一筆好習慣,你就做到了以美為德。
事情二,國人出國旅游、就餐被歧視的案例仍不時出現,在就餐的時候,當外國餐廳所有人都在低聲細語的就餐時,我們的部分同胞卻高談闊論、迎來的只能是別人的側面和唏噓。其實,我們的國家富強了,國人在外高消費,理所當然的贏得了世界的歡迎。然而,我們要想真正地贏得別人的尊敬,還需要每個國民檢視自己的行為。
同學們,當你加餐打飯請按順序排隊;當你吃飯時候盡可能的輕聲,不高談闊論;吃飯后及時主動地清理干凈自己的桌面;將飯盒的飯菜殘渣輕輕倒進回收桶里;最后,切記不要忘了,輕聲地把你用過的飯盒和筷子放進回收處。你做到了優雅,你就贏得了尊敬,你選擇了優雅的行為,就選擇了靈魂的高尚。
同學們,最后我呼吁: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你——能做到嗎?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五
大家好!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都學過吧,可是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義嗎?從一顆秧苗種子到你碗里的那粒米飯,要經歷多少道工序及為之付出的辛苦勞動呢?我們同學都不知道吧!為什么我這么說呢?平時在學校里,我看到有些同學在午餐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口味與飯菜不合,常常把自己不愛吃的飯菜倒掉,造成很大的浪費。我認為,這種行為是十分可恥的,應該杜絕。
把中午的飯菜吃光,不僅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了能量,也是一種反對鋪張浪費的表現。我為什么這么說呢?有些同學,飯菜不吃,零食不斷,這既不利于營養的吸收,又造成金錢的浪費。雖然我不提倡挑食,但如果有的菜,你實在不愛吃,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拒絕浪費,你可以問問周圍其他同學,或許他們愛吃,會給你解決一下。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實現“節約”這個目標。
因此,我在這里倡導同學們,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節約糧食,從現在開始。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六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大家好!我是20xx級3班的何思源,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人人有責。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詩吧,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們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沒有任何行動,我最開始也覺得節約糧食并不重要,浪費一點沒什么,我也并沒有理解這句話想要告訴人們的。
我雖然有些驚訝,對于7億這個概念我有些不敢想,但心里還是極不情愿的,不服氣極了,但在媽媽命令的語氣下,我走了過去,弄了很多姜在碗里,借口說有姜然后吐掉,就這樣邊吃邊吐的吃完了。
讓我疑惑的是:一向民主的媽媽今天為什么會如此嚴歷的這樣對我說呢?
那一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個視頻,一個叫李子柒的人發布的,視頻里記錄了一碗飯的歷程,最開始只覺得無聊,點開評論區看到各種肯定讓我重新認真看起來。一碗飯,從播秧,農民伯伯在田里,彎著腰一干就是一整天,又經過很多天的呵護,可以收割了,穗兒打下來了,再把上面一層硬硬的殼弄掉,曬干,最后才能成為能吃的大米。一碗飯來之不易,我應該好好珍惜,不能浪費。看著看著,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當時為何如此嚴歷。
即使在今天,浪費現象還是很常見,學校里,同學們把不愛吃的菜倒掉;在飯店,點一大桌子菜剩很多;在家里,也會有些飯菜被倒掉……這一切多么令人十分痛心呀!同學們,在學校盡量一次少打一點,多添幾次,在餐廳吃不完請打包,在家里盡量吃完,不要浪費,讓浪費少一點。農民伯伯也很辛苦,我們要珍惜糧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雖短,但很有道理,讓我們一起讓浪費變少吧!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七
大家好!
或許饑餓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有點遙遠。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為一件平常的事情。還有誰關切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切被丟棄的食物?但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趨驚慌,部分地區糧食短缺問題日益嚴峻;另一方面,奢侈糧食的現象屢見不鮮,農夫的勞動成果不行珍惜。
我國古代教化家孔子給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在一般人心中有多重要。只是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許多不珍惜食物的現象。在學校,學生吃飯時,饅頭飛得到處都是,潔白的米飯撒得到處都是。不知道是應當把它當成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還是應當想象成一個沒有寒冷的雪原。
有些人可能會對這些言論嗤之以鼻,認為是危言聳聽。他們只是奢侈了一些食物,為什么要受到嚴厲的指責?好吧,讓我們做會計。據估計,每公斤大米大約有4萬粒大米,中國有13億人口。假如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每天可節約大米3.25萬公斤,每年可節約大米1200萬公斤,可養活3.5萬人。平均畝產1000公斤,等于每年開發1.2萬畝無形良田!一米一粟來之不易,疼惜糧食是每個人的責任。
袁隆平是中國的傲慢,也是世界的傲慢。袁隆平更感動了中國和世界。要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運用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同時,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更要關注農業、農村和農夫,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浸透著農夫叔叔們揮汗如雨的辛勤勞動!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并不是說你的生活很好,假如你負擔得起,你可以奢侈它。奢侈是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敬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節約糧食的演講稿八百字篇八
大家好!
糧食是農民伯伯在田地里面辛苦勞作,用換水換來的。我們可以有足夠的糧食是因為農民伯伯他們不斷的在付出,在流汗,才為我們種出了這些糧食,每一粒糧食都是花費了大量的血汗才換來的,都是經過了勞作,長時間的成長,才變成糧食,所以我們必須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不能浪費。
我們沒有到過農村,也沒有見識過農田,對于生產糧食這一塊不了解,但是我們可以從電視從書籍中了解到糧食生產的艱辛,我們的盤中餐,都是用辛苦換來的,不要浪費,糧食是有限的,我們現在能夠吃到足夠的糧食,要感謝農名伯伯的付出,在平日里面,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要隨意的浪費糧食,吃完飯后,記得一定不能留下糧食,每一粒糧食都很珍貴,都不能浪費,不要說我們獲取的簡單,用錢換回來的,屬于等價交換。
如果大家認為,自己買回來的糧食可以隨意的揮霍,那就大錯特錯,當我們把大把的糧食變成了垃圾,傾倒在垃圾桶里面,當我們沒有糧食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做。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要辜負了農民伯伯的辛苦種出來的糧食。我們現在吃飽了,但是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在挨餓,需要糧食填飽肚子,我們節約下來的每一粒糧,都會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去拯救更多的人。
永遠不要忽視這一點,我們算一算,如果我們每天都浪費糧食不多也就二三十粒,一天三餐,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然后數一數,算一算我們光一年就需要浪費多少糧食,我這還是按照最少的浪費算的,很多同學為了吃零食把很多糧食都倒進了垃圾桶里面,卻不知道這是在糟蹋農民伯伯的血汗。在浪費世界上有限的資源。
這是不重視資源的表現,我們生活離不開糧食,他們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要食物,我說這么多只是想要讓大家明白我并不是想要給大家添亂,只是希望大家知道糧食的重要,不要在平常生活中隨意的浪費寶貴的糧食,永遠不要做奢侈的人,由儉入奢容易,但是想要改回來就難了,希望大家聽我一言,珍惜糧食,不浪費一粒糧食,節約糧食,為需要的人留下寶貴的資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