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和歸納篇一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
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方法 適用范圍 主要儀器 注意點實例
固+液 蒸發 易溶固體與液體分開 酒精燈、蒸發皿、玻璃棒
①不斷攪拌;②最后用余熱加熱;③液體不超過容積2/3 nacl(h2o)
固+固 結晶 溶解度差別大的溶質分開 nacl(nano3)
升華 能升華固體與不升華物分開 酒精燈 i2(nacl)
(1)固+液 過濾 易溶物與難溶物分開 漏斗、燒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滌;③定量實驗要“無損” nacl(caco3)
(2)液+液 萃取 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質分離出來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對萃取劑的要求;③使漏斗內外大氣相通;
④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從溴水中提取br2
(3) 分液 分離互不相溶液體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與飽和na2co3溶液
(4)蒸餾 分離沸點不同混合溶液 蒸餾燒瓶、冷凝管、溫度計、牛角管
①溫度計水銀球位于支管處;②冷凝水從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5)滲析 分離膠體與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 半透膜 更換蒸餾水 淀粉與nacl
(6)鹽析 加入某些鹽,使溶質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燒杯 用固體鹽或濃溶液 蛋白質溶液、硬脂酸鈉和甘油
(7)氣+氣 洗氣 易溶氣與難溶氣分開 洗氣瓶 長進短出 co2(hcl)
液化 沸點不同氣分開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發和結晶 蒸發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化或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結晶的原理是根據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劑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過蒸發減少溶劑或降低溫度使溶解度變小,從而使晶體析出。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例如用結晶的方法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餾 蒸餾是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餾原理進行多種混合液體的分離,叫分餾。
操作時要注意:
①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②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底口下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③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從上口出。
⑤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例如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石油的分餾。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體分離開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并且溶劑易揮發。
在萃取過程中要注意:
①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劑依次從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過漏斗容積的2/3,塞好塞子進行振蕩。
②振蕩時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頸部,并用食指根部壓緊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時用手指控制活塞,將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蕩。
③然后將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后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漏斗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華 升華是指固態物質吸熱后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利用某些物質具有升華的特性,將這種物質和其它受熱不升華的物質分離開來,例如加熱使碘升華,來分離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學方法分離和提純物質
對物質的分離可一般先用化學方法對物質進行處理,然后再根據混合物的特點用恰當的分離方法(見化學基本操作)進行分離。
用化學方法分離和提純物質時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雜質;
②不能損耗或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
③實驗操作要簡便,不能繁雜。用化學方法除去溶液中的雜質時,要使被分離的物質或離子盡可能除凈,需要加入過量的分離試劑,在多步分離過程中,后加的試劑應能夠把前面所加入的無關物質或離子除去。
對于無機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進行分離和提純: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氣體法 (3)氧化還原法
(4)正鹽和與酸式鹽相互轉化法 (5)利用物質的兩性除去雜質 (6)離子交換法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和歸納篇二
【差數列的基本性質】
⑴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各項同加一數所得數列仍是等差數列,其公差仍為d.
⑵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各項同乘以常數k所得數列仍是等差數列,其公差為kd.
⑶若{a}、{b}為等差數列,則{a±b}與{ka+b}(k、b為非零常數)也是等差數列.
⑷對任何m、n,在等差數列{a}中有:a=a+(n-m)d,特別地,當m=1時,便得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此式較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為自然數,且l+k+p+…=m+n+r+…(兩邊的自然數個數相等),那么當{a}為等差數列時,有:a+a+a+…=a+a+a+….
⑹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從中取出等距離的項,構成一個新數列,此數列仍是等差數列,其公差為kd(k為取出項數之差).
⑺如果{a}是等差數列,公差為d,那么,a,a,…,a、a也是等差數列,其公差為-d;在等差數列{a}中,a-a=a-a=md.(其中m、k、)
⑻在等差數列中,從第一項起,每一項(有窮數列末項除外)都是它前后兩項的等差中項.
⑼當公差d0時,等差數列中的數隨項數的增大而增大;當d0時,等差數列中的數隨項數的減少而減小;d=0時,等差數列中的數等于一個常數.
⑽設a,a,a為等差數列中的三項,且a與a,a與a的項距差之比=(≠-1),則a=.
【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的基本性質】
⑴數列{a}為等差數列的充要條件是:數列{a}的前n項和s可以寫成s=an+bn的形式(其中a、b為常數).
⑵在等差數列{a}中,當項數為2n(nn)時,s-s=nd,=;當項數為(2n-1)(n)時,s-s=a,=.
⑶若數列{a}為等差數列,則s,s-s,s-s,…仍然成等差數列,公差為.
⑷若兩個等差數列{a}、{b}的前n項和分別是s、t(n為奇數),則=.
⑸在等差數列{a}中,s=a,s=b(nm),則s=(a-b).
⑹等差數列{a}中,是n的一次函數,且點(n,)均在直線y=x+(a-)上.
⑺記等差數列{a}的前n項和為s.①若a0,公差d0,則當a≥0且a≤0時,s;②若a0,公差d0,則當a≤0且a≥0時,s最小.
【等比數列的基本性質】
⑴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從中取出等距離的項,構成一個新數列,此數列仍是等比數列,其公比為q(m為等距離的項數之差).
⑵對任何m、n,在等比數列{a}中有:a=a·q,特別地,當m=1時,便得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此式較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更具有普遍性.
⑶一般地,如果t,k,p,…,m,n,r,…皆為自然數,且t+k,p,…,m+…=m+n+r+…(兩邊的自然數個數相等),那么當{a}為等比數列時,有:a.a.a.…=a.a.a.…..
⑷若{a}是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則{|a|}、{a}、{ka}、{}也是等比數列,其公比分別為|q|}、{q}、{q}、{}.
⑸如果{a}是等比數列,公比為q,那么,a,a,a,…,a,…是以q為公比的等比數列.
⑹如果{a}是等比數列,那么對任意在n,都有a·a=a·q0.
⑺兩個等比數列各對應項的積組成的數列仍是等比數列,且公比等于這兩個數列的公比的積.
⑻當q1且a0或00且01時,等比數列為遞減數列;當q=1時,等比數列為常數列;當q0時,等比數列為擺動數列.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和歸納篇三
高中數學共有五本必修和選修1-1,1-2(文科),2-1,2-2,2-3(理科),主要為代數(高考占比約為50%)和幾何(高考占比25-30%),其他(算法,概率統計等)。
高一上期將會學習必修1整本書(集合和函數,初等函數,方程的根等),必修四(三角函數)等。主要為函數內容的學習,主要考察學生的抽象思維。而且函數的基本概念和性質,為整個高中的代數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應該盡量培養自己的抽象思維,多思考。可以適當少做題,多花時間在知識概念等的復習和理解上面,弄清楚所學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
高一下期將會學習必修四(向量,三角函數和差公式等),必修五(解三角形,數列,解不等式)等。這一階段的內容,主要考察學生的推演和計算能力。可以適當多做題,多訓練,提高自己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高二將會進入幾何部分的學習。
高二上期學習必修二(立體幾何,直線和圓),必修三(算法,概率統計)等。這一階段的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立體幾何)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計算水平(經過高一下的訓練)。同時,這也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相對比較輕松的一個學期。所以,可以在學好本學期內容的基礎上,對上學期的內容多做復習,溫故而知新。
高二下期主要學習選修部分(圓錐曲線,導數等)。這一學期的內容是整個高考的壓軸,也是最難的內容。它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學生拿高分必須要學好的部分。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習,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想,在多思考的基礎上,一定要動筆!
總之,對于數學的學習,新課很重要!接觸知識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對整個板塊知識的邏輯關系的認識。只有理清楚了數學各個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才能更快更好地學好數學。
數學是高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進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學不能適應數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成績一落千丈。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學們不了解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特點與自身學習方法有問題等因素所造成的。有不少同學把提高數學成績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題上。我認為這是不妥當的,我認為,“不要以做題多少論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題多,而在于做題的效益要高。做題的目的在于檢查你學的知識,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題的結果,反而鞏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鍛煉自己學數學的能力,轉變學習方式,要改變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要學會采用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學習,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提出問題—實驗探究—開展討論—形成新知—應用反思”的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學習方式由單一到多樣的轉變,我們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就能夠得到加強,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對高中生來說,學好數學,要抱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數學,積極展開思維的翅膀,主動地參與教育全過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愉快有效地學數學。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和歸納篇四
1、化學的特征就是認識分子和制造分子。
2、結晶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
3、鈉、鉀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4、鈉可用作鈦、鋯、鈮、鉭等金屬的冶煉。
5、鈉制作高壓鈉燈的原因:高壓鈉燈發出黃光射程遠,透霧能力強,肉眼較敏感,故可用作燈塔。
6、從原子角度看,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反應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
7、原子是化學變化過程中的最小微粒。
8、焰色反應本質是電子的躍遷,不是化學變化。
10、鐵在氯氣中點燃,產生棕紅色煙。
11、銅在氯氣中點燃,產生黃色煙。
12、氯氣與氫氣混合點燃,產生蒼白色火焰,出現白霧。
13、磷在氯氣中燃燒,生成白色煙(pcl5)霧(pcl3)。
久置氯水=稀鹽酸:h2o、cl-、h+、oh-
15、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純凈物。
16、84消毒液有效成分為naclo,與潔廁靈(主要成分稀鹽酸)混合后產生氯氣。
17、液氯可用鋼罐儲存運輸。
18、氯氣沒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是因為有次氯酸。
19、二氧化氯是一種黃綠色、易溶于水的氣體,常用于飲用水消毒。
20、溴是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非金屬單質,液溴易揮發且有毒,通常用水液封保存。
21、氯化銀,溴化銀,碘化銀都具有感光性。
22、硅在自然界沒有游離態。
23、三氧化硫在標準狀況下為無色、針狀晶體。
24、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只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但不能使之褪色。
2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體現了二氧化硫的還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26、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鋇溶液中都不會產生沉淀。
27、濃硫酸的鑒別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濃硫酸,滴在濾紙上,濾紙變黑。
28、常溫下鐵、鋁遇濃硫酸、濃硝酸鈍化,可用鋁槽車運輸濃硫酸、濃硝酸。
29、臭氧與氧氣是同素異形體。
30、臭氧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31、硒和碲的一切化合物均有毒。
32、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在常溫下可以相互轉化。
33、光化學煙霧: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線作用下,與碳氫化合物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一種有毒的煙霧。
34、容量瓶的規格:100ml、250ml、500ml、1000ml(實驗題中容量瓶必須注明規格)
35、丁達爾現象是膠體中分散質微粒對可見光散射而成,需在入射光側面觀察到。
36、膠體聚沉:向膠體中加可溶性鹽、酸、堿等、加熱、攪拌。
37、向豆漿中加入硫酸鈣可使蛋白質聚沉成豆腐。
38、區分膠體與溶液的本質是微粒大小,而不是丁達爾現象。
39、氫氧化鐵膠體不帶電,膠粒帶正電。
40、半透膜:動物腸衣、雞蛋殼膜、羊皮膜、膠棉薄膜、玻璃紙等。
41、滲析:利用半透膜分離膠體中雜質分子或離子,提純、精制膠體。
42、鐵元素是生物體中含量最高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
43、亞鐵離子使血紅蛋白分子有載氧功能。
44、vc有還原性,可將鐵離子還原成亞鐵離子,有利于吸收。
45、石墨是深灰色,質軟,不透明,易導電的片狀固體。
46、金剛石是硬度極高,無色透明的晶體。
47、金剛石、石墨是同素異形體,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48、碳酸鈉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等工業。
49、碳酸氫鈉是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50、一氧化氮是無色,難溶于水的氣體,結合血紅蛋白能力強于一氧化碳,能使血管擴張,增強記憶力。
51、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能使多種織物褪色,對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也有腐蝕作用。
52、n是植物體內氨基酸和蛋白質必需的組成元素,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之一。
53、儲存碳酸氫氨化肥時,應密封包裝,并放在陰涼通風處,施肥時應將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54、尿素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肥效比較持久,使用方便,對土壤破壞作用小。
55、硝酸可用于制造炸藥、染料、塑料、硝酸鹽。
56、發煙硝酸:95%以上的濃硝酸在空氣中由于揮發出硝酸蒸氣,會產生發煙現象。
57、當進入水體的氮的含量升高時,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59、石膏是一種結晶水合物(caso4·2h2o);加熱后變為熟石膏(2caso4·h2o)。
60、鋇餐透視使用硫酸鋇做造影劑,而不是碳酸鋇。
61、鋰是熱核反應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制造鋰電池和特種合金的原料。
62、鎂的密度小,鎂合金強度高,機械性能好,用于制造車,飛機,火箭,被稱為國防金屬。
63、世界上99%溴元素以溴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因此被稱為海洋元素。
64、清洗碘升華實驗所用試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65、溶解在苦鹵中的溴,可利用溴的揮發性,鼓入熱空氣或水蒸氣分離出來。
66、工業上溴用來制造燃料的抗爆劑,溴化銀見光易分解,用作感光材料。
67、農業生產中用含溴的殺蟲劑;醫藥中溴化鈉,溴化鉀用作鎮靜劑。
68、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玻璃,陶瓷,水泥。
69、水泥原料:石灰石和黏土。
70、工業常用氫氧化鈣做沉淀劑,不用氫氧化鈉的原因是氫氧化鈉成本太高。
71、單質硅有晶體硅和無定形硅(非晶體)兩種。
72、晶體硅是灰黑色,有金屬光澤,硬而脆,導電性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
73、硅酸鹽性質穩定,熔點較高,大都難溶于水。
74、制造玻璃的材料:碳酸鈉,碳酸鈣,二氧化硅。
75、玻璃是非晶體,無固定熔點,只能在某一溫度范圍內軟化。
76、最早使用的金屬是銅;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銅;最早使用的半導體材料是鍺。
77、鋁與氧氣反應放出大量熱和耀眼白光可用于制造燃燒彈、信號彈、火箭推進劑。
78、黑色金屬:fe、cr、mn及其合金。其余均為有色金屬。
79、合成樹脂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無固定熔點,一般不導電,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是塑料最基本的成分。
80、碳纖維化學穩定性好,耐酸堿腐蝕,在空氣中加熱至400℃,無明顯氧化,有良好的低溫性能。
81、銨鹽受熱都分解,但不一定放氨氣,如硝酸銨。
82、氧化還原反應較慢,故氯氣吸收可不防倒吸。
83、合成纖維:六大綸、尼龍、人造羊毛。
84、人造纖維:黏膠纖維,醋酸纖維,人造絲,人造棉,蛋白纖維,硝酸纖維,硝酸酯纖維,醋酸纖維。
85、二氧化碳、氯化氫一起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一定會產生渾濁。
86、飽和氯化鈉可用于除去氯化鐵蒸氣。
87、肉類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適量亞硝酸鈉,保鮮防腐。
88、“84”消毒原理與過氧化氫相同:強氧化性。
89、燃煤中加入cao可減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90、硅太陽能電池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實現能量轉化。
91、鉛蓄電池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溶液酸性減弱,導電能力下降。
92、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93、王水:濃鹽酸與濃硝酸體積比=3:1。
94、二氧化硫使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褪色,體現了酸性。
95、食品中用木糖醇做甜味劑,可降低糖尿病的犯病幾率。
96、焊接廢舊鋼材前分別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去油污),氯化氨溶液(除銹)。
97、cus不溶于水,寫離子方程式時不拆。
98、河海交界處形成三角洲:因為泥沙中有膠體,海水中有電解質,膠體遇到電解質聚沉。
99、帶有結晶水的金屬氧化物,加熱失重時,先失水,再失非金屬氧化物,然后金屬氧化物分解為另一種金屬氧化物放氧氣。
100、硅酸鹽可改寫為氧化物:先寫金屬氧化物,再寫非金屬氧化物。如正長石kalsi3o8改寫成k2o·al2o3·6s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