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資助工作者先進事跡篇一
在十三年的平凡工作中小劉一直努力用暖心的理念指引、陪伴著貧困學子,用熱心、愛心、耐心鼓勵著貧困學子,讓他們在積極、陽光、令人舒暢的教育氛圍中自強自立,健康成長。
幾年來,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努力探索著“從扶貧助困,到勵志強能”的資助育人之路。學校以“踐行周恩來精神,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題活動為載體,開展系列活動,引導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
定期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前往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通過接受“紅色基因”教育,以周恩來的精神風范和偉大人格為鏡,對標找差;開展“熱愛勞動,爭做先鋒”義務勞動,為社區敬老院、為孤寡老人、貧困戶送愛心等活動,在實踐中接受周恩來精神熏陶,提升思想境界;舉辦“學習周恩來,讀書興中華”“弘揚恩來精神,爭做四有新人”讀書和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周恩來精神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心靈,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讓暖心理念深入人心,在舒暢的教育環境里陪伴學生,實實在在為貧困學子服務是她多年來努力奮斗的方向。
幾年來,小劉資助工作團隊肩負著全校近2萬名學生的獎、助、勤、貸、補等十多項具體資助育人工作,她融會貫通資助理念,熟練流暢,工作零差錯。為達到“精準資助”,她提出“三個‘不能少’”,即“資助對象精準化,一個不能少”,“資助項目多元化,一個不能少”,“資助工作常態化,一天不能少”,真正做到“精準資助、應助盡助”。
在專職從事資助工作過程中,她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完善一系列資助管理制度,使得各項資助工作逐步規范化、制度化;她使用“奧藍”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對貧困學生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實現資助育人的有限資源科學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精準化;她提出以“情系貧困生,時時有關愛”為主題的“春送陽光、夏送清涼、秋送關愛、冬送溫暖”四季系列活動,探索資助工作的長效機制。
同時,她充分利用“淮陰工學院學生事務及發展中心”公眾號、“淮工助學貸款政策解答”qq群等新媒體開展資助工作,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成長服務。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她先后獲得“江蘇省優秀學生資助工作者典型”“江蘇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工作者”“淮陰工學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同時,淮陰工學院獲評“江蘇省學生資助績效評價優秀單位”“江蘇省百佳學生資助工作單位典型”。20xx年,在全國第四屆“助學·筑夢·鑄人”主題宣傳活動中,淮陰工學院獲得全國資助管理中心授予的“優秀組織獎”。用匠心打造學生資助工作,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始終是她堅定追求的目標。
只有播撒了愛的教育,才能夠收獲愛的快樂。幾年來,小劉努力為受助學生搭建更寬暢、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用心打造先鋒團隊,通過組織貧困學子深入開展志愿實踐服務活動,引導他們在志愿服務中實現思想、道德的內化和養成,實現從“接收愛”到“傳遞愛”的華麗轉身,提升青春高度。
她堅持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帶領受助學生志愿者前往社區組織開展宣傳科普知識、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服務春運等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陪伴學生成長。她連續多年開展“學生資助宣傳大使”活動,組織獲得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的學生把國家資助政策帶回家鄉、帶回母校,用榜樣力量感染身邊的人,活動被江蘇省資助管理中心官方媒體專題報道,引起了社會關注。
她堅持組織愛心支教、學習參訪、創新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受助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技能;她鼓勵和幫助受助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活動,努力使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增長社會實踐經驗、鍛煉提升實踐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奉獻精神。
作為由貧困學生自發組成的學生社團——“伯藜學社”指導老師,她精心策劃陶學子的培養計劃,實施“揚帆工程”。幾年來,小劉先后組織陶學子開展“圓夢暑你”關愛江蘇蘇北地區農民工家庭和走進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仲弓村支教等活動,受到《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的關注和好評,被團中央授予“最具影響好項目”、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公益傳播力“優秀實踐團隊”等榮譽稱號。
用歡暢、跳躍的思維致力于創新學生資助工作事務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總結凝練工作經驗,深入研究把握學生資助工作事務管理的規律,成為學生資助事務管理專家是小劉一直以來的信念。
在從事資助工作的同時,小劉還積極進行科研工作。她主持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專項課題、江蘇省學生資助專項課題以及江蘇省社科聯研究課題各一項;在《中國成人教育》等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十余篇;合作出版相關專著一部。
同時,貧困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小劉重點關注與研究的問題。她認為:“貧困學生除了需要經濟幫扶,情感上也需要關懷,要給他們鼓勵和信心,要讓情感育人遍地開花。”她利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優勢為600多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疏通。大三陳同學曾因經濟貧困而迷茫,與她幾次談心后堅定目標,奮發圖強,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勤工助學,后因成績優異獲得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并順利考上碩士研究生。
小劉老師用細致入微的付出,以潛心育人的創新,在“暢式資助育人工作法”的實踐與探索道路上,成為貧困學子心靈的導航者和夢想的助力者。十三年的歷練和沉淀使她更加熱愛學生資助工作,更加懂得什么是愛與責任,更加深知學生的成長成才是自己永遠的追求。她始終走在快樂助學的路上,“四心”同向,為貧困學子青春助跑。
資助工作者先進事跡篇二
小華,女,堯口初中七年級(4)班學生。黃三河資助對象,自受資助以來,她成了一名積極進取,不斷追求更大進步;學習上刻苦鉆研,勤奮踏實;工作上積極負責,注重團隊合作;生活上作風簡樸,嚴于律己的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干部。其主要事跡如下:
小華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庭以務農為生。從小她就隨著父母一起參加務農勞動,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據,從小的經歷讓她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艱苦的生活也鍛煉了她的意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讓她永遠銘記在心。她也發自內心地尊重與敬愛老師。她知道是老師們給予了她知識,幫助她成長,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她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她還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樂,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
自受資助以來,小華始終貫徹黨的先進思想,努力學習的黨的知識。作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她始終不忘要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用一個共青團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求知,不斷進步,不斷學習,處處發揮著先鋒模范的作用。
知識改變命運,自受資助以來,她深知一個生在偏僻農村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在學習上,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勤于鉆研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不懂就問的學習作風,加上謹慎謙虛的良好習慣,使她成績一直名列第一。多次獲得表彰,每學期都榮獲學校“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的稱號。她深深的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必須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標準。她始終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入學以來,小華一直擔任班長,職務意味著責任。自從擔任此職以來,她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同時主動和同學們一同分享她的學習經驗,共同探討新的學習方法,與同學們共同進步并配合班主任老師一起搞好同學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工作。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忙碌的服務工作,她都盡量協調好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團結同學,樂于助人,做好老師的小助手和同學們的好朋友。一直以來,在工作上她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和同學們的信任。
自受資助以來,小華同學日常生活節儉,樂于助人,努力發揮一個優秀學生干部應有的素質,與同學加強溝通與交流,融洽同學間的關系,促進同學間的學習和合作,使同學間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友愛圈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初三的中考,她將帶著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以更高的要求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追夢的路上充滿艱辛、布滿荊棘,追夢的路上有苦有累,但她相信自己,會用汗水和努力為自己鋪出一條通往夢想的五彩路。帶著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支持,將再接再厲,為做好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學生”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