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一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語錄,它流傳了2500多年,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化思想的淵源,影響著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 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讓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經典教育,越來越注意到古代文化對人生的影響意義,所以,我們小學生從小讀 《論語》,意義重大。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許多方面,雖然是一問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語,好像沒有什么邏輯性,但是認真研 讀,深刻領會,其內容非常豐富,言簡意順,無所不包,博大精深,也是教學最重要的經典。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自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 的歷史地位,《論語》之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論語》的第一篇就是關于學習的問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出孔 子一生學而不厭,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智慧可以改變命運,因此,經常學習新知 識,溫習老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快的事情,我們要養成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偉大的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啊。學問從學習中來,能力從實踐中來。學而常習,習而常學,便可以海闊天空般事事無礙。而今天觀看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更是令自己開見識大長。
孔子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修煉的一生,境界越高就越注意學習修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 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孔子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七十歲隨心 所欲不越規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學習和修煉品性的過程,從求學、立身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 良好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約束到隨心所欲,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此所謂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時候也能做 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也使我們懂得了偉大來至與平凡的道理。
通過于丹老師對《論語》的講解,使我明白了許多為人出事的道理,仿佛達到了進入到了書中的境界。直到現在,《論語》中的內容還讓我難以忘懷。
《論語》的內容真豐富啊!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多看看。身為小學生的我們,仔細閱讀《論語》一定會讓我們憧憬的童年變得跟《論語》一樣豐富多彩!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我并不是很理解學習《論語》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這個周,通過對我們班的論語一角的學習,我了解了一條條《論語 》里蘊含的知識,發現它對我們的學習真的很有幫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她的意思是:擁有知識的人不如愛好知識的人;喜愛知識的人不如以學知識為樂趣的人。這 句話告訴我們要對知識產生興趣,只有對”知“樂而為之,才能不斷積累更淵博的知識。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的古箏學習。最初,我因為她優美的旋律和音色而喜歡上了她,但枯燥的日復一日的練習卻讓我幾次都想放棄,堅持到現在,我已經慢慢體 會到了,古箏帶給我的樂趣,每天的練習也不再只是完成作業。我還發現一個秘密,要是我這個周喜歡練了,總會有很大進步,要是這個周應付了,不僅沒有提高, 可能還會后退,所以我覺得孔子的這句話真對,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用心才能學得好,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在,我已經把學古箏當作一種樂趣了,只是還不夠深, 應該繼續努力。
再看看其它學科,總是喜歡的,感興趣的學得更好些。我的數學不太好,常常會出一些不該錯的題。結合《論語》里的這句話,再看著班上的數學尖子生們,我 發現她們非常喜愛數學,常常以解題為樂趣。而我,還只是把它當作一門知識課,不喜歡深入思考。現在我知道了我和他們的主要差別在哪里,我會努力像他們一樣 ,從數學中發現樂趣,愛上數學,這樣才能學得更好。
這么一條簡簡單單的論語,卻讓我明白了這許多的道理,我會慢慢學習其它的《論語》知識,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三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不是很復雜的古文,但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于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出色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四
開展“ ”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pq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出來的教師 演講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3月2日下午,宣城市委黨校舉行2016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宣城市委書記姚玉舟作黨課報告,圍繞“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與大家交流認識和體會。市委副書記王章來主持,市及市級領導嚴琛、楊業峰、張平、吳愛國、徐德美、周密、沈偉、錢明樹、牛傳勇、張光勇、徐曉東出席報告會。
姚玉舟指出,開展“ ”學習教育,是落實黨章關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是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部署。各級黨組織要將“ ”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今年黨建工作的龍頭任務,按照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安排,有力有序推進,確保盡好責、抓到位、見實效。
姚玉舟指出,學習黨章黨規,必須著眼明確基本標準、樹立行為規范。黨章是管黨治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著黨的基本理論和政治主張,集中體現著黨的`集體意志和原則要求。作為共產黨員,必須尊崇黨章、學習黨章、遵守黨章、維護黨章。黨規黨紀是對黨章的延伸和具體化,是規范黨員行為的具體遵循。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喚醒黨員黨章黨規意識,要強化黨章意識,自覺把黨章作為做人做事的根本遵循,把是否把黨章作為行動的根本指南、是否切實踐行入黨誓詞、是否模范履行黨員義務和遵守黨員領導干部要求作為衡量的標準和尺子;要強化紀律意識,自覺做到守紀律、講規矩,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高線、守住底線,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要強化從嚴執紀意識,自覺履行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全面執紀、抓早抓小,充分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寸不讓抓執行,用執紀的嚴肅性和追責問責的約束性保障黨章黨規的權威性。
姚玉舟指出,學習 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必須著眼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行動。十八大以來, 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提出了中國夢、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常態下的發展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等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學習好、貫徹好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工夫,見成效。真學,就是要深鉆細研,入心入腦。要端正態度學、追本溯源學、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科學、準確地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髓要義。真懂,就是要深刻領會、全面理解。準確把握貫穿其中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科學思想方法和真摯為民情懷。真信,就是要堅定信仰,愛黨為黨。始終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做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擁護者、做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自覺踐行者。真用,就是要指導實踐、推動發展。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不動搖,堅守改善民生不動搖,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動搖。
姚玉舟指出,做合格共產黨員,必須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的新要求,堅持以知促行。按照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的標準,一是要忠誠,對黨絕對忠誠。忠誠于黨的信仰、黨的宗旨、黨的組織。二是要干凈,樹立清風正氣。看牢自己,絕不放縱妄為;管住家人,絕不放任自流;謹慎交友,絕不放松警惕,
資料共享平臺
《教師 演講稿》(https://)。三是要擔當,立足崗位作貢獻、有作為。在任何崗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銘記黨員身份,積極為黨工作,勇于爭先不懈怠,敢于攻堅不畏難,善于創新不守舊。運用正確方法激勵干部干事創業,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姚玉舟指出,開展好“ ”學習教育,要緊密結合宣城實際,分門別類找準問題,豐富內容,創新載體,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要突出正常、經常教育,把握好學習教育的特點,根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黨員情況提出具體要求。要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推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要堅持“兩手抓、兩促進”,以開展學習教育促進各項工作,以各項工作的實際成效檢驗學習教育成果,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市直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市區委書記、副書記、組織部長,市委黨校縣處級干部專題研討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全體學員聽取了報告。
“ ”學習教育,指的是“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開展“ ”學習教育,是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的重要實踐,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
開展“ ”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沒有鐵打的理論武裝,必然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共黨員,我們要帶著問題學好黨章黨規、學好 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抓牢抓實學這個基礎。我們要時時刻刻、時時處處對照黨章黨規、一言一行瞄準系列講話,立足黨章黨規找問題,依照系列講話改問題。從原著、原文中悟原理,從原理中重行動,從行動中明方向,真正把黨章的要求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開展“ ”教育,基礎在學。黨員干部要弄清楚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作為一名黨員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關于學我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圍繞專題學習討論。做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們應該把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結合起來,明確自學要求,引導本村黨員搞好自學,按照“三會一課”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每次圍繞一個專題組織討論。學習討論內容緊密結合本村實際、結合個人思想工作生活實際,讓大家在學習討論過稱中,真正提高認識,找到差距,明確努力方向。其次,創新上黨課方式。我們應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我說大家聽"、"我講大家記"、"填鴨式"上黨課的傳統形式,變一人講為多人講,讓黨員輪流講課,并進行評比。還應鼓勵黨員聯系實際講黨課,注重運用身邊事例、現身說法,強化互動交流、答疑釋惑,增強黨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開展“ ”教育,關鍵在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首先,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結合自身的特點,將所學知識結合到工作中、生活中;其次,樹立正確三觀,堅持為民宗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共產黨員思想的“總開關”;最后,應聯系崗位職責,發揮模范作用,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們應該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號召本村黨員解放思想,破除舊觀念。
“ ”,歸根結底是要加強思想作風,解決一部分黨員黨性意識弱化、宗旨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渙散等問題。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五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語錄,它流傳了2500多年,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化思想的.淵源,影響著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 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讓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經典教育,越來越注意到古代文化對人生的影響意義,所以,我們小學生從小讀 《論語》,意義重大。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許多方面,雖然是一問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語,好像沒有什么邏輯性,但是認真研 讀,深刻領會,其內容非常豐富,言簡意順,無所不包,博大精深,也是教學最重要的經典。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自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 的歷史地位,《論語》之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論語》的第一篇就是關于學習的問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出孔 子一生學而不厭,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智慧可以改變命運,因此,經常學習新知 識,溫習老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快的事情,我們要養成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偉大的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啊。學問從學習中來,能力從實踐中來。學而常習,習而常學,便可以海闊天空般事事無礙。而今天觀看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更是令自己開見識大長。
孔子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修煉的一生,境界越高就越注意學習修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 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孔子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七十歲隨心 所欲不越規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學習和修煉品性的過程,從求學、立身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 良好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約束到隨心所欲,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此所謂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時候也能做 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也使我們懂得了偉大來至與平凡的道理。
通過于丹老師對《論語》的講解,使我明白了許多為人出事的道理,仿佛達到了進入到了書中的境界。直到現在,《論語》中的內容還讓我難以忘懷。
《論語》的內容真豐富啊!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多看看。身為小學生的我們,仔細閱讀《論語》一定會讓我們憧憬的童年變得跟《論語》一樣豐富多彩!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六
寒假里,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 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鐘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鐘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可見在一生中友誼是多么可貴,多么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開交。最后,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 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七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守踏實快樂耕耘》。“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全國上下積極地投入到此次活動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與學生連接在一起的,工作中有歡笑,也有淚水,但我都從沒有退縮。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點一滴的行動去履行一名教師的職責,去詮釋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后來,我又找到孩子的家長,了解到這個孩子從小就百依百順,沒受到批評,這種無拘無束的教育形成了今天的他。顯然我的嚴厲,讓他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了解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決定對癥下藥。課上,我當眾表揚他的進步;課下,我批評他的不足。漸漸地,我欣喜地發現他變了,見到老師他能主動問好,課堂發言積極踴躍,顯然他已經懂得了老師的批評也是愛,只不過愛的方式表達有所不同。我們要教育好學生,不僅面對的是一名學生,還有他的家庭,他的成長環境。教育呼喚智慧,因為這是教育的本質和靈魂。我們要成為教育的智者。教育需要智慧,因為只有教育充滿智慧,才可能培養出有智慧的人。
所以,“關愛全體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我一直堅持的信念。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鼓勵每個孩子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讓不同的孩子獲得不同的發展。
我們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我們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如果說愛生的老師是好老師,那么既熱愛學生,又能成功傳播知識的老師則是優秀的教師。夸美紐斯這樣評價一位優秀的教師: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象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
“恩師掬取天池水,灑向人間育新苗”各位同仁,無論前方的路如何,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愛,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先爭優,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為海拉爾區的教育事業貢獻我的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鮮紅的黨旗增光添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