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mouqm"></ul>
  • <strike id="mouqm"></strike>
    <ul id="mouqm"></ul>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優秀(10篇)

    時間:2025-05-11 作者:儲xy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一

    本節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九頁《派車》。這一課的內容屬于新課標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的解決問題,主要內容是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本課是該單元的最后一課,在前幾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通過《租船》一課的學習,對本節課的組織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學好有余數除法的應用對后續將要學習的相關除法應用的內容都將發揮很大的正遷移作用。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還面臨較大的困難,這一課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說一說”和“試一試”兩個活動。“說一說”旨在讓學生在思考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大量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維,在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一試”是學生在探索交流讀懂表格的基礎上,練習用抽象的表格來呈現自己的多種設計方案,學習的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

    本節課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通過對于派車問題的探討,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討派車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二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特別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一些數學思維過程對他們來說并不簡單。在“怎樣派車比較合理”這個內容上,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難度較大。 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理解圖意及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會用前面學到的有余數除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前兩種方法,這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后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派車。最后通過練習,探討解決類似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通過填寫表格,找到合理的派車方案。

    多媒體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展臺),印制表格。

    (一)環節一:情境導入,獲取信息。

    1.創設情境:今年,西安成為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你知道為什么嗎?做為西安人,你有什么感受啊?一個旅行團要去參觀世界園藝博覽會,遇到了一點問題,你能用數學知識幫幫他們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

    2.獲取信息:(出示主題圖)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主題圖,匯報發現的信息:一共有25人,面包車限乘客8人,小轎車限乘客3人。

    “限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人多了擠著坐行嗎?

    【設計意圖】:情境圖中信息較多,引導學生理解圖意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此環節旨在培養和提高二年級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環節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旅行團遇到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可以怎樣派車?(板書課題:派車)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派車呢?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一次小組合作:結合提出的數學問題,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派車的方案,派哪種車,派幾輛。小組長負責整理出不同的方案。

    投影展示小組派車方案,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派車方案。

    (1)全派面包車:

    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

    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方案不錯!大家都考慮到了乘客不能超載。想一想,這樣派車,最后一輛車上各坐了幾個人?這樣的派車方案你覺得怎樣?(有些浪費)

    有更合理的方案嗎?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經驗———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提出初步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聯系實際,優化策略。

    你認為怎樣的方案最合理?(沒有空座位或者空的座位最少,面包車和小轎車可以搭配起來派車)

    第二次小組合作:怎樣才能沒有空座位或者空座位最少呢?在小組內探索合理的派車方案。投影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派2輛面包車:2×8=16(人)

    派3輛小轎車: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教師追問:你們小組真了不起!是怎樣找到這樣一個好方案的?

    學生匯報,教師補充,引導學生發現:可以依次增加面包車的輛數,從而確定剩下的乘客需要派小轎車的輛數。

    【設計意圖】:通過第二次的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發現什么樣的策略才是合理的策略,同時對學生滲透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

    (三)環節三:強化練習,掌握方法。

    1.課件延續情境:旅行團臨時又有4個人加入,你會怎樣派車呢?什么樣的方案最合理?計算后把你的方案填寫在表格里。

    面包車/輛

    小轎車/輛

    余下的座位數/個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延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介紹“表格”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方法的同時,滲透數學簡潔之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總結方法:第三次小組合作:討論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方法是什么?

    在小組內交流遇到派車問題時思考的順序是什么?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1)先考慮只派一種車,大車或者小車。

    (2)如果有空座位,在考慮將大車和小車搭配起來。

    (3)空座位越少方案越合理。

    【設計意圖】:通過第三次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解決派車問題的一般方法,學習合理的思維探究模式。在經歷從一般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反思和評價的意識。

    (四)環節四:暢談收獲,小結全課。

    快樂總是短暫的。這節課快要結束了,能談談你有什么收獲嗎?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數學智慧幫助旅行團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等待著你去發現和解決,老師再次期待你的精彩表現!

    【設計意圖】:體現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激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派車

    (1)全派面包車: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3)派2輛面包車 :2×8=16(人)

    派3輛小轎車 :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二

    簡便計算第39頁例4練習十第5-10題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熟練地進行有中、小括號的運算,在混合式題運算中能自覺地使用簡便計算,提高計算的速度。

    混合運算式題中怎樣使用簡便計算。

    同上。

    小黑板,卡片,幻燈。

    1、填空:

    ()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應();如果有中、小括號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盡時,一般()。

    2、計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練)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師針對性評講,著重讓學生說說脫式時哪一步用約等號,哪一步用等號,為什么?

    3、口算:說出下列算式根據什么定律,性質進行簡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1、談話引入。

    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有時也可以應用運算定律,使一些計算簡便。(板書課題)

    2、教學例4。

    看一看,這道算式有什么特點?運用什么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試一試,讓學生自己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教師指出;這道題雖然不能把整個題簡便計算,但是式子里有兩步可以簡便,能簡便計算的要盡量使用簡便方法。

    看課本第39頁的例4,提問:虛線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頁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評講。要求學生在計算時應該隨時注意,能簡算的自覺簡算。

    1、練習十第5題

    先獨立練習,再集體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有沒有簡便算法。

    2、練習十第7題

    這三道題,主要訓練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和使用括號。先讓學生獨立列式,再集體訂正。

    3、練習十第8、9、10題

    指名分析題目,然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三

    教學內容:課本第69頁例2、3;練一練;《作業本》第31頁。

    教學目標:理解解比例的意義,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確地解比例。

    教學重點: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與依據。

    教學難點:解比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怎樣檢查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請學生心里想好一個比例(數目簡單些),如2:3=4:6,只告訴其他同學其中的三項,讓大家猜一猜還有一個數字是什么?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一個未知項。

    3、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據是什么?

    χ=………不先求積,先約分比較簡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請學生獨立嘗試;

    ②注意格式;

    ③反饋練習。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解比例:(練一練第1題第一豎行)

    2、練一練第2題

    3、補充:χ∶0.8=3∶1.2

    四、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本》第31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頁的第l一3題,練習九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和“比例”

    1.復習整理。

    教師: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練習。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完成。

    (1)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級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

    (2)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3)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

    二、復習解比例

    1.完成第35頁的第2題。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什么性質。

    接著以 : =l :x為例,復習解比例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比例時,如果有帶分數,要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式變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其余習題。

    三、復習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問題,讓學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師出示下面兩個表,讓學生根據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關系,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使學生明確: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要看相對應的兩個數的商或積是不是一定,如果積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正比例。如第二個表,通過計算,可以看出上、下兩個相對應的數的商一定,也就是說,這個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積與底邊成正比 例。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1—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在訂正第(4)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12的約數有哪?然后說出自己用選出的四個約數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師把學生說出的比慎寫出來。訂正第(6)小題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是否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續一了。

    2,第2題,除第(2)、(7)小題教師要提示外,其余各題由學生自己判斷,第(2)行駛的路程

    小題,教師可以先說明 =周長,再讓學生判斷。第(7)小題,可以先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和身高,教師把數據記下來,再讓學生判斷。使學生知道:人的體重和身高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人的體重是隨著身高而增加的,但體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關系。

    3.第3題,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題要求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和地基的實際面積。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教學例7(課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解比例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積等于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

    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解下列簡易方程,并口述過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學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義.

    1.將上述兩題中的任意一項用 來代替(可任意改換一項),討論:如果已知任何三項,可不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說明理由.

    2.學生交流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把它改寫成內項積等于外項積的形式,通過解已學過的方程,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3.教師明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二)教學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討論:如何把這個比例式變為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數的解.

    2.組織學生交流并明確.

    (1)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例改寫為:3 =8×15.

    (2)改寫時,含有未知項的積一般要寫在等號的左邊,再根據以前學過的解簡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規范并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解:3=8×15

    =40

    (三)教學例3

    例3.解比例

    1.組織學生獨立解答.

    2.學生匯報

    3.練習: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式轉化成已學過的簡易方程),然后再解簡易方程即可.

    四、鞏固練習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與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號左端的比是1.5∶ ,等號右端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3.6和4.8.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四

    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分散在一至六年級,本課是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認請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的本質,在復習中把知識條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較完整知識結構。

    由于本課涉及的意義和法則的內容均是舊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力戒重復舊知,而把重點應放在知識整理,運用歸類,比較等方法,達到最佳效果,難點是對四則運算法則本質特點的高度概括。

    針對本課意義、法則、文字,表述內容較多,整理和復習時要多學一些典型實例,通過具體實例來整理復習意義和法則,既能減輕不必要的思維難度,又能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環境中探索知識的奧秘。

    另外,整理復習課不同于其它新授課的課堂結構,往往是復習和整理渾然一體,在復習的同時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

    2。歸納整理整數、小數、分數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

    3。總結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4。總結驗算方法。

    1。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能力,比較異同能力,形成知識結構能力。

    2。運用法則熟練、靈活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本質。

    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整理四則計算法則。

    對四則計算算理本質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小黑板、幻燈片。

    (1)舉例說明四則運算的意義

    根據下面算式,說一說它們表示的四則運算意義:

    [用具體實例說明四則意義,不僅避免死記硬背,而且還能喚起學生記憶,使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2)觀察表格。

    請同學觀察課本90頁表格,看一看,整數、小數、分數的哪則意義相同?哪則意義有擴展?學生回答。

    (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意義相同,減法意義相同,除法意義相同,只有乘法意義在小數和分數中有所擴展)

    (3)你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則意義之間的關系嗎?

    [通過看表格,指出知識的異同點,通過畫圖式,弄清知識間相互聯系,從而使學生對同一層面的相關知識,有了更深的縱向認識,弄清了橫向關系,形成了知識網絡。]

    ①出示三道題,請分析錯誤原因并改正。

    學生回答,它們的錯誤分別是:數位沒有對齊,小數點沒有對齊,沒有通分。

    ②三條法則分別是怎樣要求的?(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分母相同時才能直接相加減)。

    三條法則的要求反映了一條什么樣的共同的規律?能用一句話概括嗎?(相同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或相減。)

    [學生進入高年級,要不斷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加以總結和概括,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①出示兩道題:

    對照上面兩題,口述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再把上面兩道題改編成小數乘除法計算:1。422。3、4。1821。23讓學生在整數計算的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②通過上面計算,你發現小數乘法和除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有什么不同,(小數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說一說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分數乘法和除法比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點是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不同點是分數除法轉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數。)

    (1)計算后說一說各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寫)

    37。51。03 (積是三位小數)

    8。70。3 (商是整數)

    3。1315 (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要除到小數點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總結口算中容易出錯的情況,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確率]

    (2)完成課本92頁的口算,教師用秒表計時。

    (1)先把結果填在課本92頁上。

    (2)請同學們根據a與0的運算,a與1的運算和a與a的運算分類。學生分類后如下:

    第一組:a+0=a a—0=a a0=0 0a=0

    第三組:a—a=0 aa=1

    (1)根據四則運算的關系,完成課本92頁的等式。

    (2)根據這些關系,說一說對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進行驗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完成課本92頁的做一做第2題。

    1。練習二十第一題。讓學生說出計算根據,復習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性質。

    2。課本95頁第二題。讓學生總結一個非零的數乘以比1小的數或比1大的數后積的變化規律。

    3。課本95頁第三題。讓學生口述出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除以一個分數,再轉化成乘以一個整數的口算過程。

    4。課本95頁第五題。

    這節課我們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進行了整理和復習,總結了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五

    【教學課題】十幾減9。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1、做一做1-3題及練習二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通過實際操作理解算理,學會“破十法”“連減法”,掌握“想加算減法”,感悟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匯報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樣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

    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鼓勵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或在直觀圖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想加算減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連減法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破十法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連減法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

    [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 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

    [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l.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2.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教學本課時引導學生從情景入手收集信息,發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理解十幾減9的不同算法,在比較中發現想加算減法是計算又快又對的一種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做了鋪墊。

    【教學課題】十幾減9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11-12頁練習二。第3-9題。

    【教學目標】通過十幾減9的練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內退位減9的口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熟練掌握“想加算減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填數計算,并講一講上下兩行有什么聯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4題。

    (1)出示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2)讓學生獨立口算出每一個算式的答案,并將他們對號入座。]

    (3)教師任意選擇一題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3題。

    教師將l0、14、13、17……寫在黑板上,然后教師一手拿著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動(不必按順序),卡片對著十幾就算十幾減9。

    [教師還可以隨意在黑板上指題,全班每一個學生舉數字卡片表示得數,這樣能激發學生做題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

    3.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6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理解題意,口頭敘述畫面內容。

    [(2)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我們求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

    [第一組植樹8棵,第二組植樹9棵,兩個小組一共植樹多少棵?]

    (3)請學生列式,并復述口算過程。

    [(4)你能根據列出的加法算式說出一個減法算式呢?說說這個減法算式中被減數、減數和差表示的意義嗎?]

    4.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8題。

    [(1)讓學生獨立理解題意,敘述畫面內容。]

    (2)讓學生通過畫面內容想一想:這道題可以提什么問題?

    [(3)學生任意選擇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二的第5題。

    2.完成p12頁練習二的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練習二的第9題。

    2、完成第12頁思考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練習,使學生在有梯度的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老師的鼓勵下,運用想加算減法,學生計算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教學課題】十幾減8。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例2、做一做及練習三1、2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8。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重點難點】掌握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復述畫面內容。

    [一共有12個風車,我們要買8個,還剩幾個?]

    (2)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

    12—8=4

    [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幾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種方法比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減”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思考方法。]

    2.補充練習:擺一擺,算一算。

    讓學生在書桌上擺出8個紅圓片,再擺出5個黃圓片,然后再擺上大圓圈。提問:

    (1)這種擺法表示什么意思?(8個紅圓片,5個黃圓片,一共有13個圓片。)

    [(2)再用虛線套住7個紅圓片,這種擺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該怎樣列式?(13—8=5或13—5=8)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p13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鞏固破十法)]

    2.完成p15頁“做一做”的第二題。計算并說出上下兩行之間的關系?(鞏固“想加法算減法”)

    3.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8

    12 –8 =

    10 –8 =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教學反思】

    本節課有了十幾減9一課作基礎,學習十幾減8就減低了難度。孩子們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圈一圈,擺一擺,從而使學生建立了減法的模型。為今后學習解決問題打下了基礎。個別同學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有待提高,平時要加強口算訓練。

    【教學課題】十幾減7、6

    【教學內容】教材第14頁例3、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7、6。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數據的觀察直接說出“想加算減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

    [(2)出示魚缸畫面,請學生數一數,魚缸里有多少條金魚?(13條)(移動畫面,黑金魚隱藏到水草后)再讓學生猜一猜隱藏到水草后的紅金魚有幾條?(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13—7=6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誰有不同的想法?讓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

    [(5)改變題意:一共有13條金魚,6條黑金魚,紅金魚有多少條?]

    (6)學生獨立列式,并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l3—6=7

    想: 10-6=4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p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做一做第2題。

    [觀察比較使學生感受“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兩個不同的減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個加法算式。]

    3、完成p14頁“做一做”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提問上下兩個□間的關系。]

    四、總結并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7、6

    13—7=6 l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在四種算法的比較中,學生已習慣使用想加算減法來口算,體會到了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體會到了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課題】十幾減8、7、6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15-16頁練習三3-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正確地迅速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

    2.訓練學生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的啟蒙教育。

    [3、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從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重點難點】鞏固十幾減8、7、6的計算,熟練掌握“想加算加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科書pl5第4題,看誰都能算對。

    [及時了解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以提高退位減法的計算速度。]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6頁的第7題。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題意,讀懂表格中的數據信息,在練習本上寫減法算式,教師在巡視過程要加以提示,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提醒學生不要漏寫。]

    2.完成p16頁的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對個別減法題目要求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引導學生能根據給出的條件和問題,從圖中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3.完成p16頁的第9題加減混合運算。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數學游戲

    教科書p16頁的第6題。教師準備好兩套不同顏色的卡片,一套寫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寫上5、6、7、8等數字卡片。開始“找朋友”游戲。

    [游戲開始時,教師先指定一名手拿數字卡片的學生到講臺上來,比如:5。這名學生手舉卡片問全班學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學生接著說:“5的朋友在這里。”邊說,邊跑上講臺,站在拿5卡片的學生的兩旁,再齊問臺下的學生:“我們算得對嗎?”全班學生齊答:“對、對、對。”緊接著熱烈鼓掌。]

    其余各題也按上法進行。

    四、總結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三第10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關于十幾減8、7、6的練習課,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了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為計算速度和準確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個別同學在運用這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計算還不夠準確,還需加強口算訓練。

    【教學課題】十幾減5、4、3、2。

    【教學內容】教材第17頁例4、做一做的內容、思考題及練習四第2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5、4、3、2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計算方法能完成十幾減5、4、3、2的計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探究討論,展示匯報

    1.出示例4。

    [(1)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讓學生你任選一道題口述思考過程。如:計算12-4,想“4+8=12,所以12-4=8”,若學生提出“因為12-5=7,所以12-4=8”也是允許的。]

    (3)小結。我們在計算十幾減幾時,學生會逐步喜歡“想加算減法”,已達到熟練計算,直接說出得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7頁的“做一做”7。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做一做思考題。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引導學生思考:被減數增加了,減法算式的數量怎么減少了?算式12-2、13-2和13-3還是退位減法嗎?]

    4.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5、4、3、2

    12-5=7 11-4=6

    12-4=8 11-3=7

    12-3=9 11-2=8

    【教學反思】

    學生經過開學一段時間的學習,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選擇“想加算減法”的越來越多,越來越熟悉這種計算方法,這節課的學習,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想過,計算速度有了顯著的提高。

    【教學課題】十幾減幾練習課(一)。

    【教學內容】教材18-19頁練習四3-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正確地迅速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

    [2.訓練學生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的啟蒙教育。]

    3、培養學生計算退位減法的能力。

    【重點難點】熟練掌握“想加算減法”計算方法,能直接說出得數。

    【教學準備】多媒體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練習口算減法,出示教科書pl8第3題。

    3 6 7

    11-4= 13-7= 15-8=

    5 8 9]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8頁的第4題。

    [可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并記錄“捉小雞”的過程,逐一寫出相應的算式,再觀察算式中的變量與不變量,你發現了什么?]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在練習本上寫減法算式。

    2.完成p18頁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對個別減法題目要求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3.完成p19頁的第6題:[小動物喜歡吃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小結并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練習課是為了鞏固所學,熟練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為此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注重了學生數學思考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理解了題意,快速地口算解答。

    【教學課題】十幾減幾練習課(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19頁練習四7-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正確地迅速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

    [2.訓練學生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的啟蒙教育。]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善于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能靈活運用加減法的互逆關系解決計算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11-3= 12-6= 13-7=

    12-8= 11-2= 14-5=

    [學生任選一題說說“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9頁的第7題。

    4+8+6= 11-3-3=

    15-7+6= 5+4+7=

    8+7-9= 19-5-8=

    12-4+5= 17-2+4=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p19頁的第8題。下面每組算式卡片的得數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數嗎?]

    ()+9 7+() 12-()

    6+() ()-5 ()+4

    5+8 11-2 15-7

    [首先讓學生理解題意,舉例說明得數相同是什么意思,然后觀察每組中的三個算式,確定算式的得數,再讓學生嘗試填出所缺的數。]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對個別減法題目要求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3.完成p19頁的第9題。

    [可讓學生看圖,自主觀察收集信息,再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四第10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練習中讓學生發現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并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了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生對這一思維方式逐漸得到了認可。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六

    1. 通過實際測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

    3. 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估算能力。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一、創境激疑

    1. 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 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長?

    3. 你能正確使用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1)房子高約4( ); (2)一支鉛筆長18( );

    (3)米尺長100( ); (4)課桌高約7( );

    二、互動解疑

    1. 認識分米

    (1)猜一猜課桌高約7什么呢?

    板書:分米dm

    (2)探究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對分米還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長?你能從紙條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來嗎?

    (4)想一想,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長度……)

    (5)我們的直尺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2分米)

    2. 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1)請同學們在米尺上找出幾個1分米,并匯報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與1米之間的關系

    ①在米尺上數出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 認識毫米

    (1)請你先估算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各是幾厘米?

    (2)講述: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得更精確,我們要用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①關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間有10個小格,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張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長、厚度。

    b:課堂練習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 階段性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精確,我們還可以用毫米,這些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實踐運用

    1. 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 畫線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練習本的長約( ); 課桌寬約( ); 一棟樓高( );

    數學書厚5( ); 小亮身高135( ); 課桌高9( )。

    四、總結評價

    比劃所學過的長度單位。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10以內)的各種,能根據擺的結果用數字進行記錄。

    2.會對投擲結果的各種情況進行猜測,初步感知投擲結果的可能性(隨機性)。

    【過程與方法】

    擲雙色片,統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目,用阿拉伯數字紀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隨機結果的初步認識,感知數學的奧妙,激發學習數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

    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10以內)的各種分拆,并能根據擺的結果用數字進行記錄。

    教學難點:

    擲雙色片,并統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目,并用阿拉伯數字紀錄。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雙色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我們先來做一個猜一猜的游戲好嗎?

    這里有兩個雙色片,它們的一面是藍色,一面是紅色,現在把這兩個雙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擲一下,你們猜猜看,擲出的結果會是怎樣的?

    生:(兩個都是紅色;兩個都是藍色;一個紅色、一個藍色)

    師:那么請你們拿出兩個雙色片放在杯子里擲一擲,看看結果是不是這樣。

    (出示課題:擲雙色片)

    二、動手操作,實踐感知

    1.知道數的分拆,并能用數字記錄;

    學生匯報擲的結果,教師板書

    (1)○●

    (2)○○

    (3)●●

    問:還有其他的情況嗎?

    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幾種情況用數字記錄下來。

    指著黑板問:那么2可以分成幾和幾呢?(1和1;0和2;2和0)

    師:通過雙色片我們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種不同的情況。那么你能用雙色片擺一

    擺3的分拆嗎?

    (學生操作,匯報結果。師板書,生模仿記錄。)

    師:你們真了不起,不僅會用雙色片擺出3的分拆,還能自己進行記錄。現在書上有6種數的分拆,你能根據紅藍片的個數進行記錄嗎?

    書上14頁練習9/①

    (學生完成練習,匯報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可以分成幾和幾)

    也可以說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和幾是幾。

    2.擲雙色片,對隨機結果進行感知

    師:剛才我們通過擲雙色片和雙色片的擺放知道了數的不同分拆。現在每個人拿出5個雙色片,放在杯子里擲一擲,看看會出現哪些情況。

    (學生動手操作)

    匯報:幾個紅片,幾個藍片

    板書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書上的練習2。

    師:剛才我們自己動手擲了5個雙色片,知道可以擲出6種不同的結果,那么哪些結果經常出現,那些結果很少出現呢?請你們自己再擲幾次,然后把擲的結果記在書上。

    問:你發現了什么?

    (生:1和6出現的情況較少等)

    同一種顏色出現的較少,而兩種顏色都有的情況比較多。

    問: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問題等你們以后長大就會知道,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三、總結交流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作業設計

    練習冊p9 寫數,練習冊p45、46

    板書設計:

    雙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八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九

    本課內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乘兩位數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乘幾十是一位數乘兩位數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乘法聯想一位數乘幾十的積。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靠情境圖啟發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想到要把乘數分別與被乘數每位上的數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乘兩位數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中,通過創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靠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課在教學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一個數各位上的數,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吧!(出示課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

    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現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意義及其結果所表示的數,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篇十

    教科書p96-97頁的內容,求大數目的近似數 。

    1、讓學生知道近似數的含義,并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省略一個數的尾數,寫出它的近似數。

    2、在認識近似數、理解近似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使學生體會近似數的含義,增強對近似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課前查資料,了解一些數量信息。

    (1)出示:到20xx年末,我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709個,圖書館藏書約43776 萬冊。

    到20xx年末,我國共有自然保護區1999個,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大約 有14398萬公頃。

    (2)學生讀一讀, 師:畫線的四個數所表達的數量的準確程度是否一樣?

    組織討論,引入準確數、近似數的概念 。

    像2709和1999 表示準確的數量 準確數

    像43776萬和14398萬表示大約的數,與實際比較接近的數 近似數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用精確的數來表示,而只是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師:生活中的許多數量是用近似數表示的,你留心了嗎?你在哪 見過或聽過?(或課前同學們也搜集了一些數,請拿出你搜集到的資料,和同桌說說這些數是準確數還是近似數)

    回憶,交流 。

    說明:沒有辦法得到一個精確結果或沒有必要用一個準確數表示 時,就用近似數 。

    過度:老師這里也搜集了幾組數據,你能讀出這些數,說說哪些是近似數嗎?

    出示信息,要求讀出,并說明哪些是近似數(或用想想做做 第1題)

    ①《中國昆蟲名錄》收錄了當時已知的中國昆蟲20069種。

    ②20xx年4月英國《自然》雜志報告說,全球昆蟲可能僅有200萬到 600萬種。

    ③江陰市實驗小學共有學生4502人。

    ④20xx年五一黃金周期間,蘇州東方水城7天來共接待境內外游 客2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16億元。

    指名讀題 組織交流

    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況統計。

    總計(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先把男性和女性的人數分級,它們各接近四十幾萬?你能寫出它們的近似數嗎?

    (板書:四舍五入法)

    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請你自學書p96頁下方的一段話。

    交流,老師解釋。

    例如 48 4204 通過分級,我們知道大約有四十幾萬,然后看萬位后一位,千位上是4,比5小,四舍去,所以

    (板書 480000

    48萬)

    同樣,486685怎樣取近似數? 學生說,老師板書。

    970889呢? 自己坐在作業本上。注意格式。

    (1)對著前面判斷的信息,提問這些近似數是以什么為單位的? 萬或億作單位寫近似數有什么好處?

    以萬或億作單位的由于實際的需要、為了讀寫方便

    (2) 出示:283000 1970000000它們選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

    集體講評,說思考過程 。

    (3)比較: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討論得出:相同方法相同四舍五入,不同前者用0占位,后者省略尾數后用萬或億作 單位 。

    完成第97頁的想想做做,師指名回答,并糾正學生的錯誤的認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從報紙、雜志或網上收集一些近似數,在班級里交流

    1、省略下面各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再寫出近似數。

    705 385 1994 3208 9775

    2、用億、作單位寫出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8340000000 20680000000 980000000

    完成相應的《三級訓練》。

    猜你喜歡 網友關注 本周熱點 精品推薦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安
    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劃書范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計劃范文,歡迎大家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小學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
    計劃是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的一個前提。做好一個完整的工作計劃,才能使工作與學習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
    計劃是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的一個前提。做好一個完整的工作計劃,才能使工作與學習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計劃書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計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比較好,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
    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
    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比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計劃書優秀范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優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
    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
    計劃是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的一個前提。做好一個完整的工作計劃,才能使工作與學習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
    計劃是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的一個前提。做好一個完整的工作計劃,才能使工作與學習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計劃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
    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劃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那關于計劃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計劃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關于計劃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計劃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計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四
    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計劃書優秀范文,希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
    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計劃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
    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我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給大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給大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帶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帶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 精品麻豆丝袜高跟鞋AV|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99精品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二区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99热国产这有精品| 2020亚洲男人天堂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精品jizz视频|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