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總結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復工復產防疫工作安排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開展情況總結篇一
一是建立責任機制。在縣域醫共體的框架下,結合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分級管理,建立縣(市、區)醫共體牽頭單位為一級管理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二級管理機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三級管理機構的三級責任機制,明確具體工作職責和成員組成,實行三級網格化管理。二是加強業務指導。各牽頭醫院抽調精干力量,組成若干指導組,先后對醫共體分院預檢分診點進行全面指導,對發現的問題實行“一縣一單、一日一單、日報日清”清單式整改管理,有效做到了縣鄉村三級防控無死角。
一是助力查源頭。組織人員全面參與重點地區人員全面排查、摸清底數,做到追蹤到人、登記在冊、社區管理、上門觀察、規范運轉、異常就醫。累計實地入戶摸排外地(重點湖北武漢)來滁返滁人員11662人。二是嚴防控。建立疫情防控日報告制度,各分院每日將預檢分診人次、門診輸液人次、住院人次、重點地區返鄉人員登記隨訪等情況向牽頭醫院報告,使牽頭醫院充分了解各分院工作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是強培訓。牽頭醫院加強對各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培訓,重點加強疫情處置及自身防護知識的培訓,避免交叉感染。全市13個縣域醫共體共開展各類培訓302次,培訓人次約13230人次,實現縣、鄉、村醫務人員培訓“全覆蓋”,基層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零感染。
一是緊盯重點人群。醫共體成員單位全面配合牽頭醫院做好基層病例核實和排查工作,對疑似病例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時做好防控工作。對重點人員,落實每日隨訪,逐一篩查分析,逐一登記在冊。二是緊盯重點區域。科學實施分區分類防控,醫共體成員單位全面參與有效發揮作用。對已出現病例的村(社區),落實“兩包三查四單”機制,即:三級干部和醫衛人員包任務,查源頭、查動向、查健康,發放告知單、科普單、體檢單、聯系單;對未發現病例的村(社區),實施組織動員、健康教育、環境衛生治理等措施。三是緊盯重點環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設置預檢分診點,負責返鄉人員預檢分診工作,發現發熱病人或可疑病患,立即上報牽頭醫院,由牽頭醫院專家組進行會診,視情況轉診定點救治醫院留觀。截至目前,共接收基層醫療機構上報發熱或疑似患者7000多例。
強化“一盤棋”思想,對照疫情防控預案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舉措,落實工作責任,確保物資保障和經費落實到位。一是抓好物資儲備。牽頭醫院對醫共體各分院所需防護消毒物資統一安排、統一調配。同時,牽頭醫院協助各分院對轄區內慢性病患者集中采購藥物,適當增加藥量并送藥上門,對特殊患者進行上門診治。二是抓好專家下沉。牽頭醫院選派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內科或相關專業的醫師,下沉到鄉鎮衛生院接診和治療發熱病人,對基層首診發現的發熱病人進行規范處置。全市各牽頭醫院共向成員單位派駐專家547人次。三是抓好醫防結合。充分發揮牽頭醫院“公共衛生指導組”的作用,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新冠肺炎知識和個人防控知識的宣傳,有效地引導廣大群眾積極主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努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治能力。一是依托協同服務平臺??h級牽頭醫院安排高年資臨床醫務人員按戶籍地與鄉鎮衛生院骨干人員、村醫結對子,實行“1+n固定的師帶徒關系”,建立醫共體微信群等,對基層醫務人員在疫情防控過程及臨床工作中存在的疑問,及時做出解答。二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信息系統,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醫逐戶走訪,強化村(社區)網格化管理。三是借助遠程診斷中心。充分借助醫共體牽頭醫院的遠程診斷、心電中心和影像中心,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護,努力實現日常醫療服務行為不中斷,保障群眾基本就醫需求。
復工復產防疫工作安排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開展情況總結篇二
為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山東省日照市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以二、三級公立醫院為牽頭單位,56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成員單位,納入1639個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將縣、鄉、村醫療衛生資源緊緊整合在一起,形成“全面覆蓋、反應靈敏、協同高效、整體聯動”的防控工作體系。
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突出二、三級公立醫院牽頭作用。一是統籌防控和醫療救治。牽頭醫院向56個成員單位各下派2名高年資醫生駐守一線,強化預檢分診和發熱病人篩查,對發現的'可疑病人,協調轉運到牽頭醫院甄別治療。發揮醫共體醫防融合作用,疾控中心公衛專家和牽頭醫院醫療專家密切配合,對疑似和確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現場消殺等疫點處理工作。二是統籌設置醫學隔離場所。牽頭醫院緊急建設一批隔離病房,滿足隔離治療需要。各鄉鎮、街道設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不定期組織專家會診,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全市共設立觀察點58個,先后對1900余人次實施醫學觀察。三是統籌防控物資保障。突出后勤服務中心作用,實行集中采購、統一分發、統籌使用,保障一線醫務人員醫用口罩、防護服等物資供應。牽頭醫院負壓救護車24小時待命,滿足成員單位病員轉運和疫情防控需要。
一是病患分診“準”。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發熱門診建設,統一設置預檢分診點和臨時留觀點,對發熱病人進行篩查處置。累計接診1.58萬人次,轉運有流行病學史發熱病人615人次。二是人員摸排“細”。鄉鎮和社區醫務人員全程持續開展“地毯式”摸排,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三是輸入關口“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接參與火車站、汽車站、高鐵站、飛機場進出站口和重要道路卡口的人員排查、檢測,檢查車輛10余萬輛,檢測高鐵、機場旅客10.3萬人次。四是宣傳教育“精”。依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形成的網格優勢,提供精準化防控知識宣傳,提高防范意識和個人防護能力,凝聚抗擊疫情正能量。
制定出臺包括基本藥物補助、崗位補助等在內的系列“村穩”措施,保證村衛生室運行,使鄉村醫生在疫情防控中“有擔當”。一是在疫情監測方面。發揮鄉村醫生長期服務于基層百姓,“鄰里相望”的工作優勢和“貼近群眾”的空間優勢,順利落實“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排查要求。二是在健康隨訪方面。由鄉村醫生對已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和出院患者開展15天健康隨訪,每天進行2次體溫測量,發現發熱、咳嗽等異常癥狀的,及時報告處置。
一是為“電子健康通行卡”提供支持。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構建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實現省、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和連續記錄,有效保證了復工復學“電子健康通行卡”的實施。二是為預約診療提供支撐。推行電子健康卡“一卡通用”,上線手機app,實行預約掛號、錯峰就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兒童疫苗預約接種,減少聚集。疫情期間,共開展網上預約診療2.1萬人次、預約接種1.1萬人次。三是為牽頭醫院門診患者提供分流。疫情期間共開展遠程影像診斷8000余例、遠程心電診斷3000余例、遠程檢驗近千例、遠程會診520余例,減輕了牽頭醫院防控壓力,降低了交叉感染風險。四是為防控知識培訓提供載體。牽頭醫院利用遠程培訓系統,開展培訓1.7萬人次,第一時間傳達培訓國家最新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為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復工復產防疫工作安排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開展情況總結篇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杭州市蕭山、余杭、富陽、臨安等4個區和桐廬、淳安、建德3個縣(市)的25個縣域醫共體統一部署、上下聯動,充分整合29家縣級醫院和14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資源,全面融入縣域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有效發揮縣域醫共體“一家人、一條心、一起干”的體系優勢,為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
疫情發生以來,所有醫共體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四區三縣(市)各明確1家醫共體牽頭醫院作為縣級定點收治醫院,第一時間制定救治工作方案,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規范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流程,同時在縣域范圍內統籌組建多層次醫療救治工作梯隊,強化醫療力量保障。
醫共體上下一盤棋,統一調配人員全程參與居家醫學觀察點和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人員的管控工作。針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醫務人員會同社區網格員上門告知相關要求,開展健康宣教和體溫測量,每天進行隨訪和指導。針對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全面做好醫務人員、醫療設備及防護物品的統一配備,以及現場消毒、培訓和規范轉診等專業工作。目前已累計管理居家醫療觀察14.6萬人、集中隔離人員9700余人。
為防止疫情輸入,各醫共體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全面發動工作人員主動參與鄉鎮(街道)和社區牽頭組織的網格化排查,對重點地區返杭等重點人員,逐一登記在冊,做好追蹤隨訪。全力配合交通、公安等相關部門在機場、碼頭、火車站、客運站、高速出入口等重點場所和口岸開展體溫監測和健康篩查等執勤排查工作,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指導。全市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開展以來,已配合社區累計摸排重點人員29.5萬人次。
為切實提升基層疫情防控工作能力,醫共體內分級分層分線對一線醫護人員、黨員志愿者、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后勤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948場,參加培訓人員累計9.4萬人次,下基層指導440余次。同時,各醫共體充分利用家庭醫生工作平臺,及時向全市簽約居民推送關于新冠肺炎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內容和要求,及時解答居民疑惑,指導簽約居民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對重點人群進行關愛服務,做好心理咨詢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醫共體每家分院全面落實并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制度,切實滿足基層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天保證有2-3個全科門診開展服務,配備充足的藥品。針對疫情防控需要,在對簽約居民提供16種慢病長處方服務基礎上,通過互聯網診療給疫情期間在家不便出門的慢性病患者開展在線復診,通過第三方直接將藥品配送到家,盡量減少人員外出。
為切實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落實關口前移,各醫共體全面建立駐企業健康指導員隊伍,對所有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制定個性化健康指導方案。同時上門一對一開展指導,幫助完善外地返崗工人健康狀況排查、建立健康監測制度,指導企業環境衛生整治、食堂衛生管理、個人防護等。同時,充分利用網上培訓、宣教視頻等形式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教,切實增強企業負責人和員工的防疫知識。累計服務指導企業10.5萬人次,指導企業3.5萬家,幫助企業安全復工復產。
復工復產防疫工作安排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開展情況總結篇四
為切實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實工務署疫情防控“六個關”措施,項目持續強化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加強現場管控,確保落實工人及管理人員的防疫安全。
項目保安24小時值守,嚴格把守好出入口關,執勤期間佩戴n95口罩,做好三項檢查,即掃碼(電子哨兵、健康碼、行程碼、場所碼)、測溫及核酸(要求4天4檢及24小時內陰性證明),嚴格執行白名單、一人一檔管理制度。
勞務工人上下班安排大巴專車進行統一接送上下班,嚴格落實“兩點一線”往返的接送工作,避免沿途不明人員的接觸,確保兩點一線活動軌跡。
全體管理人員及工人由項目部統一安排進行每日一檢,并對核酸碼、行程碼、自查碼進行收集與統計。
由防疫專員對現場辦公區、施工區、廁所等進行全面消殺3次,并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