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將方法呈于案前,即為“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方案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等差、等比數列的綜合應用
綜合運用等差、等比數列的定義式、通項公式、性質及前n項求和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一)等差數列
1. 等差數列的前 項和公式1:
2. 等差數列的前 項和公式2:
3. (m, n, p, q ∈n )
5. 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最值問題有兩種:
(1)利用 >0,d<0,前n項和有最大值,可由 ≤0,求得n的值。
當 ≤0,且 二次函數配方法求得最值時n的值。
(二)等比數列
1、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當 ① 或 ②
當q=1時, 時,用公式②
2、 是等比數列 不是等比數列
②當q≠-1或k為奇數時, 仍成等比數列
【模擬】
1. 已知等比數列的公比是2,且前四項的和為1,那么前八項的和為 ( )
a. 15 b. 17 c. 19 d. 21
2. 已知數列{an=3n-2,在數列{an}中取ak2,akn ,… 成等比數列,若k1=2,k2=6,則k4的值 ( )
a. 86 b. 54 c. 160 d. 256
3. 數列a. 750 b. 610 c. 510 d. 505
4.<0的最小的n值是 ( )
a. 5 b. 6 c. 7 d. 8
5. 若一個等差數列前3項的和為34,最后3項的和為146,且所有項的和為390,
則這個數列有 ( )
a. 13項 b. 12項 c. 11項 d. 10項
6. 數列 并且 。則數列的第100項為( )
a. c. 7. 在等差數列{ =-15,公差d=3,求數列{ 的元素個數,并求這些元素的和。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方案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1.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
(1)正確理解等比數列的定義,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確一個數列是等比數列的限定條件,能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等比數列,了解等比中項的概念;
(2)正確認識使用等比數列的表示法,能靈活運用通項公式求等比數列的首項、公比、項數及指定的項;
(3)通過通項公式認識等比數列的性質,能解決某些實際問題.
2.通過對等比數列的研究,逐步培養學生觀察、類比、歸納、猜想等思維品質.
3.通過對等比數列概念的歸納,進一步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習慣,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知識結構
等比數列是另一個簡單常見的數列,研究內容可與等差數列類比,首先歸納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導出通項公式,進而研究圖像,又給出等比中項的概念,最后是通項公式的應用.
(2)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是等比數列的定義和對通項公式的認識與應用,教學難點在于等比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和運用.
①與等差數列一樣,等比數列也是特殊的數列,二者有許多相同的性質,但也有明顯的區別,可根據定義與通項公式得出等比數列的特性,這些是教學的重點.
②雖然在等差數列的學習中曾接觸過不完全歸納法,但對學生來說仍然不熟悉;在推導過程中,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項是否成立又須補充說明,所以通項公式的推導是難點.
③對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綜合研究離不開通項公式,因而通項公式的靈活運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建議本節課分兩課時,一節課為等比數列的概念,一節課為等比數列通項公式的應用.
(2)等比數列概念的引入,可給出幾個具體的例子,由學生概括這些數列的相同特征,從而得到等比數列的定義.也可將幾個等差數列和幾個等比數列混在一起給出,由學生將這些數列進行分類,有一種是按等差、等比來分的,由此對比地概括等比數列的定義.
(3)根據定義讓學生分析等比數列的公比不為0,以及每一項均不為0的特性,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4)對比等差數列的表示法,由學生歸納等比數列的各種表示法. 啟發學生用函數觀點認識通項公式,由通項公式的結構特征畫數列的圖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數列的研究經驗,等比數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只需把握課堂的節奏,作為一節課的組織者出現.
(6)可讓學生相互出題,解題,講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方案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推導并掌握通項公式.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類比、歸納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精神,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是等比數列的定義的歸納及通項公式的推導.
投影儀,多媒體軟件,電腦.
討論、談話法.
一、提出問題
給出以下幾組數列,將它們分類,說出分類標準.(幻燈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學生發表意見(可能按項與項之間的關系分為遞增數列、遞減數列、常數數列、擺動數列,也可能分為等差、等比兩類),統一一種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為有共同性質的一類數列(學生看不出③的情況也無妨,得出定義后再考察③是否為等比數列).
請學生說出數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師指出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如變形蟲分裂問題假設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每個變形蟲都分裂為兩個變形蟲,再假設開始有一個變形蟲,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它分裂為兩個變形蟲,經過兩個單位時間就有了四個變形蟲,,一直進行下去,記錄下每個單位時間的變形蟲個數得到了一列數。
這個數列也具有前面的幾個數列的共同特性,這是我們將要研究的另一類數列等比數列. (這里播放變形蟲分裂的多媒體軟件的第一步)
判斷下列數列是否為等比數列?若是,找出公比;不是,請說明理由.
(1) 1, 4, 16, 32.
(2) 0, 2, 4, 6, 8.
(3) 1,-10,100,-1000,10000.
(4) 81, 27, 9, 3, 1.
(5) a, a, a, a, a.
講解例二,進一步熟悉定義,根據定義求數列未知項。最后的'小例一為了由利
用定義的求解轉到利用定義證明,二為了讓學生發現等比數列隔項同號的規律。 例題二
求出下列等比數列中的未知項:
(1) 2, a, 8;
(2) -4, b, c, ?;
? 已知數列 2, x, d, y,8.是等比數列
①證明數列2, d, 8.仍是等比數列.
②求未知項d.
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讓學生有個緩沖,做個鞏固練習。當然此練習的安排,
也是為了進一步挖掘等比數列定義的本質,辨析找尋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關系,將具體問題再推廣到一般,并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等比數列的判斷證明方法。
判斷下列數列是等差數列還是等比數列?
(1) 22 , 2 , 1 , 2-1, 2-2 .
(2) 3 , 34 , 37, 310 .
引申:已知數列{an}是等差數列,而bn?2n
證明數列{bn}是等比數列.
由最后一例的證明,說明給出通項公式后可由定義判斷該數列是否為等比數
列。反過來若數列已經是等比數列了,能否由定義導出數列通項公式呢?為下節課做鋪墊。
由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做個簡單的歸納小結。
1理解.等比數列的定義,判斷或證明數列是否為等比數列要用定義判斷
2.等比數列公比q≠0,任意一項都不為零.
3.學習等比數列可以對照等差數列類比做研究.
1.書p48. no.1,2;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方案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107~108頁例2及相關練習。
1.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數與形之間的聯系,尋找規律,發現規律,學會利用圖形來解決一些有關數的問題。
2.讓學生經歷猜想與驗證的過程,體會和掌握數形結合、歸納推理、極限等基本數學思想。
探索數與形之間的聯系,尋找規律,并利用圖形來解決有關數的問題。
教學課件。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探究了圖形中隱藏的數的規律,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數與圖形之間的聯系。(板書課題:數與形)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簡潔明了,有利于學生清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和方向。
二、探索發現,學習新知
(一)教師與學生比賽算題
1.教師:你知道等于多少嗎?(學生:)
教師:那等于多少呢?(學生計算需要時間)教師緊接著說:我已經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這個分子是1,分母依次擴大2倍的規律寫下去,不管有多少個分數相加,我都能立馬算出結果。有的同學不相信是嗎?咱們試試就知道。為了方便,我請我們班計算最快的同學跟我一起算,看看結果是否相同。誰來出題?
在學生出題后,老師都能立刻算出結果,并且是正確的,學生感到很驚奇。
3.知道我為什么算得那么快嗎?因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寶,你們也想知道嗎?
【設計意圖】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學生比賽計算速度,且每次老師勝利,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再通過教師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為接下來學習例題做好鋪墊。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計算方法
1.這件法寶就是(師邊說邊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讓我們來把它變一變,聰明的同學們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進行演示講解。
(1)演示: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紅),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黃)。
想一想:正方形中表示的涂色部分與空白部分和整個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涂色部分等于“1”減去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占正方形的幾分之幾?那么涂色部分還可以怎么算呢?,也就是說。
(2)繼續演示,誰知道除了通分,還可以怎么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演示:那么計算就可以得到?。
3.看到這兒,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
4.小結:按照這樣的規律往下加,不管加到幾分之一,只要用1減去這個幾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5.這個法寶怎么樣?誰來說說它好在哪里?你學會了嗎?
6.嘗試練習
【設計意圖】將復雜的數量運算轉化為簡單的圖形面積計算,轉繁為簡,轉難為易,引導學生探索數與圖形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形結合、歸納推理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知識提升,探索發現
1.感受極限。
(1)剛才我們已經從一直加到了,如果我繼續加,加到,得數等于?再接著加,一直加到,得數等于?隨著不斷繼續加,你發現得數越來越?(大)無數個這樣的數相加,和會是多少呢?
(2)這時候你心中有沒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學生猜想:這樣一直加下去,得數會不會就等于1了。)
(3)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剛才加的過程中在正方形上不斷涂色,那空白部分的面積就越來越?(小)而涂色部分的面積越來越接近?(1)也就是求和的得數越來越接近?(1)最終得數是1嗎?你有什么方法來證明得數就是1?
(學情預設:學生提出書本的圓形圖和線段圖,若沒有學生提出,教師自己提出。)
2.利用線段圖直觀感受相加之和等于“1”。
(1)書本上有兩幅圖,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一幅是圓形圖,一幅是線段圖,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嗎?請你想一想,然后告訴大家你的想法。
(2)學生看書思考。
(3)全班交流,課件演示,得出結論:這些分數不斷加下去,總和就是1。
【設計意圖】利用數與形的結合,讓學生直觀體會極限數學思想,并讓學生經歷猜想得數等于“1”,到數形結合證明得數等于“1”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索新知的精神。
3.課堂小結。
對于這種借用圖形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是的,“數”與“形”有著緊密的聯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當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你會發現許多難題的解決變得很簡單。
4.舉一反三。
其實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常用到到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幫助我們解題,你能想到些例子嗎?(如學生有困難,教師舉例:一年級加法,分數的認識,復雜的路程問題線段圖等。)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方案 等比數列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教材內容:等比數列的概念和通項公式的推導及簡單應用
教材難點:靈活應用等比數列及通項公式解決一般問題
教材重點:等比數列的概念和通項公式
1. 知識目標
掌握等比數列的定義 理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
2.能力目標
(1)學會通過實例歸納概念
(2)通過學習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學會歸納假設
(3)提高數學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充分感受數列是反映現實生活的模型
(2)體會數學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并應用于現實生活
(3)數學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無味的
1、 教學對象分析:
(1)高中生已經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對各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理解能力較強。并掌握了函數及個別特殊函數的性質及圖像,如指數函數。之前也剛學習了等差數列,在學習這一章節時可聯系以前所學的進行引導教學。
(2)對歸納假設較弱,應加強這方面教學
2、學習需要分析:
1.課前復習
(1)復習等差數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復習指數函數及其圖像和性質
2.情景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