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三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案篇一
這部分內容進一步鞏固學生計算兩位數加減法的技巧和能力。在整理與復習部分,發現學生的估算意識不強,估算能力也很薄弱,所以本課對學生的進一步進行估算訓練。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希望通過這些練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和減要讓孩子數量掌握兩位數加減法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在利用加減及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讓孩子能畫出簡單的線段圖來分析數量關系,同時鼓勵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課后反思:
在第一輪復習時,我忽略了估算的復習,因此練習時學生的情況不是很好。所以在今天的復習中,我安排了9題估算,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估算能力,但是課堂上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弱,也有個別學生做到此類體型時干脆把精確答案計算出來,由此可見學生的估算意識還不是很強。看線段列豎式計算在平時的練習中錯誤率較高,因此今天又練習了4題,學生在思考與比較中,已經能夠讀懂線段圖并列出正確的算式。加減法中的解決問題不是很難,學生掌握得還可以。
課后反思:
本課第二次重點復習加減法的內容,記得再第一次時發現學生在計算以及看圖解題中出現的錯誤率是較高的,可以很明顯的反映出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掌握的不是很好,從中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通過今天一堂課的再復習、在鞏固發現學生已能掌握計算的方法和解決類似線段圖形的方法,并能從圖形中尋找條件及問題,發現其中的關系。可以說學生對于這一單元知識又更進一步了。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三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案篇二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單元39頁42頁。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加和減。
2、通過對題組的口算,進行比較,發現、總結規律。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運用規律熟練地進行口算。
4、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加、減口算,發現規律、運用規律。
教學難點:把總結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引入。(軟件出示)童童鞋53元帽子16元衣服38元師:如果請你選擇其中的兩件東西,你會選哪兩樣?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生提問,師分加、減兩類板書。二、新授。
1、列式解答。師:請你列算式解答這幾個問題。①童鞋和帽子一共多少元?③童鞋比帽子貴多少元?②童鞋和衣服一共多少元?④衣服比帽子貴多少元?53+16=69(元)53-16=37(元)53+38=91(元)38-16=22(元)
2、學生活動,說一說。師:現在,分組說一說你是怎么口算的?小結:我們在口算時,要從個位算起。加法注意進位加;減法注意退位減。
3、學生活動,比較。師:比較兩組口算題,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小結:第一組的加法題,相同的是,有一個相同的加數;不同的是,進位加和不進位加;第二組的減法題,相同的是,減數都是16,不同的是退位減和不退位減。
4、口算練習。
①32+57②26+13③57-32④48-1538+5726+4357-3948-29
師:通過口算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加法題,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變大,和也跟著變大;另一個加數小了,和也就小了。
師:通過口算第三組和第四組減法題,你又有什么發現嗎?小結:被減數不變,減數大的,差反而小。
師:你會學著題組自己寫出類似的一組加法或減法題嗎?生寫題組。
5、估算,下面算式的得數是幾十多。38+3245+1285-6251-3738+3849+1285-6851-13師:你們是怎么估算的?
6、解決問題。大同小學三年級男、女生人數統計如下:三甲三乙三丙男生(人)363829女生(人)253226
師: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并口頭解答。三、總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加和減,你能把這些知識進行一次總結嗎?
《加和減》教學反思
殷蓉
1、關于學生。《加和減》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本冊教材中,我所領會的編者的意圖是:在通過口算的過程中,找出規律。所以,這節課的重點轉移到口算找規律。當學生說出規律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學著寫出類似的題組,這個層次的安排,對于學生來講,既是鞏固新知識,又是提高他們能力的練習,學生顯得非常感興趣。
2、關于教材。本冊教材中安排的這個內容是非常合適的。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口算基礎上,正好到了發現規律的程度,水到渠成。教材中可以在加和減的單元后,專門編排一課時找加、減規律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思維。
3、關于教學。在例題教學中,以解決實際問題著手,讓學生選購童衣、童帽、童鞋。教師要求,只能選擇兩樣東西,讓學生自由搭配,提出問題。因此,只可能有加法和減法的問題,再列出兩組共4個算式。從而,通過口算,引出算法,總結歸納,強調從個位算起。在練習時,也是用題組的形式出現,發現規律;再進行估算練習。學生對加、減法掌握得比較好,規律也發現得相當到位,運用恰當。知識口算的速度比較慢,有待提高。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三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案篇三
本課總體來說自我感覺不是很好,因為教學內容比較多,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累,但由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一定的整千數的經驗,因此學生學習起來還是比較積極投入的,從課堂作業來看也還可以,不過顯然也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課中舉的例子不是很貼近生活,現在反思下來,如果在學生會讀會寫,通過一千一千地數到一萬,初步認識了一萬的含義之后在來通過這個例子來理解的話,學生一定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學生數感的發展都有賴于對數的認識過程,因此,參照教參的思想,在認識整千數時我注重讓學生通過一千一千地數來加深印象,并對整千數的組成進行一定的練習。
二、要讓學生自主探索整千數加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在教學時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功能,沒有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說說自己的想法,在以后要注意提高學生們的交往能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三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案篇四
課前思考:
本課通過綜合復習和練習鞏固本學期的知識。學生通過不同類型的題目,進一步深化基礎知識,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不足或薄弱的地方,從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解決問題技巧的培養,進一步學會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增加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課后反思:
本次是對學生全面的一個檢測,檢查學生掌握書本基礎知識的情況,主要是對書本上十個單元的一個綜合的練習,因為是基礎的,而且比較粗淺。所以從學生對整張練習的作業情況來,掌握的比較好,沒有出現大問題的學生。但不排除有及個別學生的掌握不是十分的理想,對部分知識的靈活性是有所欠缺的。在今后的練習中應加大對這部分學生基礎知識的練習。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應適當給于延伸拓展的練習。
課后反思:
本次測試是一次綜合性練習,難度不大,學生完成的情況還可以。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正確口算,列豎式計算的情況也不錯。但從此次練習中也能看出學生的估算水平有限,判斷得數是三十多這一題,學生錯選或漏選的很多。學生讀題還是不夠仔細,填空題:從8、0、5、2、3這5張卡片中選出4張擺出一個四位數,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錯誤率很高,部分學生沒有看清楚是選出4張卡片,所以填的數是五位數。看來,學生的考試習慣還得好好的培養。
課后反思:計算題豎式計算中,個別學生存在書寫不規范的情況。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的題目可以兩部計算的引導學生進行兩部計算,并理解題意。例如,9、校園里有杉樹24棵,松樹的棵數是杉樹的3倍。杉樹和松樹一共有多少棵?杉樹與松樹少多少棵?和11、可樂每箱24瓶,一瓶4元。買3箱這樣的飲料一共要付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