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距土族風情園還有一段距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互助土族的概況。土族是我國青海省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土族信仰藏傳佛教,也有信仰苯教和道教的。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土族是吐谷渾人的后裔。唐時,留居青海的吐谷渾人,逐漸移居青海東部地區,與其他民族交錯雜居,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土族。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的服飾極富民族特色,20xx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土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叫作“七彩袖”,它的兩袖由七種色彩布圈做成。從最底層開始,第一道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綠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黃色,象征麥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藍色,象征藍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紅色,象征太陽。土族婦女講究頭飾,在土語里,頭飾叫“扭達”。過去繁多的頭飾,現在已經變得非常簡單方便。姑娘一般梳三根發辮,已婚者梳兩根,末梢相連,以珊瑚、松石等綴飾,再戴上織錦氈帽,非常漂亮美觀。
土族男子一般戴紅纓帽和“鷹嘴啄食”氈帽。紅纓帽是一種織錦鑲邊的圓筒形氈帽,相傳由清代朝帽演變而來。因紅頂連一綹長約五寸的紅纓而得名。“鷹嘴啄食”'氈帽,其樣式為帽子的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開。衣服是穿小領斜襟的長衫,外套黑色或紫紅色坎肩,紐扣多用銅制。腰系花頭腰帶,穿藍色或黑色大襠褲,小腿扎“黑虎下山”的綁腿帶,足穿白襪或黑襪,鞋子為雙楞子鞋和福蓋地鞋。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的婚禮一般分提親、定親、送禮、選吉日、娶親等程序,儀式隆重熱烈。結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請兩名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納什金”(即娶親者)帶上娶親的禮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裝、首飾,拉著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娶親。此時,女方家故意不給納什金開門,并由阿姑唱起悅耳的“花兒”,讓納什金對歌,還從門頂上向納什金身上潑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們被唱得無歌以對時,女方才肯開啟大門將納什金邀至家中,_隨后由新郎向岳父岳母敬獻哈達,拜神佛,禮畢上炕喝茶、吃飯r緊接著阿姑們沖進屋里拉起娶親人到庭院或麥場上去跳“安昭”舞。整個婚禮一直進行到深夜才結束。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經過梳妝打扮,頭上罩上一層層五顏六色的漂亮紗巾,上馬起程。新娘的親屬將一把紅筷子撒在院子里,母親將新娘穿過的衣服扔出墻外,表示姑娘已經出嫁。到了規定的時辰,新娘須“坐經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擺著經卷、柏樹枝、佛燈、牛奶、紅筷子、茯茶、糧食、羊毛等九種吉祥物品。納什金在堂屋門前唱《依姐》歌,并使勁擺動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氈或紅氈抬著沿院里的圓槽轉三圈后,出門上馬。新娘在娶親人、送親人的簇擁下來到新郎家門口,首先由新郎捧著美酒和哈達,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馬。新郎新娘進大門時,有兩個年輕婦女在前面拉著紅氈或白氈,新郎新娘跟著氈,男左女右,抱著用紅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緩緩邁人庭院。穿戴后,即舉行拜天地。新郎新娘要連續拜四次,進人洞房。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俗。土族以肉類、乳品、青稞、蕎麥、薯類為主食,喜歡吃酥油炒面、油炸饃、手抓大肉、手抓羊肉、沓呼日、海流、哈力海、燒麥等。愛喝奶茶,飲自家釀制的青稞酒。土族一般習慣于日食三餐,早餐比較簡單,大都以煮洋芋或糌粑為主食;午餐比較豐富,有飯有菜,主食為面食,常制成薄餅、花卷或疙瘩、干糧等食用;晚餐常吃面條或面片、面糊糊等。土族人非常好客,特別歡迎客人來訪,哪怕是路過或前來投宿的客人都會受到熱情招待。
各位朋友,土族禁忌很多,土族忌諱吃驢、騾、馬、狗肉;上炕就座時忌諱坐到主人家的枕頭、被子上;年輕婦女的臥室不得隨意進入,不能同未婚姑娘開玩笑;佛堂、大殿內忌吸煙、吐痰、亂翻亂摸和大聲喧嘩;土族還有忌門的習慣,如生孩子、安新門、或家中有重病人時,要在大門旁邊貼一方紅紙,或在大門旁煨一堆火,外人不得進人庭院。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導游詞篇二
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棲息著十萬余只各類候鳥,稱譽為“鳥的世界,鳥的王國”。青海湖位于西寧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內陸咸水湖。
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侯鳥在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在鳥島觀光,交通方便,從西寧出發乘汽車沿青海湖南線經湟源縣和日月山到黑馬河鎮往北64公里即抵鳥島,沿青海湖北線,乘汽車經湟源縣、海晏縣到剛察縣,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達鳥島。
青海湖鳥島。它不僅以遼闊、明媚、恬靜、雄偉、神奇而著稱于世,而且以其豐富的水中礦產資源和漁類資源吸引著無數科技工作者和觀光瀏覽的人們。可泛舟湖面觀一望無際的湖景,也可漫游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青海湖鳥島, 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它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部約130公里處,是我國最大、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面積約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寧西行,越過稀疏的村莊,沿著透迄、清澈東流的小溪,行進在綠色叢林點綴的山谷間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綠絨絨的地毯鋪就般的一座座開闊的山漫草坂。驅車爬高到達“日月山”,可見兩側山頂各有一幢亮麗的小亭閣,左為日亭,右為月亭。相傳文成公主由此進藏時,由于思念母親,悲痛地將陪嫁的鏡子摔碎,后人為紀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遠處,更為開闊的綠色草坂盡收眼底,仿佛進入了綠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繼續西行,偶有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地或幾間藏民彩帳,房屋鑲在綠色草坂之間,在山坡、屋前豎起的高桿上,五彩經幡隨風飄拂。經幡又叫神幡,藏語曰“塔力俏”,意為“不停地飄動”,這些幡條是用藍、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布 條做的(有的幡條上還印有經文或神像),分別象征天空、祥云、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經幡高懸在顯眼要位,任風吹拂,借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們消災祈福、吉祥如意。或遠或近,可見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兒,在安然自得地吃著青草。過了黑馬河鄉右看,緊依綠色草坂可見一線青綠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藍色的天空飄著千姿百態的云團,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麗的空間,繪成一幅極美的圖畫。
到了馬乃亥鄉,右邊已是寬闊、平靜的青海湖了。這里是鳥島的入口處——布哈河入湖口。鳥島有左右兩個,鳥自按類別分開,左黑右白,互不混雜。從入口處乘車向前行約3公里下車,進入“青海湖鳥島”。
大門再步行約200米,登上“鳥島”觀鳥臺,只見臺下的沙灘上黑頭、灰白身子的銀鷗鋪天蓋地,它們或臥或立,或飛或落,令人眼花了亂;喧鬧的“哇哇”聲貫入滿耳。在臺近處,成百只大雁臥沙孵卵,它們的“丈夫”們分別呵 護著自己的妻兒,守衛著自己的家,一旦發現“入侵者”進犯,立即張開翅膀,高聲鳴叫,沖向“敵人”,將其驅走。鳥兒們以沙作窩,抓緊陽光充足,食物豐富的大好時機棲息養生,繁衍后代。在鳥群稀疏的空隙里會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鳥蛋“無人問津”。
空中,不時有列隊的大雁或鴻鵝貼著湖面飛過,偶而有天鵝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從“青海湖鳥島”大門出來乘車向左行約1公里,翻過一座小山,便會看到坐落于湖邊的又一個鳥島,它像一口倒扣于湖中的圓鍋,頂部棲滿了清一色黑壓壓的鸕鶿,每個鸕鶿的“家”都安在一個高高的窠里,層層疊疊,把個山頂布得嚴嚴實實。它們在這里為生兒育女忙忙碌碌,直到兒女們能展翅高飛時,便神話般地“喬遷新居”了。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導游詞篇三
西寧植物園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山灣,是一座天然公園,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青海西寧植物園導游詞,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第一范文網查看。
西寧植物園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山灣,是一座天然公園,原來只是西山林場的一個苗圃,1980年擴建為西寧植物園,占地面積1000余畝,以臺地為主,分山上、山下兩個旅游區。山上為林區,有樹種1000余畝,主要樹種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樹,像一座座綠塔,參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
山下建有盆景園、丁香園、薔薇園、松柏園、丁香園、巖石園等9個園中園,其中以盆景園最誘游人興致。盆景園內有各類盆景數百盆,共54科,110屬,415種。其造型獨特,建筑風格頗具蘇州園林韻味,被譽為“不是名園賽名園,不是江南賽江南”。許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來。
丁香園是園中第二大景致,每當4月之時,滿園丁香在微風吹拂下,散發著陣陣清香,令這里的游客陶醉,也正因為如此,丁香被譽為西寧市的市花。
在蘋果園里游人可在蘋果樹下,親自動手,大家圍桌而坐,品著“蓋碗茶”,飲著青稞酒,吃著“手抓羊肉”,興致所致還可引吭高歌,故叫“野飲園”,在這兒你可以體驗自然生活,領悟自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相應提高,在節假日外出旅游、休閑,植物園為青海人民提供了旅游場所,也成為西寧的新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