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一
這是一個系列的書,但我只看過其中兩本,下文就簡單寫成是一本書吧。
這是一本基石系列的科幻小說,在看這本書以前,科幻系列的作品給我的感覺一直很糟糕。我對它的印象即是激光槍,離子炮,星際飛船的堆積,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過時想象力的垃圾箱。但是,這一本書改變了我的看法。
我看這本書本是因為“大眾輿論”,在大家的一致認可下,它是一本極其牛叉的書,我翻開了這本書,并立刻就為之著迷,看完之后,果然所言不虛。
不同于一般小說的主角鮮明,而主角的性格也是明確的。這本書的它雖然刻畫人物具體入微,但是這本書凸顯的卻并不是主角,更加令人驚詫的是,第一部中的主角更大意義上只是一個線索,用以推動情節的發展,而相對的,這本書中許多人物卻又享受了主角的待遇,反應了作者的思考以及對人性的推敲。葉文潔以及傾向三體文明的人代表對人的思考,羅輯代表了人的成長,另外三個面壁者代表著人的掙扎,會議參與者代表著人的矛盾,那些民眾則代表著人的愚蠢。這是一本小說,它不可能像哲學書一樣代替你去思考,但它卻能引領你去思考,思考人性的最深處。一如第二部中對一部偉大作品的說明,這本書的人物與其說是作者構建的,不如說是作者養育的,最終他們在故事中活了出來,演繹了自己的精彩,這是它的魅力之一。
而另一大魅力則在于這本書的底蘊,就表面上,就能把它與一般的科幻小說分離開。它里面有著真實不虛的知識。例如,農場主理論,粒子的多維度展開,分子間強作用力的利用,有的是人類已經知曉的理論知識,有些是暫時停留于理論但有其根據的想法。從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知識。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知識填充了這本書,更增添了它的真實性,就像,作者從不遠的未來走來,為我們繪制了這一人類奮斗的史詩。
同樣的,這本書的結構也可圈可點,它描繪的是兩個文明的斗爭,在這樣宏偉的藍圖下,它極大的筆墨卻都用于描繪那樣幾個人,在深入人性思考的同時,它又將這樣一個史詩展現在了人們的面前,令人不得不稱贊作者的能力。
而作為一個小說,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地方,無疑是它的故事了。三體文化,智子封鎖,黑暗森林,面壁計劃,一個個都在向我們展現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作者在將作品基調放在科幻上,而又努力將這一個故事如此真實化的同時,竟能有如此的精妙絕倫的聯想,實在令嘆為觀止。
而這本書最終又回到了人類最大的母題上,即是愛。一如三體文明信號的接收員和羅輯在結尾處的對話。宇宙即使一個巨大的黑暗森林,暗暗的天幕,無窮無盡的夜,以及風中血腥的氣息。這個森林中唯一的希望即是愛,它是刺破天穹的光,它是燎原的火心,它是上帝的福音。這本書直到最后,人性回歸,愛才突顯,但這并不影響對讀者的震撼效果。相較之《簡愛》《傲慢與偏見》中的男女之情,相較之歷史中岳飛,文天祥,于謙的國家大愛。這愛要更為宏大,也更加具有力量。它反應的是生靈的大愛,體現的是拯救世界的力量。
如果有時間,請看一下這一本書,如果沒時間,請抽出時間看這一本書。believeitornot,作為中國的科幻巨制,這本書值得一讀。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二
故事還得從太陽系外的一個行星——三體行星說起。三體環境并不像地球那樣安全,舒適,甚至,不知哪一天就會消失在宇宙之中。三體人為了擺脫這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居住的行星,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用再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只要能活下去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三
好久沒有沉下心來去看書,始終是沒有任何質感能和捧在手心里的書相提并論的。
《三體》,源于一次偶然在前公司的資深文案桌面上看到,他不停和我說這書好看,哈哈哈哈,我倆還一起討論過東野的《惡意》和《嫌疑犯》,算是前公司里少有的文學同好者。
上網找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三本一套的,一咬牙全買了。
欲罷不能,這個故事真的太迷人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地球人都會有一個外星人的夢,至少我是。我常幻想著在遙遠的星空,那里必定有著和我們完全不同形態的生命體。
但是這本書徹底打破了所謂的美夢。
有外星人的存在,對地球生命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資源的爭奪是所有生命體永恒不變的焦點所在,在地球上如是,在星際間如是。
三體人的出現,讓人類的思想出現分岐,其實高階文明只會想消滅低階文明,怎么可能會在沒有威脅之下將先進技術無條件地傳授給別人?這種童話,說實話真的是不可信的。
第一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個三體世界的游戲,真的是置身其中了,不免會對三體人產生同情,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發展文明和生命,實在太不易了。
第二部,羅輯真的很厲害,應該說四位面壁者都很厲害,果敢決斷,雖然地球人最大的阻力其實反而是來自地球人。
我翻開第三部,一個愛而不能在一起的愛情故事?
不得不說,程心兩次重大失誤,導致了地球人失去了徹底生存的機會,特別是第二次,堵死了曲率驅動的研究,導致太陽系從三維跌落二維的時候完全失去了逃生的機會。
是她太過柔軟?
我覺得羅輯反而是因愛強大的人,程心不是,羅輯有著及時行樂主義的思想,在最初的時候,但是這種想法反而讓他在遇到妻子之后變得強大,他一人對抗了三體世界,讓地球暫時性地安全。但是當程心手里握著地球命運的時候,卻脆弱不堪,她如一個嬰兒般,真的讓我有點意外。
也可能是她這份溫柔善良讓云天明心動吧。
云天明,那三個童話故事,厲害!
大概因為我的物理知識都還給老師了,很多深奧的地方我略了過去,但是在滅亡的那一刻,大家都徹底想通了,為什么被畫入畫里就會死,真是玄妙啊!
程心和云天明之間,的確讓人心疼。明明都可以相見了,卻在一瞬間卻錯過了上千上萬年。
超越地球水平的高階文明是否就是我們口中的神?
為什么會有宇宙?
為什么會有星體?
為什么會有生命?
為什么會有我?
宇宙最后會變成什么樣子?人類會變成什么樣子?
太多太多的想法和疑問讓人不停回味這本書,它真的是巨作,值得一品再品。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四
在多數人眼中絕對的反面角色———三體竟然發回的第一個消息是讓地球人不要回復,保護自己。這說明三體亦有善,他善待了在他們文明眼中如同螻蟻一般的我們。何為善,《國語·晉語》曰:善,德之建也。也就是說善,是建立德行的基礎。世間有善則世間和諧。
在《三體》中我體悟到了兩種善,過程論的善和結果論的善。我以為羅輯是結果論的善。他用黑暗森林法則來和三體文明進行對賭協議,以此保護了人類文明使其得以延續。無論是作為面壁人還是執劍人,羅輯在很多過程中的行為難以稱之為善行,他通過自殘來威脅三體,為了自己私利而營建住所,但是他的這些行為都是為了一個拯救人類文明的大善。程心的善是過程論的善。這如文中所述的那樣她如同一位圣母,做的每一個決定和事情都從大愛的角度來判斷,即使這些決定將帶來災難也不忍心自毀同類。有些人認為程心不是善,她害了人類,但是我以為在過程論上,她是善的'。其實在文中背景下,無論什么情形下,地球文明必然毀滅而三體文明沒有地球也無法生存,因此她的選擇不僅是尋求那微乎其微的共贏局面也是對三體文明的一種善行。所謂以德報怨不過如此。善,德之建也。為善不同,同歸于美。過程論的善和結果論的善共同組成了我們的美好社會。因為有過程論的善,我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法律的公正;因為有結果論的善,我們的社會得以平衡,正義得以伸張。
然而,偽善不是善。作者對維德包裝成為一個堅毅的人,但是當我們撥開這層包裝便可以看到一個偽善者。他所做的事是善嗎?不是。他故意隱瞞云天明送程心星星并不是為了實現人類的偉大救贖,而是為了讓云天明更決心奉獻自己,讓程心為自己服務。他違背法律私自研制曲率飛行器并不是為了實現人類逃離,而是為了還他自己的人情。作者包裝的越高尚,越凸顯維德人的偽善本性。“偽善”比“無善”更可怕,無善無為,但是偽善卻損人。感恩節赦免火雞是善嗎?是,又好像不是。美國人平均每年在感恩節期間要吃掉4600多萬只火雞。赦免兩只火雞展示了美國的善,可是不難發現,由此帶來的文化符號為了這兩只火雞會有更多的火雞成為餐桌上的美味。漢徐干《中論·考偽》:“人徒知名之為善,不知偽善者為不善也。
為善者是孤獨的。在文中,羅輯是孤獨的,程心是孤獨的;在動漫中,蜘蛛俠是孤獨的,全民超人漢考克是孤獨的;在現實中,扶老奶奶的小伙子是孤獨的,曼德拉也是孤獨的。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造成孤獨的后果是整個大環境的消極態度。人人都希望世界上有英雄但是沒有人希望自己成為英雄。在大難當前人們祈求英雄出世,希望上帝或者佛能夠相救,但是等到苦難度過之后又有幾人還會想起當初呼喚了萬遍的上帝,又有幾人還會繼續誠心燒香拜佛。人們的世界觀只存在有用和無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間世》。我以為,其中無用是指無功利之用,這樣的世界觀使得為善者得不到任何對等的回報,失去了為善土壤的社會人人都不愿意行善,導致我們常說的“人們一邊抱怨社會無情,一邊‘獨善其身’”。因此,為善者是孤獨的。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這句歌詞體現的人們對于美好世界的渴望。美好的世界需要有為善者,而為善需要有為善者的土壤。我以為提供為善土壤的境界有三:敢于為善;善有所得;樂于為善。敢于為善就要求社會堅決維護為善者的權益,通過公正的公檢法體系保障為善者的自身權益不受侵害,敢于為善。善有所得就是要給與為善者合適的補償,從而降低為善的成本。社會向大家宣揚為善,頒發榮譽就是促進人們樂于為善,就像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讓大家積極的為善。為善不同,同歸于美。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五
超級神奇,我腦洞不夠大,很多東西都不明白,但是內心并沒有把它們作為科幻,二十作為現實世界和未來現實世界來看待。
作者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從現實生活找到切入口,然后毫無違和感地描述,講述,讓人感覺真實,卻又不可思議。
特別是第三部,那種宇宙環境不一樣,時間就差別萬分的感覺,讓我想到中國玄幻小說里地上一年天上一日得說法不是信口開河。那種高維向低維跌落的畫面,是永遠想象不出,又覺得嘆為觀止。那種大大小小的宇宙,那種藏在宇宙中的無數文明,那種黑暗森林體系法則,讓人感覺到宇宙生存的殘酷。任你曾經多么繁華,終歸于零。
看這套書,中間有過無數的感觸,奈何自己太懶,沒有寫下。現已看完,但思緒萬千,不知從何捋順,只好暫且結束。總而言之,強烈推薦,我這種物理盲的文科女,竟也深深喜歡此套書,我也不由得驚嘆。給文科人的一個閱讀忠告,一定要耐著性子看下去,不要覺得不懂就放棄,因為許多的不懂,在看到后面都會恍然大悟!就算有什么名詞弄不懂,那也沒有關系,腦洞大開是本書的特色!
話說,第一部我是看了兩遍才明白。后面兩部是連著第二遍的第一部一口氣看下來的。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六
小時候有一個夢想:當一名天學家。對那個充滿神秘的星空,總是有無限的向往。
長大了,抬頭遙望星空的機會越越少,也漸漸忘卻了星空的魅力。再次抬頭仰望星空,卻發現現在工業高度發展之后的環境,已經遮蓋了宇宙原本的色彩。這層紗幕背后,隱藏了多少秘密。劉慈欣的《三體》,用科幻,給我們詮釋了宇宙。
《三體》共分三部,《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從革開始,到宇宙終結為止。討論整個人類的生死存亡問題,從中還是可以看到使命的力量。這種使命感放在現實生活里是一種悲劇,但是投射在科幻小說里卻相得益彰,顯得氣勢磅礴,尤如史詩。
《三體》講述了革時期科學家葉潔發現了宇宙人的存在,通過太陽輻射與三體人取得聯系,從而致使三體世界欲圖毀滅地球明。三體人能脫水,有三個太陽,能風干儲存,作者用獨特的三體游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而有趣的世界。地球人類為了自救,進行了面壁者計劃,其中的三位面壁者均以失敗告終,只有羅輯最終發現了黑暗森林宇宙法則,從而威懾了三體明。而在羅輯之后,程心接受執劍者身份,卻在幾分鐘之內被三體明摧毀了地球防御。而北海引領出宇宙深處的艦隊,終于執行了黑暗森林法則,致使三體明被摧毀,而地球也面臨了被發現的危機。在云天明從三體明傳回的情報中,地球明發現了三條自救方案,最終以掩體世界作為最終選擇,而托馬斯·維德等人知道這并不是安全選擇,致力研究逃離計劃,在即將成功的時候,程心又一次為不暴露掩體世界而選擇放棄。最終在歌者的二維化紙片中,地球明走向了滅亡。唯有程心與艾aa逃離了地球。之后程心走到宇宙的盡頭,觀看了宇宙的終結。
對于整部小說,印象最深刻的算羅輯博士。羅輯原是一個游戲人生、玩世不恭的形象。卻在命運的驅使下成為四位面壁者之一,在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下找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并為愛激發了保護地球,威懾三體世界的勇氣。然后又用盡一生,成為執劍者,使用他發現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保護了地球。
女主人公算是程心了,這位見證宇宙終結的人,也兩次放棄了拯救地球的機會。心存無限的善良與愛,卻也以此背棄了生存法則,使地球人類走向了最終的滅亡。這不禁讓我想起有時候,錯誤的愛與善良,只會把生活推向深淵。
小說里還有好幾位深刻的人物,葉潔、北海、史強、云天明、艾aa、智子、托馬斯·維德等等。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歷,都在為生存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在《三體》的世界里,主人公并不重要,縱觀全局,比起整個宇宙,人、地球和太陽系實在太渺小。在無數個宇宙生命面前,地球人類在歌者扔出的一個小紙片面前就灰灰湮滅了。唯有不斷的強大,才能在弱肉強食的宇宙法則里生存下去。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七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說《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的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乎癡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我始終是科幻小說、電影領域的“追星族”。
這部《三體》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生命與文明之間的關系。生命意味著什么?對每個個體而言,無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時間又意味著什么?它無時無刻不推動著我們朝著死亡邁進。看起來,時間與生命是對立的。但是,正因為時間賦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個體能展現出異樣的風采,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樣的,對于文明與時間,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系一樣,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小說中的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激烈碰撞,時刻都在體現著生命的價值。
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前者能創造輝煌燦爛的文明,而后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認為,這是對生命意義最深刻的闡釋。每個人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都會有追逐夢想的想法,但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是停留在有想法的層面而已,因為尋找這樣那樣的原因而違背了初衷。往往是這些人,常常抱怨現實的殘酷與生命的不公平,就像《三體》中那個可憐的監聽員。
當文明和生命沒有了時間賦予的精彩,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許比死亡更為難過吧。
不能“心有宇宙路自寬”,更多地認識宇宙、地球、他人和自己,我們需要反思自己,更好地熱愛生命、擁抱生活!
“當初的愿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我給出的答案是:不是的,生命的維度靠時間來丈量,我輩青年胸中尚有升騰的火焰!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八
初次接觸《三體》,只不過是我突發奇想,看一本科幻類型的小說。于是這本曾獲得雨果獎的長篇小說,就這么闖入了我的生活。
《三體》由三部曲《三體ⅰ·地球往事》、《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看第一本時,到不覺得它有什么吸引人之處,甚至還有地方存在著疑惑。我看時只感到枯燥,心里還在想:這就是雨果獎小說?帶著懷疑的心態,我耐著性子看完了第一本的大半部分,這時才發現它的字里行間仿佛透著魔力似的,而且這魔力愈來愈強,而我也被《三體》那扣人心弦的故事牢牢地抓住了。
小說是圍繞“三體問題”所展開的,沒錯,就是宇宙中三個質量相等的球體的問題,簡單,卻構成了如此壯闊、如此氣勢磅礴的龐大世界觀!劉慈欣把天體物理知識與跌宕的情節完美結合,救贖與背叛被他描寫的淋漓盡致,嚴謹也不失文學上的美感,行文如泉涌沒有一絲拖沓,讀完直叫人拍案叫絕。
《三體》不僅僅是一本科幻體裁的小說,它更是一本反映人性與社會的一本哲理之書。
讓我最為之震撼的情節還是人類剛迎接三體世界向我們的世界派來的“和平”使者——“水滴”的情景。未來,人類科技飛速發展,檢測到三體世界向人類發來“友好”的訊號。人們馬上組成由2000艘宇宙飛船整齊排列的方陣,這是地球所有人都為之驕傲的陣列,人們都迫不及待地要向這個外星文明耀武揚威了。正當萬眾都期待著與三體文明建立友好往來時,“水滴”卻露出了它魔鬼般的面孔。它只用最原始的方法——沖撞,就讓這浩浩蕩蕩的飛船艦隊剎那間化作了無聲爆炸遺留下的太空垃圾。我仿佛親眼目睹了這個場景,那些飛船的殘留宛如一株株張牙舞爪的巨大鋼鐵植物一般,正緩慢地把藤蔓伸向整個宇宙……此時此刻,地球上所有人臉上自豪的笑容正漸漸凝固,從而變得麻木了。那“水滴”的“和平”使者身份也只不過是人類自作多情給水滴披上的一件美好遐想的衣服罷了。
《三體》的世界中沒有人們幻想的寧靜安逸,只有冷酷無情的現實。星球在劉慈欣的筆下摧毀又重塑,人類只能在徒勞的掙扎中被一步步推向絕望的深淵。我深深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時也意識到了人類的無知與傲慢。可見,人類的傲慢是導致人類被外星文明碾得粉碎的根本。我們自以為是地為了我們科技而破壞自然,而所謂的科技發展也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之一角。我們天真的認為外星文明同我們一樣,為所謂的“友好”而來,派出了最尖端的科技,換來的卻是無比沉痛的代價。在三體人眼中我們只不過是一只蟲子罷。正如書中所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這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一陣風拂過宇宙角落的一粒沙塵,隨即又轉瞬即逝罷。
那么我們何不用一顆謙虛與進取的心來應對這一切呢?科技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引以為戒,求學路漫漫也只有謙虛才能使我們不斷的進步啊!
看完了整部小說,我的心受到強烈的沖擊。原先的猜疑之心蕩然無存,心中只剩下了對書中一個個文明消逝又重生的感慨,對劉慈欣宏觀而細膩寫作手法的敬仰與對人類天性堅韌又愚蠢的無盡沉思。
小說結尾是小生態球中的日出,看到這兒才感覺到這縷微弱日光帶給冰冷世界的一絲溫暖與希望。然而,文明的種子仍存在著,人類又將何去何從?誰也猜不準。
但毫無疑問,《三體》的確是一部反映人性的史詩,是一部真正的里程碑之作,也終將是一部經典之作。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九
《三體》的引人入勝沒有讀過的人是很難體會的。從前我對宇宙的認識,除了星空還是星空,無非就是恒星、行星和星云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人類是這浩瀚宇宙中的唯一,我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更沒有想過有一天外星生命會“光臨”地球。這一切在《三體》中都出現了,《三體》將我帶入一個全新的宇宙,還讓我見識了一個不同的人類社會。
“有時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覺得群星像發光的沙漠,我就是一個被丟棄在沙漠上的可憐孩子……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這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葉文潔所說的一句話。從科學的角度說,以地球如今的文明程度,或許真的不具備探索遙遠宇宙的能力。我們目前對宇宙的認識只是極其淺薄的。如果真的有高級外星生物的入侵,或許人類連組織反抗的機會都沒有,這是人類所面臨的危機,也是使得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
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渺小,必須認識到宇宙的殘酷和無垠。因為我們的微不足道,我們才有更加奮發圖強的必要,危機意識是個人包括集體以及國家長盛不衰的必要因素。放到宇宙這個大世界里,危機意識也是一個星球文明長盛不衰的必備條件。
從這本書中,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人性;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東西之一,有關人性的討論和思考在人類社會已經持續了數千年之久。是非對錯,黑白善惡具有相對性,這讓人性顯得更為復雜。《三體》中所描寫的全人類與個人之間的取舍:羅輯的個人享樂被舍棄合乎情理,而程心與云天明的愛情被摧殘的觸目驚心就很難讓人接受,大多數人所謂的“為地球文明的延續”更讓人心寒。
《三體》引發的我對于生命的思考:有時覺得生命珍貴無比,重如泰山;有時候又覺得生命是那么渺小,不值一提。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人類不應該安于現狀,在獲得一點點的自由之后就迷失自我,開始爾虞我詐,毫無人性可言,在紙醉金迷之中忘記了宇宙的殘酷。我們應該去創造新的歷史。
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我們應該在歲月長河里那有限的時間內去創造無限的價值,生命和命運都可以由自己決定。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悟篇十
前不久,我閱讀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三體》稱得上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作品,小說的科幻風格獨樹一幟,各種高科技、黑暗森林深深吸引住了我,令我深陷其中,忘卻現實。“人無完人,山無界,海無涯”的價值觀,是我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獲。
該書從葉文潔因遭受影響而開始與"三體世界"聯系,希望能徹底改變現實的社會面貌講起。通過許許多多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塑造了章北海、羅輯、程心等藝術形象,敘說了人類面對幾百光年外的強大敵人時的喜怒哀樂,進而把人類在近乎絕望下的責任心、求助心等復雜心理描繪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劇情發展中,葉文潔的無情、羅輯所站的高度之高、程心的母性光輝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讓我佩服的當屬第一位面壁人——羅輯。首先,是他知足常樂的凡人心態吸引了我。最初,在他擁有面壁者這個特殊身份后,找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并在北歐的世外桃源享受了相當長段時間。最后在太陽系將被降維前,他在冥王星的人類博物館中享受著一生中最后的幾個小時。他毫無顧慮,毫不憂愁,毫不悲傷,如一位天真無邪的孩子在海嘯來臨之際興致勃勃地在海灘上挖沙子。其次,是他研究問題之深、所站高度之高震驚著我。當其他三位面壁者都在竭力發展地球力量,將智慧與資源奮力結合之時,羅輯并無盲目跟從,而是看清了宇宙黑暗森林的狀況,明白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價值觀。以曝光敵人位置的方式相要挾,成功達到了威脅三體世界的目的。最后,是他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感之強震撼著我。作為一名普普通通、毫不出眾的公元教授,該是有多強的責任感才能在經受了幾個世紀的風雨后,依然以獵鷹盯著野兔的眼神瞄準著一個遠在天邊的未知世界;才能以水滴穿石般的毅力連續幾個世紀威懾力絲毫不減;才能在該出手時當然不讓,不把責任推卸給其他優秀的頂尖人才。邏輯,他不是天才,也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小人物,一個頂天立地的堂堂鐵漢,一個令我佩服的男人。
拋開人物,話說情節。《三體》既沒有肥皂劇死板無聊,也沒有某些抗日神劇的狗血,也不像其他科技小說的放飛自我。它環環相扣,驚險刺激,跌宕起伏。它沒有《時間簡史》的深奧,也不似《小豬佩琪》的淺顯,而是一本難度適中,令人尋味的非凡科技小說。不必說三體世界來到地球后人們的恐慌彷徨,也不必說誤報危險降臨后人們的愚昧、瘋狂,更不必說程心蘇醒到新世元的危機四伏,單是葉文潔在紅岸基地里的各個事件,就足以讓讀者津津樂道。我覺得,《三體》的情節是獨一無二的,劉慈欣筆下的宇宙是科技范圍內腦洞最大化的結果。
拋開情節,話說深度。《三體》中對歷史事件的評論、批判借用人物故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借葉哲泰來諷刺是我認為最經典的。讀后感葉哲泰,著名大學的物理學家,只因在大學基礎課中加入了大量相對論內容,而被所謂的革命群眾在會中毆打離世。愚昧而瘋狂的言辭舉措讓我無比痛心,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當然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引領科學實驗!”這是一位紅衛兵所說的。于是,葉哲泰這樣反應:“這相當于說正確的哲學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反對實踐出真知,恰恰是違背馬克思主義對自然界的認知原則的。”隨后,大學紅衛兵亡以應。可見的者們只是盲目地在各項行動上加上“反動”“資本主義的黑旗”的標簽,并未實質上看清科學,理解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此次大會上,葉哲泰的女兒,葉文潔全程觀看了,也許正因為如此,她才會產生極其瘋狂的想法——借三體來徹底改變人類社會命運吧!總之,作者寫作時的深度與內涵都達到了讓人驚嘆的境界。
拋開深度,話說現實。在充滿競爭的海中里,沒有最強,只有更強。唯有努力拼搏,不斷進取,不滿足于過去,不盲目于將來,著眼于當下,才能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