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作者經過反復推敲和修改后的結果,它需要經過精心的打磨才能夠達到完美的程度。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集錦,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寫作的靈感和思緒的開拓。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一
76年以前的12月13日,日軍占領了當時為中華民國首都的南京城,并且進行了長達6周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國遇難同胞多達30萬以上,南京城被日軍大肆縱火搶劫,致使南京城超過三分之一被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事隔七十六年,每到12月13日,依舊讓全國人民感到悲痛,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中,陳列著許多雕像,上面刻畫的就是那30萬遇難同胞們。還有那萬人坑遺址,就是那充滿鮮血的歷史見證!雖然我們看不到這一切的發生,但是,光是簡單的資料,就讓人心顫。6周,30萬人,也就是說,當時每天南京城就要死將近7150個人。這不光是屠殺,每天還有焚燒,搶奪。這更是對人們心靈的摧殘。
通過電視上的記錄片,可以知道,當時日本在攻打南京時,蔣介石打總統卻不反抗,他擁有坦克,大炮,飛機卻選擇不反抗,夾著尾巴逃跑了。當然,中國軍人也不是沒有好人,有80多個人主動留下來保護南京,與日軍對抗,可是僅僅只有80幾人,沒有后援,沒有彈藥,最終也是無能為力的了。可見民國政府的軟弱迂腐。
當時日本在占領南京時,保證過決不濫殺俘虜,可是結果呢?進了南京城后,日本政府就下達了殺死所有俘虜人民的命令。可是,在中國之后的抗日道路上,中國也俘虜過日本軍人,這些日本兵竟厚顏無恥地說,中國軍隊要遵守國際法,保護俘虜安全。
中國泱泱五千年歷史文明,豈能是一個小小島國可以踐踏的,但是中國雖然贏得了勝利,如果不加反省,還是會被欺負,畢竟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祖國的未來是還是我們,中國在崛起,缺少不了我們源源不斷的支持與力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二
電影《南京大屠殺》講述了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殺,這段歷史是所有中國人都難以忘記的痛。
今天,我們觀看了電影《南京大屠殺》,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7年12月,日軍攻陷我國的歷史名城南京,把這里變成了人間的地獄。禽獸不如的日本兵把老百姓當做刀靶練習刺殺,活埋南京和平居民,看到還在呻吟的掙扎者,都被刺刀殺戮,最后將尸體焚化。日本兵舉行殺人比賽,將砍下的中國人頭在南京城外的鐵絲網上……其中,那慘無人道的日軍,對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機槍掃射,死亡人數達35萬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情十分沉重,35萬人,如果他們手拉手可以圍繞赤道一周,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啊!這是多么恥辱的事情呀!老師對我們講,南京大屠殺是發生在我國近代史上最悲慘事件!在整個事件之中,中國人民竟沒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電影中有這樣的一個鏡頭:“咣”地一聲,日本兵踢一開了一個民宅的大門。人們從驚訝中站了起來,還沒反應過來,就遭到機槍的掃射當場全部死亡。最后還有一個小孩在哭,一個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還以為他會放過小孩,沒想到他卻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個罪惡地手榴彈,一聲****聲就結束了一個還不到兩歲的兒童的無辜的生命。我都快被氣死了,手中的拳頭不由自主地就捏了起來,如果我有一把槍,我真想打死那個日本鬼子,為死去的中國人報血海深仇!
看完這部電影,我禁思緒萬千:我國為什么被人欺負?而且還受到最殘忍的手段——南京大屠殺。為什么每個國家都來侵略中國?就是因為那時我們的國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一個真理。
南京大屠殺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我們要牢牢地記住這個血的教訓。如今日本人仍然沒有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唾棄的。同學們,中國要扭轉乾坤這個重擔就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要記住中國人的恥辱,發憤圖強,為祖國的日益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70多年過去了,南京城恢復了往日的生氣勃勃,和平繁榮。改革開放已有三十多年了,經濟加速了空前未有的發展,生活也漸漸好了。可曾經日軍對人們精神的踐踏卻永遠遺留幸存者的內心。
70多年過去了,南京城以和平繁榮發展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的和平崛起,讓世界讓世人一次又一次的聽到了中國的聲音。
70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學習了溫書林作者所寫的《南京大屠殺》這篇課文,當年這篇課文也有力的回擊過日本右翼分子企圖歪曲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這一真實之史料,今天,我面對昔日的令人發指的南京大屠殺,面對日軍,不,不是!面對的是日本鬼子是人獸。學習南京大屠殺,說實話,給了我對日本,日本全國有了一種更深的仇恨。解析這篇課文,面對的是作者一個又一個鐵證如山的史事例子,面對那一長串令人發指的數字說明,被人獸不如的踐踏過的幸存者,特莉薩英格爾小姐的真實記載英文日記,有良知的日本二戰戰犯的自己的真實述說和日本隨軍記者的真實存在的報道與不可否認的照片,險逃惡魔屠殺的國民政府戰俘的真實回憶。面對這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課鈴響了,老師去了,教室又開始熱鬧了,而我卻依舊在回憶回想那一段停流于歲月當中的歷史,那種憤怒,那種感受,那種心情,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更非別人所能感覺的,正如作者所說“又絕非筆墨所能形容。”
那一段短短的下課,我回顧了很多存放在自己腦海之中對日本所了解的歷史。回想到了最初,據說,秦朝時期,秦國2000多人乘船橫渡來到生活生存。回想到,唐朝時期,唐朝當時世界超級帝國也并沒有嫌棄當時日本這一小國,幫忙他們學習世界先進文化,幫忙他們改善國內生活水平。回想到,南京大屠殺,歷史性轉折,日本人既恩將仇報,養狗咬主人,看著中國漸漸走向落后居一次又一次的往下脫落水。回想到現在,日本依舊不正確面對歷史,企圖歪曲歷史否定歷史。
今天,我們重溫歷史,學習歷史,學習《南京大屠殺》是為了警醒世人以史為鑒,永遠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中國人反對戰爭暴力,反對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百姓生命的非正義行為。中國人現在不是打不起戰爭,更不想去制造什么東京大屠殺。中國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
做為21世紀的青少年們,就讓我們一起維護世界和平,為和平奉獻自己小小的力量吧!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別在意自己力量之渺小。
這是一個中國人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這是一座千古奇恥的紀念碑;這是一個“國窮民窮被狗欺”的有力見證,這是30,0000中國人生命的終點。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個星期內,它經歷了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這便是后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深入探究此事,寫出了讓世人震驚的《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戰被遺忘的大屠殺》(中文譯本為《南京大屠殺》)。這本書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全面嚴謹地論述并分析,是一本極有史料價值的著作,對提醒世人勿忘這次亙古未聞的空前慘劇,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警世作用。
日本人對南京的洗劫,是一個可怕的事件。集體屠殺士兵、殺繆并強暴數十萬平民,獸行的發生違背了所有的全部戰爭法則與慣例。如果就其殘忍程度與暴虐規模來說,也是世界歷史上此類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三
一進南京,鬼子們就實行了“殺光、燒光、搶光”三光政策。
你看他們一個個,讓我感到這根本就是一群禽獸不如的家伙!瞧,一個鬼子手提中國人的頭顱,站在死人堆里,臉上是面無表情,但不難看出,這是自豪!這是“燦爛”的微笑!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四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一個值得所有華人銘記的日子。為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同時真情表達全體師生對南京30萬受難者亡靈的哀悼,12月12日,我校開展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一、隆重舉行升旗儀式。在升旗儀式上,全校師生面向國旗集體肅立默哀3分鐘,以此悼念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骨肉同胞,用無聲的語言表達對生命的哀思;并作了“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的國旗下主題講話。
二、利用中午時間和電腦課組織學生觀看了紀錄影片《南京大屠殺》和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影片《南京!南京!》,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畫面,讓學生流下了痛苦不堪的淚水,奇恥大辱震撼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血的教訓,讓大家深深地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舉行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上網收集關于“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資料,進行交流。組織學生觀看了南京大屠殺紀實影片,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細節完整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一次強烈的震撼。大家紛紛表示要銘記國恥,珍惜現在美好的和平生活,立志報效祖國。
本次主題教育的開展,讓青少年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明白了自強自立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個人安危與民族興亡的對應關系,居安思危,痛定思痛,為實現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和偉大復興刻苦學習,努力奮斗!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五
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同學們,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世代都無法忘記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這是歷史上屈辱的一天,這是讓我們中國人心痛的日子,這一天就是南京大屠殺那一天!在那一天,日軍攻占南京后,在長達六周的時間內,大肆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到底有多少南京同胞慘遭日寇殺害,恐怕誰也無法精確地估計。
七十多年過去了,國恥就如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我們的頭上,壓得幾億人民透不過氣來,然而,時至今日,日本人還沒有向中國說聲對不起。也在我們這些少年人心靈里灌注了鉛一樣沉重的憂愁和哀傷,中國,我們古老的中國,生我養我的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卻遭到欺凌宰割,中國,什么時候才能掙斷身上的屈辱鎖鏈,鐵骨錚錚地站起來啊!
半個世紀以前,我們中國被許多帝國主義者踐踏蹂躪,我們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權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這些恥辱是我們祖國的傷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有人會說,它已經過去,就讓它過去好了,干嗎還要“勿忘”呢?這是因為,忘記“恥辱”雖然可以減少傷感,但是記住“恥辱”就是記住祖國的歷史創傷,能激起更強烈的民族精神,讓我們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記住中華民族的祖先為祖國所做出的犧牲,更能增強自己對祖國的責任感。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才能保證世間不再有戰爭和屠殺。
我們祖國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我們祖國也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為了反攻倒算,是為了避免“南京大屠殺”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最后,讓我們高呼: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六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展開全面侵略中國的大規模戰爭。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戰役初期,日軍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軍進行戰役側翼機動,11月5日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衛間登陸,中國軍隊陷入腹背受敵的形勢,戰局急轉直下;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
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領后,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由于下達撤退命令過于倉促,后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隨著日軍轟炸機的大范圍轟炸,撤退演變為大潰敗,雖然錫澄線上的江陰保衛戰對阻擊日軍海軍逆江而上進犯內地有重要意義,但南部無錫的快速陷落使錫澄國防線基本沒有發揮作用,使北路日軍主力一路順利到達南京。中國將領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動請纓指揮南京保衛戰,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
1937年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國民政府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2月1日,日軍攻占江陰要塞,同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
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中國海軍主力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中日江陰海戰中被全數擊沉,作為南京國民政府唯一一道拱衛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防守戰略。
從1937年8月到11月,中國軍隊在上海與日本上海派遣軍已經進行了近三個月慘烈而膠著的戰爭。戰事在日本第10軍從杭州灣登陸之后急轉直下,側后被襲的中國守軍全線撤退。在日軍的迅猛追擊下,中國軍隊的撤退變成了無比混亂的潰逃。中國統帥部此時深感事態嚴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開會討論南京防御的問題。中國最高統帥蔣jie石期望保衛首都的作戰對納粹德國的外交調停有利,并且以為能夠等到蘇聯的'軍事介入。出于內政和外交上的考慮,蔣jie石最終采納了唐生智的建議,決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個月,于11月26日任命唐(階級上將)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副司令長則為羅卓英及劉興。
1937年11月20日,中國國民dang政府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政府機關、學校紛紛遷往內地,很多市民也逃離了南京。1937年12月5日,國際委員會收到日本政府模棱兩可的回復,隨即開始了安全區的工作。
進攻南京。
1937年11月7日東京將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臨時編組為華中方面軍的時候,將方面軍的作戰區域限制在蘇州、嘉興一線(即“制令線”)以東。而日軍戰地指揮官卻強烈要求進攻南京:15日,柳川平助的第10軍無視參謀本部的命令,決定趁中國軍隊潰退“獨斷敢行”地“全力向南京追擊”;22日,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動參謀本部放棄“不擴大”方針,稱“為了使事變迅速解決,乘現在敵人的劣勢,必須攻占南京”。11月下旬,日軍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全面越過“制令線”,分別沿著太湖的南、北兩側開始向常州、湖州進攻。鑒于前線進展迅速的既成事實,24日東京大本營廢除了“制令線”,并在12月1日下達了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
進攻南京的作戰開始后不久,瘋狂前進的作戰部隊就把輜重部隊遠遠拋在身后,由于日軍原本沒有深入內陸作戰的后勤準備,部隊立即面臨著糧食供給中斷的嚴重問題,日本軍司令部于是下達了實際是要部隊搶劫的“就地征收”命令。
南京陷落。
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占領了南京外圍一線防御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13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
戰略轟炸。
1937年11月,日本陸軍航空本部通過了《航空部隊使用法》,其中第103條規定:“站略攻擊的實施,屬于破壞要地內包括政治、經濟、產業等中樞機關,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襲市民,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怖,挫敗其意志。”
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明文規定可以在戰爭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為目標實施空襲,突破了戰爭倫理的底線。
1937年9月19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令對南京等實行“無差別級”轟炸。這一天,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下令所屬第2聯合航空隊(1937年9月10日剛剛從大連轉場到新落成的上海公大機場)對南京市區進行“無差別級”轟炸。
9月19日,正是著名的“9·19空戰”日,敵機被我空軍第四大隊擊落4架,擊傷1架。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七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讓我們永不卻忘的戰爭,那就是“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軀體上無法消彌的傷疤。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南京人民進行長達6周的大屠殺。他們對南京同胞們進行殘酷的屠殺,在南京城里尸橫遍地、血跡斑斑。真是殘不忍睹。
雖然以前南京被日本人損壞過,但南京的今天是那樣的繁榮、昌盛,南京的人民是那樣的善良、和睦。
六十七年已過去了,昔日的屠場已再度成為一座繁華的都市,在平常的日子里,年輕的一輩僅僅只能從教科書上知道南京大屠殺這一名詞,他們已很少提及這段屈辱的往事。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八
看了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資料,我的內心說不出的傷痛。
那是血的事實,那是令所有中國人都感到憤怒和觸目驚心的國恥——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進城后,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的滅絕人性的搶劫、焚燒、破壞和屠殺。12月15日,日軍將中國-軍警人員2019余名,壓赴漢中門外,用機槍掃射,焚尸滅跡。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軍押往海軍魚雷營,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殺害。
16日傍晚,中國士兵和難民5000余人,被日軍押往中山碼頭江邊,先用機槍射死,拋尸江中,只有數人幸免。
17日,日軍將從各處搜捕來的軍民和南京電廠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門江邊用機槍射斃,一部分用木柴燒死。
18日,日軍將從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難民和被俘軍人5.7萬余人,以鉛絲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掃射,復用刺刀亂戳,最后澆以煤油,縱火焚燒,殘余骸骨投入長江。令人發指者,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進行“殺人比賽”。他們分別殺了106和105名中國人后,“比賽又在進行”。
《南京》里講述的是日軍大舉進攻我國南京中的幸存者的所見所聞。
數十萬人成為冷血日本軍的刀下亡魂,兩萬婦女慘遭強暴凌辱。他們還說他們在南京太無聊,就請一些婦女來熱鬧一下。其實那哪是請,簡直就是搶他們抓來下至12歲,上至60歲的婦女,讓她們受凈百般凌辱,如果他們反抗的話,就殺死她們的家人。有些女人和女孩都穿上男孩的衣服,有的甚至把頭發剔光了。
日軍到了街上后,就肆意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遍地都是尸體。有些人躺在地上裝死,結果被日本軍發現,于是日軍往尸體上灑滿汽油,一把火,把那些尸體燒成了灰燼。
他們還把進南京的人留在城里,要不然就殺掉,為的是不讓外面的人知道南京的現狀。
他們還錄下了他們給小孩糖吃,給難民水喝。但是卻沒錄下他們強暴婦女的鏡頭。他們說日本皇軍熱愛生命,卻在街頭肆意殺人。
我記得,有一個老奶奶說,她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妹妹躲在一起,可還是被日本軍發現了。他被刺了幾槍后,就昏死過去。等她醒來后,發現爸爸媽媽倒在血泊之中,她跑出去一看,妹妹被丟在外面,死了。
有句話說的好:仇恨可以忘記,但是悲傷卻不能忘記。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九
七十三年前12月13日,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一頁”.那一天日軍炮火轟開了南京大門,滅絕人性侵略者對手無寸鐵平民進行了長達六周慘絕人寰大規模屠殺.烈火,燒紅了黯淡天空;鮮血,浸透了苦難大地.慘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觸目驚心.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淪陷和毀滅了.30萬鮮活靈魂,美麗生命,就此消失和泯滅了!這是國家,民族永遠無法抹去陰影,永遠忘卻傷痛!這是一段血淚史,是一段苦難史,更是一段屈辱史!
應該時刻告誡“勿忘國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今天,當站在這里,眼看著鮮艷五星紅旗在晨風中火一樣冉冉升起時,相信大家心中都在涌起無比自豪,無比驕傲,也無比神圣感情.不論走向何方,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看到它高高飄揚在藍天白云之間,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國她是和血與肉相連,榮與辱相通!祖國光榮,則光榮,祖國恥辱,則恥辱!同學們,請記住——血,白流;歷史忘卻.
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是為了喚起同學們愛國熱情,是為了讓大家以實際行動去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為祖國強大崛起盡一分力!七十多年前,在敵人炮火硝煙中尚且誕生了文學家老舍,數學家華羅庚等等偉人,那么在今天優越環境下,應更有所作為!當年有這么一句話:讀書是為了救國,要救國就要讀書!今天,要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同學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準備好了嗎?
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電影〈〈南京〉〉,觀后感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者的大炮從上海轟到了南京。在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大轟炸之后,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并且開始大肆屠殺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實行“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為了追捕駐城軍人,對只要是手上有老繭的壯年男子進行屠殺;幸存者講述當時的情景時,不禁淚流滿面。
就在南京城的人民都絕望的時候,有15位外國友人為難民們提供庇護的安慰與日本士兵進行對抗,不顧個人安危。而正是他們15人組成的這個安全區,卻拯救了南城的25萬人民。
日本士兵為了追捕南京駐城士兵將大量男性進行集體屠殺。100個綁成一路,到揚子江邊的時候就10個綁成一,堆,一個士兵負責一堆。
最開始是用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個子江邊慘叫連天。30分鐘過去后,日本兵開始對那些沒捅死的人進行機槍掃射,掃射之后將尸體集中淋上汽油,然后焚燒。在這么短短的時間內,就殘忍的殺害了40萬南京人民,在漫長的兀年里,幸存下來的人們,所背負的心理壓力和將這屈辱的`歷史告訴后人的責任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心自問,在經歷了如此的煉獄,在親眼看見親人死在自己的面前的歷史后,是否還有勇氣繼續生存下來,是否還有勇氣將自己屈辱,慘痛的經歷告訴后人,為歷史留下證據?又是否能夠在日本人的暴行像那15位外國友人一樣,勇敢的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區,當日本兵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后悔為中國人民所做的一切援助?不,我不能。“忘記歷史等于背叛。”雖然我不知道這是誰說的,但是這句話我卻一直難以忘記。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產生了巨大的內疚感,我何得何能,竟可不費吹灰之力。
過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聽好聽的音樂,吃好吃得食物,玩好玩的游戲,可是我在安逸中沉淪了,險些忘記了歷史。我們應該怎么做?是盲目抵制日貨?是在網上對當年日本士兵的所作作為進行謾罵?還是對曾經的歷史一笑而過?都不是,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因該做的好當下應該做得事,好好學習,雖然不能像南京大屠殺一樣的殘局在當代社會是不可能再重演一次,可是在文化,經濟思想等方面。
我們現在已經受到外來的侵略。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用工國內的力量將中國發壯強大,來減少外來得文侵略對中國的影響。這就是我們沒有忘記歷史的最好的證據,也是我們能為我們的祖國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情了。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十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師:
大家好!
xx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涂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山河肅穆,草木含悲。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被銘記的歷史。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沐浴于改革開放春風,成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寬廣懷抱,今日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任何時候,唯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悼念遇難同胞,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鮑墟中學組織開展了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紀念活動。
各班組織召開了以"勿忘國恥,牢記歷史"為主題的班會,向學生宣講國家設立公祭日長遠意義,反應了中華民族的成熟與強大,體現了我國對于維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珍愛和平。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十一
歷史,歷經了滄桑的歲月,經受了風雨的沖洗,被億萬人傳頌。它是見證友好、罪惡、繁榮、衰落的“目擊者”。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有一段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哀鴻遍野的歷史事件——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領南京后,開始了全城大掃蕩,對南京和平居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持續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我國同胞被殺害的達30多萬人。其中,19萬人被集體屠殺。他們殺人手段非常殘忍,砍頭、剖腹、挖心、砍剁四肢……令人不寒而栗。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兩個令人發指的殘酷的畫面:一日寇為實施奸污將一位中國婦女的嬰兒毫不手軟地狠狠地扔到地上,剎那間,嬰兒的哭聲全無,留下的是中國婦女撕心裂肺的尖叫聲和日本野獸的奸笑聲……另一個滅絕人性的日寇,由于奸污未成,端起刺刀,向一位中國孕婦的肚子刺去,把還未完全成形的胎兒從母親肚子里挑出,掛在刺刀上,鮮血濺滿了整個屏幕。
這是中國人的血恥,是中國人的仇恨。
縱觀人類文明史,日本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其手段之殘忍、殘酷、滅絕人性,實屬罕見,無數的生命痛苦地消失在日本侵略野心的槍口和刀口下。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對人類文明的挑戰,是對和平的挑戰,是對世界的挑戰,全世界遭受了痛苦和死亡。發動侵略戰爭的罪犯應該得到嚴懲!但是,當今的日本右翼分子,他們仍不悔改,妄圖篡改歷史,掩蓋侵略罪行,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南京大屠殺就像一根又粗又長的鐵棍,給了我狠狠的一擊!中國人蒙受了太多的恥辱!中國必須發展,必須自強!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中國人不可辱!血債要用血來還!我們將永遠牢記著這筆血債!!”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整理歸納出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寫作意圖。
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愛國熱情。
重點:整理歸納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體會作者隱含于文字中的悲憤之情。
教學過程?:
一、由題目導入??。
提問1:課題中有“屠殺”兩字,通讀全文,從文章內容上給“屠殺”下個定義。
二、細讀文章,歸納“大屠殺”案件。
2.明確:“大”說明南京大屠殺人數之多,屠殺的殘忍度之烈。日本軍國主義殘殺中國人民不分對象,尼姑、平民、軍人甚至婦女兒童。說明他們以殺人為目的,想要亡我中國。
三、感悟文章議論部分,明確作者寫作目的。
2.、帶著這個問題散讀課文第三部分。(重點品讀“作為歷史的回顧”、“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等句)。
明確:國土如此之小的日本野心極大,妄圖將中國滅亡,“南京”是中國當時的首都,顯然日本軍國主義是要“殺一儆百”,其野蠻和殘暴程度可見一斑。
明確:因為當時中國太落后了,綜合國力不強,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增強國力。——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中華崛起而奮斗!
四、感悟作者隱于文字背后的情感。
明確:1、美麗的地方卻成了屠宰場,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這樣安排是為了突出日軍的殘暴,中國人民的無辜。
2、如今的燕子磯依然秀麗,但它卻時刻提醒著人們不應該忘記在這片土地上曾有過的血腥屠殺,亡靈們的哀號,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更不要讓這段悲劇再一次重演。
五、回家作業?。
類似“風景秀麗的燕子磯”這樣將作者情感隱于文字中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回家后。
找出一兩句,說說它們分別隱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
每次聆聽陳老師的教誨總會有茅塞頓開之感,今天也是如此。當我整理完陳老師口訴的自己上過的《南京大屠殺》的教案后,再對比自己的教案我又有了新的發現與啟迪:
1、語文老師要使出渾身解數將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拉回課堂。
要做到這一點并非如說的那樣輕松。就那我今天上的這堂課來說吧!原本我選擇這篇。
自讀課文就是因為它能激發起同學們的民族義憤,能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有些感染力。沒想到一節課下來還是因為多種因素而沒能實現原定的目標。雖然我試圖用老師范讀來增加感染力,帶動全班的氛圍,但是同學們卻一如既往地“我自巋然不動”,搞得我挺被動的。
其中當然有客觀的因素諸如時間上少了10分鐘,學生們在第一節課上通常都有點沒睡醒等等。但究其主觀原因我認為還是由于我的課沒有備好:主要是我忽略了對于“南京大屠殺”這一知識同學們是“已知”的這個問題,在“已知”的情況下就應該試圖給他們一些“新知”,一些新的情感體驗,而并不僅僅等同于以往的愛國主義教育。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教會學生從“無知”到“有。
知”,而語文是母語,是自小就在不斷訓練不斷“明白”的一門“基礎學科”。所以語文學科要把同學們的興趣停留在課堂,還是要努力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習得“新知”、獲得“新”的情感體驗。
2、?教師首先要熟悉文本,要經過一番專研琢磨,這樣才能備好一堂有“效率”的課。
今天我的這節課無疑是在做一次無效的勞動,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僅僅關注如何將報告文學的三個特征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而不是讓他們在體驗感悟中獲得這三個概念。其二,指導學生圈畫有關表現日軍殘暴,人民無辜的語句過繁、過細。
基于以上兩點,我反思我的這節課沒有帶給學生們新的知識,而只是在做重復勞動。這不符合二期課改“長文短教”的精神。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對于初三年級,語文老師應該關注知識的整合而不是將知識機械地重復。我想這句話對于我們初三接下去的復習課是有指導意義的。
再次對比兩份教案不難發現,陳老師在多年研讀教材,教材已爛熟于心的前提之下依然不斷地在求新求變。在陳老師的教案中對課題“南京大屠殺”有了一番新的詮釋,并分別以“給‘屠殺’下定義”,“為什么在‘屠殺’前加個‘大’字”,以及“作者為什么要選‘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這篇報告文學的題材”這三個問題串聯起了三大環節,構思巧妙。而最后“感悟作者隱于文字中的情感”這一環節更能培養初三學生深層次地感悟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讓他們的情感體驗更上一個臺階。
3、?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要規范,要有感染力,更要注意精練。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能言善辯的人,但真正要做到說話得體又精煉,而且還能思路明。
晰可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就拿我今天的課來說,事后在評課過程中前輩們為我指出了不少不規范的課堂用語,比如在提到日本軍國主義時因為緊張的緣故我說成了“日本人”等等。
當然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但是我會牢記教研員李老師的提點:努力先從“每堂課提問不超過六個問題”開始嘗試,循序漸進地規范并完善自己教學的語言。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十三
南京是我國著名古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中山陵、雨花谷、總統府都成為它的標志,南京城充盈著現代化的氣息。可誰曾想到,在70年前,這片繁榮富庶的土地上遭遇了一場亙古未有的浩劫,到處都留下了死神的腳印。《南京》這部記錄片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場戰爭的可怕。
1937年12月13日,是人類的祭日。日本法西斯將魔爪伸向了南京。日軍占領南京城后,對手無寸鐵的南京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一時間,南京城上清澈的天空盤旋著滾滾濃煙,碧藍的江水浸染著血的凄厲。日寇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用令人發指的手段殘害中國人民,僅僅一個多月時間,我國遇難的同胞就達30萬人,祥和的南京城頓時變成了人間地獄:
迎風倚刀翹首浪吟嘯壯志九宵仇攏東瀛島。
弓緊弦劍出鞘飛沙揚塵血染手中刀!
當異族的屠刀在國人頭頂高懸時,我才深深的明白這首詩的含義。我知道,無論我用多么生動形象的文字來描繪這場血雨腥風的戰爭,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難以承載。每一聲悲戚的吶喊,撕心裂肺,都帶給我措手不及的震撼。日軍多么兇殘呀!他們讓多少小孩失去父親?他們讓多少婦女失去丈夫?他們讓多少母親失去兒子?一千?一萬?還是十萬?不!是30萬!那些不散的冤魂在向我們控訴,那遍野哀鴻,累累白骨就是最好的詮釋。
歷史需要總結,感嘆是不能改寫歷史的。我們必須敞開心胸,直面現實,冷靜思索,這樣,曾經的恥辱就會帶給我們睿智的經驗和真理:只有強大的國家才不會任人宰割。有句名言說的好:少年強則國強!所以,我們這些受現代思想文化熏陶的年輕人就肩負著振興祖國的重擔。讓我們把滿腹怨恨和一腔熱血轉化為奮發向上的動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用知識武裝頭腦,培養愛國情操,成為一代有理想、有抱負、有知識、有能力的青年,建設強大的祖國,使中國受外國侵略和凌辱的歷史永遠不會再現,讓我們能有朝一日對著世界宣告:中國民族已在世界的東方崛起!
南京大屠殺(優質14篇)篇十四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祭祀日,為了讓我們記住這段悲痛的歷史,國家把這一天法定為公祭日,我家在這一天一起看了《南京大屠殺》這部電影。
在80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入南京后,以慘絕人寰的手段,血腥屠城,把南京變成了人間地獄,在此后長達40多天里,30萬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慘遭殺害。這段歷史不僅是南京的悲痛,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悲痛。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段歷史,會牢牢記住,銘刻在心。
電影講述了在南京難民營里的故事。一位德國的貝爾先生建立了一個難民營,他為我們的難民同胞做了好多的事情,為我們爭取了很多權益,可是日本鬼子公然違反國際條約,沖進難民營,他們想殺就殺,想辱就辱,殺人不需要理由,怪不得叫他們日本鬼子。
在這部電影里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同胞那顆金子般的心靈,這對我感觸很大。有一個丈夫,他明知道自己的太太肚子里有了小寶寶,可他為了拯救自己的同事,情愿把自己可以活的機會讓給他,他的`太太哭的那么傷心,還騙他說到月底了還會交給她薪水,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人呀。還有一位是女老師,她為了救人,不斷假扮別人的太太去救他們。第一個順利救出來了,可她還想去救下一個,明知道那樣很危險,可她義無反顧,結果被一個日本鬼子發現了,報告了上級,就被抓起來了。她為了不被日本鬼子侮辱,結果被一槍打死了。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使我感到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努力發展,國家的強大才不會被人欺負,歷史告訴我們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