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形體課教學心得體會形體課程心得體會篇一
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教師在教學之前一定要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以最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廣播操中間來。讓他們在開學的一周時間里觀看我們二、三年級學生做廣播操,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明白,我們要好好學習廣播操,那樣就可以和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做廣播操了,給他們一個目標要他們去想怎么能達到呢!
特別是動作的方向和細節,如:斜上舉,可以用簡單的話來比劃什么是斜上舉,他們就是一個字母y等等,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知識水平相對比較低,這時,教師的講解必須清楚、明了,盡可能的少用專業的術語,用一些學生一聽就明白的語言來和他們交流。另外,教師的語言還必須生動,讓學生喜歡聽你講話,這也是吸引學生的一個方面。要用童趣的話來引導他們,他們會覺得課堂充滿了活力,老師和他們之間沒有那樣大的隔膜,孩子們也可以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
教師的示范就像一面鏡子,只有教師做得好了,學生才能做得好。示范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低年段,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也就是模仿動作的外表,他們覺得好看,老師做的很漂亮,那么就會產生學的興趣。另外,教師對學生動作的準確性一定要嚴格要求,這樣才能在以后的練習中形成正確的動作。不能因為覺得小孩小而給于前期的放松,要給學生們一個初期的好習慣。
教師的口令對學生地練習有很大的影響,學生的動作力度和教師的口令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的口令響亮有節奏感、輕重配合,那學生的動作一定舒展有力度。同時也讓孩子養成如何聽老師的口令,如:重拍是該注意動作的到位啊!老師的節拍慢的時候我的動作節奏也要放慢等等。
學生都喜歡教師給予他們表揚,哪怕是小小的表揚,也能使他們信心倍增,作為教師的我們也不要吝嗇你的表揚,看到孩子們有一點點的進步,你就大聲的表揚他們吧!特別要多表揚男同學,男同學本來的興趣就低于女同學,加上身體的協調性比女同學差,如果經常來男同學和女同學來做比較,那樣就很影響男同學的自信心,我們的衡量要以參與者本身的水平做為對象。
學生在初學動作時,他們的動作記憶是慢慢形成的,這個時候及時改正較快,如果學生的錯誤動作形成習慣后,就很難再去糾正,所以作為教師當發現學生出現錯誤動作時,一定要及時地糾正。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多選用引導的方法,不能太過直接。
每個學生都是愛表現的天使,作為教師就更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表演的舞臺,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廣播操以各種形式(個人、結伴、小組、集體等)展示出來,既發揮了學生的熱情,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在廣播操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練習效果,教師都應該給學生以評價。在最后,給學生一個綜合性的評價,來對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做個肯定,而教師的評價也應該公平、全面。
以上只是我一些初淺的教學反思,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
形體課教學心得體會形體課程心得體會篇二
喜歡舞蹈是少兒純真的共性,作為舞蹈老師是兒童美的教育啟蒙者,是在孩子幼小心靈中播下舞蹈種子的園丁。我發現在小學階段,低年級教學是基礎。這個基礎是否扎實,對以后教學的順利開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提高形體課教學的水平,把形體課更好地開展起來,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形體課對于低年級的年齡段學生來說一直是抽象和模糊的,差不多什么都不會,什么都要老師教,因此教材內容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才能被少兒所理解。舞蹈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這樣才能激發兒童學習舞蹈的興趣。
1.課前常規:在正式課的教學開始實施前,教學常規的培養和形成對于學生是首要的。教師要注意備好課,教師提前到達教室。
2.課中常規:教師要準時上課,注意上課禮節,教育學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護,鼓勵學生刻苦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得無故離開,及時表揚和批評,注意按時下課。作為形體課的宗旨是讓學生認識到什么姿勢是美的,身體處于何種狀態是健康向上的,它能帶給孩子明確的學習行為要求,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行為舉止,是形體教學的基礎,更何況好的習慣養成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實施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這已經在我的課上得到較好的收獲。我認為在常規方面吝嗇時間,要堅持到底,中間不能有絲毫懈怠,如果這樣,會前功盡棄。良好的紀律是課堂實踐最基本保障,在形體課上我始終堅持著。只要讓學生從小就喜歡形體訓練,不去害怕或討厭它,愿意跟老師一起參與練習就可以算是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因為我認為在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終目的。
3.課后常規:教師課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由于課與課之間相差一周的時間,我布置些適合學生的作業,讓家長幫助完成,這些作業可以作為下堂課的復習,并及時地對完成好的學生提出表揚,便于使復習落到實處,而且也給家長提供一個了解形體課的平臺。
教學常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是要經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長期反復的練習,才能建立起來的。而良好的教學常規的養成,對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起著決定的作用。
形體課教學心得體會形體課程心得體會篇三
兒童感興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種美育形式,它是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任務的一個部分。喜歡形體課是兒童純真的共性,作為形體課的老師是兒童美的教育啟蒙者,是在孩子幼小心靈中播下舞蹈種子的園丁。為了提高他們形體課教學的水平,把形體課開展起來,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教材內容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才能被少兒所理解。要克服成人化的傾向,形體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這樣才能激發兒童學習形體訓練的興趣。我在教時,先將形體課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少兒聽,幫助少兒理解形體的內容,促使少兒訓練起來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形體形象。
形體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是用身體和節奏來表現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在教學中用生動的形象去啟發他們。首先示范動作要準確,節奏要鮮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形象活潑才能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才會更投入的去表演。
由于兒童形體課種類豐富多彩,形體動作也多種多樣。在教學生新的動作時,一定要將講清楚動作的要求、規格、要領。不能只圖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在教學生新的動作時,我總是讓學生把教過的動作做到位后再教下一個動作,如果一旦形成怪毛病,糾正起來就困難多了,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形體課教學心得體會形體課程心得體會篇四
幼兒思維發展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再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的地位。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都要用實物做教具,并讓每個幼兒都有實物,教師用語言指導幼兒,讓幼兒自己去摸摸、看看、滾滾、做做和玩玩,在幼兒興高采烈的玩耍中概括出某一形體的名稱和基本特征,幼兒不但能夠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如認識球體后,幼兒能講出地球儀是球體,各種球類是球體;認識圓柱體后能講出車胎、罐子是圓柱體。
讓幼兒在實際玩弄物體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其明顯的外形特征,然后概括出名稱。如:認識球體時,先讓幼兒從各個方向觀察和玩滾自己手中的小球,然后和教師一起概括出球體的名稱和基本的外形特征,即球體不論從那一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不論從那一個方向都可以滾動。
根據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不穩定,但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集中的特點,采取幼兒喜愛的游戲形式進行教學。在游戲中幼兒的大腦處于積極狀態,這時的教學就能取得最佳效果。我讓幼兒玩了“奇妙的口袋”、“挑積木”、“得分比賽”、“你喜歡拿什么”等游戲,讓幼兒充分利用視覺、觸覺、運動覺來感知不同形體的物體,幼兒興趣極高,注意力也集中,教學效果比較好。
讓幼兒充分進行操作練習,不但在觀察時讓幼兒看、摸、玩、滾、在認識形體后,教幼兒親手制作各種所熟悉的形體。如: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后,可以讓幼兒用橡皮泥搓出這些形體,讓幼兒和家長用硬紙片一起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
幼兒掌握了形體的名稱和基本特征后,用區別、比較的方法,使幼兒在判斷物體的形體時,加深對形體特征的理解。此外,還要多注意課外的復習和鞏固等,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形體。
幾何形體的概念,要講得簡單明確,并要采取幼兒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組織活動,要通過每個幼兒親自感知事物取得的經驗,再抽象概括,就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原來覺得很難上的形體課,只要符合幼兒的認識規律,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仔細研究課題,多請教,多思考,還是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形體課教學心得體會形體課程心得體會篇五
本學期,我接手了我校形體課的開展工作。本學期是摸索的一學期,我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努力自編校本課程教材,并不斷完善。并積極開展該項校本課程研究。認真做好備課,上課的準備。形體課主要是培養學生能用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體驗音樂、表現音樂以及表達作者與自己情感的結合。
1、教學中,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運用領跳、分解動作方式于音樂舞蹈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啟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通過自己的肢體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2、在教學工作中,主動學生在氣質上的培養,引導學生在用肢體表演時注意動作到位的程度,避免影響學生身體上的變形成長。
3、在上課內容的選材上都能使得每個學生能夠愉悅的參與訓練和表演。
1、由于受生活經歷、文化素質、欣賞情趣、藝術修養的制約,因此教學時老師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對舞蹈有一個感悟的過程,體會思想情感,從舞蹈表演中悟出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舞蹈欣賞的能力、興趣,并能夠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辨別能力。
2、在選材上做到適合一年級至五年級的接受范圍與表演的價值。
由于是第一次嘗試學生在適應上沒有預期的那么高,有的學生甚至害羞到不敢打開一個動作,還有在興趣上學生還沒有提上來,興趣缺缺也就無法學習或表演。所以在今后選材上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能表達出社會的發展與民族文化的展示相結合的題材來進行教學。
本學期還有幸加入了“音樂工作室”這個大家庭,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不斷聽課、評課的過程中讓我成長了不少,感受頗多。工作室的每位老師都上了公開課,每位老師上課風格都很獨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育才小學《茉莉花》,不管是老師的自身素質還是關注學生方面都是非常成功的一節課。整個課堂環節絲絲相扣,由淺入深,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興趣盎然,聽課的老師也聽得津津有味,確實使我受益匪淺。讓我體會到公開課不僅僅是將教師的教學風格展示給別人看,更重要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課堂教學研究的范例,傳達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科學的教學方法。課堂是學生生命發展中的一部分,學生本身得到發展,得到成長,而不是來配合老師或者配合別的孩子學習的。在李彥老師的帶領下,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師積極參與配合,每評一次課我都學到了不少。更讓我感動的是工作室里每一位老師的凝聚力,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學校,但聚在一起上課、聽課、評課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相信在李彥老師的帶領下音樂工作室以后會越來越好,大家的專業素質和上課水平也將會越來越好!
形體課教學心得體會形體課程心得體會篇六
每周一的早上我們都將迎來形體課,大多數的同學都在上課的時候表現出一副無精打采、萎靡不正的面容,老師看到大家一個個都不想認真的上課學習,自己也沒有什么好心情,就這樣周而復始,這種狀態維持了大半個學期。
剛從高三的苦海中逃脫的大一新生,憧憬的生活是每天可以不用早起,不用和時間賽跑。星期一是每一周新的開始也是愉悅周末的結尾,更何況是星期一的早晨,既歡樂又短暫的假期離開了又要開始忙碌的學習工作,沒有一個人不愛睡懶覺,周一的形體課剛好趕上了同學們想睡懶覺的時間,因此上課無精打采,沒有任何學習的欲望。
為什么同學們在星期一的早上上課無精打采的呢?原因之一是星期一雖然是一個新的開始還是一個愉快假期的結束,有些同學的愛睡懶覺早起早飯可能就來不及吃了上課有可能低血糖;原因之二是很多同學有星期一綜合癥(在星期一上學上班時,出現疲倦、頭暈、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對大多數人而言,周一綜合癥猶如生理周期一般,固定且規律地橫亙在每周一的清晨;有研究稱,周一無精打采在生理學上的解釋為:經歷過周末的精神與身體卸壓,人體生物鐘難以自律地懶散狀態回歸學習步調,難以適應學習工作的應激狀態,周一總歸是因為慵懶而無心工作,周五永遠因快樂而無心工作。然而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自律師讓自我強大的不二法門。
人的基本姿態是指:坐、立、行、臥。當這些基本的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時會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端莊、挺拔于高雅,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我們上課所練習的動作是形體訓練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形體基本素質練習,通過練習,可對人體的肩、胸、腰、腹、腿等部位進行訓練,以提高人體的支撐能力和柔韌性。為塑造良好的人體形態,改善形體的控制力打下來良好的基礎。然而同學們所認為學前教育的形體課則應該學習一些教小朋友的一些兒童舞蹈,并不是像現在一樣練習芭蕾動作,學習一些以后工作可能不會用到的東西。
形體課還學習基本形態控制練習,通過徒手、把桿等大量的動作訓練,進一步改變身體形態的原始狀態,逐步形成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體動作的靈活性,提高并改善人體形態控制能力。然而,大部分人會覺得形成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應該是空乘這一行業應該注重的注意事項,學前教育面對的是3—6歲的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剛剛開始和這個世界接觸,小腦發育持續中,平衡能力并沒有大人那么好,在站姿、坐姿等方面都還沒有成熟坐姿固然重要,大部分家長老師注重坐姿是在孩子7—8歲的時候開始上學的時候注重,在幼兒園小朋友們不會長時期的坐在小凳子上,教了也起不了多大重用。
隨著我國教育觀念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注重更多方面的發展,在強調文化素質教育理論教學的同時,人們對美術、舞蹈等藝術類實踐課程也逐漸重視。俗話說的好,要從小抓起,因此學前教育學開設形體舞蹈課。但是當置身于一個六十多個人的班級中老師不可能顧及到每一位同學,何況每一個人的底子是不一樣的,在學習過程中難免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好,百分之百的標準。有部分的同學在人多的時候,生理上會出現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體的某些部位會不由自主地發抖、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等癥狀;心理上,會主觀的感覺別人都在盯著自己,看到自己緊張的表現、表情而嘲笑自己,這樣產生一種逃避的心理。
一門專業課程注重的不是教學內容,注重的應該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只有互動成功了,老師的教學才是成功的反之則是失敗的。在幼兒園里也是如此,只有老師和小朋友們正真的互動開了無論是什么都會成功,舞蹈才會成為有靈性有活力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