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50字篇一
主人公由于入學年齡小,經常受到欺負,而他也沒有那份反抗的勇氣,面對自己喜歡的女生伊麗莎白,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投入自己的死對頭馬格的懷抱里。受到好友呂克的鼓勵與幫助,他意外地打敗了馬格,成功當上了班長。
一次意外,小男孩發現自己擁有可以偷走別人影子的能力。對于一個年紀小小的男孩來說,這無疑是件可怕的事。他害怕被別人發現小小的身軀卻連著一個高大的影子。他想找人傾訴,而爸爸卻在這時候離開了,留下自己和媽媽相依為命。他傷心并且自責著,認為自己是個沒辦法讓爸爸快樂、讓他愿意留下的沒用兒子。認為自己要為爸爸的離開而承擔責任。而另一方面,他明白自己已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媽媽需要他,所以他知道自己應該堅強,還要變得強大。
某年燦爛的夏天,他在海邊邂逅了克蕾爾,一位又聾又啞的女孩,卻能通過放風箏在空中用手語表達。小姑娘長得很美,笑起來卻發出鴨子一樣的嘎嘎聲。正是這個女孩,讓小男孩朝思暮想,并與她分享了心中的秘密。青梅兩小的年紀,彼此的初吻相悅。短短六天結下了一生的情緣。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那段浪漫感人的愛情故事,其次就是他與朋友呂克的友誼。呂克兒時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然而受家庭條件的約束,只能繼承父親的面包店當面包師傅。主人公鼓起勇氣找呂克的父親談話,并且為他爭取到了追逐夢想的機會。不過后來,呂克發現那緊湊的生活并不是自己向往的,他決定回家繼續當面包師傅。而呂克在主人公尋回心愛的女孩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朋友就是在你需要的時候,不管什么情況都會挺身支持你的人。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追求,并為此付出努力,時間絕不會成為一個有夢想的人的絆腳石。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50字篇二
走在街上,是一片晴空萬里,太陽沒有遮擋地撒在地上,我腳邊淺淺的影子,仿佛向我低聲呢喃,訴說著沉沒的記憶。
這本書的文字并不華麗,甚至可以說是較為平淡。當我第一次讀完時,并不覺得這本書有什么奧妙,或是感悟到什么特別的東西。我把它放在書架上,心血來潮時便取下來細細地看一遍,想從中發現些什么寶貝。多讀了幾遍后,我漸漸地讀出了蘊藏在那淡淡的字里行間的、觸動我心靈的哲理。我不禁感嘆,書要多讀呀,讀書猶如品茶,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那清悠的茗香,品嘗到個中的獨特滋味。
書中,那個提前上學的小男孩,因為年紀小,在校內總是被人欺負,就連他默默喜歡的同班女孩伊麗莎白也蔑視他。因為爸爸的出軌,父母離異,小男孩只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小男孩的童年充滿了憂傷。不過幸運的是,小男孩在獨自神傷中發現自己擁有偷別人影子的能力,他把別人的影子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馬格的影子讓小男孩真正了解了馬格,小男孩不再對總欺負他的馬格心生怨恨,反而對馬格充滿了憐憫;而好友呂克的影子告訴他,呂克小時候的夢想是長大后當一名醫生,而不是接手經營家里的面包店……小男孩通過別人的影子知道了很多。
小男孩和呂克的故事在延續。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夏天,小男孩在海邊邂逅了一位又聾又啞的女孩,他們在一起很開心,當他們分開時相互許下了日后重逢的諾言。小男孩長大后成為了一名醫生,同為醫生的蘇菲成為了他的女友,小男孩還幫助呂克實現了當醫生的夢想。可是,呂克在成為了醫生后并不高興,反而越來越想做面包師了,覺得還是做面包師自己才會快樂,最終回到家鄉做起了面包師。而小男孩在與蘇菲相處時卻發現自己內心深處越來越強烈地想著童年在海邊結識的克蕾兒。在蘇菲離開他,母親去世后,小男孩毅然去追尋克蕾兒,并與已是大提琴手的克蕾兒重逢,兩人的影子重新交疊在一起。書讀到這里,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領略到了小男孩與呂克深厚的友情,小男孩和母親濃濃的親情,以及與克蕾兒的純真愛情。多讀了幾遍后,我才明白作者真正想告訴讀者的不僅僅只是這些,我腦海里清楚地出現一行字“要了解自己,遵從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是的,書中想要表達的就是這個道理。邊讀邊悟,我深深地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在追夢的過程中,要去偽存真,認真聆聽自己的內心,去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位置、夢想和幸福。《偷影子的人》借影子喻意蒙在人們周圍許多虛的表象,告訴我們要努力揭開那層虛假的薄紗,讀后感去追尋真實的夢想。書中的小男孩發現自己是多么地深切地愛著克蕾兒,“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許正是想到這一點,我刻意領先一步之遙,因為太珍惜這個朋友,所以我不想聽到任何他不想對我說出口的秘密。”當小男孩靜下心,冷靜判斷時,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所愛,于是放棄一切,去追尋真正的幸福。還有呂克,先夢想當醫生,做了醫生后才知道,做醫生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最終回到面包店,做著自己快樂,也使別人快樂的工作,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作者分明對小男孩和呂克的思索、行動予以了贊許,并自然地闡述了一個人生的道理。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其實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不是嗎?我們經常會像文中的小男孩,洞悉了別人心底,了解了別人,可反過頭來,卻是沒了解自己。我們有時又像呂克,有著理想,可突然有一天,發現那理想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我們何嘗想過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反省反省自己,聽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呢?
生活中有諸多迷茫,但只要我們認真聆聽自己的內心,認真思索,入細入微,把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時刻刻,真實的希望一定會到來,真正的理想就在彼岸。“生命中某些珍貴的時刻,其實都來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男孩和母親一起在月光下的小閣樓里談心,就是小男孩最快樂的事!書中的這些話語,書中講述的故事,無不告訴我們,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要做能讓自己內心快樂的事。
讀讀這本書吧,俯下身去,問問影子,看看自己的內心,靜靜地想一想,你會發現一切了然。
尋找真實的希望,做最真最好的自己!——這就是我讀《偷影子的人》得到的啟發和感悟。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50字篇三
不客觀地說,真正的好書早就被人看爛了,可是還是有人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反復研讀。事實上,一本好書也的確需要被這樣被反復地讀。也許你會說你看完了《偷影子的人》,就可以發朋友圈宣布自己已閱,卻唯獨沒有發現其實書里并沒有出現過主人公“我”的名字的話,那么也許這本書并沒有讓你讀懂太多。
每個人內心都有著自己不可與他人分享的秘密,但是當訴說內心需求的器官閉上了之后,表達情感的眼睛也同樣拒絕使之流露,那我們還能通過怎么樣的表達,來訴說自己呢?在不知是否算得上幸運的是,作者發現了這樣的一種內心需求,并在這本書創造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的主人公憑著自身特殊的影子能力,為我們傾吐內心壓抑的那一面劃開了一個口,情緒和秘密便通過這個開口慢慢流淌,通過作者溫柔細膩的手,呈現在了我們眼前。
故事開頭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采用了孩子的口吻來為我們展開情節。而孩子的眼里,是因未經世事、未被環境打造過的世界。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待一些事情的態度比那些自以為經驗豐富的大人都認真地多。“我”在目睹了原本恩愛的父母離異過程之后,在班上也因為被情敵嫉妒而處處被針對。這在大人看來,也不過是換個學校,換個環境——你在原來的學校都可以好好適應這個學校也一定可以的。看似充滿信任實際卻是糟糕透了的不被理解的孤獨感。“我”也的確很懂事,也沒有鬧,在對一個孩子來說的糟糕困境時期,認識了學校的警衛伊凡。
伊凡看似普通實際上卻很與眾不同:他雖然是個中年男子卻保留著孩子的視角。或許更有人認為,這個人是“我”在孤獨中虛構出來的人物也不一定。總之,不管是哪一種可能,伊凡的的確確說出了一些一般成年人不會說的話,以及一般成年人忘記的孩童心理。他依舊記得自己年幼時恐懼黑暗,而不是像很多大人那樣,在成年了克服黑暗之后,便再也不記得曾經面對黑夜的幼小、以及無助。他依舊保留著不愿意長大的心,并勸諫“我”寫下長大后絕不會說的話給自己。他也依舊小心翼翼地守護這內心的秘密:在一場大火燒毀了他媽媽的信之后,告訴“我”那是他素未謀面的媽媽寫給他的信。但是最后“我”卻在不經意之間偷走了他的影子,并從影子里知道了其實伊凡的媽媽從未給他寫過信,那些信是他用幻想中媽媽的口吻寫給自己的……沒有母親的童年是伊凡無法填補的傷口。
被偷走的影子里訴說著影子主人內心深處的秘密……影子里有馬格不愿意面對的事實,有蘇菲不被父親認可的不甘還有呂克的未來……這些無不侵蝕我在接觸這個世界的過程中不斷變得堅固的內心,這些無不呼喚著我已快沉睡的孩童般的靈魂。筆者看完不禁捫心自問,從孩子長大成人,在大人的世界規則中受挫之后,自己又放棄了多少原本的內心追求和原則呢?我一直以為做個很酷的人就是不需要對自己感到愧疚,但又覺得只要內心有著不敢或者不愿與人訴說的秘密并深藏壓抑于心,那就是對自己莫大的虧待。
既然,我從未有勇氣去打敗過它,但是我卻為何不去學著去大大方方地去面對并學著接受它呢?如果,有一天你能夠坦然接受內心的秘密了,那么這個秘密就不會再因為不能被訴說而慟哭,也不會再在借由影子逃到他人身上傾訴了。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50字篇四
什么是愛?如何去愛?這個問題無疑是一個最簡單而又是最難的問題。
《偷影子的人》正是這樣一本小說,作者用溫柔風趣的寫作風格,將親情、愛情、友情為讀者娓娓道來。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男孩,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現自己擁有一種特殊能力: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從而能看見他人心事,傾聽人們心中不愿意說出口的秘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伙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男孩的母親。她的丈夫,也就是男孩的父親,在男孩童年時代背叛了這個家庭,與另一個女人重新組建了家庭,從此這個家庭不再有父親一詞的存在。起初,她無法承受對此帶來的打擊,卻又知道自己不得不走出這悲傷的陰霾,她無法逃避甚至改變這殘酷的現實,為了她,為了她的孩子,都必須要振作起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總是偷偷的抹著眼淚。花綻放又凋零,她總是疲備的回到家里。在這已是要支離破碎的家庭里,盡力彌補著孩子內心父親這個位置的空缺。歲月靜好,卻又總是不依不饒的離去,經歷了歲月的蹉跎,她已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為了讓孩子不失去她,他隱藏了男孩父親在離開后給男孩寄來的信件。為了不影響兒子平靜的生活,在一個靜謐的夜晚悄然離去。
這嘗不是一種愛?一種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漫長的人生路途中,愛就在你的不經意間默默綻放。愛,無法觸及之,卻能感之。愛,不一定令你潸然淚下,確實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愛,就在你的身邊,無處不在,只等待你去發現。不要認為你缺愛,當你回眸發現,你就是最幸福的。
《偷影子的人》是一本送給所有缺愛或在愛中迷失的人們的小說,愿人們都能互相傳遞愛,感受愛,相信愛并且珍惜愛,讓愛成為點亮他人困境的光芒,讓愛動起來!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50字篇五
《偷影子的人》講述了一段纏綿多年的愛戀,一段進行中的不完美愛情,這是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原本我訂的并不是這本書,但我要的那本書被人拿走了,機緣巧合下讓我拜讀了馬克?李維的第10部作品《偷影子的人》,并讓我認識了這位大師。真正的高手,總是在平淡的題材中見真章,因為人人都有的經歷,人人都體會過的情感,并不是那么好表達,如果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就等同于失敗。而馬克?李維,就是這么一個大師級的人物。
“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
太陽升起,我們的影子肩并肩拖長在人行道上。突然,我看到我的影子傾身,親吻了克蕾兒的影子。于是,無視于我的羞怯,我摘下眼鏡,模仿影子的動作。”這是書220頁中的一段文字,書中還夾著一張明信片,配合明信片中的這段文字“愛情,仿佛影子一樣,如果你踩中了,就請帶走我的心。”感覺真是美極了。
“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愿意說出口的秘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伙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這是對書中主人翁的一段簡短的介紹。作者為主人翁虛構了一個特異功能——可以偷別人的影子,從而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窺探別人的隱私。其實是在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不幸的一面——即便是看起來強大的惡棍,我們要想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只有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懷著悲憫慈悲的心,發現、理解別人的缺點、過失甚至是欺壓、謊言。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以為是的標準衡量和指摘、仇視別人。
在節湊快速的當下,這部書顯得尤為重要。磨刀不負砍柴工。與影子的對話,其實就是與心靈的對話。讀懂自己,才能讀懂別人。原來,影子在很早之前,就是我們信賴的朋友了,只是自己在長大之后,漸漸忘記了。
《偷影子的人》的故事發展雖然以奇幻為線索,但卻走的是溫馨情感路線,讀者陪伴著男孩從懵懂到成熟,感受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無限能量。如果問,誰能無怨無悔的陪伴著我們從出生到死去,有人可能會說是父母,也有人可能會說是友人,但人們都忽略了那個默默無聞永遠站在身后、分享快樂與悲傷的“影子”朋友。對偷影子的小男孩來說,他過于糾結已失去的,卻沒有去珍惜已擁有的,父親的離去成為了他心靈的創口,而他往往忽視了,母親對他傾注了多少深沉的愛,想要去彌補他的缺憾。男孩心里滿含著對母親的愛,但是,這種愛他一直沒有表達出來,他不知道的是,有的話,如果沒有說出來,就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成年之后的生活實在是豐富多彩,工作也很充實。他已經習慣了母親對他的關懷,卻粗心大意的,從來也沒有關注到母親已經漸漸老去,他甚至從來都沒有偷過母親的影子。他知道了那么多秘密,幫助了那么多人,卻惟獨,沒有了解過母親的心。
“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不是為了握住我的手,而是要操控風箏的手柄。我把風箏交給她,克蕾兒的笑容無人能敵,我完全無法拒絕她的任何要求。”
“克蕾兒,你要知道,對我來說,你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孩,是那種可以用嘶啞叫聲擦去天空的陰暗、有著大提琴般音色的女孩。你要知道,全世界沒有一個女孩可以像你一樣讓風箏快速旋轉。”
“我們每天早上都在碼頭相見。克蕾兒會先去小雜貨店拿我的風箏,然后我們一起跑向廢棄的舊燈塔,在那里度過一整天。”
“我編造一些海盜的故事,克蕾兒則教我用手語說話,我漸漸挖掘出這個很少人熟知的語言的詩意。我們把風箏線鉤在塔頂的欄桿上,“老鷹”盤旋得更高,在風中嬉戲。”
“中午,克蕾兒和我靠在燈塔下,共享媽媽幫我準備的野餐。媽媽是知情的,雖然我們晚上從來不談這個,但她知道我和一個小女生來往,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女生,套一句鎮上的人對克蕾兒的稱呼。大人真的很怪,竟然會害怕說出某些字眼,對我來說,“啞巴”這個詞美麗多了。”
“偶爾,吃完午餐后,克蕾兒會把頭靠在我肩上小睡。我相信這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是她放松的時刻。看著一個人在你眼前放松真的很動人,我看著她沉睡,想著她是否在夢里尋回自己的語言,是否聽到自己清脆如銀鈴的聲音。每天傍晚,我們會在分離前親吻。這是永生難忘的'六天。”
這些對主人翁和克蕾爾愛情的描述讓我們知道值得慶幸的是,在愛情上,男孩沒有再一次在渾噩中迷失自己,當他成年后回到充盈著童年回憶的海邊小鎮,看到燈塔里那只帶有歲月痕跡的風箏,男孩終于領悟了這么多年都在期待什么,又應該去做些什么。當男孩與克蕾兒的影子緊緊相擁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愛是如此美麗……
什么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著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溫馨、詼諧、愛、喜悅和哀傷,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動,甚至潸然淚下。它清新又純真,充滿了“小小的幸福感”,讓我度過了很美妙的閱讀時光,也為我保留了心里的悸動和孩童般的無邪靈魂,讀完真的覺得心情愉快!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50字篇六
看了很多遍《偷影子的人》,每一次都深深地被其文字所感動,每次都想寫一篇讀后感。后來再讀木心先生,再讀路遙、盧梭以及看完令人感動、震撼的電影,都有同感,但讀后感或觀后感最終沒有成文。因為每次提筆都是思緒混亂,語無倫次,最終不了了之。
這種發自內心的想要逃避,其實更多是因為書讀得太少,眼界也不夠開闊,很多事情束縛于自己,沒有用心去思考,去打開自己的心和眼界,所以深怕語言不夠深邃,思想的深度不夠老家門口的那口井。
木心先生說“任何一本書,只要有三個地方讓我感動,我就愛一輩子”,木心先生對書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文字樸實而又充滿真誠高遠的回味,他看什么東西都很簡單但又很透徹。而你現在有多少本讓你愛一輩子的書呢?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是多方面的,但我始終認為書給予人們的益處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
從手機上可以閱知的碎片化的信息并非知識的主要來源,但是把時間荒廢在手機的人不計其數。
社會整體的浮躁現狀,我們很容易發現有些人一看書就開始賣弄。多看幾遍再賣弄吧,多看幾遍或許就不會再賣弄了,真正理解書的人又有多少人在賣弄呢?
看了很多關于離婚、出軌的新聞,我們總是在強調所謂的獨立,而我們是否真正的理解過獨立的含義?拋開很多明星生活的樣板和你身邊你認為過得很好的人,你是否還知道獨立的意義?它應該是包含經濟、修養、品質等的一個綜合體。一個從來沒有認真從書中有所感知的人并非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書是生命的導師,書能引起人更深入的思考和對生命更真切的敬畏。愿你生命中的困惑在書中能夠得以解答,愿你珍惜每一分時光去理解書的意義。歲月雖不饒人,但愿你也未曾饒過歲月。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50字篇七
這是怎樣的一本書啊!溫柔細膩的筆觸帶著足以治愈任何傷痛的溫情,這是一場浪漫主義的盛宴,清新又純真。
馬克。李唯這本用溫馨、喜悅、哀傷與愛交織出的書,令我靈魂深處的童年記憶悸動,喚醒了我童年的無邪靈魂。合攏這本書時,就如同合上了自己的童年,我猶如沉醉在一個溫暖的懷抱中,從空氣中嗅到了濃濃的感動與溫情。我靜靜地倚靠著沙發,幸福感仿佛從四面八方涌來,令我有不禁想要默默流淚的沖動。濃濃的感動彌漫了我整個靈魂,我知道我的心早已被這個男孩的故事俘獲了。一心一意地被那個愛與友情盛開的美麗世界感動地深入肺腑。
主人公的童年并不快樂,因為個子矮小而被班上的大個欺負,父母離異,再加上成績和身體都不好,他的童年在那個外省的小城市里,帶著憂愁與悲傷,在絕望中等待著長大。直到他發現自己有與別人影子交談的特殊能力,他那受傷的心才慢慢地被成熟補好、書里的許多情節我無法言盡,容我賣個關子,好讓更多的人去追讀。
這本書是一支靈魂奏鳴曲,使我的童年與夢想也被驚醒,當年的熱血早已被時間與現實沖垮,歲月無情,多少孩提時代深銘于靈魂深處的感動與純真之情已然消逝,現實的磨礪令我們日漸成熟,我們也擯棄了許多曾經純真的感情與夢想,變得日益市儈,這便是無奈的現實所致。在人與人的社會中,只要有欲望存在,許多的善良純真也只能隱匿消散,夢想就如同影子一般,是自身的寫照,仿佛觸手可得,卻又隔著遙不可及的現實。回想曾經的豪言壯語,如今只道惆悵與彷惶,試問誰當初不曾許下氣吞山河的鴻鵠大志,現在也只能嘆息年少輕狂。周圍的一切都在改變,連帶著我們最初的夢想。
希望很多年以后,我們不要只能擁吻童年的影子,于是只能擁有幸福的幻影。這本書就像是最為治愈心靈的圣藥,帶領著我們仿佛越過了歲月,穿梭到了美好的童年,而品味著書中那么純真的童年,令我不禁潸然淚下。
多么美妙的一趟奇幻旅程啊!我抬頭望天,任由心里的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封面上的小男孩仍然輕吻著他的影子,而我又一次打開了這本書,延續著一份閱讀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