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進行詳細規劃和安排的一種文件。請大家參考下面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了解如何做好教學計劃的具體步驟。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一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通過以上的演唱,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師生問好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4、教師播放錄音1段,學生認真細聽聽音樂
第一遍:邊聽音樂邊打拍子。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著歌曲錄音進行邊聽邊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樂曲的韻味,能輕輕跟唱。分析歌曲的結構。理解歌曲的含義,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5、學唱歌曲
先學生自學歌曲,跟琴輕唱歌曲。
通過一遍學唱,把感到困難的樂句提出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唱的樂句。可以通過聽音、聽唱、模唱等形式進行學唱。
再輕輕跟唱。
要求:a: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聲準確表達歌曲中的連音和斷音。
次聽音樂,進行比較。
6、鞏固練習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分組來演唱。
分領唱齊唱進行表演。
同學們我們的田野是多么的美麗,我們的國家一天天的美麗強壯起來,希望你們張大之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麗。在《祖國多美麗》音樂聲中結束。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二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一、導入。
1、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東北特產。
二、作者介紹。
三、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整體介紹。
五、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文章結構。
七、問題討論:
1、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怎樣理解:“我常常……熱情。”中“泛濫”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么多嗎?
5、文章結尾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6、“當我記起……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7、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為什么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文章主旨。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三
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電子琴、錄音機。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二)。
五、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四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4、教師播放錄音1段,學生認真細聽聽音樂。
第一遍:邊聽音樂邊打拍子。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著歌曲錄音進行邊聽邊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樂曲的韻味,能輕輕跟唱。分析歌曲的結構。理解歌曲的含義,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5、學唱歌曲。
先學生自學歌曲,跟琴輕唱歌曲。
通過一遍學唱,把感到困難的樂句提出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唱的樂句。可以通過聽音、聽唱、模唱等形式進行學唱。
再輕輕跟唱。
要求:a: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聲準確表達歌曲中的連音和斷音。
次聽音樂,進行比較。
6、鞏固練習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分組來演唱。
分領唱齊唱進行表演。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五
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電子琴、錄音機。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二)。
五、總結下課。
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六
2、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3、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1、學習鑒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2、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一、導入。
1、圖片欣賞(老虎)。
2、有關老虎的成語。
3、圖片欣賞(桂林山水)。
4、寫作背景。
5、作者介紹。
二、預習檢測。
三、整體把握。
2、“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為什么“我”會“羞愧”?
3、“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寫華南虎的斑紋和顏色嗎?
四、角色分析。
1、觀眾。
2、“我”
3、華南虎。
五、小結。
六、拓展。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七
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電子琴、錄音機。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
五、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八
教學內容:田野在召喚(歌曲)。
教學目標:
1、能用彈跳、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2、讓學生認識到表現田園的音樂既可以是優美的,也可以是歡快的。
教學重、難點: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鋼琴、田野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
2、做放松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導入:大家請看田野的掛圖。我們一起來復習我們學過的歌曲《我們的田野》。下面我們再來學一首關于田園的歌曲《田野在召喚》。
2、教師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節奏,讀歌詞。
5、畫圖:把你讀到的歌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從歌詞的內容、表現把它畫下來)。
6、教師對歌曲處理。
歌曲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歌曲一開始,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兩小節的弱起小節及同音反復后的三度跳進,給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覺,上句第三小節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又使人感到歡快、活潑、跳躍。
三、小結: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優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幅田園小景。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九
教學形式:
綜合課。
教學目的:
1、學習歌曲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
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教學基本模式:
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教具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教材分析。
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二)。
五、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十
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3、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電子琴、錄音機。
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1、教材分析: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反饋: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十一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鳥語花香。春姑娘帶著濕潤的小雨給柳樹梳妝打扮,柳姑娘就換上了一身綠綠的衣服;小河也被春姑娘叫醒了,唱著歡快的歌叮叮咚咚的奔向河流;桃花綻開了笑臉,粉紅色的花瓣散發出濃濃的香味;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你擠我,我擠你,爭著向春天的田野打招呼。轉眼間就來到了炎熱的夏天,一棵棵大樹舒展開自己的大葉子,為人們帶來乘涼的好地方。晚上,我和小伙伴們來到田野里捉螢火蟲,銀鈴般的笑聲給田野增添了無限生趣。
送走了炎熱的夏天,迎來了涼爽的秋天。從遠處看,田野就像一幅金黃的畫,風伯伯讓稻谷彎下了腰,讓楓葉拍紅了手掌,讓銀杏穿上黃色的衣服。秋天的果園是五彩繽紛的:紅紅的蘋果,雪白的鴨梨,紫色的葡萄,黃色的橘子,你爭我搶來到人們面前,唱起歡快的歌。秋風一吹,寒冷的冬天到了,田野穿上了雪白的外套,萬物寂靜。聽,哪里傳來銀鈴般的笑聲呢?哦,原來是孩子們在田野里打雪仗、堆雪人,頓時田野成了孩子們快樂的天堂。
啊,我愛田野的四季,我更愛我的家鄉!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知識:學會8個生字,認讀1個字;先填空,再讀詞語。
能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思品:了解祖國田野的廣闊美麗,產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難點:學會生字;了解祖國田野的廣闊美麗。
查閱資料:無。
教、學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數:兩課時。
板書設計:
稻田:無邊。
美麗。
湖泊湖中:荷花、鯉魚。
湖邊:蘆葦、野鴨。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喜歡唱歌嗎?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放錄音)。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要想學會必須先學會歌詞,打開書。
二、初讀課文,通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看著拼音讀正確。
2、檢測:
(1)出示生字卡片檢測。
(2)詞語檢測:
海面稻田起伏(做動作)好像(說一句話)。
平靜(說近意詞)荷花肥大成群(的什么?)蘆葦野鴨。
3、帶著字詞朋友再讀課文標出小結。
4、分小結讀課文,其他生評議。
5、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讀。
三、讀思感悟,體會田野的廣闊美麗。
(一)第一小節:
1、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匯報:
(1)理解“為什么說無邊的稻田像起伏的海面?”
(2)像想稻子在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的樣子,讀讀。
(3)理解詞語:碧綠無邊。
(4)指導朗讀:從心情到感受。
(二)第二小節:
1、讀第二小節,找一找湖中和湖邊各有什么?用曲線畫下來。
2、理解“開滿了荷花”(學生貼圖)――指導朗讀。
3、理解“肥大的鯉魚”――指導朗讀。
4、理解“藏著”的妙用(句子比較)。
(1)湖邊的蘆葦中,有成群的野鴨。
(2)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
5、指導朗讀本小節。
(三)讀全文,體會田野的美麗、廣闊。
四、播放音樂,背誦課文。
五、小結:
我們來到美麗的田野,欣賞了美麗的風景,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聆聽了優美的樂曲,我們多幸福啊!把我們的收獲說給或唱給爸爸媽媽聽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歌詞或唱歌曲。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二、學習生字:
(一)自學生字: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為它找到生字朋友。
2、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記憶字形。
3、同桌互相記憶,比比誰的方法巧。
(二)檢測匯報:
1、認讀卡片并組詞。
2、小小老師教大家記字形,比比誰的方法巧。
(三)指導書寫。
1、觀察占位,你想提醒大家哪個字?
2、匯報后邊說邊做記號。
3、描一個紅再書寫一個,找到難寫字。
4、指導難字:碧、綠。
5、把生字再寫一個鞏固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數筆畫:
碧鯉綠肥。
2、填空再讀一讀:
()的河水()的稻田。
()的海面()的鯉魚。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祖國田野的美麗。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cai課件、錄音機(音樂《我們的田野》)、vcd(歌曲《我們的'田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們的田野》。(課件出示課題)。
問:你們知道什么是田野嗎?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彎彎的小河,河里有小魚。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還有各種小動物。
師:這是你們眼中的田野,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繪田野的吧!
(二)指導閱讀理解。
生:“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這句寫的很美,因為河水很綠,稻田一眼望不到邊。
師:你能讀讀這句嗎?(生讀)。
出示課件:動畫碧綠的河水。教師范讀。
學生兩人互讀,指名讀。
生:“無邊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這句寫的很美。因為“起伏”特別美。
師:“起伏”是什么樣子?(生做手勢)大家也做做。
出示課件:稻田。
師:請大家在閉上眼,邊聽邊想象:這無邊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樣一起一伏,滾滾向前,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
睜開眼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呢?
輕聲練習,再指名讀,齊讀。
生:“平靜的湖中,開滿了荷花”這句很美。因為荷花很多,都“開滿”了湖。
師:你認為這句該怎么讀?讀一讀。(生讀)。
出示課件:湖中開滿了荷花。
生:喜歡。
師:畫面這么美,那怎樣通過朗讀把這美盡可能的展現出來呢?(范讀)輕聲讀讀。兩個人互相讀讀。指名讀。
生:“金色的鯉魚,長的多么肥大。”這句我特別喜歡,因為我喜歡魚,鯉魚顏色特別美,還很肥大。
師:那你就讀一讀這句話吧!(生讀)。
師:聽的出來這句話確實很美,大家也讀讀吧。指名讀。兩人互相讀。
出示課件:鯉魚。
師:看這顏色,看這個兒,怎么樣。你們喜歡嗎?那就把你們的喜愛之情溶入到這句話中吧。范讀。互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句?
生:“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這句話美,因為我喜歡野鴨,野鴨很多還藏著。(讀這句)。
出示課件:蘆葦和野鴨。
師:這高高的就是蘆葦。咦,不是成群的野鴨嗎,那些呢?
生:藏起來了。
師:這些野鴨時隱時現,有些被蘆葦擋住了,就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似的。誰來讀讀這句?(指名讀)。
師:還有要補充的嗎?(沒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老師讀全文)。
睜開眼睛,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讀一讀。指名讀第一節和第二節。
(三)提高、欣賞。
師:詩歌通過河水、稻田、荷花、鯉魚與野鴨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多么生動美麗的田野畫面。我想你們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僅僅是這些,現在就請你們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給我們描繪一下。兩個人先互相說說。然后指名描述。
師:你們描繪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繪一下老視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賞嗎?
播放音樂《我們的田野》,同時演示cai課件五個動畫。
配詞:
1、田地里,滿眼綠色,農民們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這紅紅的高粱,在微風中向我們點頭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黃的,有紅的,有粉的,它們在爭香斗艷。
4、一屢屢燦爛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照在林間,使林間的綠各式各樣,或深、或淺、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盤似的蓮葉浮在水面,淡黃色的蓮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蓮花張開了笑臉。蜻蜓飛來,更是別有情趣。
師:這就是我為大家描繪的幾幅田野風光,喜歡嗎?
師:課本上《我們的田野》這首詩歌優美生動,如果配上美妙動聽的音樂更是錦上添花。愿意聽一聽嗎?(播放vcd《我們的田野》)。
教學反思:學生在歌詞中體會美好的畫面。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田野在召喚(歌曲)。
教學目標:
1、能用彈跳、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2、讓學生認識到表現田園的音樂既可以是優美的,也可以是歡快的。
教學重、難點: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鋼琴、田野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
2、做放松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導入:大家請看田野的掛圖。我們一起來復習我們學過的歌曲《我們的田野》。下面我們再來學一首關于田園的歌曲《田野在召喚》。
2、教師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節奏,讀歌詞。
5、畫圖:把你讀到的歌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從歌詞的內容、表現把它畫下來)。
6、教師對歌曲處理。
歌曲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歌曲一開始,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兩小節的弱起小節及同音反復后的三度跳進,給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覺,上句第三小節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又使人感到歡快、活潑、跳躍。
三、小結: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優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幅田園小景。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2、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創造性地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教學過程:
2、討論什么樣的音樂意境與這幅畫的意境相似。
3、教師簡介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間奏曲》旋律優美,與繪畫的意境是相似的。《歡樂頌》是莊嚴的,不適合表現幽靜的田園小景。
4、除了繪畫、音樂,還可以用語言來表現田園小景。教師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
6、啟發學生想一想,還可以用其他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嗎(如唱歌、雕塑、影視等)?這一環節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7、分組準備用各自的藝術形式來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8、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優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幅田園小景。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十四
學唱歌曲《我們的田野》。
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一、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激發興趣。
3.發聲練習。
4.節奏練習,強拍上弱起的節奏練習。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1)前5小節構成一個樂句,歌曲在強拍上弱起,緊接著又將第二小節第二拍的音延長至第三小節的第一拍上,又形成了第二次的弱起小節,這三處巧妙的設計打破了二四拍的工整格式,使歌曲一開始就呈現別具一格的特色。
(2)學生自學第1―5小節曲調,教師巡視指導。
(3)后二個樂句組成在曲調和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4)教師指導學生分別學唱后兩個樂句的曲調,注意曲調和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5)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三、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1.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2.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訓練技能,激勵發展,聽、唱、想、做。
五、總結下課
六、教學評價
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十五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一、導入
1、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東北特產
二、作者介紹
三、 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整體介紹
五、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文章結構
七、問題討論:
1、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怎樣理解:“我常常……熱情。”中“泛濫”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么多嗎?
5、文章結尾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6、 “當我記起……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7、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為什么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文章主旨
我們的田野教案(熱門16篇)篇十六
1、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2、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創造性地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2、討論什么樣的音樂意境與這幅畫的意境相似。
3、教師簡介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間奏曲》旋律優美,與繪畫的意境是相似的。《歡樂頌》是莊嚴的,不適合表現幽靜的田園小景。
4、除了繪畫、音樂,還可以用語言來表現田園小景。教師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
6、啟發學生想一想,還可以用其他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嗎(如唱歌、雕塑、影視等)?這一環節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7、分組準備用各自的藝術形式來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8、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學生知道表現優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幅田園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