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安妮日記讀后感50字篇一
安妮是個出生在德國的猶太人,因為希特勒上臺后,十分排擠猶太人,所以他們一家搬到了荷蘭。
之后德國侵略者占領了荷蘭,因此,他們的生活變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許多自由。接著安妮上了猶太人中學,她學習成績不錯,活潑開朗,善于交流,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1942年7月,德國開始屠殺并囚禁猶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何4個猶太人一起住進了一個“秘密小屋”。
他們過著提心吊膽、見不得人的生活。
就這樣,他們在這個沒有陽光的秘密小屋里度過了大約910個日日夜夜。
這本書也寫了許多安妮對人生的感想,讓我也學到了很多。
在我看來,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人人平等,猶太人也應該像正常人一樣過著幸福生活。現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窮人,比如保姆、臨時工……
看了這本書我還感悟到了一個道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坎坷,不要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抱怨、放棄,應該勇敢面對,就像安妮他們,在這兩年多的日子里,沒有出過那一扇大門,也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沒有了糧食、差點被人發現……在他們的艱難面前,我們的小挫折又算什么呢?
安妮日記讀后感50字篇二
讀《安妮日記》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是若沒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為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著隨時被發現的恐懼。還好,安妮有著樂觀的心態,她向往著美麗的大自然,享受著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著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里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著的向往讓他們忍受著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間不再風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安妮日記讀后感50字篇三
有一本書讓我感動不已,思緒萬千。那一本關于“美好生活”的書叫做《安妮日記》。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德國猶太女子,安妮·弗蘭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問自己,要是沒躲起來,要是我們都遇難了,那就不會受難么多苦,不會連累那些保護我們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嗎”?安妮·弗蘭克是個活潑、可愛的猶太女孩,由于德國法西斯的殘暴屠殺,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進“后屋”。在后屋里,他們白天不能開窗,晚上也不能開燈,天天說話只能低聲細語,一個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漸短缺,但是他們仍然堅持的活下來。
一個個志向遠大,才智過人的猶太青年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惡啊!
從這本日記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愛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討厭的甚至厭惡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雖然身陷逆境,卻仍然有顆善良、愛學習、隨時約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錯事會把話說重了,自己都會認真的面對,及時糾正,還要自己反省,并為之道歉。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學習!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樣時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遠和平,快樂!
安妮日記讀后感50字篇四
寒假里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里面講的是一個在二戰時期猶太小女孩安妮兩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為了躲避戰爭和法西斯的追殺,在安妮13歲生日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為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他們把那里當成了他們的“密室”,安妮自從搬到了荷蘭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陰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頭凝望天空,總感到事情會越來越好,殘酷的戰爭終將結束,合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的。
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舉報,被人投入了集中營。殘酷的現實摧毀一切,最終安妮死了,死于傷寒,這一切多是討厭的戰爭和種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夠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記中還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的活著。”
所以我們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了解歷史、戰爭及種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種勇敢、堅強、不屈服樂觀向上希望活著的那種人生態度。
希望世界上永遠不要有戰爭,永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