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詞春詞春詞的譯文篇一
春詞
劉禹錫(唐)
新妝宜面下朱樓,
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
蜻蜓飛上玉搔頭。
【注釋】
1.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2.蜻蜓句:暗指頭上之香。
3.玉搔頭:玉簪。可用來搔頭,故稱。
【韻譯】
宮女打扮脂粉很勻稱,走下紅樓;春光雖然好,但獨鎖深院里,怎么會不怨愁?她來到庭中點數花朵,遣恨消憂;蜻蜓飛過來,停在她的玉簪頭上!
【賞析】
這是一首寫宮怨的詩,但這首宮怨詩與其它同類詩迥然不同。詩篇先出現一個精心梳妝、脂粉臉色相宜的年輕宮女,寫她一系列的動作流露出期待,最后變成失望的情態。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詩的主題。但詩人又是如何將這種愁緒抒寫得刻骨銘心、入木三分的呢?筆者認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愁字外,通篇均不寫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舉止行為又似乎是那么優雅得體,那么閑適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這滿園春光中而怡然自得。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筆者認為,詩人主要通過寫人美(新妝宜面)、妝美、樓美(紅樓)、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飛上玉搔頭)、首飾美,然而命運卻不佳(深鎖、愁),不受君王的思寵,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詩中的女主人公就要憂愁了。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詩中的運用。劉禹錫此詩的特色在于用強烈的對比,說這位宮中女子在自身的氣質上、在物質待遇上均屬上乘,然而卻失寵于君王,因此只落得個同花兒、蜻蜓為伍的可悲下場,讀罷令人心酸不已。劉詩在整體上不動聲色,平心靜氣,實則內中隱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極大的悲哀在內,這種欲哭無淚反裝歡笑的愁緒是最難狀寫的,而劉禹錫卻將它寫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詩有形象,有內心世界,有人物行動,幾種描寫自然渾成,有映襯,有興寄,尤其景中、外形襯出女子的內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動,藝術表現極為突出,成為此類詩歌中的佳作。
春詞春詞春詞的譯文篇二
《和樂天春詞》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為友人白居易的《春詞》創作的一首和詩。全詩抒寫宮怨閨情,但與其他同類詩迥然不同。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注釋】
①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②蜻蜓句:暗指頭上之香。
③玉搔頭:玉簪??捎脕砩︻^,故稱。
【譯文】
宮女打扮脂粉勻稱,走下紅樓;春光雖好獨鎖深院,怎不怨愁?
來到庭中點數花朵,遣恨消憂;蜻蜓飛來,停在她的玉簪上頭!
【賞析】
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詩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桿、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著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耙嗣妗倍?,是說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瓷先?,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朦朧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樓”,也不必“新妝宜面”。
可是結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皵祷ǘ洹钡脑虍斠嘤袑@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就在她在默默地數著時,“蜻蜓飛上玉搔頭”。
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
“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這個結句是在回應“思量何事不回頭”而設計的,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春詞春詞春詞的譯文篇三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
譯文
低低的花和綠樹掩映下的小樓,將點點愁帶入了少女的眉心。
斜靠著欄桿背向鸚鵡,思忖著為什么不再回過頭來?
注釋
春詞:春怨之詞。
妝樓:華美的樓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處。
背鸚鵡:以背對鸚鵡。鸚鵡是一種鳥,善學人語。
思量:思忖。
這首詩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這時朝廷中宦官氣焰囂張,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韋處厚已經逝世,李宗閔勾結宦官將出任宰相,政敵王涯也于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節度使入為太常卿。所以這年春天,對作者來說是個極不愉快的季節。于是作得此詩。
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點,其余都是對女子的刻畫,通過“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不回頭”等一系列的靜態描繪,展現出一幅靜態的畫面,一幅始終處在低氣壓中的'畫面。低低的花和綠樹掩映下的小樓,將愁帶入了少女的眉心,點點的愁一下就進入了主題的表達層面。寫出了這個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對愁思的回應,最妙是“思量何事不回頭”這句,給全詩帶來了重重疊疊的神秘感。結尾沒有說明其“愁”的原因,只是點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讀者自去聯想,這雖然是出自于藝術方面的考慮,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聯想,因為關于女性悲愁的經典語境早已確立并成為了傳統。至于究竟為了何事,作者沒有明說,這正是供讀者體味的地方。但聰明的讀者已可以猜到是傷春傷別,之所以背向鸚鵡,怕的是鳥兒學舌,勾起傷心之事。此詩雖然顯得比較纖巧,但也說明了作者觀察人物的細致。
這首詩既寫春愁,又刺春愁,對只會冥想不會尋求解脫春愁辦法的人進行諷刺。另外,全詩不僅表現了封建社會婦女對女性自由幸??鞓返目释c追求,而且也表現了詩人對這種渴望與追求為何不能出現的隱性思考。全詩雖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畫生動,語約意遠,詩意別出心裁,堪稱佳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詞春詞春詞的譯文篇四
春天,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萬物復蘇、冰封消融、河水歡躍、百鳥爭鳴,這樣的春天,就像一幅怡人的畫卷,又像一首淡雅的詩詞。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蒼竹又開始了生長,無聲無息地。走進竹林,頓時一股涼爽的氣息撲面而來,令你那浮躁的心漸漸平靜。忽然,有只鳥兒歡鳴一聲,聲音久久地回蕩,不肯散去。桃花開了幾簇,霞一般的爛漫。幾片綠葉臥在枝頭,點襯的桃花更加嬌嫩。風一吹,有些花瓣告別母親,騰空而起,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又像雨一般緩緩落下。欣賞著這般美景,使人的心中充滿詩意。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小草被春天所喚醒,偷偷地探出頭來,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新鮮世界。成群的羊兒來到草地邊,盡情奔跑,肆意打滾。從高處俯視下方,如同一塊碧綠的毛毯上繡了一朵朵潔白的大花。早晨,經過晨露的滋潤,草兒們青得好像要滴下綠來。行人們見了,紛紛繞道而行,怕踩壞了那青翠欲滴的春草。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春天來了,燕子重新回到了北方,唧唧喳喳地談論著冬天發生的新鮮事。鳥兒們把巢安好了,便盡情的在春天的世界里游玩。燕子門穿著黑禮服,成群結隊地落在電線上,像五線譜一樣的好看。在樹林里,百鳥爭鳴,歡快的賣弄著自己婉轉動聽的喉嚨,唧唧啾啾地唱著春天的贊歌。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春天來了,兒童像歡樂的鳥兒,歡快地跑到綠油油的草地上,追逐玩樂起來,把各式各樣的風箏放上天空。抬起頭來放眼望去,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上,掛著一輪金紅的太陽。那些風箏也像它們的主人一樣,歡樂的在與太陽嬉戲。黃昏近了,孩子們漸漸散了。只有被太陽抹了一層斜暉的草地上,蕩漾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幕降臨,春雨徐徐落下。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在微風的吹佛下,密密的斜織著。花花草草經過春風的滋潤,變得容光煥發。春雨是默默無聞的。到了早晨,人們只看到了花草對他們微笑,卻沒有看到春雨來過的痕跡。
春天像一首婉轉動聽的詩詞,使人如癡如醉。
春詞春詞春詞的譯文篇五
唐代:白居易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斜倚欄干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此詩,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桿、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著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見下),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耙嗣妗倍郑钦f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瓷先?,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蒙眬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試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該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樓”,又何必“新妝宜面”?可是結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為什么要“數花朵”,當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吧?她默默地數著、數著……“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春詞春詞春詞的譯文篇六
《和樂天春詞》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為友人白居易的《春詞》創作的一首和詩。此詩描寫一位宮女扮好新妝卻無人賞識,只能百無聊賴地獨自數花朵解悶,引得蜻蜓飛上頭來的別致情景。全詩抒寫宮怨閨情,但與其他同類詩迥然不同。詩人通過對宮女神態的傳神刻畫,表現了她不勝幽怨之情。詩意別出心裁,富有韻味。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1、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2、蜻蜓句:暗指頭上之香。
宮女打扮脂粉勻稱,走下紅樓;
春光雖好獨鎖深院,怎不怨愁?
來到庭中點數花朵,遣恨消憂;
蜻蜓飛來,停在她的玉簪上頭!
??這首宮怨詩,是寫宮女新妝雖好,卻無人見賞。首句寫粉脂宜面,新妝初成,艷麗嫵媚,希冀寵幸;二句寫柳綠花紅,良辰美景,卻獨鎖深院,滿目生愁;三句寫無端煩惱,凝聚心頭,只好數花解悶;四句寫凝神佇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顯冷落。層層疊疊,婉曲新穎。寫宮女形象,豐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桿、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著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居易原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禹錫和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耙嗣妗倍郑f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瓷先?,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朦朧的希望。
劉禹錫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
詩的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樓”,也不必“新妝宜面”??墒墙Y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皵祷ǘ洹钡脑虍斠嘤袑@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就在她在默默地數著時,“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
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這個結句是在回應“思量何事不回頭”而設計的,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并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后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的民俗畫面。至于“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注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春詞春詞春詞的譯文篇七
春詞(劉禹錫)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濃妝艷抹打扮一新下紅樓,深深庭院春光雖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數新開的花朵,蜻蜓有情飛到了玉簪上頭。
⑴春詞:春怨之詞?!按涸~”為白居易原詩題目。
⑵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一作“粉面”。朱樓:髹以紅漆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的居所。
⑶蜻蜓:暗指頭上之香。玉搔頭:玉簪,可用來搔頭,故稱。
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詩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桿、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著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耙嗣妗倍郑钦f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瓷先?,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朦朧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樓”,也不必“新妝宜面”??墒墙Y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皵祷ǘ洹钡脑虍斠嘤袑@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就在她在默默地數著時,“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這個結句是在回應 “思量何事不回頭”而設計的,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