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中國人物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他們的事跡鼓舞著我們前行。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智慧、勇氣、毅力以及堅定信念。下面,我將就中國人物的事跡進行一些個人的感悟與體會。
1. 孫中山: 民族振興、信仰自由的倡導者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開國先賢,也是中國的民主革命先驅。他倡導的“三民主義”思想,將民族獨立、民主共和、人民幸福作為目標,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努力追求民族的獨立,是孫中山不懈追求的目標。他倡導的維新思想,深刻地認識到了清王朝的腐敗和國家貧弱,他的“光復中國,恢復五千年文明”的口號,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身為基督徒,信仰自由是孫中山一生堅持的信仰。他認為信仰是每個人的個人自由權,不應受到國家干預 或限制。孫中山的這種思想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的信徒爭取到了自由,它的影響是深遠的。
2. 朱德: 一名偉大的革命家與軍事家
朱德是我軍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是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者之一。
革命之路上,朱德以純粹的信仰和剛毅的意志戰勝種種困難,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軍事家與革命家。他在土地革命時期一路奮斗,為了革命的勝利,他浴血奮戰,積極探索作戰方法,深入推動士氣的提升,這些特質成為了他成為名軍事家的基礎。
朱德不僅是一名自身應用技術的軍事家,更注重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卓越的領導能力和組織管理才能,讓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過程中作出重要貢獻。而這些成就,都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3. 金庸:善良、正義、義氣的武俠精神代表
作為中國武俠小說傳奇的代表,金庸筆下的人物總是有著善良、正義、誠信、忠誠的品質,詮釋出了武俠精神的基本特點。他的經典作品《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將武俠精神、中華文化和人類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弘揚了很多優秀的道德觀念。他所提倡的正義、勇氣、寬容、誠信、堅強、信任、感恩、友愛、忠誠等品質,都是玲瓏剔透的,是深刻而又遼闊的精神兼容體。
從金庸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對社會、歷史和人性的深刻感悟。人民群眾文化和文化底層的人物,以及隱士都是金庸小說里的重要人物,他們的命運和心路歷程,都是金庸小說的重要內容。
4. 吳大猷:追求卓越,創新科技,服務國家
吳大猷是著名的醫學家,被譽為現代中醫藥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刻地認識到現代醫學對中醫藥的威脅和沖擊,認為自己的事業就是用科學的方法驗證中藥的療效,將中醫發揚光大。
吳大猷在科學研究方面有著極高追求,他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去驗證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性地開展了許多研究。同時,他推動傳統醫學的革新,不斷探索中醫理論,并將現代科技與中醫藥有機結合,推動了中醫藥的現代化。
吳大猷的事跡成為我們身為中華兒女對國家、對大家筑起的一堵堅實的支撐墻,與大家共同推進民族健康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5. 周恩來:卓然志氣、人民公仆
周恩來是中國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在革命生涯中,從來沒有艱苦奮斗、扎根基層、忘我工作,去了解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充滿對他們各種信任和愛,成為了廣大民眾公認的賢臣、好官。
周恩來不僅自身在革命堅定不移,而且有方法運用,他精通馬列、善于斗爭。但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謙卑、和善,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以及底線意識。在重大事件上,就能勇于擔當,決然作出抉擇,而且潛心研究國宴藝術,成就一批批人才影響中華文化發展歷程。
總之,中國人物的精神風貌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圖騰,激勵著我們永遠前行。他們所具備的品質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同時,我們也要從他們身上感悟到更深的東西,追求自我價值的提升及快速進步。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感人的力量有時來自瞬間的壯舉;有時也來自多年,生活只是為了一件事。在今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我被她感動了。
今天,我在家里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典禮。其中,一位扎根山區的老師花了36年的青春在山區的孩子身上。她是志月英老師。
《感動中國》委員會給她的頒獎致辭是這樣的;你走了很多路,總是圍著山。我吃了很多苦,但我給孩子們的是甜蜜。堅持是有希望的。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兩代人的童年變得絢爛,你的辮子了。
老師把他所有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山上的孩子們。讓一個孩子從牙齒學習語言到慢慢識字,知道禮貌,知識淵博,直到飛出山,支月英為他們付出了很多。本可以走出山的支月英選擇留在山上。有些人說支月英是個傻瓜,她很傻,她回答說:山需要像我這樣的傻瓜。2006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只眼睛已經看不見了。她的女兒長大后對她說:媽媽,你是個好老師,但不是我的好媽媽。支月英和山上的孩子們在學校呆了很長時間,給了他們母愛,但她欠了兩個女兒。
是堅定,什么是操守。
看了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內心感動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一次,我看見家門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騎著自行車,輕松自如,隨心所欲,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于是,便央求媽媽給我買一輛自行車。買回來后,我發現,原來騎自行車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開始,一只大大的“攔路虎”擋在我面前,上不了車。媽媽告訴我,首先,推著自行車,等自行車的速度越來越快時,在座上去。我按照媽媽說的做,自行車越來越快,我還沒坐上去,就摔了個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嘗試著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成功了。可我又發現另一只“攔路虎”正在前方等著我。下不了車。自行車開始搖搖晃晃了,我想跳下來,可不知從何入手。只聽“砰”的一聲,我和自行車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頭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這種疼痛了,決定再也不學自行車了。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不失敗哪兒來的成功?我鼓勵自己前進,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我變得越來越強大,慢慢的,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支月英用實際行動,注釋了這句話的含義。也讓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
支月英的力量無比強大,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后,我要向支月英學習,學習她那種有信念,堅持的精神。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用愛的捆帶將患上“老人癡呆癥”母親與自己綁在了一起。每天,陳斌強,都會和母親騎上小車,從充滿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陳斌強教書育人的中學。母親的“癡呆癥”愈來愈嚴重,就連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陳斌強為了母親有時會沾上一點氣味,但他的學生們卻并不排斥——因為那是愛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寸暉······”這些在每個人的心里恐怕已經再熟悉不過,可這些來自古代的真情告誡,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寶貝”肆孽的年代,卻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負荷運行”。
但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卻展現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中學教師陳斌強感人至深的守護母親的故事,在億萬的“寶貝”面前重新詮釋了“孝”,“孝”代表的不單單是一個字眼,而是一種偉大的力量,為我們的人生注滿了崇高之美,為所有人注入了春風般溫暖。
陳斌強那將自己與母親再一次緊緊捆在一起的愛的捆帶,也許在未來久遠的日子里會塵封,但盡管捆帶不會永存,它記錄的一點一滴的子孝與母愛卻會永存,卻會把孝傳滿整個華夏,傳滿整個世界!
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父母的愛已脈脈匯入了我們的血脈,但我們卻不一定會察覺出,但父母為我們而付出,為我們而忙碌,為我們而辛勞,就算是再疲憊,也不要忘記——感恩孝奉!其實,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為,為父母付出,是我們理所應當的!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人物事跡是一種具有啟示意義的故事,它讓我們了解到偉人在充滿困難和磨難的環境中所作所為,從而引發我們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事跡眾多,他們的精彩人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通過學習和體會他們的事跡,我深刻認識到了堅韌、勇氣和毅力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了我們每個個體都能夠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一段,介紹中國人物事跡的意義和背景。中國古代有諸多偉人英雄,像孟子、屈原、李白等等,他們的事跡描繪了他們在動亂的社會中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不怕失敗與挫折,努力為社會進步、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場景。這些事跡不僅激勵著那個時代的人們,也給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忠告。
第二段,介紹中國古人的堅韌和頑強精神。舉個例子,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依然堅守自己的理念和信仰,教育弟子,為后世做出了巨大貢獻。孔子的事跡告訴我們,困難和逆境并不是借口,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目標是一種珍貴的品質,只有堅持走自己的路,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成功與滿足。
第三段,概括中國古代人物的勇氣和膽識。例如屈原,他是古代偉大的詩人和政治家,他因反對權貴勢力而遭到迫害,最終自殺以抗議,他的事跡證明了堅持正義和追求公平的價值。勇氣,是在逆境中保持頭腦清醒、敢于迎難而上的勇氣。屈原的事跡告訴我們,良知和正義是我們行為的根本準則。只有勇敢地對抗不公與不義,我們才能為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第四段,探討中國古代人物的毅力和決心。例如李白,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在動蕩的歷史時期,他堅持自己的藝術理想,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李白的事跡告訴我們,只有付出長期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真正的成就。毅力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我們才能夠在人生的征途上行穩致遠。
第五段,結論。中國人物事跡所啟示的堅韌、勇氣和毅力,都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所需要具備的品質。無論我們處于何種環境和境遇,只要我們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和價值觀,愿意面對困難和挑戰,就能夠找到披荊斬棘的道路,為自己和社會創造更多美好的可能性。正如孟子所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社會進步的先行者,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綜上所述,中國人物事跡是寶貴的財富,通過學習和體會這些事跡,我們能夠汲取他們的精神力量,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情操。堅韌、勇氣和毅力是每個成功的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只有通過不斷的鍛煉和實踐,我們才能發揮自己的潛力,迎接人生的挑戰,并在這個多元世界中創造自己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物事跡的傳承者,通過傳遞和弘揚這些有關中國人物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受到啟發和感動。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我采訪過不少先進事跡報告會,這次,第一次從臺下采訪改成了臺前宣講,向大家介紹我認識多時的采訪對象毛卓云。
老毛的戰場沒有刀光劍影,卻也兇險無比,他的課堂沒有講臺話筒,卻也教化心魂。高墻鐵門,是要鎖住邪惡與流毒,卻并不遮擋他將正心正行的光亮照進人性的黑暗。即使這樣的過程,如行走于堅冰,他也要破冰而行。
自從寧波市看守所設立專門的艾滋病犯監區以來,我就想去采訪,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直到20__年,才得到許可,走進禁區,也認識了老毛。老毛質樸、健談,平實的語言里透著鄰家大哥的親和力,給人很強的信任感。在這堅壁高墻中,他像一股暖流,他那并不偉岸的身軀,總是散發著強大的磁場,有一種無形力量。
我們媒體的報道采寫一開始定位在設立艾滋病犯監管的角度。但幾次接觸,我發現這個被大家親切地喚作“老毛”的質樸警官,才更應成為焦點。
老毛是一位警營里的學者。在12年的工作中,他幾乎每天都要和艾滋病在押人員談心,每次談話和心理疏導后,他都會將對方的心理反應、情緒變化等記錄在冊,因此也積累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和研究素材,摸索總結出一套獨特而可操作的“五心法”。他五大本十幾萬字的工作筆記,無論從所耗費心血來看,還是作為可資研究的一手資料而言,都彌足珍貴。
老毛也像一位醫者。他用學到的知識首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做通了身邊相關人士的思想工作。他更在工作中,為每一名監管對象尋找和研制獨門“藥方”。
老毛還是一位師者,對在押人員,既授業又解惑。比如有一批艾滋病犯是文盲和半文盲,老毛就給他們準備了紙筆和課本,還手把手教他們寫字認字,給他們講道理說文化,監室成了文化補習班。
老毛更是一位善者。病犯對老毛如父如兄如師如友的信賴,稱老毛為“毛校長”“毛老師”“毛爸爸”,無疑是因為老毛的善心和善行。無論是擁抱狂躁,安撫哭泣的病犯,還是陪著病犯盡孝,善心和善行總是相輔相成。而每一次接近病犯,都如同接近黑色的魔障啊。
當然,老毛用時間和實踐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忍者。12年來,監區里的在押人員一茬茬地換,不換的,是老毛。他很喜歡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這幾乎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踐行初志的最佳總結。
老毛無私無畏、坦誠質樸、真心善行,他也正是千千萬萬普通警察砥礪前行的代表。記錄這樣的人民警察是一個記者的責任與使命。我很慶幸,能認識他,用我的筆記錄講述他的故事。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六
中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國家,有許多令世人矚目的人物。他們的事跡不僅記錄了他們個人的奮斗歷程,更展現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堅毅不屈的品質。通過了解和學習這些人物的事跡,我深感自豪和敬佩。在我看來,他們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激勵我們勇往直前,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挑戰。
首先,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政治家,他們擁有卓越的智慧和眼光,對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毛澤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人物,他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二十二年的革命戰爭,最終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的戰略思維和魄力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示。這使我認識到,任何事情都需要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立定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
其次,中國的文學藝術家也為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樂趣和啟發。比如杜甫,他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深受后世人的喜愛。杜甫筆下的詩情畫意,讓人陶醉其中。他用詩歌表達了內心的痛苦和對社會的關切,這使我明白了文學藝術的力量。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困境,都可以從文學藝術中找到寬慰和啟迪,找到人生的美好和意義。
再者,中國歷史上還涌現出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錢學森,他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才華和無盡的創新精神讓人敬佩。他對航天事業的貢獻不僅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也為我們展示了科學家的責任和使命感。這激勵著我要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不斷追求知識和進步。
此外,我們不能忘記中國的運動員,他們在國際賽場上戰勝強敵,為中國贏得了無數的榮譽。舉例來說,林丹是羽毛球界的傳奇人物,他的優秀技術和堅韌毅力在賽場上贏得了世界級的冠軍。這使我明白了成功背后的艱辛和努力。無論是在什么領域,只有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和執著,才能奪取勝利。
最后,中國還有許多普通人物的事跡也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他們是平凡的人,但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人只要有夢想和努力,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些普通人的事跡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它們告訴我,只要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任何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總之,中國人物的事跡給了我很多啟示和鼓舞,讓我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從政治家到文學家、科學家到運動員,他們都樹立了榜樣,成為我們學習和敬佩的對象。通過學習他們事跡,我相信我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我將繼續努力刻苦學習,爭取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七
又一場酣暢淋漓的3比0。在本屆女排世界杯的第十輪比賽中,中國女排戰勝了塞爾維亞女排,以10連勝的驕人戰績,提前一輪衛冕。這是中國女排贏得的第十個世界大賽冠軍,也是她們為新中國70華誕送上的最美生日禮物。
作為唯一一個在世界上拿過集體項目冠軍,而且曾經實現過世界大賽五連冠霸業的運動隊,中國女排不只是中國體育的驕傲,是其他運動隊學習的對象,更是一個激勵國人自強的精神符號。在“中國人玩不來大球”“中國人集體意識差”等觀點直到現在還甚囂塵上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中國女排站上世界之巔的成功之路,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集體體育項目的勝利原因,主觀上包括個體的能力、整體的實力、求勝的欲望、教練的水平,客觀上包括其他球隊的水平、場內場外的干擾因素甚至運氣的成分。但這只足以解釋一場比賽頂多一屆大賽上的表現,但若用來解釋一支球隊幾十年處于世界前列,即便低潮期也沒有哪支球隊可以低估,就顯得牽強了。
技戰術層面的東西只適合技術性的分析,戰略層面的東西則需要以戰略眼光來分析。中國女排勝在戰術,但更勝在戰略,這個戰略,就是走自己的路。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真正的強者之路無不是走自己的路。幾十年來,中國女排教練隊員輪番更迭,世界排球的發展趨勢也幾經變幻,然而中國女排沒有被他人帶亂節奏,更沒有喪失以我為主的自信和自覺,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女子排球發展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絕不是守著老東西驕傲自滿、因襲不變,更不是關起門來向壁虛構、閉門造車。恰恰相反,在中國女排的起步階段,我們就虛心向其他國家的主教練和隊員請教技戰術、體能訓練等各個方面的先進經驗。直到現在,學習意識和學習精神仍是中國女排賴以不斷進步的源源動力,中國隊的教練和隊員經常說的“向對手學習”,絕非面子上的客套話,也不是故意釋放“煙幕彈”,因為就算是手下敗將依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只是我們沒有把先進經驗看做僵死的教條,沒有陷入對先進經驗的盲目崇拜,所以不是什么都學,沒有今天學歐洲明天學美洲,更絕非照抄照搬。真理再往前邁出一步,就有可能變成謬誤,別人的成功經驗硬生生地套在自己身上就可能是枷鎖。沒有人家的身體,也沒有人家的技術,卻非要打人家的戰術;要成為另一個誰,卻忘了自己是誰,如此削足適履,焉有成功可期?中國女排在幾代人的努力下,結合中國人獨特的歷史文化基因、獨特的身體條件以及一支隊伍人員構成上的長處和短板,磨合打造出中國女排自己的強者之路。
中國女排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沖出亞洲到到站在世界之巔,雖然每個時代、每一屆大賽、每一場比賽的特點都各不相同,但有一點相同卻自始至終,那就是鮮明的中國特色。去年,郎平榮膺改革開放40周年杰出貢獻人物,這是對郎平也是對中國女排的高度褒獎。從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女排的擎天柱,到現在中國女排的主教練,郎平和中國女排一起闊步走在改革開放的大路上,女排精神已超越了體育本身,對各行各業起到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讓中國人感受到自尊、自強、自豪,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魯迅先生說過:“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要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國女排的強者之路走得并不容易,越是這樣,越要堅定自信地走下去,在自己開辟的路上繼續演繹強者恒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