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數學教案篇一
1、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
2、集合的表示法
實例引入:
⑴ 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⑵ 我國從1991~20xx的13年內所發射的所有人造衛星;
⑶ 金星汽車廠20xx年生產的所有汽車;
⑷ 20xx年1月1日之前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所有國家;
⑸ 所有的正方形;
⑹ 黃圖盛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全體.
練習:判斷下列各組對象能否構成一個集合
⑴ 2,3,4 ⑵ (2,3),(3,4) ⑶ 三角形
⑷ 2,4,6,8,… ⑸ 1,2,(1,2),{1,2}
⑹我國的小河流 ⑺方程x2+4=0的所有實數解
⑻好心的人 ⑼著名的.數學家 ⑽方程x2+2x+1=0的解
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一樣,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
集合元素與集合的關系用“屬于”和“不屬于”表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a∈a
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n;
除0的非負整數集,也稱正整數集,記作n*或n+;
整數集,記作z;
有理數集,記作q;
實數集,記作r.
練習:(1)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個元素可構成某一三角形的三條邊,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直角三角形 b 銳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說出集合{1,2}與集合{x=1,y=2}的異同點?
(1)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的方法.(具體方法)
例 1、 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數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3)由1~20以內的所有質數組成。
例 2、 試分別用列舉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大于10小于20的的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
(2)方程x2-2=2的所有實數根組成的集合.
注意:(1)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2)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
集合的概念、表示;集合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常用數集的記法.
高一數學教案篇二
(1)了解含有“或”、“且”、“非”復合命題的概念及其構成形式;
(2)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3)能用邏輯聯結詞和簡單命題構成不同形式的復合命題;
(4)能識別復合命題中所用的邏輯聯結詞及其聯結的簡單命題;
(5)會用真值表判斷相應的復合命題的真假;
(6)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簡單推理的技能.
重點是判斷復合命題真假的方法;難點是對“或”的含義的理解.
1.新課導入
初一平面幾何中曾學過命題,請同學們舉一個命題的例子.(板書:命題.)
(從初中接觸過的“命題”入手,提出問題,進而學習邏輯的有關知識.)
學生舉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 ……(1)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師提問:“……相等的角是對頂角”是不是命題?……(3)
(同學議論結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師提問:什么是命題?
(學生進行回憶、思考.)
概念總結: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的語句叫做命題.
(教師肯定了同學的回答,并作板書.)
(教師利用投影片,和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例1 判斷以下各語句是不是命題,若是,判斷其真假:
2.講授新課
(片刻后請同學舉手回答,一共講了四個問題.師生一道歸納如下.)
(1)什么叫做命題?
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做命題.
(2)介紹邏輯聯結詞“或”、“且”、“非”.
命題可分為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
(4)命題的表示:用p ,q ,r ,s ,……來表示.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補充和強調,特別是對復合命題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開.)
3.鞏固新課
(1)5 ;
(2)0.5非整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線不相交;
(6)若ab=0 ,則a=0 .
(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辨析.教材中對“若…則…”不作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作些補充.)
高一數學教案篇三
(1)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
(2)能正確判斷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4)在充要條件的教學中,培養等價轉化思想.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與難點是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2)在判斷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應該:
①首先分清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
③最后再指出條件是結論的什么條件.
(3)在討論條件和條件的關系時,要注意:
①若,但,則是的充分但不必要條件;
②若,但,則是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③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⑤若,且,則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①若,則是的充分條件;
顯然,要使元素,只需就夠了.類似地還有:
②若,則是的必要條件;
③若,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條件.
(二)教法建議
(1)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
(2)能正確判斷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4)在充要條件的教學中,培養等價轉化思想.
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幻燈機或實物投影儀
1.復習引入
練習:判斷下列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用幻燈投影):
(1)若,則;
(2)若,則;
(3)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4)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菱形;
(5)若,則;
(6)若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數解,則.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1)、(3)、(6)是真命題,(2)、(4)、(5)是假命題.
答:看能不能推出,如果能推出,則原命題是真命題,否則就是假命題.
2.講授新課
(板書充分條件的定義.)
一般地,如果已知,那么我們就說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學生口答)
(1)“,”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2)“三角形全等”是“三角形面積相等”成立的充分條件;
(3)“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數解”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板書必要條件的定義.)
提出問題:用“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來敘述上述6個命題.
(學生口答).
(1)因為,所以是的充分條件,是的必要條件;
(2)因為,所以是的必要條件,是的充分條件;
(5)因為,所以是的必要條件,是的充分條件;
(板書充要條件的定義.)
3.鞏固新課
例1(用投影儀投影.)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作出下面回答.)
④表示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⑤由交集的定義可知且是成立的充要條件;
⑥由知且,所以是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⑦由知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⑧易知“是4的倍數”是“是6的倍數”成立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交流、思辯,在爭論中得到了正確答案,并加深了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認識.)
例2已知是的充要條件,是的必要條件同時又是的充分條件,試與的關系.(投影)
解:由已知得,
所以是的充分條件,或是的必要條件.
4.小結回授
(通過練習,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評.)
5.課外作業:教材第36頁 習題1.8 1、2、3.
高一數學教案篇四
(一).創設情境
(提問):什么是指數函數?指數函數存在反函數嗎?
(學生): 是指數函數,它是存在反函數的.
(師):求反函數的步驟
(由一個學生口答求反函數的過程):
由 得 .又 的值域為 ,
所求反函數為 .
(師):那么我們今天就是研究指數函數的反函數-----對數函數.
(二)新課
1.(板書) 定義:函數 的反函數 叫做對數函數.
(教師提示學生從反函數的三定與三反去認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一起來研究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2.研究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提問)用什么方法來畫函數圖像?
(學生2)用列表描點法也是可以的。
請學生從中上述方法中選出一種,大家最終確定用圖像變換法畫圖.
(2) 畫出直線 .
和 的圖像.(此時同底的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畫在同一坐標系內)如圖:
教師畫完圖后再利用電腦將 和 的圖像畫在同一坐標系內,如圖:
然后提出讓學生根據圖像說出對數函數的性質(要求從幾何與代數兩個角度說明)
3. 性質
(1) 定義域:
(2) 值域:
由以上兩條可說明圖像位于 軸的右側.
(3)圖像恒過(1,0)
(5) 單調性:與 有關.當 時,在 上是增函數.即圖像是上升的
當 時,在 上是減函數,即圖像是下降的.
當 時,有 ;當 時,有 .
最后教師在總結時,強調記住性質的關鍵在于要腦中有圖.且應將其性質與指數函數的性質對比記憶.(特別強調它們單調性的一致性)
對圖像和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來看看它們的應用.
(三).簡單應用
1. 研究相關函數的性質
例1. 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1) (2) (3)
2. 利用單調性比較大小
例2. 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1) 與 ; (2) 與 ;
(3) 與 ; (4) 與 .
三.拓展練習
練習:若 ,求 的取值范圍.
四.小結及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