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制定教學計劃,教師可以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工作,并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這是一份簡潔明了的教學計劃,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一
把70表示成11個不同的自然數之和,同時要求含有質數的個數最多。
分析:先考慮把70表示成11個不同的自然數之和。因1+2+3+……+11=66,現在要將4分配到適當的加數上,使其和等于70,又要使這11個加數互不相等。先將4分別加在后四個加數上,得到四種分拆方法:
70=1+2+3+4+5+6+7+8+9+10+15。
=1+2+3+4+5+6+7+8+9+14+11。
=1+2+3+4+5+6+7+8+13+10+11。
=1+2+3+4+5+6+7+12+9+10+11。
再將4拆成1+3,把1和3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僅有一種新方法:
70==1+2+3+4+5+6+7+8+9+13+12。
再將4拆成1+1+2或1+1+1+1或2+2,分別加在不同的位置上,都得不出新的分拆方法,故這樣的分拆方法一共有五種。
顯然,這五種分拆方法中含有質數的個數最多的是:
1+2+3+4+5+6+7+8+13+10+11。
點金術:巧用舉例和篩選法得出結論。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二
1.同學們進行隊列訓練,如果每排8人,最后一排6人;如果每排10人,最后一排少4人.參加隊列訓練的學生最少有_____人.
2.把幾十個蘋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9個余8個,每份8個余7個,每份4個余3個.這堆蘋果共有_____個.
3.一筐蘋果,如果按5個一堆放,最后多出3個.如果按6個一堆放,最后多出4個.如果按7個一堆放,還多出1個.這筐蘋果至少有_____個.
答案:。
1.46人.
如果總人數少6人,則每排8人和每排10人,均恰好排完無剩余.由此可見,人數比10和8的最小公倍數多6人,10和8的最小公倍數是40,所以參加隊列訓練的學生至少有46人.
2.71。
依題意知,這堆蘋果總個數,添進1個蘋果后,正好是9,8,4的倍數.因為9,8,4的.最小公倍數是98=72,所以這堆蘋果至少有98-1=71(個).
[注]本題為什么求9,8,4的最小公倍數呢?這是根據限制條件“這堆蘋果共幾十個”決定的.若限制條件改為“這堆蘋果的個數在100-200之間”的話,那么這堆蘋果共有982-1=141(個).因此,在解答問題時,一定要把條件看清楚,尤其要注意“隱含條件”的應用.
3.148。
從6和7的公倍數42,84,126,……中找到除以5余3的數是378(可以先找到除以5余1的數126,再乘以3即可).
從5和7的公倍數35,70,……中找到除以6余4的數是70.
從5和6的公倍數30,60,90,120,……中找到除以7余1的數是120.
5,6,7的最小公倍數是567=210.
所以,這筐蘋果至少有。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三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創新型思維訓練占有重要的地位。創新型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設法突破教育的瓶頸期,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思維的方式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力求結合實際經驗,建立完整的語文創新教學理論體系。
初中語文 教學創新 思維訓練 方式
在語文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創新型思維訓練占有重要的地位。創新型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設法突破教育的瓶頸期,達到學生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思維的方式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
語文是一項較為綜合的課程,語文也是最為基礎的學科,其學習程度為日后的文化滲透打下來了良好方向。
(一)增加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一個過程,在語文教育中,傳統授課方式有明顯的弊端。單一的授課方式嚴重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
人的思維能力有先天和后天兩方面因素,其中,后天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思維演變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傳統教育對學生的培養忽視了思維培養的作用,片面尋求教學方法,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創新思維是一個豐富有趣的過程,它的培養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調動實際經驗,建立全面的參與意識和和創新意識,這種學習才會有效。創新思維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培養方式,教師運用創新的手法,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使他們達成最終學習目標。
(二)變課堂授課方式
“創新”二字之所以重要是以為它包含了時間意識在其中。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創新思維的合理利用可以改變死板的授課方式。三尺講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不夠生動靈活,在幾十分鐘的課程里,學生對文化不能更好的吸收。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杰羅姆.s.布魯納曾指出:“不論我們教選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創新思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更加了解,呈現出新穎、有趣的課堂文化。
(三)更符合語文學科特點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也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不但是歷史文化的傳承更關系到其他學科的滲透吸收。從語文的各個組成要素來看,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詩詞理解都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在這里,創新性思維指的是建立一套既有概括性又有發散性的邏輯體系。創新型思維的建立可以滿足學科特點,更好的為語文教育提供服務。
(一)組織符合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法
隨著高校課堂的強力推進,語文教育教學也順應了時代浪潮。創新思維的建設要弄清課程的知識要點、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編制科學實際的教學計劃。在編寫中將學生所學內容處理成有序的的課堂計劃,使之符合各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要使較為優秀的學生得到挑戰,中等的學生受到鼓勵,而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得到啟發。
(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課堂上,增加學生互動的環節,主動發動學生把自己所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確定學生主體地位的建立,帶動學生提出疑惑,教師給予全面的解答。例如教學案例《霧凇》中有這樣一段:“人們漫步在松花江觀賞著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的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在這一段的教學引導中,就可以引進創新型思維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品讀鑒賞和思想感悟,加強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你看到了這樣的霧凇景觀,你會怎樣夸獎眼前的美景呢?”學生們的答案有很多,有的同學用冰肌玉骨這個成語來形容,有的同學則用“這真是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來表達感嘆。從這個結果上看,創新型思維已經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分組合作構建高效課堂
創新型思維可以組建科學性、系統性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分組。例如,筆者在以往的教學中,總結了一定的分組經驗,按照全班學生的成績、性格、能力,個性特征等分成若干小組。在學生合作搭配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類型的客觀分配,這樣的措施既可以增加各組成員的多樣性,又可以發展小組活動的競爭性。注意分工明細,角色可以適當輪換,才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創新思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要堅持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積極創造條件,有意識的為學生提供創新學習的機會。例如在教學案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中,在寫到董存瑞犧牲前的剎那間,只寫他“抬頭遠眺”,未加任何言語描述。在教學中,我抓住時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文中所寫的情況下,董存瑞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樣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的經驗積累,創造性的說出董存瑞當時看到的情景,最好能有感情的大聲敘述。有同學這樣回答:董存瑞看到戰友一個個倒下去了,看到了戰友和敵人英勇的廝殺,看到新中國成立后百姓們幸福的摸樣。也有同學這樣回答:董存瑞想到這次戰斗的勝利的重要,為了隆化城的解放,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炸掉敵人的碉堡,為戰友們開辟前進的道路,人們的解放、新中國的建立指日可待。同學們在想象各種情景的過程中,不僅語言表述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創新思維得到了極大的培養,語文素質得到提升。
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的把語文學習的方式延伸到課外,使創新學習與創新實踐的機會增多。初中生的智力、見識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一旦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建議有實施的可能,可將學生建議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建議,例如:“環境的保護措施有哪些”“保護動物從哪做起”等等,可以將學生的調查整理成資料,讓學生在實踐中把課內學習用于具體生活之中??傊ぐl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提高創新思維的重要地位。教師應從長遠著眼,從課堂開始,用創新精神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教學。
[1]為“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的創建而努力[j].葉瀾教授訪談錄教育研究20xx(02)
[2]靳玉.樂李森.現代教育學[j].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160)
[3]邢暉.楊文堯.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探索[j].職教論壇20xx(06)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四
江澤民爺爺曾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朋友,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一定要努力培養創新思維。所以,今天老師給我們進行了一次“創新思維訓練”。
首先老師在屏幕上面出示:下面算式在什么情況下能夠成立?
我想:這些等式要成立,這些數字代表的就不是他本身的個數,或者還要加上單位之類的東西,忽然我靈機一動說:“3天+4天=1周?!倍±蠋熣f道:“沒錯,你真是天才!”在我的啟發之下,大家頓時茅塞頓開。緊接著,楊佳坤說:“1只+1只=1雙。”大家越來越悟出了其中的規律。楊佳坤又說道:“2個月+1個月=1個季度?!狈郊芽』腥淮笪?,說道:“5個月+7個月=1年。”
就剩下最后一個算式:4+9=1,我們一個個愁眉苦臉,有的說:“我太難了!”老師鼓勵我們說:“要創新,必須用創新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蔽覀冇窒萑氤了?,有的皺起眉頭,有的托著下巴,有的急得抓耳撓腮,還有的“嘶嘶”往嘴里吸涼氣?!班А币恢恍∈峙e起,是徐章杰,只聽他說:“4個小時+9個小時=1點?!标悂嗛锵У匾慌氖终f:“唉,我怎么沒想到呢?”
屏幕上又顯示出:下面三組數,有哪些不同之處?
第一組:1、3、7、8,第二組:2、4、6,第三組:5、9。
有的說:“個數不一樣?!庇械恼f:“第一組有偶數和奇數,第二組是偶數,第三組是奇數?!闭敶蠹叶枷氩怀銎渌麉^別的時候,有個同學說:“每組數字的聲調不一樣,第一組全讀第一聲,第二組全讀第四聲,第三組全讀第三聲?!毖剑軓臄底稚厦嫦氲铰曊{不同,他的思維方式真的夠創新的。
這個簡的數字游戲告訴我們:只要換一種思維方式,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創新。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五
1、小足球:熟悉球性及射門。
2、游戲:《搶西瓜》。
本課以“健康第一”,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注重學生身體、心理等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重視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通過小足球射門的學習,提高學生足球技術,體驗射門的樂趣,發展學生奔跑、跳躍、靈敏、反應、協調等能力,培養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興趣和意識,以及團結協作的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為核心,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
射門是足球運動中最令人興奮的組成部分,青少年天生就有一種射門的欲望。通過小足球射門與游戲活動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射門技術,能充分運用到游戲和比賽中去。讓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發展奔跑、跳躍、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培養競爭意識和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我校學生比較喜歡參與體育活動,特別是足球運動。但由于學生課余時間基本沒能參與到足球活動中,只有利用課堂的學習和練習來提高自己和滿足自己的欲望,體驗到足球運動的樂趣。因此,在課堂上,我盡量讓學生參與練習,提高足球技術;課余時間,對部分有興趣的學生進行輔導,讓他們更加喜歡足球運動。
1、運動參與: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運動技能:在練習與游戲活動中,提高足球射門的能力,發展學生奔跑、跳躍、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交往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充分促進個性的發展,體驗足球射門的樂趣。
熟悉球性及腳內側、腳背內側射門。
控制踢球的部位、用力大小及方向。
45%。
中等強度。
小足球12個。
講解示范、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反復練習、游戲與比賽、選優表演。
1、激趣導入(2’)。
1.1:體育委員整隊集合,檢查人數、服裝。
1.2:師生問好,宣布本課學練內容,情景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強調安全參與體育活動,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評價:集合隊伍快速、安靜、整齊,服裝便于運動,精神面貌好,有安全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
2、熱身活動(8’)。
2.1:學生跟隨排頭慢跑,聽到哨聲迅速集合,并成體操隊形散開。
2.2:徒手活動操。
評價:認真做熱身活動,注意安全,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3、射門練習(20’)。
3.1定位球射門練習(8’)。
射門動作要領:
a、立得要穩:支撐腳的位置要正確、穩定,兩臂要自然張開保持身體平衡。
b、看得要準:判斷好來球的方向、力量和速度,觀察防守球員的位置和空隙并選擇好射門角度。
c、起腳要快:完成射門動作的一剎那,動作要果斷、快速、突然。
d、下腳要狠:腳觸球的一剎那,力量要適當,動作要狠。
f、向前跟進:射門后千萬不要止步后仰要隨球向前上步,爭取補射或其他傳球動作。練習方法:學生成扇形排列于足球門前,從左至右依次用腳內側、腳背內側踢球射門。撿球回來給本隊第二人后,排到右邊隊伍的后面,依次每個點的位置都可以體驗到。
3.2運球射門(12’)。
練習方法:學生成兩縱隊集合,兩人一組,互相傳球運球至點球處,一人用力踢球射門,撿球后從一側走回到隊伍后面排隊,把球給無球人員。
評價:學生積極參與,控制好球,射門有力度和準確度。
4、游戲:“搶西瓜”(6’)。
游戲方法:四人一組,其中一人持球,并可向任何一同伴運傳球,另有一人搶截球,腳觸到球為搶截球成功,即搶到“西瓜”。抓到者與被搶截球者互換繼續進行。
4.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示范。
4.2腳的不同部位都可傳球,方向靈活多變。
5、放松總結(4’)。
5.1放松活動:球“寵物”累了,給它“按摩”全身。
5.2小結:生自評、互評、師評。
5.3布置課外練習任務:每天練習提踵50次;多看足球比賽視頻。
5.4下課,師生再見,收還器材。
本節課設置讓學生帶“寵物”活動的情景,使各教學環節隨之自然展開,為學習目標服務,讓孩子們產生喜愛情緒,激發學習熱情。通過游戲“搶西瓜”,發展學生的下肢力量及身體靈活性,讓學生觀察和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反復體驗,疊加練習,有效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在練習與游戲活動中,提高足球射門的能力,發展學生奔跑、跳躍、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培養了學生交往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充分促進個性的發展,體驗足球射門的樂趣。
上課開始,學生在看到球“寵物”時比較興奮,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師應強調令行禁止。講述要求時,學生必須持球聽講。學生練習時,可能會追求快速完成而忽視運球質量,教師應及時制止,采取引導、鼓勵、督促學生完成正確動作的練習。
教學中,力求突出踢球的方法要正確。支撐腳的位置要正確、穩定,兩臂要自然張開保持身體平衡,完成射門動作的一剎那,動作要果斷、快速、突然。腳觸球的一剎那,力量要適當,動作要狠。射門后千萬不要止步后仰要隨球向前上步,爭取補射或其他傳球動作。學生要知道并能判斷正確與錯誤的技術動作,互幫互學。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六
7.最后一個字母
英語字母表的第一個字母是a。b的前面當然是a。那么最后一個字母是什么?
8.沉船
某人有過這樣一次經歷:他乘坐的船駛到海上后就慢慢地沉下去了,但是,船上所有的乘客都很鎮靜,既沒有人去穿救生衣,也沒有人跳海逃命,卻眼睜睜地看著這條船全部沉沒。
9.火車過隧道
兩條火車軌道除了在隧道內的一段外都是平行鋪設的。由于隧道的寬度不足以鋪設雙軌,因此,在隧道內只能鋪設單軌。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七
難度:
難度:
在所有的三位數中,各位數字之和是19的數共有多少個?
答案翻頁查看。
難度:
【答案】。
比賽型問題分為單循環、雙循環和淘汰賽三種。
第一階段為單循環賽,每小組4隊,共8組;每兩個球隊之間均比賽一場,
=4×3/2=6場,即每一小組6場比賽,每支球隊均有3場。此階段共舉行了8×6=48場比賽,冠軍參加3場。
第二階段為淘汰賽,共16支球隊,兩兩一組比賽,第一輪淘汰8支球隊,剩8支;第二輪淘汰4支球隊,剩4支;第三輪淘汰2支球隊,剩兩支,第四輪淘汰1支球隊,剩1支,為冠軍。此階段共舉行8+4+2+1=15場比賽(淘汰賽,最終淘汰15支球隊,每場淘汰一支),冠軍參加4場。
此外,淘汰賽第三階段的兩支淘汰球隊之間還要進行一場,決出第三名。
所以,世界杯決賽圈,共進行48+15+1=64場比賽,冠軍球隊參加7場。
難度:
在所有的三位數中,各位數字之和是19的數共有多少個?
【答案】。
枚舉法。
百位為9時,十位+個位=10,1+9,2+8,…,9+1共9種;
百位為8時,十位+個位=11,2+9,3+8,…,9+2共8種;
百位為7時,……共7種;
……。
百位為1時,十位+個位=18,9+9,共1種;
由此得到,共9+8+7+…+1=45種。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八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從與問題相反的角度對原意提出質疑,通過反向思考來發現或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如開頭一段文字就是從與魯迅觀點對立的角度去確立新觀點,去闡發新見解的。又如的《詠梅》詞,就是反陸游之意而用之,變消極頹唐為積極樂觀,變孤芳自賞為高風亮節,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在作文中科學地使用逆向思維是學生思維靈活性品質的反映,會給人一種創新的感受。高考作文題“近墨者黑”與“近墨者未必黑”,讓任選其一寫議論文,后者就是對前者的逆向思維?!芭桨嚅T”,就是反“班門弄斧”之本意而提出的創新意。因為“名師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氣向行家學習,讓他們指點迷津,一定會進步很快;而“無師自通”可能要走好多彎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會永遠在低層次徘徊,最終也難以登堂入室。有意識地培養這種思維品質,有利于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我們的作文出現新機制,創出新境界,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當然,我們在運用逆向思維方法時也不能隨心所欲,毫無根據地懷疑一切、否定一切;且記,逆向思維也要符合客觀實際。
美國一家圖書印刷公司的策劃者,將1000元美鈔夾在一本剛出版的新書《心事有誰知》中,然后刊登這樣一條廣告:“本公司一位技術工人不慎將一張千元美鈔夾在書中忘記拿出來,這位技術工人心急如焚。發現它的人,請你做好事還給他,我們將奉送500美元作為報酬,并登報致謝?!睆V告發出后,該公司印的十幾萬冊書,幾天便銷售一空。該公司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它運用了烘云托月、曲徑通幽的側向思維方法,僅花了1000美元巧作廣告,便達到了促銷的目的,同時又通過致謝廣告極大地提高了公司信譽。
側向思維,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另辟蹊徑,將思維流向由正面引向側面,從新的角度探索被人們忽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它與逆向思維的區別在于,側向思維是與正向思維平行同向的,因此也稱橫向思維,而逆向思維是逆向的,和原觀點往往是相反的。側向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影響,對一個問題從側面進行換角度思考,隨機應變地將思維轉到比較隱蔽的別人不易想到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現有的論證和觀點,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觀點,獲得新的結果。20xx年高考作文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某考生沒有從正面切入,巧借“第三者”——“百元假鈔”的自述,用輕松的發人深省的語言,批評了那些失去“誠信”后的人們的丑陋行徑,從側面表達了作者呼喚“誠信”的主旨,新穎而有創意,獲得滿分。
辯證思維就是要對寫作對象所包含的各種矛盾以及矛盾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與此同時還要把對象的各種矛盾以及矛盾的各個方面聯結起來進行綜合的研究,從而對事物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在中學生習作中,我們發現不少同學寫文章只會就事論事,或被抽象概念的定義所束縛,或只注意到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思維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讓其就某一問題展開聯想,進行辯證的思考,把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揭示出來。
如,學完《鴻門宴》一文后,我就樊噲的一句話“大行不顧細謹”啟發學生辯證思維作文。有同學首先論述了求“大行”不顧“細謹”的正確性和必要性,繼而又論述了顧“細謹”方成“大行”的正確性和必要性,把“大行”與“細謹”的關系說得非常辯證。為了完成“大行”,“細謹”可以不顧;為了實施“大行”,“細謹”又不可以不顧?!安活櫋迸c“顧”,都是受“大行”制約并支配的。最后自然地引出結論:做任何事情,既要高瞻遠矚,也必須腳踏實地;既要放出“大行”的眼光,又要培養“細謹”的作風,說理新穎獨特而又透徹。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九
1.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時行45千米,就要晚0.5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50千米,就可提前0.5小時到達.問甲乙兩地的距離及原計劃行駛的時間.
3.父親今年47歲,兒子今年20歲,問幾年以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
6、一個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積是40厘米,求上底?
8、甲、乙兩人進行登山比賽,甲每分登高10米,乙每分登高15米,乙比甲早到30分鐘。這座山有多高?(兩種方法)。
9、從甲地到乙地,小明未行的路程是已行路程的3倍,如果再行150米,這時小明未行的路程是已行的路程的2倍。求甲乙兩地的路程?(兩種方法)。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
代數式求值是初中數學最為常見的題型之一,教材中通過典型的例題闡明了它的解題原則:即先將代數式化簡后再求值。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基本運算技能是學好數學的前提,但有些求代數式的值的運算題目,如果死套教材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將會導致解題的困難和繁瑣。
因此,當學生掌握了求代數式的值的基礎知識,基本運算技能后,訓練學生使用巧妙的方法解題顯得尤為重要。
一方面,它可以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基本運算技能;
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克服一味的定向思維,習慣思維的毛病,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鉆研與思考的習慣,善于從問題中把握它的本質特征,靈活地運用有關的定理,公式,法則等,找到解決問題的巧妙途徑。
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求代數式的值的捷徑的幾種方法,以達到訓練創新思維的目的。
回顧總結:已知條件是已知一元多項式f(x)=0,所求代數式g(x)也是一元多項式,可用豎式除法求出g(x)=f(x)q(x)+r(x),則只要求r(x)的值。
例4已知,求的值。
分析:很明顯,這個題目不可能用我們常用的方法,無理數的5次方的除法,怎樣計算?讓學生的思維有了矛盾的焦點。同時已知非常簡單,要求的代數式卻比較難,一下很難找到著手點。但我們如果將已知的條件等式作適當變形,又將待求值的代數式一步步調整,就馬上有“柳暗花明”的感覺。
回顧總結:數學題目,已知的與要求的,總是緊密相關的。從已知條件出發,逐步探求使已知條件成立的必要條件。再從結論出發,一步步把問題轉化,每一步都要作方向猜想和方向擇優,需覓取有用的乃至關鍵性的信息。且需采取相應的構作性措施,進行探討,推導。兩相結合,前后夾攻,在中間找到突破口,勝利會師,圓滿解決。
韋達定理如果方程的兩個根是,那么例7已知且求代數式的值。
分析:在經歷了前面6個題目的解題過程后,學生們有了強烈的解題欲望,即思想完全集中于解題之中。在求解進行到某一步奏,即使很難看到下一步該怎么辦,也會變換各種不同的角度再觀察,反復分析。當把待求值的代數式化為后,對此式仔細觀察,運用直覺思維的形式,便會突然閃現出只要求出與的和與積即可,而利用已知條件并借助于韋達定理便可求得。
解之得所以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一
2、按規律填數:
(1)543214321532154()154321。
(2)1,2,3(7)2,3,4(14)3,4,5()。
(3)1,4,7,10,(),16,,()。
(4)2,5,4,5,6,5,(),5。
(5)7,8,10,13,17,()28。
4、晚上小華在燈下做作業的時候,突然停電,小華去拉了兩下開關。媽媽回來后,到小華房間又拉了三下開關。等來電后,小華房間的燈()(填“亮”或“不亮”)。
6、有兩個數,它們的和是9,差是1,這兩個數是()和()。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籃球運動的起源,知道一些簡單的籃球規則。
2、對籃球運動產生興趣,發展跑、運、傳、接、投等基本動作技能。
3、在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要點:
熟悉籃球的基本動作技能,弘揚個性。
三、教學要求:
進一步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
四、教學順序:
課次學習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教與學的重點、難點教與學的主要策略。
教法學法。
一了解起源,知道一些簡單規則。學習基本站立、移動的方法。體育常識:籃球重點:知道籃球運動的起源,了解一些簡單的規則。難點: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現代教學技術法;情景教學法;裁判法;直觀法。思考法;動作模仿法;觀察法;分析、討論、提高。
二移動、持球的方法,發展協調性和控制球的能力。原地行進間運球。游戲:活動籃筐重點:臂帶手腕、指按。難點:手和腳的協作配合。動眼、動耳、動口、動腦、動手。比較、分析、練習、提點。
三初步掌握原地傳、接球的方法。單手肩上投籃基本動作技能。單手肩上投籃游戲:活動籃筐重點:手腕前屈,手法正確。難點:腳蹬、臂伸腕外翻,上、下肢協調。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投籃練習,體會投籃要領。徒手練習,以一球模仿投籃,體會用力順序。
四進一步掌握綜合運用基本技能的能力??鞓坊@球―爭當小姚明重點:熟悉籃球的基本技能,弘揚個性。難點:各種活動的科學創想。教師引領、師生互動、引導體驗、創想練習。發表看法,互觀、互幫、互學、評價。
文檔為doc格式。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三
一個家具店里有三種桌子,其價格分別如下:
(1)他們的單價各不相同;。
(2)它們的單價加起來共4000元;。
(3)第二種桌子比第一種桌子便宜400元;。
(4)第三種桌子的單價是第二種的2倍。
那么這三種桌子的單價各是多少?
2.打碎了多少個陶瓷瓶。
一個陶瓷公司要給某地送個陶瓷花瓶,于是就找一個運輸公司運陶瓷花瓶。運輸協議中是這樣規定的:
(1)每個花瓶的運費是1元;。
(2)如果打碎1個,不但不給運費,還要賠償5元。
3.分蘋果。
媽媽要把72個蘋果給分兄弟兩人,她的分法是這樣的:
(1)第一堆的2/3與第二堆的5/9分給了哥哥;。
(2)兩堆蘋果余下的共39個蘋果分給了弟弟。
那么,這兩堆蘋果分別有多少個呢?
1.第一種桌子的單價是1300,第二種桌子的單價是900元,第三種桌子的單價是1800元。假設第一種桌子的價格減少400元,那么,第一種桌子就與第二種桌子的價格相同了,這時,將總價格減少400元,就變以成3600元了,3600元是4個第二種桌子的總價格。3600/4=900元,900*2=1800元,900+400=1300元。
2.假設這些陶瓷花瓶都沒有破,安全到達了目的地,那么,運輸公司應該得到2000元的運費,但是運輸公司實際得了1760元,少得了20001760=240元。說明運輸公司在運送的過程中打碎的有花瓶,打碎一個共瓶,會少得運費1+5=6元,現在總共少得運費240元,從中可以得到一共打碎了240/6=40個花瓶。
3.第一堆蘋果有45個,第二堆蘋果有27個。假設第一堆蘋果與第二堆蘋果的5/9都分給了哥哥,那么哥哥所得的蘋果就是總蘋果數的5/9,這樣哥哥就分到72*5/9=40個蘋果,但實際哥哥分到了7239=33個蘋果,由此推斷分給哥哥的蘋果,第一堆蘋果少分的是第一堆蘋果的5/92/3,正好與4033=7個相對應。因此,第一堆蘋果有(4033)*(5/92/3)=45個,第二堆蘋果有7245=27個。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四
原理。
移植思維,源于植物學。在植物栽培過程中,人們為了某種需要,常把植物從一處移植到另一處。后來,“移植”一詞有了更廣泛的含義,人們把某一事物、學科或系統已發現的原理、方法、技術有意識地轉用到其他有關事物、學科或系統,為創造發明或解決問題提供啟示和借鑒的創造活動稱為移植。它在人類的早期創造活動中曾起過重大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創造發明中,它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英國學者貝弗里奇指出:“移植是科學發展的一種主要方法……重大成果有時來自移植?!眲撛煨睦韺W家魯克認為:“運用解決一個問題時獲得的本領去解決另外一個問題的能力極為重要。”魯克所推崇的這種能力就是移植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概念、理論、方法等相互滲透、相互轉移,從而為移植法的應用帶來了廣闊的前景。當我們在創造過程中需要解決問題時,就可以思考能否運用其他領域已成熟的技術,這比局限在自己所處的領域里苦思冥想要好得多。因為移植法的“拿來主義”和“為我所用”的基本原理和特征,更容易使我們繞過重復思考、重復研制的泥坑,實現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目的。因此,移植法的實質是借用已有的創造成果進行新目標下的再創造,是使已有成果在新的條件下進一步延續、發揮和拓展的重要方法。
最初人們怎么會想到把一物移植到另一物之上的呢?人們的任何行為都是受到其觀念支配的,因此指導人們進行移植實踐的是思維方法。一般來說,移植是由聯想來牽線搭橋的,沒有聯想就沒有移植。
1.有可“移”之物引發移植。
移植有兩種:一是先見到可“移”之物,觸景生情,引起聯想。例如,盲文的發明就是屬于這一類。
在許多年之前,法國海軍巴比爾艦長帶著通信兵來到一所盲童學校,向孩子們表演夜間通訊。由于漆黑的夜晚,眼睛是用不上的。于是,軍事命令被傳令兵譯成電碼,在一張硬紙上,用“戳點子”的辦法,把電碼記下來。而接受命令的一方的士兵,用“摸點子”的辦法,再譯出軍事命令的內容。這一表演引起盲童布萊葉的極大的興趣。對于他來說,“戳點子”和“摸點子”就是“可移”之物。于是,他反復研究,終于發明了“點子”盲文,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2.有需要去移植。
另一種是根據移植的需要,去尋找“可移”之物,通過聯想而導致移植發明的成果。壓縮空氣制動器的發明就是一例。
火車發明后,由于制動器的力量太小,在緊急的情況之下,常由于剎不住車而發生重大的交通事故。有一個叫做喬治的美國青年,他目睹了車禍的發生,于是就萌發了要發明一種力量更大的制動器,這就是移植的需要。一天,喬治從當地的報紙上看到用壓縮空氣的巨大壓力開鑿隧道的報道,于是他想:壓縮空氣可以劈石鉆洞,為什么不可以用它來制造火車制動器呢?就這樣,喬治找到了“可移”之物。反復試驗之后,22歲的喬治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壓縮空氣制動器。
移植法的應用不是隨意的,而是有它自身的客觀基礎,即各研究對象之間的統一性和相通性;移植也不是簡單的相加或拼湊,移植本身就是一個創造過程。
移植創造法的基本程序是:始于問題,通過移植對象的選擇、移植方式的選擇、移植技術方案設計,最終可獲得創造成果。
訓練1:選擇移植對象。
移植對象的選擇是指移植“供體”與“受體”的確定,即將誰移植?移向何處?創造中的移植過程,就是移植對象由供體推及受體的過程。這里的供體和受體是相對的,與移植目的有關。
如果移植目的是為了推廣轉移科技成果,即主動地將已有的科技成果向其他領域拓展延伸,則移植的供體就是該項“科技成果”,受體為“其他領域”。在這種移植中,首先要搞清該項科技成果的基本原理及適用范圍,然后思考這一科技成果在移植受體領域能否產生新的成果。
如果移植目的是為了解決某一創造問題,即為了用他山之石攻玉,則待解決的問題是移植受體,而引入的其他技術為移植供體。對于這種移植,首先要分析問題的關鍵所在,即搞清創造目的與創造手段之間的不協調、不適應問題,然后借助聯想、類比手段,找到移植對象。
進行移植創造時,要注意移植供體與受體之間的統一性、層次性和具體性。
移植不是把某一事物的原理、方法、技術等簡單地搬用到另一事物上去,而是要掌握兩者間的共性。移植成功的關鍵,正是這種統一性,否則就可能導致“機械論”和“還原論”。西方早期社會學家提出的“社會有機論”,把復雜的社會現象簡單地比附為生物現象,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移植受體與供體之間缺少必要的同一性,必然導致移植失敗,或移植對象變異。
事物、理論、技術等的移植,不能在任何層次上隨意進行,應注意移植供體和受體的層次性。事物、理論、技術等在同一層次上的相似點或相同點越多,移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航空技術迅猛發展,噴氣式發動機迅速取代螺旋槳發動機,但工程技術人員并沒有輕易放棄螺旋槳發動機這一技術成果,而把它移植到高速快艇上,取得了成功。有時,移植的受體和供體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它一定在某一層次或某一方面隱含著與供體的相關性,就可以移植。
移植的供體和受體之間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唯有共同性,移植對象才能從供體轉移到受體;唯有特殊性,受體接受移植對象后,才能為自己開辟創新的道路。掌握供體和受體的具體特性,是移植創新的又一關鍵?!熬唧w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應受到特別推崇。
運用移植創新時,要注意鄰近學科的研究情況,以便發現“他山之石”。學科中的“門戶之見”是影響移植的最大障礙。有的學者認為,在科學研究活動中,運用移植法的最大困難在于科學研究工作者有時不能夠理解其他領域內的新發現對于自己工作的意義,這是很有見地的。
訓練2:選擇移植方式。
實施移植創造通常采用直接移植、間接移植和推測移植等運作方式。
(1)直接移植。
直接移植是把一個領域的技術、原理直接“搬”到另一個領域,如拉鏈的發明源于取代鞋帶,后來人們將拉鏈直接移植到衣、帽、書包等上面;將家用吸塵器的工作原理直接移植到汽車用吸塵器的設計上;將國外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技術直接移植到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上。這類移植比較接近于類比,它的創造程度相對較低。
(2)間接移植。
在創造的過程中,由于技術水平或其他條件的局限,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對它的基本原理卻有一定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基本原理和已獲得的少量信息,從其他領域的事物尋求啟發,進行推測移植,以創造出新事物或新技術。如在對引進的國外先進機電產品進行反求設計時,需要推測其中的關鍵技術,以開發同類新產品,這時就用到推測移植。
無論哪種方式的移植,在實施中都要對被移植的技術要素(如原理、方法、結構等)進行分析,以便在技術層面上得到充分的實施。因此,在移植技術方式中又有所謂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和結構移植等。
(3)原理移植。
原理移植是將某種科學技術原理向新的研究領域類推或外延。二進制計數原理已在電子學中獲得廣泛應用,能否將其向機械學中移植,創造出二進制式的機械產品呢?事實上,人們已在這方面獲得了許多新成果,如二進制液壓油缸、二進制工位識別器、二進制凸輪轉動等。這些新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自動化機械中。
(4)方法移植。
方法移植是指具體的操作手段或工藝方面的移植。例如,將金屬電鍍方法移植到塑料電鍍上來,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定量研究)移植到社會科學里來(如計量史學)等。
(5)結構移植。
結構移植是將某種事物的結構形式或結構特征向另一事物移植。如人們將積木玩具的結構方式移植到機床領域,創造了組合機床、模塊化機床。再如,常見的機床導軌為滑動摩擦導軌,如果在摩擦面間安置滾子,則得到滾動摩擦導軌。與普通滑動導軌相比,滾動導軌具有運動靈敏度高、定位精度高、牽引力小、潤滑系統簡單、維修方便(只需換滾動體)等優點,從創造思路上分析,可認為這種新型導軌是平面滾動軸承結構方式的一種移植。
應用1:移植與類比的協同。
在應用移植法時,往往要借助類比法的啟示,或直接以類比法的應用為前提。要類比某一研究對象的已知東西,移植應用到有些屬性尚不清楚的其他研究對象上,必須設法找出這兩個看起來仿佛不相干的對象之間的某些共同點或相似點。兩者之間的共同點或相似點越多,移植的客觀基礎就越堅實。在一定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類比法可以滿足移植法的這種要求。因為類比法能夠根據兩個不同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的相似,推出其他方面可能隱含的共同點或相似點。這樣,通過類比推理,把一個研究對象的某種概念、原理或方法應用于另一研究對象的相似方面,正好為溝通兩個研究對象,創造性地應用移植架設了一座橋梁。
但是,由于類比是一種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難免帶有某些想象、猜測的成分,使得類推的結果難免帶有偶然性。這樣,借助類比的啟示和溝通所實現的移植,又決定了移植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試探性方法。創造性和試探性的統一,是移植法的一個突出特點。因此,應用移植法時要注意對移植對象和需求對象有充分的了解,并準確把握移植的限度。比如,打算將方便面的制造技術移植到方便米粉的開發上來,就應當對“面”與“粉”的制造特性有所了解,因為小麥與大米的屬性畢竟是有差別的,簡單地照搬方便面的工藝流程到方便米粉的制造上,可能會難以如愿。
再如,人的心臟運動雖然像唧筒一樣,包含有簡單的力學原理。心肌活動伴有生物電的變化,并受到神經系統的支配。因此,將力學原理移植到人工心臟的研究開發上,就不那么容易實現“拿來主義”。就是說,移植法的適應范圍是會受到一定客觀基礎與主觀認識的限制的。移植的跨度越大,這種限制表現得越突出。因此,準確地把握移植的限度,是運用移植創造法必須注意的問題。
應用2:移植并非隨意,要符合客觀規律。
移植思維方法的應用關鍵在于“移植”,然而移植的應用并非是隨意的,必須認識移植思維方法的特點和規律。一般來說,移植思維方法的特點有三個:
(1)相容性。
這一點在動物的器官移植上,表現的尤為明顯。近些年來,可以把一些人的眼睛、心臟、腎臟等器官,成功地移植到另外一些人身上。但是,這些移植必須有一個前提,即移植和被移植體之間必須有相容性,不產生“排異”現象。
(2)相通性。
即事物之間彼此連貫溝通,能夠通過某種中介把它們連接成為一個整體。
(3)優化性。
移植不是為了移植而移植,追求優化和高效是它明顯的特點。
移植思維方法是科學研究中最簡便、最有效的一種方法,也是應用最廣、最多的方法。無論是科學研究工作者還是實際工作者,只要掌握了移植思維方法的要點,留心世事,就能夠巧妙地運用移植思維方法,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答案:小東的爸爸開印章店。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五
一個小伙子到理發店理發,他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了一下店里的顧客說:“大約兩個小時?!毙』镒幼吡恕?/p>
幾天后還是這個小伙子來理發,他一進門便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了一眼店里排隊的顧客說:“大約三個小時?!毙』镒幼吡恕?/p>
一個星期后這個小伙子又來了,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到店里已經滿是顧客說:“大約四個半小時?!毙』镒幼吡?。
理發師望著店里的一個朋友說:“喂,比爾,跟著這家伙,看他去哪兒。他總是來問他理發得等多長時間,可是卻從來沒有回來過。”
不大一會兒,比爾回到店里,歇斯底里地笑著。理發師問:“他離開這兒去了哪兒?”
比爾揚起頭,笑出眼淚還掛在眼角:“去了你家!”
最初我以為這是個黃色笑話,后來覺得自己很慚愧,那小伙子是小偷,應該是偷東西去了,所以是個正經笑話。但是再看了一遍,還是黃色笑話,因為偷東西的話,可能前兩次就被人發覺了。
這樣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個關鍵的人物——比爾,他為什么會笑得歇斯底里,眼淚都出來了呢,不管他的立場是站在理發師一邊還是站在小伙子一邊,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為一個優秀的笑話,不應該出現這種紕漏,這說明我對此笑話的理解存在偏差。
馬克思說過:“思考一切。”所以,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條件下發生。文中有兩處涉及到故事的發生背景,一明一暗。明處為理發師的朋友名字為比爾,是一個明顯西方人的名字。暗處為理發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理發服務出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如果從明處線索來看,故事一般是發生在西方國家,但是,凡事怕就怕認真二字,所以我們還不能草率的下結論,還應該綜合分析,看哪個結果的合理性,現實性更強一些。
讓我們繼續來看。從暗處來看,我們似乎得不到什么確切的結論,但是從該笑話的'來源傳播過程來看,特別是考慮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認為這個故事發生是依托中國的背景發生的,相信大家都有等理發排隊的經歷吧。
可為什么作者會讓一個西方人的名字出現呢?他到底是誰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發師和小伙子兩個角色。
小伙子的活動很簡單,每次都是去理發店,問有沒有位置,然后去理發師家,再去理發店,再回理發師家,如是者三(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下去)。在這里我認為,理發店作為一個人數眾多,不受限制的場所,它隱喻著整個社會,而理發師則是社會的掌權者,而理發師的家,對小伙子則代表著可以暫時脫離社會,但又是一個不能長期居住停留的地方。
小伙子,顯然代表著一類人,關鍵點就在這個小上,代表著年輕。
我們想象一下,一個年輕人,跑到社會上問,有位置嗎?
這個場景,難道不覺的熟悉嗎?這是干什么呢?
對了,你答對了,小伙子正是代表著找工作的學生,理發店里的位置代表著工作機會,而理發師的家,正是我們可愛的學校。
這樣,整個笑話就可以翻譯成下面這樣:
本科畢業了,問有工作嗎?沒有,等兩年吧,唉,那只好上碩士了;。
碩士畢業了,問有工作嗎?沒有,等三四年吧,唉,那只好上博士了;。
博士畢業了,問有工作嗎?沒有,再等吧,唉,那只好上壯士了。
現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比爾是誰?
再想想,現在哪個比爾最牛?
恭喜你,又答對了,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樣你也就能明白比爾為什么笑得這么歇斯底里了,因為比爾大學沒畢業就去工作了,所以他看到小伙子為了工作還回去讀博士,覺得實在是太搞笑了。
綜上,這個笑話其實是在講上學和就業的問題。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六
深夜,剛從師傅那學有所成的小偷第一次入室行竊。這里沒有人守衛。小偷大搖大擺開了燈,坐到辦公桌前,打開抽屜,但沒翻動里面的東西就關好;接著他又打開了文件柜,拿出重要文件,再把文件柜關好;他還打開了保險柜,取出了鈔票,然后關好。
小偷想起師傅囑咐過他的話,在出門之前,把所有用手摸過的地方都用手絹擦了一遍。臨出門時,他又將墻上的電燈開關也擦了一遍。最后,用腿把門帶上。
“除非有人取文件或打開保險柜,否則沒人知道我來過吧!”小偷得意地想。
本篇答案將在下篇公布(點擊下一篇)。
上篇答案:
基德說要去掉樂趣,樂趣英文fun,fullmoon去掉這三個字母就是llmoo,注意那個b=:,b拆開得到13,而m是第13個字母,所以m=:,所以可以看出ll:oo,即11:00,所以是晚上十一點。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七
學習氣氛要輕松。
不要用舊式的數學觀念來教寶寶,也不要以大人自己的經驗、思維模式或是標準來要求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使用正向且輕松的互動模式。在玩玩具的心態下進行,而非以訓練的心態,不要讓寶寶有情緒緊張的察覺,如此才能讓孩子輕松的思考。盡量讓寶寶在放松的情況下進行,孩子的頭腦也較清楚。當寶寶不高興時就應該停止練習。
2數學邏輯觀念的重要性更甚于數字的記憶、計算。
如配對活動,可以發展寶寶對應觀念;排序活動可發展寶寶序列觀念;分類活動可發展幼兒的包含觀念等。這些看起來和數學計算無關,卻是幼兒學習數學必備的經驗。
3充分利用具體的實物,多為孩子建立具體的邏輯經驗。
數學本身就是抽象概念,寶寶抽象的數學概念不是經由符號或是書本來學必須建立在具體的經驗基礎之上。當孩子有了豐富的數學經驗后,他們甚至很快便學會舉一反三。
以后在幼兒階段時,也不應強求計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給予寶寶豐富的數學經驗。
4陪寶寶閱讀。
坊間有很多關于數學邏輯的書藉可以選購來幫助寶寶,在陪寶寶閱讀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急于把書閱讀完畢,而是要陪寶寶把書中的內容跟生活中的事物做對比的結合,說說跟故事相關的事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八
作為一個交易者,你能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在一次交易投入太多資金。投入越多,你的情緒壓力越大,最終可能把你壓垮。更為嚴重地是,這種感情傷害很難修復。
大多數的交易新手建重倉,希望一夜暴富。有經驗的交易者知道更多。在短線交易中,進出很快,交易多數多,幾筆大的虧損很快就會把你的資金吃光。一個好的能夠生存下來的短線交易者只會投入他的資本的極少比例到任何一筆交易。如果你資本不多,首選的交易系統要有很近的止損。同樣考慮看短期的圖表,比如1-5分鐘圖,這樣損失能減到最少。
過度自信能夠引發巨大的風險。“嗨。。。正面已經連續出了10次。。。讓我們把一半的資金押反面(下面確定是這個),賭一把。”
這種“確信”交易的問題在于:一)市場很少必須怎么走;二)其他人也認為是確定無疑而積極參與,所以當他們出錯的時候,反而加劇了錯誤(比如多翻空、空翻多)。
每次交易投入很小的比例冒險,你將會更為放松,而且交易能夠處理的更好。
思維訓練教學計劃(優秀19篇)篇十九
6點放學,雨還在下,麗麗為了考考青青,便對青青說:“青青,雨已經下了三天了,看樣子不打算停了,你覺得40小時后天會黑嗎?”
2.開燈。
3.分書架。
4.買飲料。
5.切西瓜。
6.年齡各是多少?
1.因為40小時已經超過了一天一夜的時間,但沒有超過48小時,所以用48去掉一天的時間24小時,剩余16小時,在下午六點的基礎上再加上16個小時,六點到夜里12點只需6個小時,所以剩余的10個小時是第二天的時間,即是第二天的上午10點,此時明顯天是亮的,所以那時天不會黑。
2.小軍拉第一次燈時燈已經亮了,再拉第二下燈就滅了,如果照此拉下去,燈在奇數次時是亮的,偶數次是關的,所以7次后燈是亮的,20次是關的,25次燈是亮的。
3.得到書架的三個人每個人拿出1000元,一共是3000元,將3000元給兩個人平分,也就是兩個人每人拿到3000/2=1500元,所以說,書架的價值應該是1500+1000=2500元。
4.先用40元錢買20瓶飲料,得20個飲料瓶,4個飲料瓶換一瓶飲料,就得5瓶,再得5個飲料瓶,再換得1瓶飲料,這樣總共得20+5+1=26瓶。
5.最多能將西瓜切1024次塊,就是2的10次方。最少切11塊。
6.把15分解因數,15=5*3*1*1或15=15*1*1*1,因此,這個家庭4個兒子的年齡為5歲,3歲,1歲,1歲或者15歲,1歲,1歲,1歲。這4個兒子中,有可能有一對是雙胞胎,也有可能有三個是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