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吉林導游詞篇一
從宜陽老城西行三十公里,到張午鄉程屋村西,再向南,沿著一條水泥路走大約兩華里就到了龍潭寺。
龍潭寺背依青山,面對洛水,坐落于一條峽谷的東坡之上,掩映于山色樹影之中。谷中溪水潺潺,從寺西流過,向北注入洛水。真是一個參禪靜修之地。
不知道是什么緣故,寺廟之外又建了一道紅磚圍墻,把整個龍潭寺圈了進去,以至于我們不能夠從真正的山門進入寺中,只能從東邊一個側門進入,通過一個凌亂的院落,來到寺中。和許多寺院格局一樣,自北向南依次是山門、大雄寶殿、寢殿。東邊一個跨院,是僧人起居的地方。寺中除房屋建筑是古跡外,雕塑、碑刻等大都是現代人的手筆。寺內冷冷清清,我們只見到兩個香客和一位居士,接待我們的是那位居士,他是洛陽人,退休后和老伴兒經常住在寺里,照顧已經九十多歲的老主持。我們幾個不禁感慨,像老人這樣真正不圖都市繁華并且一心向善的人真是太少了!
我們幾個,既不是香客,也不是研究佛教的學者,更不是想來佛門靜修,只不過是閑來無賴,偶一散心而已,這樣的地方也覺得無趣。香客告訴我們,后山有些景致不錯,于是我們就沿著溪流進山了。
我們從寺西山腰間的小路進山,山路崎嶇。眼望谷底,深約十數丈,亂石、清流、飛瀑、深潭相間。寺后二三百米處有一深潭,方圓不過數丈。遠遠看去,其水濃綠,平靜幽深。當地人說這就是黑龍潭,不知道有多深,天旱時來這兒祈雨,非常靈驗。我想龍潭寺之名大概緣于此潭吧。
“快來看!前面有道瀑布!”走在前面已到崖下的西甫和國文大叫起來。轉過一個小山包,往右,果然有一道瀑布,猶如一條白練從數丈高的山崖上倒掛下來。疾馳而下的溪水嘩嘩作響,水沫飛濺,在下面堅硬的巖石上生生砸出一個水潭來!站在瀑布前面,抬頭仰望,著飛奔的溪水似乎是從天空傾瀉下來,此時才真正體會到“疑似銀河落九天”之妙!身臨如此佳境,著實讓我們幾個驚喜不已,我們禁不住又想一探溪水的源頭了。
從瀑布下攀巖而上,太困難了,我們只好爬上瀑布右側的小山包,然后再往下走來到瀑布的上面。原來上面還有兩道瀑布,只不過不像第一道那樣陡峭、那樣高。每一道瀑布下都有一個深潭,水從潭中溢出,成為下一個瀑布的源頭。
我們依舊逆水而上,溪水在山谷間蜿蜒蛇行,水底時不時有河蟹悠然游走,有的甚至爬到水邊,我們伸就可以抓到。隔一段就有一個小瀑布,下面一個水潭。瀑布姿態各異,有的水流石上,宛如石上曬紗;有的兩邊巨石如門,就像開門泄水;有的巖石突出,猶如龍口噴水。水潭呢,有的小如浴盆,有的整個占據谷底,當住我們前行的路,有時我們不得不從長滿荊棘的山坡上繞道前行。潭中水無論多深都清澈見底,有的潭中居然還有小魚怡然游動,讓我們不由懷疑起“水至清無魚”的古訓來。谷底石頭是最多的,有大如牛的,也有小如斗的,溪水就在石縫間穿梭前行。這兒的石頭也是最有特色的,它不是廋漏鄒透那樣的奇石,而是每一塊石上都有圖案,青色底上白色花紋格外醒目,有的像流云,有的像飛瀑,有的如游龍,有的似飛鳥、人物。毫不夸張,這里的任意一塊石頭放在公園里,就是一塊上好的園林石!
山谷之中除了我們再無他人,是那樣空曠寂寥,也不見鳥雀的蹤影。兩邊山坡上滿是荊棘,少有大樹,偶爾也有一片掛滿果實的野棗林。
看看表,進山已經有一個半鐘頭,我們早已精疲力盡了。路越來越難走,抬頭看看前面,山重水復,不知何處是盡頭,于是我們不再前行,稍事休息,按來路返回。盡管我們沒有找到溪水源頭,但我們都覺得盡興。盡興而歸當然不虛此行。
我們本來是慕龍潭寺之名而來,在寺內倒沒有多少收獲,無意在這山水間收獲了許多歡樂。觀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天下山水應該大多如此吧?如我們這樣困守一隅無力遠行的窮人,得此佳境,也足慰此生了。
返回至谷口,遇許多當地的孩子們,他們不懼秋水之寒,在水中奔跑嬉戲,是那樣開心。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幾個自然不敢以仁者智者自詡,不過這些徜徉于山水之間的孩子們成為大仁大智者,應該大有可能吧。
吉林導游詞篇二
公元414年,高句麗第二十代長壽王為紀念第十九代王而建。十九代王名淡德,號永樂太王,溢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故此碑俗稱永樂太王碑或好太王碑。碑體為一方柱形角礫凝頁巖修琢而成,無碑額,碑座埋于土中,形制極富特色。高6.39米,寬1.35—2米不等。東南為正面,碑文刻,共四十四行,滿四十一字,計一千七百七十五字。碑文首先紀述高句麗建國神話,稱出自北無余的第一代國王鄒牟王是“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出生子;然后稱頌永樂太王攻掠六十四城和一千四百多個村莊的業績,最后刻記三百三十戶“國煙”和“看煙”,即守墓奴的攤派情況。
火車穿過老嶺的盤山隧道飛馳而下,邊境小城集安就會映入你們眼簾。從左側車窗遠遠望去,在龍山腳下,聳立著巨大的方壇階梯式的古墓,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將軍墳。它規模宏大,造型頗象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故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將軍墓正在龍山腳下,地熱優越,環境秀美。
這座方壇階梯石質古墓,全部采用精琢花崗石砌筑,共七階,第一階為四層石條鋪砌,其中最大一塊長5.7米,寬1.12米,厚1.10米,重約32噸左右。其余六級,每階皆由三層石條砌成。整個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積997平方米,頂部面積為270平方米。在陵墓的第五階正中,有早年打開的甬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體,邊長5米,高5.5米,四壁用6層石條砌筑,墓頂覆蓋一塊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達50余平方米,重約50多噸。墓室內的地面上并排置放著兩個石棺床,棺木及隨葬品早已蕩然無存。墳的上下到處都是巨大石條,光是墳的外緣石條就用了1100多塊。在墳的頂端,四邊的石條上留有排列整齊的圓洞,墓頂的積土中有板瓦、蓮紋瓦當和鐵鏈一類構件,可以看出是亭閣建筑的遺跡,這與北方其他民族的喪葬習俗極為吻合。將軍墳后面原有四座陪葬墓,一字等距排列,現僅存一座,建筑樣式與主墓相同,規模則小的多,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葬。
據考證,將軍墳應是一座高句麗王陵,當在4世紀末到5世紀初建筑。高句麗王朝始建于公元前37年,到這時已傳到十九代王好太王和二十代王長壽王。好太王已有陵墓。將軍墳距好好太王陵不遠,且墓道朝向太王陵。國內有關學專家學者認為,此應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的陵墓。“將軍墳”之稱是清末當地老百姓的,一直流傳至今。
萬余座高句麗古墓群中,有20余座繪有精美的壁畫,其題村廣泛,技藝嫻熟,絢麗多彩,飄逸流暢,距今雖已千余年,色彩仍鮮艷如初,由此可見當時的繪畫藝術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臨摹了大部分古墓壁畫置于博物館內供人參觀。著名的壁畫墓有角抵墓、舞踴墓、三寶墓、四神墓、五盔墳等。
長白山余脈老嶺山區腹地的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集中展現當地獨特的動值物資源和瑰麗的自然景觀。園內有5座峻峭挺撥的山峰——玉女峰、少女峰、參女峰、春女峰和秀女峰;還有幽谷銀瀑、高句麗采石場、天工神韻、望峰臺、仙人臺、藏心洞、懷古亭、洞天皓月、空中懸佛、抗聯遺址等38處人文自然景觀,既美艷多姿,又雄奇壯觀。幽谷銀瀑是一條數百米長的大峽谷,谷底流泉淙淙,有人工,天然瀑布兩處,巨樹和古藤形成的華蓋守護著古老的秘密,峽谷兩側陡峭的山巖怪石嶙峋,苔蘚遍布,身臨此境仿佛回到了盤古開天的洪荒年代。
洞天皓月景觀更為神奇,兩座20多米高的石巖,中間是一條刀劈斧削般的等寬縫隙,是謂“一線天”。站在“一線天”中間上仰望,“空中懸佛”正好夾在石壁上面橫空也世:一大一小兩塊橢圓型花崗巖石形成懸佛的頭、身,懸佛五官分明,鼻子上的皺紋清晰可辨,神態十分逼真傳神,其表情恰似在用力擠開石壁,附視著蕓蕓眾生從下面通過。造物主的神工鬼斧又制造了一個千古之謎。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們的集安一日游就這樣結束了,在這次旅游中若有不周之處還請提出寶貴意見,今后以便更好的為您服務。離別之即,沒有好送給大家的,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快樂,健康。再見。
吉林導游詞篇三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
日光に入って、大自然に入ることを歓迎します。北國江城に來て氷の情の雪の韻を見學します。私は@ガイド社のガイドです。趙銀芝と申します。趙監督、趙さん、趙さんもいいです。どうやって呼んだらいいですか?皆さんと知り合ってとても嬉しいです。
今日は私達は自分の幸せを頼りにして、自分に幸運をもたらしました。何日か見たことのない樹氷は今朝、枝いっぱいになりました。
吉林樹氷はその“冬の春”のような詩情畫意の美しさで、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と一緒に中國四大自然奇観と譽められています。私たちは通稱「木掛」と呼ばれ、霧と水蒸気が冷遇されて枝葉に凝縮された氷の結晶で、粒狀と結晶狀の2種類があります。吉林の樹氷は結晶狀に屬しています。水蒸気、溫度-25度以下、三級風より大きくない天気でこそ自然に形成されるのです。形成の條件が厳しいからこそ、中國の四大自然景観の一つに數えられます。
吉林市街區から松花江に沿って15キロは豊満水力発電所で、冬季の河川の水は水輪の機械を通して、水溫が上昇して熱くなります。真冬になると、水輪の機械から流れる水は4℃もあります。水面から湯気が立ち上り、川全體が白霧のように立ちこめて、久しく消えない。川沿いの長い土手、青々とした松が林立して、柳が低く垂れて、川の上で立ち上る霧が冷たい目に遭って世界的に有名な樹氷の景観を形成しました。
樹氷を観賞して、重んじたのは“夜は霧を見て、朝は掛かることを見て、近い午まで花を観賞します”です。
「夜見霧」は樹氷形成の前夜、江上の霧を見ることです。夜十時ごろ、松花江では初めから続いて霧が立ち込めていました。ますます濃くなってきました。大団の白霧が川の面からもくもくと立ち上り、両岸に冬の霧を漂わせています。
「朝見掛」は早起きして木を見ることです。十里の川の堤は黒々として森の木々が一夜にして一面の銀白色になった。ケシのヤナギはまるで玉の枝のように垂れ下がっており,群がっている松の針はまるで銀の菊のように咲き亂れ,きらきらと透明である。川の風が吹いて、銀の針がきらきらと輝いて、菊が揺れています。
樹氷は民間にもう一つの「夢を送る」という美名があります。人々はまだ夢の中にいるという意味で、空の殿さまが、真っ白で無垢な梨の花を屆けてくれました。唐の詩人岑參詩『白雪歌は武判官を北京に帰す』の二句の詩のように、忽は一夜の春風のように來て、千樹萬樹の梨の花が咲きます。
「晝下がりに花を見に行く」というのは、木が落ちた時のことです。一般的には午前10時ごろには、木の飾りが一枚ずつ落ち始め、続いて列になって降りてきます。そよ風に吹かれて落ちた銀片が空に舞っています。明るい陽光が上に照り映え、空には色とりどりの雪のカーテンが形成されています。冬に見たのは明らかに梨の花がちらつく絵だった。
昔話によると、松花江のそばには老母がいて、夫が早く死んで、三人の娘を育てています。生活には苦労があって、黒も白もない。三人の娘は親不孝で、ボールを押すようにお母さんを押してきて、もてなしもできませんでした。一日娘と二人の娘が三人の娘の家に行く途中、冷たい風がうなり、お母さんはもっと悲しくなりたいです。白髪と涙は風になびき、木につるされて氷になりました。人々は銀杏の枝を見ています。不孝娘を恨む。
観光客の友達、短い日程はもうすぐ終わります。一夜春風が來たら、千樹萬樹の梨の花が咲いた樹氷はあなたを一度も忘れないようにします。散は集いの始まりであり、私たちは再びこの玉樹瓊枝、銀裝に世界を包み、再び大自然に足を踏み入れることを願っています。吉林樹氷はその情熱、広い胸で國內外の各界の友達の到來を迎えています。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私の仕事に対する支持と協力をお願いします。
吉林導游詞篇四
吉林文廟位于風景秀麗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廟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體建筑按正南北中軸線排列。院內共有殿堂、配廡64間。建筑面積約1800平方米。吉林文廟規模之宏偉、建筑之精細、工藝之精巧,不僅在東北三省數一數二,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吉林文廟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親下圣旨興建的。1920_年,吉林巡撫朱家玉和提學使吳魯,鑒于原來的文廟殿堂簡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蘇訓導管尚瑩去江寧考察文廟(即南京夫子廟建筑),取回圖樣,在朱家寶的主持下,于東萊門外擇定新址(即現址)拓地興修,經兩年多的時間,于宣統元年(1920_年)文廟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和東西配廡和圍墻等全部建成。
文廟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構成三進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墻稱照壁。此墻比其余三面的墻高大、堅厚,長30米,高5米。據說當地不出狀元不能將照壁辟為大門。因吉林文廟落成后已廢除科舉,所以清至民國年間一直沒有開辟正門,人們進出文廟只能走東西轅門。照壁前面東西建成有磚樓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石碑二,以示路人對孔子的尊崇。東西轅門呈牌樓式建筑,為木柱、錫頂、瓦蓋,對開紅漆大門,其上分懸吉林提學使曹廣楨書寫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額,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從此門進出。泮池,是用青磚砌成,形如彎月,故又稱月牙池。狀元橋,是花崗巖石構筑的單孔雕欄拱橋,橫跨泮池之上,據說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從此橋上通過。
欞星門,在狀元橋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崗巖石柱組成的牌坊,每柱頂端均有“神獸”,牌坊的橫梁正中有“欞星門”三字。所謂“欞星”,即是古代傳說的“文曲星”,讓“文曲星”和“神獸”為孔子守大門,是將孔子神化的象征。樓星門之后有石碑兩通。
大成門,是欞星門北面進入主院的過廳,為五開間、歇山式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建筑,脊為高浮雕式龍鳳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無墻。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進院落的正中,是全廟的中心建筑。面闊11間。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高19.64米。雙重飛檐、歇山式廡殿頂,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建筑,可與宮殿媲美。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質牌位,兩側分別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質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廟。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歷代衍圣及其夫人絹質繡像。
大成殿東西兩側配廡為“先賢先儒祠”分別供奉七十九先賢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質牌位。
吉林文廟殿宇輝煌,氣勢軒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時期,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了我國古曲建筑藝術之精華,反映出當時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吉林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最衷心的歡迎。今天我將榮幸的作為導游帶領各位去參觀吉林霧凇。
【四大自然奇觀】
隆冬時節,北國大地千里冰封,白雪皚皚,但是在吉林市,人們通常會邂逅童話般的美景。那就是與黃山云海、泰山日出、錢塘潮涌并成為中國四大自然奇景的吉林霧凇(一說版本是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昨夜十里長堤還在寒風中搖曳,今天卻“忽如一夜春”一夜之間,松花江兩岸的江堤上就變成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種類、形成條件】
霧凇通稱樹掛,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載霧凇的國家。早在公元前,《春秋》一書中就有霧凇記載,稱為“樹稼”;南北朝時《字林》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寒氣結冰如珠,見晛(xiàn)乃消,齊魯謂之霧凇", 這是早在1500多年前出現的“霧凇”一詞。 以后又有多種叫法,都是指霧凇。
【形成原理】
那么吉林霧凇是怎么樣形成的呢?接下來就給朋友們介紹下霧凇的形成原因
從吉林市區溯江而上是著名的豐滿水電站,大壩以上,是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松花湖。每到冬天,盡管松花湖湖面一抹如鏡,但是在冰層下方幾十米的水域。仍能保持在4℃.湖水從水輪機中流出,水溫和地面溫度經常在30℃左右,形成了松花江幾十里不凍的景象。從水面源源不斷地蒸發出水氣,整個江面霧氣騰騰,久不消散。在一定溫度、風向等條件作用下霧氣遇冷就凝成了霧凇。
【觀賞三個階段】
觀賞霧凇,主要分為三個時段,即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 。
【夜看霧】
夜看霧,是指在霧凇形成的前夜觀看江上出現的霧景。大約在夜里十點多,松花江上開始有縷縷霧氣,繼而越來越大,越來越濃,大團大團的白霧從江面滾滾而起,不停地向兩岸涌去。霓虹流轉的亭臺樓閣岸在霧氣的籠罩下變得撲朔迷離。
【晨看掛】
晨看掛,是早起看樹掛。當冬日的太陽冉冉升起,松花江兩岸的十里江堤都掛滿了霧凇 。一株株,一串串,一條條。把人們帶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美不勝收。
【待到近午賞落花】
那么待到近午賞落花呢?
是說觀賞霧凇脫落時的情景。一般在上午9點以后,在陽光、微風的作用下,霧凇開始一片一片脫落,接著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紛飛的霧凇落到人們的肩上,別有一番風味。
【清潔功能】
霧凇不僅給人以美的感受,同時它還具有許多獨特的功能
人們在欣賞霧凇時,都會感到空氣格外清新,這是因為霧凇。。。空氣中存有大量微塵,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霧凇島】
在吉林有一個著名的霧凇觀賞區——霧凇島。霧凇島位于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韓屯村,距市區30多km ,小島四周環水,是一個天然的島嶼。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天的霧凇島美的自然,離遠望去,像是一個含情默默的少女從迷霧中走來。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迷人的景色每年霧凇島都吸引大批的攝影愛好者來此拍照。
霧凇島的霧凇一般在下午3點以后飄落,玩累的人們可以坐在東北火炕上,品嘗著傳統火鍋美食,很是瀟灑自在。
【近年取得成績】
從1991年起,吉林市政務以霧凇美景為載體,舉辦“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1995年,第五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制作的一套兩枚中國吉林霧凇郵票,現已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同時以霧凇為主的題的書法、攝影、冬季賽龍舟等為霧凇冰雪節增添了許多文化內涵。
【結束語】
觀霧凇奇景,賞民族風情,品嘗風味美食,與滿族人載歌載舞一定會讓您不虛此行,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們,我的解說到此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