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人篇一
清明時,油桐便開花了。
每到油桐花開的季節,我的思緒就如隨風紛飛的油桐花瓣,飄向遠方,追憶著逝去的光陰與遠行的故人。
那年,和幾位好友到山上的桐花林,滿山油桐星星點點、交映成雪,染白了晚春的山巔。
冷不防的寒霜,驟然地飄降于心間,我們面面相覷,心中隱約有不祥的預感。
不知是誰使勁搖著油桐樹,霎時落雨繽紛,n的笑容燦爛如花雨,開心地說:“明年我們再來看油桐花!”秋天初至的時候,前去拜訪n,她興奮地指著兩株修長、抽著綠葉的小油桐樹說,她要在庭院里遍植油桐,等油桐樹大成蔭、花開枝頭,就可以年年賞花了。n發亮的眼睛里,閃動著美好的桐花之夢,感染了在場的朋友們。
孰料來年初春,山上的油桐花和她庭中的小小油桐,都還來不及茁壯、開花,n竟因一場車禍意外往生!約定也就這樣飄散于無常風中……但我深深記住了那年的油桐樹,以及油桐樹下的n。
另一片桐花林里,則有著另一位朋友c的回憶。
同樣是個起風的暮春黃昏,我和她全家登高上山賞油桐。孩子們在樹下追逐奔跑,笑聲在林間流動,c和先生儷影雙雙,并肩笑看桐花,又不時轉頭和我共話舊事。風聲、笑語、飛舞的油桐花瓣,編織成一片幸福的風景。
不過數年光景,傳來c因婚變而黯然結束生命的消息。一時之間,我沉默、悵然,感嘆世事無常、好景短暫,人如落花。那些同賞桐花的吉光片羽,飛絮般無聲地沉落心底。
當年滿山油桐飛白雪,今日花落人亡兩不知。
那兩片桐花林里,深埋著我的兩位故人。但愿此時此刻,他們已前往比桐花林更美麗溫暖的國土,遠離煩惱悲傷,不再愁憂痛苦。
故人篇二
投稿
類型:信、抒情
好想回到有你的日子。
是你讓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我覺得和你在一起,我的心什么都不用想,很平靜、很安逸。你的相伴讓我的生活充滿了色彩,雖然我們現在居住在不同的城市里,但聯系著我們之間的那一根線,一根友誼之線是永遠不會斷的——我堅信!
好想回到有你的日子。
有你的日子里,我發現那個才是真正的我,而現在我腦中充斥著各種煩惱。因為現在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無端闖入了我的世界,把我的一切都打亂了。而這些人,卻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人,注定出現,又注定與我相遇。一切都使我感到無奈。面對朋友,我保持沉默,因為我們的私心太多,面對家人,我保持疏遠,因為我的秘密和年齡一樣在增多。多希望再次的,像以往一樣,可以和你談談心。
好想回到有你的日子。
有時候,我總想要站在懸崖邊眺望,而又仍總是出現在我的身后,想把我推下去,我恐懼,我畏怯。好想念你陪伴我的那個時光,因為在我眼中,你永永遠遠是我真正的朋友。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愿意永遠停留在那一刻,永遠陪在你的身邊。
你永遠的朋友2019.4.11
作者:榮玉
故人篇三
大學里與你是好友,在你我共同為理想奮斗的時候;在你面臨人生的選擇的時候;在我遭受失敗打擊的時候沉醉著友情的可貴。
畢業后我工作來到了這里,你讀研也到了這里;當你說出那三個字并且講了你的真正想法時我真的驚呆了,你一直以為我在追你,原因只有一個------“我對你太好了”。從那以后你我的關系飄忽不定,不斷出現摩擦,說真的每次見到你之后我都痛苦萬分,關心你怕你誤會;不理你又于心不忍……在經過無數次的不快之后你我終于關系破裂,那時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最近的距離最遠的感覺。
即便是這樣我依然把你看成我最好的朋友,無論我們之間有多少誤會。你生日那天我剛好出差回來,包好了一本英語字典(我知道你當時在準備gre),邁出門的腳又收了回來,何必打亂你本來已經平靜的心呢?于是撕爛字典的包裝,將賀卡輕輕的放在抽屜的最深處,用心來祝福你。
我的生日來到了,那天我收到了你的祝福,高興極了,你的話讓我深深感動,有你這樣的朋友真的值。你說不知該如何再面對我,我理解你,能收到你的這封email我就很開心了!晚上有位朋友要離開,我送她到火車站,車上收到你的電話你也要到火車站去送她,當時我的心情很復雜,不知為什么既希望見到你又不希望見到你,于是我將決定權交給了上天,當火車徐徐離開車站的時候你仍然沒有出現,或許我們真的.無緣,我這樣安慰自己。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當我在外地出差的時候忽然接到了你的電話,沒有說什么,只是相互問候了一下,我們還能期望什么呢?不過說來也很湊巧,就在你打電話的前一天晚上我就打算寫一點東西來紀念我們這一段經歷,然而我不滿意自己寫的東西,一氣之下就刪掉了。經常在班級信箱中看到你的文章,你的留言,這也正是我了解你的方法,不知為什么最近沒有消息了,學習太忙么?曾經聽你說過你喜歡孟庭葦的歌,現在我正放著她的一首歌-------《啞啞與亞亞》,還記得你的‘丫丫不想作姐姐’網友么?桌上放著你送我的石頭,我帶著她輾轉南北,從不讓她渴到,你說過她也有生命,長時間沒有水她就會死掉的,我不要她死。
1.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是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記了。
2.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愿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3.愛情是燈,友情是影子,當燈滅了,你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給你力量的人。
4.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誰。
5.愛情,要么讓人成熟,要么讓人墮落。
6.舉得起放得下的叫舉重,舉得起放不下的叫負重。可惜,大多數人的愛情,都是負重的。
7.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后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8.一個人一生可以愛上很多的人,等你獲得真正屬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會明白一起的傷痛其實是一種財富,它讓你學會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愛的人。
9.年輕的時候會想要談很多次戀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終于領悟到愛一個人,就算用一輩子的時間,還是會嫌不夠。慢慢地去了解這個人,體諒這個人,直到愛上為止,是需要有非常寬大的胸襟才行。
10.當明天變成了今天成為了昨天,最后成為記憶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被時間推著向前走,這不是靜止火車里,與相鄰列車交錯時,仿佛自己在前進的錯覺,而是我們真實的在成長,在這件事里成了另一個自己。
11.離開我就別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縫補也會遭遇穿刺的痛。
12.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于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
13.我喜歡并習慣了對變化的東西保持著距離,這樣才會知道什么是最不會被時間拋棄的準則。比如愛一個人,充滿變數,我于是后退一步,靜靜的看著,直到看見真誠的感情。
14.男人的愛是俯視而生,而女人的愛是仰視而生。如果愛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視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視的男人就越少。
15.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舍棄世界。
16.在自己面前,應該一直留有一個地方,獨自留在那里。然后去愛。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誰,不知道如何去愛,也不知道可以愛多久。只是等待一次愛情,也許永遠都沒有人。可是,這種等待,就是愛情本身。
17.有誰不曾為那暗戀而痛苦?我們總以為那份癡情很重,很重,是世上最重的重量。有一天,暮然回首,我們才發現,它一直都是很輕,很輕的。我們以為愛的很深,很深,來日歲月,會讓你知道,它不過很淺,很淺。最深和最重的愛,必須和時日一起成長。
18.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真正快樂的男人,才能帶給女人真正的快樂。
19.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沒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沒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連這個都沒有了,她只有不幸。
20.一段不被接受的愛情,需要的不是傷心,而是時間,一段可以用來遺忘的時間。一顆被深深傷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理解。
故人篇四
;二叔有一個在我看來很好聽的名字:劉宏金。
那一夜,二叔摟著我的父親,拼命地喊,可是,我的父親再也沒有答應他。父親走了,二叔說,他等于少了一只手,許多話,他不曉得和誰說了。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二叔傷心地哭。
二叔和我的父親,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好筆桿。父親教我們寫毛筆字的時候,就說,你二叔,不也是我壓迫著操練寫成了字的么。看著父親那很得意的樣子,我們沒有誰不敢相信父親。后來,二叔總會給字寫得稱展的兄弟姐妹們多發幾毛壓歲錢。自古,村子里就有一種偏見:字寫得稱展的,才是真正的有文化。因而,父親和二叔,盡管只上過五年小學,卻在別人眼里,就是文化人,是懂知識和禮儀的。平日里,我也喜歡舞文弄墨,于是左鄰右舍都說,劉家的老二,筍子高過竹了。每每聽得別人夸贊,父親和二叔比我還要高興,樂呵呵的,說,他讀了那么多書,總不能都是讀進牛屁股了,應該的嘛。
為生計,二叔走南闖北,他和父親都吃苦不少,那時,什么都講成分,包括讀書,也是要講究成分的。富農的崽,讀什么書呢,難道還想翻身當富農,給我放牛去吧。村支書這樣一句話,二叔和父親,便就做了一輩子老老實實的農民。二叔給我們擺談這些往事時,總是郁郁寡歡的,長長地嘆氣,眼睛潤潤的,就連胡須,都是直直倒立著。若是喝了半兩酒,他便會語無倫次地叮囑我們,爭氣,爭氣,要學會爭氣!
二叔喜歡喝酒。困了,倦了,累了,要喝了酒后方才舒服。高興,逢喜事,或莊稼長勢好,收成不錯,也要喝酒。酒是二叔自個兒釀的,用苞谷,紅苕,高粱,或者大米,煨火慢慢燒烤。平日里,一個人在家,便是細細地飲,直到喝見了缸底,便又烤上幾鍋,放在黑屋角里,逢節日,則舀出來喝。當然,每每逢得有客人來屋,則是要多喝幾杯的。若是遇得客人不好喝,捏著酒壺硬是不讓倒酒,勸了數次,還不見松手,二叔便會裝出生氣的樣子,憤憤地,說,怕我沒酒喝么,長江黃河都干了,我家酒壇子,是不會干的。弄得一堂人,捧腹大笑。
二叔好客,且為人處事敢作敢當,村子里的人給他取綽號為“國務院院長”,二叔覺得這個綽號沒哪里不好,人家喜歡那樣稱呼他,便也樂呵呵地答應著。村子里的大小事,別人都喜歡說與二叔聽,他們喜歡聽二叔是個什么處理意見,年輕人都出了門打工,留守村莊的老人和婦女,凡事都喜歡二叔給他們拿個主意。鄉里干部到村里去時,總是勸二叔向組織靠攏,村民還一致要二叔當村主任,二叔不干。二叔說,村官兒太小,還是當“國務院院長”好。
我曾經在一抹薄薄的玻璃塊內見過二叔和父親年輕時的合影,穿著上下各兩個口袋的白襯衣,灰色褲子,留三七分的兩塊瓦頭式發型,并排站著的那種姿勢,甚是英俊瀟灑。二叔和父親的照片,常常使我想起那些匆匆流失的歲月。是歲月,催人老,催人離去,這個關口,輪到誰,都躲不過的。有一日天將要黑之時,我在老屋外的曬場上,看見樓下的二叔,彎著腰,低著頭,吃力地背著一捆干柴棒,正往家里趕。二叔在一梯稍高的石階上,徘徊了好一陣子,他顫悠悠地伸出左腳,想努力跨上石階,但明顯力氣不支,便又退了回去,伸出右腳,正想往上撲,然而一個筋斗,嘩啦一聲,柴棒從二叔背上滾落了下來,正壓著了他的腿。我幾乎是一口氣沖了下去,一雙手舉起壓著二叔的干柴棒。二叔努力爬了起來,裝著沒事的樣子,但我明顯發覺,二叔,他真的老了。一個人,吃完人間那么多的苦痛,歷經人間那么多的災難,便就匆匆老去了。至今,那張照片上的兩個人,一個已經去了好些年,另一個,也是接近花甲之年的老人了呢。
每一次離開村莊,二叔總要送我翻過老屋對面的那座坳嶺,有時,是要直接把我送至六里外的鄉場上,見我趕上了回城的客車,方才回家。在城里工作和生活了這么多年,可二叔在送別時的那句話,我是不會忘記的——滿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干爹
小鎮緊壤湘西南的那邊橋頭,每日都會擺出一個攤兒。鐵錘、榔頭、細鐵絲、起子、火鉗、老虎夾、鋼釘磨成的鐵鉆……這類器物就掛在攤子空箱內的晾桿上。箱子旁邊整齊地碼放著不同碼子的鞋,鞋堆高的,則為已經修好的鞋,矮一些的,則為還沒有修好或即將要修好的鞋。箱面是一個用來操作修鞋的平臺,擺放有各色鞋線、爛膠片、502膠水和別的其他膠水或雜物。箱面極窄,可最后還得留下一些空地,用來擺置修鞋臨時擱放的工具。修鞋者,是我的“結伢”(干爹),一個剛剛而立的小老頭兒,頭發蓬亂,胡須似乎從來就沒有刮過,長長的,垂在下巴上。他戴一副眼鏡,樣子卻是很精神的。
阿火——阿火——
我打開后窗,小心翼翼地爬到陽臺上,沿著門前的竹尖望下去,我看見了干爹,他的肩上多了一條潔白的汗巾(大概是某女人贈送的)。他正坐在坳下的樹腳,擦著汗,等我。實際上,干爹原本是一個和我素不相干的人。因為父親相信命相,父親說,我的命相屬火,要保住我健康成長,就得找一個命相屬水的本家人,來壓一壓我的火。我和干爹趕到小鎮擺攤的橋頭時,太陽就已蹦跳出來了,街面上也已經來了不少趕場的人。干爹是單身漢,出門從來就沒有什么牽掛,一個人的家,一個人出了門,屋子就空落了。我給干爹做伴,多少讓他覺得了溫暖。我容貌的丑,被他的寂寞掩蓋了。
干爹修鞋的時候,我就待在一邊打雜。一會兒給他遞上起子、刀具,或者修鞋用的線條,一會兒又得接過他剛剛修好的鞋子,將鞋子整齊地擺放在鞋箱旁,甚至有時候,得跑到湘西南那邊的白水洞,打井水喝。我實在是懶,干爹連聲催了幾次,我都懶得動身,于是他便責令我:你去不去,你到底去不去。他手里舉著修鞋的細鐵絲,做著要打人的樣子。我扭捏著身子,慢騰騰地,老半天也不給他把水打回來。干爹在鞋攤邊渴得心里慌,四處打望著,卻依然不見得我人影兒,干脆就跑到橋下的溪里喝水。
實際上,干爹的生意一點兒也不好。不,應該說是他一日的收入實在太少,生意倒是火爆得緊。一個趕場日,干爹要修理上百雙的鞋子,有的是破了皮,有的是斷了底,還有的是脫了色。哪兒爛了,干爹都能修,但價錢一律五分一次,而且,熟人熟面孔的,免費修理。如此下來,一個趕場日也就充其量五塊錢的收入。
太陽就要偏下西山了,街面上的人稀了,干爹開始收撿攤了。攤上一地的鞋子,修好了卻還沒有認領的、來認領過了卻還沒有修好的、剛剛帶過來的、擺放很久了的,一切還停留在攤子里的鞋,干爹都似若寶貝一般,小心翼翼地放回鞋箱內,上了鎖,回到屋后再翻出來修理。
末了,干爹總不會忘記跑到肉鋪里,割上一刀肉,掛在鞋箱的擔子那頭。我跟在干爹的擔子后面,心里想著晚上的肉宴,大滴大滴的口水,情不自禁淌了出來。
(劉燕成,苗族,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民族文學》《四川文學》《歲月》《雪蓮》等,出版有散文集《遍地草香》《月照江夏韻》《黔山秀水》等。)
編輯:劉亞榮
相關熱詞搜索:;故人篇五
;莎士比亞說:“書是人類的營養品。”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關于書的名言,不勝枚舉。書于我無比重要。
閱讀為我打開了一扇扇神奇的門。
我讀的第一本課外書是在我十五歲上師范學校那年。我清晰地記得那時借的第一套書是——《青少年十萬個為什么》。這套涵蓋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氣象科學的科普讀物像魔術師般為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我張開好奇的眼睛重新打量這個世界,發現了一個又一個以前未曾觸及的新世界,發現了更為廣闊的天空。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在上師范學校之前,除了教科書里教的,其他一切全不知曉,真真是一心只讀教科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借著這套書,我跳出了狹窄的井底,看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也因為這套書,班上的同學親切地稱我為“百科博士”。我受之有愧但又心生歡喜。
《青少年十萬個為什么》為我打開看世界的眼睛的同時,也引導我把目光瞄向其他書籍。也許是巧合,正處在青春期的我沒有被當時流行的言情小說所吸引,卻迷上了中國古典愛情文學。《牡丹亭》《琵琶記》《墻頭馬上》《西廂記》等作品就是在這個時候接觸的,看著書中的女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蕙質蘭心出口成章,心里羨慕得不得了。于是,我暗下決心要像她們一樣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看書之余勤練基本功,書法、粉筆字、排筆字就是在當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無法比擬書中的美才女,卻著實讓自己進步不少。
閱讀讓我變得更加自信。
我家里是多女戶,小時候穿的衣服常常是老大穿不了的老二穿,老二穿不了的老三穿,接力穿到衣服穿壞了為止。鞋子更是少買,大冬天里光腳丫是常有的事。物質貧乏的年代,最奢望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就會有新衣服穿,過年就會有新鞋子穿。人窮很難志不短。因為穿不起新衣服,買不起新鞋子,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雖然總是倔強地抬起頭顱,但是心底的自卑卻無處遁跡。
后來在大量閱讀后,我才發現高貴的靈魂不需要華麗的衣服來裝飾,卑劣的靈魂再昂貴的衣服也掩蓋不了。也是在大量閱讀后,我發現就算穿再漂亮的鞋子也走不出短淺的目光,宏偉的目標不是光穿漂亮的鞋子就能抵達得了的。是閱讀讓我明白:物質可以貧窮,但精神不可以。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為有了書的滋養,我開始變得越來越自信,心底的自卑在一點一點地消逝。
閱讀給我的工作帶來巨大的便利。
工作后,我發現在師范學校里啃的書,給自己的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便利。《兒童心理學》讓我學到多方面地了解學生的方法,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也開展得較順利;面對好奇的小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我看的《青少年十萬個為什么》又幫了我的大忙。我可以輕松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哪怕如熊熊烈火般刁鉆古怪的問題,我也能輕輕松松地化解。有時遇到自己知識范圍外的內容,我秉承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教誨,坦誠地告訴學生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和學生一起去尋找答案。學生們對“博學”而又坦誠的老師很是崇敬。
為了不愧對學生那崇敬的眼神,我努力提升自己。在工作之余,我開始參加自考,先考小學教育專業專科,后考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也許是以前書讀得多了,各個科目居然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讀起書來竟不覺費力,逢考必過,創造了我們學區自考用時最短的紀錄,還是當時學校第一個拿到學士學位的老師。有了更多專業知識和理論的加持,我開展起工作來更加得心應手,不僅上課很受學生的歡迎,還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
閱讀讓我的生活變得快樂而充實。
回想當時讀書的情節,我的記憶深處清晰地刻著一件事。那是2002年,我被《紅樓夢》中遺世而獨立的林黛玉迷得“神魂顛倒”,上完課就捧起《紅樓夢》,看黛玉初進榮國府那嬌俏可憐的樣子,心生愛憐;看黛玉葬花跟著哭了一通鼻子;看黛玉聯詩又為黛玉出眾的才華傾倒……總而言之,《紅樓夢》像磁石般牢牢把我吸住了。每天晚上看得眼皮直打架困得不得了,但是腦袋瓜卻興奮得很,像電影回放一般在腦中不斷浮現書中的情節。
那段時間,白天總是頂著一雙熊貓眼去上課,上完課又趕緊回宿舍啃書。現在想來,當時那段日子是再單純、再快樂不過的了。
閱讀給自己和女兒帶來巨大的福利。
大量啃書也給自己養育女兒帶來很大福利。女兒出生后,我基本上天天給她講睡前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都是張口就來,有時干脆現編,常常把她逗得哈哈大笑。可能給女兒講故事多了,她讀幼兒園中班時就反過來開始給我講故事,看我要睡覺了,她就坐在我旁邊一本正經地給我講故事。她小的時候,我給她講睡前故事是希望她盡快入睡;她給我講故事,我絕對不能睡著,要是我睡著了她就“威脅”我——你不認真聽故事,我就再也不給你講故事了。好吧!我只能努力撐開沉重的眼皮,努力認真地聽故事。有時女兒講的故事相當有趣,我立馬翻身坐起用筆把內容記下來,可這一記就再無睡意。
上小學時,女兒會不斷向我推薦她喜歡看的書目,然后我們一起看相同的書。此時,她已練就一目十行的本領,我卻習慣逐句逐字地細讀慢品。我這“笨鳥”只有先飛、勤飛,才能趕上女兒的閱讀節奏,才能和她交流書中的情節、書中的人物。記得女兒上四年級時,我們一起看曹文軒的《蜻蜓眼》,我們都被書中的情節感動得哭了。兩個人一邊抹眼淚,一邊看書,弄得孩子爸爸莫名其妙。我和女兒卻哭著笑。
上六年級時,女兒和我聊蘇東坡,說她更喜歡蘇東坡“人間至味是清歡”的淡泊,喜歡“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卻鮮少喜歡“大江東去”的豪情。《蘇東坡傳》我還沒看過,為和女兒聊蘇東坡,我趕緊翻出《蘇東坡傳》惡補一番。
現在,女兒已經上初中了。初中的課業負擔重,可女兒一點也沒放松閱讀。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她都會和我一起看書,這是再愜意不過的事了。
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個知識點討論半天,有時我們會為一個人物行為舉止是否合理爭論好久。有時也會因為和女兒的意見不合而“反目”,但是很快又和好如初了。讀書時,我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而是女兒的朋友,女兒的伙伴。
在閱讀探討的過程中我和女兒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看著女兒在別的朋友面前夸耀自己的媽媽,心里著實開心。
從不識愁滋味的少年到少欲心靜的中年,閱讀伴我度過了綿長的歲月,給予了我最舒適的陪伴。閱讀讓我成長,讓我有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氣度;閱讀在涵養我的同時,也滋養了我的女兒。書也已然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當我坐在書桌前寫下這篇文字時,門鈴響了,快遞員把書送來了——我的老朋友來了。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榜頭小學?搖?搖責任編輯:王振輝)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