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小吃作文400字 家鄉小吃作文800字篇一
說起特色小吃,就不能不提到我的故鄉,一個湘西的小縣城,地方不大,民風很淳樸,人文氣息很濃厚。離碼頭不遠的市場上熱鬧非凡,經常是人潮洶涌,窄窄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攤販。我最喜歡跟著母親去趕集了,因為這一天比往常都要熱鬧,商品也比往常豐富許多。
這里的人們心靈手巧,能想出許多巧妙的食譜,制作出很多令人驚奇的美食。最出名的是本地的酸蘿卜,別小看這道不起眼的小零食,口味獨特,十分暢銷,現在甚至出口了呢。很多人買來送給親朋好友,大家品嘗過以后都贊不絕
我來介紹一下簡要的制作方法吧,本地出產的紅皮蘿卜個大又圓溜,挑選個頭中等的蘿卜洗干凈了,切成片,放進壇子里邊用酸水泡個十天半個月就行了。當然這酸水是特制的,里邊還得擱上冰糖,吃起來酸酸甜甜的,還很脆爽。記得大姐結婚的時候,家里買了很多這種蘿卜招待客人,都被一掃而空。
糯米蓮藕是一道甜食,我們那里的農戶到了夏天喜歡種蓮藕。蓮藕有很多種吃法,大家熟悉的吃法有素炒藕片,蓮藕燉排骨,白糖涼拌。我們這里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把蓮藕切成一段段的,清洗干凈,把里面的空隙處塞上糯米,然后放進油鍋里炸,炸出來的口感很好,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早餐小點心就是金黃的糯米糍粑,小販把糯米切成三角形,放進油鍋炸成金黃色澤,整條街都能聞到那濃濃的香氣。五角錢一個,拿在手里還燙手呢,就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燙的齜牙咧嘴的同時又很滿足。你看這糍粑外邊金黃酥脆,里面的糯米香甜綿軟,香味始終在口中回味無窮。哎,不騙你,絕對是人間美味。
小孩子就是嘴饞,到了市場上光想著吃了,呵呵。也怪不得俺么,那么多美食讓人眼花繚亂,肚里的饞蟲四處亂躥,不安分么。上躥下跳了半天,肚子餓了吧,來上一碗米豆腐好了。軟軟的米豆腐加上特制的辣椒醬,強烈的辛辣味刺激了味蕾,胃口大開,常常一碗都不過癮呢。
要知道我們這里的辣椒醬也是特色食品,我老媽是制作辣醬的能手。她會挑選上好的干紅辣椒,洗凈曬干水分,油燒熱,把辣椒放到鍋里去炸香脆,火候要把握好,不然辣椒就燒糊了。炸好的辣椒撈出來放到陶制的擂缽里用木錘使勁搗碎,還得加上蒜子和生姜,這樣搗出來的辣醬才特別香。搗碎的辣椒末裝在玻璃瓶里邊,上面淋上一些香油,這樣保存的久,要吃的時候勺一點出來做調理,是很好的調味品額,涼拌菜味道好不好,就靠這辣椒醬調味了。
到了清明時節,我們這里去掃墓的人們還會制作一道特色美食用來祭祀。是什么呢?當然是蒿菜糯米飯了。說起這糯米飯,因為工序麻煩,而且需要一道特殊食材,所以平時是吃不到的,算一道時令小吃吧。四五月的時候,田邊地頭的蒿菜四處可見,綠油油的一片,散發出特殊的艾蒿氣息。拎上籃子,半個小時就能采滿一籃子。回家以后,把蒿菜洗干凈,用鹽水把苦水揉搓掉,加點兒鹽,和上糯米,拌上切碎的臘肉一起煮熟。哇塞,煮出來的米飯是亮晶晶的綠色,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很養眼。而且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因為里邊的食材有蒿菜,糯米,臘肉。你想想,這三種香味混合起來,相信全世界也沒有幾個人不喜歡這道美食的。
過年北方人喜歡煮臘八粥,而我們這個南方小鎮喜歡做糯米糍粑。我姨媽住在大山里,他們家住的是木制的吊腳樓,冬暖夏涼,十分舒適。過年,地里的糯米豐收了,為了慶祝這一年風調雨順,大家會把上好的糯米煮熟,放到自制的石臼里,派上十幾個壯勞力輪流把糯米搗成糍粑。這可是個苦力活,大伙兒要把上百斤的糯米搗成糍粑要從大清早忙到天黑才能完成任務。
我有幸見過搗糍粑的過程,場面十分壯觀。男子漢脫掉上衣,背上流淌著汗水,胳膊上的肌肉有節奏的一鼓一鼓的,在冬天的白色霧氣中升騰著熱氣,仿佛一尊尊大力神,比那些健美教練更具有原始奔放的美感,可惜那時候沒有照相機,不然能拍到幾張好照片。
糯米搗好了,還需要人用手工做成一個個圓形的糍粑。我試著稱量過,一般的糍粑四個一斤。當然還有最大的,這種糍粑比一般的`糍粑個頭要大,有臉盆大小,中間留一個孔,曬干后用繩子穿起來掛在墻上,想吃的時候切上一塊煮熟就行了。除了白米糍粑,還可以添加綠豆,做成綠豆糍粑。或者加上曬干的蒿菜,做成蒿菜糍粑,都十分美味。吃的時候,可以加上豬油白菜煮熟,加點鹽;喜歡吃甜食的可以放白糖。也可以用油煎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放在炭火上烤熟了,包上咸菜或者白糖就可以了。烤的過程十分有趣,用火鉗放在炭火上烤,等到糍粑中間鼓起來,變成一個圓鼓鼓的大胖子,就熟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取下來,中間填上各種食材,很美味。
圓圓的糍粑象征著這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寓意吉祥,吃起來美味可口,烹調又簡單,所以這個風俗一直流傳了下來。用糯米制作是因為口感好,每年姨媽都要送我們家幾十斤糍粑,平時不吃的時候用冷水泡在盆里就行了,可以保存很久。
離開熟悉的故土,離開熟悉的人,也遠離了從小吃到大的家鄉風味美食,才幡然醒悟家鄉的一切都是如此親切美好,那么耐人尋味。偶爾在夢里與我的故鄉邂逅了,這份感覺竟然也甜蜜如往昔,仿佛又變成了那個貪吃的小姑娘。
家鄉小吃作文400字 家鄉小吃作文800字篇二
突然間想做這么一個專題,向各位博友介紹貴州的特色小吃,也歡迎你們來貴州做客,相信一定會給留下很深的印象,流連忘返。
翻遍黔味菜譜,也見不到涼拌折耳根這樣一道菜。折耳根也算貴州名菜嗎?這個問題,還有待于同行的專家們去作結論。然而,在各種級別的黔式宴會上,折耳根卻是滿有資格登上大雅之堂,供國內外賓客品嘗的。不少國外客人,往往還特意要品嘗一下這種別具風味的貴州菜呢!
推薦指數:
折耳根,又叫魚腥草,有特異氣味,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蛋白質、脂肪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時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開胃理氣等功用。
涼拌折耳根,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貴州民間菜。多年來,老幼皆喜食用。制作時選其肥嫩根部(也可連同嫩芽)掐成長約一寸的段,洗凈后用食鹽腌一下,用清水淘洗干凈,將干辣椒烤至焦脆,春成碎末(貴州人稱這種辣椒為"糊辣角"),撒在折耳根段上,加醬油、醋、蒜、味精和少許白糖等調料拌勻即可食用。
涼拌折耳根脆嫩爽口,富有折耳根特有的芳香。細細咀嚼,越嚼越香,不禁會使人食欲大增,所以不失為別具情趣的佳肴。
如將折耳根加肉絲和佐料炒熟食用,那又是另外一番風味。只要烹制火候適當,使折耳根綿中帶脆,肉絲鮮嫩可口,豬肉的美滋和折耳根的異香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其味無窮。
家鄉小吃作文400字 家鄉小吃作文800字篇三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我的家鄉樂清,風味小吃眾多,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番薯黃夾和白象香糕。
番薯黃夾
今天放學,媽媽帶我去柳市買有名的翁洋小吃——番薯黃夾。
哇,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番薯黃夾,正穿著半透明的黃綠色的外衣,在陽光下金燦燦,好討人喜歡。我發現它有著餃子一樣的形狀,小拳頭那么大的個頭。站在那里,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饞得我垂涎三尺。我連忙叫媽媽快點買幾個,呀,怎么那么便宜,2個只要1、5元錢,我咬了一口,有點辣又有點甜,黃澄澄的番薯皮入口即化,里面的餡肉香嫩可口,我仔細一看,里面夾著五花肉丁、酸咸菜、五香豆腐干、蝦皮和蔥花,真是好味道!
聽媽媽說,番薯黃夾雖然便宜,但是做起來可麻煩了,要先炒餡料,再將紅心番薯去皮,切塊,燒熟,又不能煮的太爛,然后將番薯撈出來,用勺子搗成泥,再加入番薯粉,這糊狀的番薯粉揉多揉少可是大有講究的,多了吧,沒韌性包不住餡料,而少了呢,又會甜味不足,而且要讓番薯黃夾吃起來有韌性又不失風味,還得用力地揉,直到兩者的混合物沒有了白的粉粒、紅薯不再結塊才算合格,然后用手捏出乒乓球大小的一塊,放在掌心揉成比較規則的圓形,壓扁,包入內餡,捏好邊緣,放入蒸籠里面,蒸十五分鐘后才可以吃到又爽口又美味的番薯黃夾。
吃著這么滑嫩的翁垟小吃——番薯黃夾,我不禁為樂清人民的心靈手巧而自豪。
白象香糕
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記牌香糕,是樂清市北白象鎮公記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桂花作輔料,經蒸制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軟。
它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包裹著,打開一看,里面平躺著五條長方體的香糕。下面我給大家講講它的加工過程,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軟不硬。然后在揉好的糯米粉里摻入芝麻,接著,把特制的平底大砂鍋用水蘸均勻。不看不知道,里面竟布滿了一個個“方窩”。最后,把糯米粉鋪上鍋,嵌上桂花,整個過程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也可算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了。
蒸好后,稍稍晾會兒,把砂鍋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灑些水,一點點把砂鍋拿起來。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層香油封住,這樣,吃的時候里面還是熱的。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極香甜的,只覺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氣沁人心脾。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
家鄉小吃作文400字 家鄉小吃作文800字篇四
在我家鄉,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但是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中,我覺得家鄉小吃是最有文化的。
五馬街,那一條條的美食街,里面有許多小吃,如:豬油糕、羊肉串、大餅、松糕······
首先跟你們講講豬油糕吧!豬油糕還沒有煎之前,軟軟的,像橡皮泥一樣,如果你在外面撒下一些魔粉,你怎么捏它都不會粘在一起。豬油糕的煎法也是很講究的,假如你火候控制不好了,有時會粘鍋,有時很難煎熟,是生的,還有的時候,火候太大了,一下子就煎焦了······煎好了之后,一圈一圈的黑圈繞在豬油糕的里面,其它的,就是米白色,再抹上一些白甜粉,那味道可是非常好的。我曾經吃過一次,哪一種味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淡淡的味道中含著一點點甜味,它的嚼勁也是十足啊!吃上一小口,最少也要嚼四五下,還帶著一點點油味,那一種油味也不是令人不舒服的味道。
傳說啊!豬油糕,早在清代就已著名,《元和唯亭志》稱其為“吳中佳制”。豬油糕潔白晶瑩,蔥香翠綠,糯軟濕潤,入口油而不膩。一般的人有種錯覺,豬油糕是用豬油做的,其實不是,豬油糕是用上等植物油及葡萄配料,適合潮流。
說完了豬油糕,我也給你們講講羊肉串。羊肉串的做法比豬油糕的做法簡單,先把羊肉切成一片片在叉趁現在一根棒子上,然后放在燒烤架上,烤熟就可以吃了。吃起來的味道有一點點的微辣,微辣中帶著一些麻麻的味道······
講了這么多,你們也應該對我家鄉的小吃有一些了解了吧!如果你們有機會的話,也來吃一吃我家鄉的小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