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研修活動方案設計 小學校本研修活動方案篇一
- 年會方案策劃樣本 推薦度:
- 遠程培訓研修活動總結 推薦度:
- 網上培訓研修活動總結 推薦度:
- 全員培訓研修活動總結 推薦度:
- 學校校本研修活動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為引領教師在網絡課程學習的基礎上,聚焦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計劃開展線下研修活動,以使參訓教師明確其教學行為的改變,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促進教學理念的轉變。根據湖北省省教育廳《關于組織實施省2017年“國培計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的總體部署,參照洪湖市教育局關于落實“提升工程”線下活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在省、市教育部門及鎮中心學校的統一安排和部署下,為做好我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線下實踐工作,制訂本方案。
一、參加對象
參加網絡研修的全體教師。
二、組織機構
(一)成立線下實踐測評活動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校線下實踐測評實施方案,督促指導測評工作。結合本校的校本研修規劃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活動,按照《提升工程線下實踐測評實施計劃模板》客觀、公正地對參訓教師進行線下實踐測評活動。
(二)學校建立提升工程培訓管理紙質及電子檔案袋,對培訓過程資料、尤其是參培教師學員專業成長檔案等歸檔管理。
三、主要目的
1.通過線下研修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鞏固和加深課程理論 的理解,做到學以致用。
2.通過研修活動,發現和解決教師在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通過研修活動,引領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學會總結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和撰寫教育敘事故事,提高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促進教師學科專業水平的提高。
4.根據提升工程培訓內容及信息技術能力標準要求,結合“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以校本研修為載體,將提升工程培訓教師線下實踐測評融入校本研修工作一并實施和測評。重點落實在學用結合上,通過以評促學,以學促教。
四、活動內容和方法
線下實踐包含三個活動。
(一)教師備課
“提升工程”第二階段課程是“運用技術工具 加工教學資源”,第二階段的作業是提交一份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的教學設計。根據線上課程內容及作業要求,校本研修活動按照“學課程”——“寫教案”——“學校督查”——“上傳教案”即“學、寫、查、傳”這四個環節,通過學校查這個環節,督促教師獨立、真實完成作業。
(二)校本培訓
實用信息技術操作培訓。根據第二、三、四階段的線上課程內容,結合實際需要,在此期間舉辦三次技術操作訓練,把有關技術知識轉化為教師技能。具體安排見附件。
(三)教研活動
通過學習第二階段至第五階段課程,學校把11月份作為教研月,安排以“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為主題的教研活動,與“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相結合,全體參培教師參與,人人上一節公開課。并結合自己的參培過程、線下實踐測評等環節,撰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總結、反思或感悟。 四、活動測評考核
1.線下實踐測評考核總分值100分,85分(含)以上為優秀,60分(含)以上、84分以下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按2:1比例折算為校本研修學時。
2.學校提升工程線下實踐測評實施評價小組根據本校線下實踐測評考核方案,具體組織測評考核由實施評價小組組長簽字并加蓋學校公章。 五、活動要求
1.全體參培教師要高度重視“線下實踐”活動環節的組織與管理,全員參與線下實踐工作。
2.建立健全教師提升工程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有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3.活動實施要做到有主題、有方案、有過程、有資料、有測評、有考核、有總結,要有教研意識、成果意識和資源意識,積極上報應用實踐優秀成果、資源。
4.測評結果納入教師期末考核。按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計入。
附件:
提升工程線下實踐實施計劃模板
小學
2017年11月5日
研修活動方案樣本 [篇2]校本研修是教師成長的主渠道,近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師培訓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主線,以校本研修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扎扎實實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一、研修模式
教師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專業化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方式,而校本研修則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校以學校工作計劃和師培工作計劃為指導,以開展過的校本研修活動為基礎,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從“為了學校”“ 基于學校”“ 在學校中”這三點出發,堅持“四不”的原則,即不趕時髦,不搞花架子,不機械模仿別人,不增加老師負擔,結合小課題研究、“協作杯”課堂教學競賽、教師過備課關、家長開放課等活動進行,繼續延續“五課三研”的校本研修模式。
《研修活動方案樣本》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概念界定
五課:“備、說、講、評、聽”是教師的基本功,結合我校的“協作杯”課堂教學競賽采取“五課”互動的研修模式,通過開展互動式的備課、說課、聽課、上課、評課活動,使教師鉆研教材,同伴互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三研:“研”,就是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三研”即:主題研究、課例研究、反思研究。我校確立了“以問題為抓手,以課例為載體,以反思為取向”的工作思路。捕捉教育教學中帶有普遍性、迫切性、典型性的教育問題,引導教師進行觀察、思索、交流與合作,實現快速成長。
三、活動主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施有效教學。
四、活動目的
1、通過“五課三研”的活動模式,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究怎樣使教研組活動發展成教師集體參與、主動實踐、深度研修的活動,使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有所體驗、有所思考、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增強教師的組內團結協作精神。 2、通過“遴選帶共性問題——組織積累式研課——形成課后反思”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業務能力及課堂教學水平,達到優化課堂結構,完善教學方法,增強教師教學能力的目的。
五、參加人員:全體教學人員
六、活動流程:
(一)遴選共性問題。
問題決定方向。首先由學校教導處確立宏觀主題,各研修組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組內提出研究問題,然后由組長遴選出共性問題,并將此問題確立本研修組的研修主題也就是小課題進行研究,并呈報到教導處。
(二)組織積累式“研課”
抓住了問題,其實就是一種超越,有了這種超越,最后當然要改變課堂。我們遵循“教學設計——研討反饋——調整設計”的原則,結合學校協作杯課堂教學競賽和過評課關活動開展五課互動式的.交流研討。
具體流程如下:課前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根據主題確定授課內容,并進行集體備課——主講人試講——再次備課并修改問題——再次試講——執教教師現場說課(聽課教師帶任務聽課)——上課——組內一名教師總體評課——聽課教師圍繞本主題現場論課——打分——教導處匯總 (三)形成課后反思
上一個流程結束后,使最初提出的問題由潛在轉為顯性,研修教師通過文字來描述自己的得與失,提煉觀點,沉淀思想,理清一些模糊的、膚淺的認識,力求形成一個跨越式的提升,最后學校召開研修成果交流會,達到以教帶研,以研促教,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活動要求:
1、出課教師做好出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要充分發揮組內的團結協作意識,達到共同備課的目的。 2、全體教師在本次活動中聽、評課不少于5節,教導處將對教師聽課情況進行總結。
3、出課的專科教師提前通知所用班級的班主任,進行調課,不允許出現空堂。
4、評課教師要圍繞主題積極發言,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評課結束后教師要結合研修問題撰寫教學反思,并在本組校本研修成果交流會上進行匯報。 八、分組情況
九、各部門職責及上交材料
校長:是校本研修的責任人。負責制定本校的研修方案與項目研修計劃,從宏觀角度調控、統領本校的校本研修活動。
分管領導:負責將研修內容貫徹落實給研修組長,參與主題的確立、聽課、評課,審查各種材料,督促各研修組日常工作的開展,保證各組的研修活動具有實效性,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研修組長就是課題組長:主要負責組織組員確立本組的研修主題,各種材料的初檢、上交、存檔等工作。組織組員開展評課和二次上課等活動。評課前要布置好聽課任務,要圍繞小課題多角度評課,可以只評一個點,尤其是評學生的表現,一定安排專人。要細致到評老師一節課提問的次數、學生回答問題的人數等等。還要做好評課記錄,針對大家的評課,進行二次上課。
研修教師:主要是根據學校的研修活動,積極參與本組的研修活動,支持組長工作,群策群力,實現同伴互助。
上交材料:說課、教案、反思、期末要上交論文,組長要撰寫小課題研究方案,學期末階段總結。(電子稿)
s("content_relate");【研修活動方案樣本】相關文章:
校本研修活動方案04-24個人研修計劃樣本08-30小學語文研修活動方案04-245校本研修活動方案04-24教師校本研修活動方案04-24教師書法校本研修活動方案04-24小學美術校本研修活動方案04-24校本研修活動實施方案04-24數學校本研修活動方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