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信仰初中篇一
有一種信仰,穿越時空。有一種信仰,歷久彌堅。
是誰第一個用結繩記事,是誰在甲骨上刻下圖騰?是誰丹心留汗青,是誰筆墨舞千秋?文學——這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而組成的人類文明,從遠古的源頭流淌到我們腳下,流淌到我們的筆尖,流淌到我們的心間。那是智慧的光芒,精神的火焰,更是信仰她的我們心頭滾過的一陣陣熱浪。
歲月流轉,滄海桑田,總有一種信仰,如神在泥人背里插上的脊梁,堅韌挺拔,那就是我們共同的信仰——文學,它是“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熏陶,它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謂嘆,它是“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一夢。
當敲擊鍵盤替代了筆在紙上的舞蹈,當裝訂的書變成一頁頁點擊的網頁,當遠古的編鐘聲響化做一張張閃亮的光盤,我們相信,文學的長城堅不可摧,它蜿蜒著,從亙古延伸向遠方,那是因為一直有一群忠實的執著的建筑者在添磚加瓦。
因為心懷著這樣的信仰,才讓我們在行色匆匆中不至于丟失了自我;因為文人的豪放,才讓我們在物欲橫流時能堅守著追求。滲透在字里行間血與淚,讓我們彼此心手相握,讓我們彼此默契無語。
這是我們的信仰,也是我們的夢想。當第一滴文學的甘露滋潤了我們干涸的心田,一粒粒種子就深深埋在了那里,等待著春華秋實,迎接著歲月榮枯。
我希望這是一座橋梁,凌駕長空;我希望這是一個舞臺,寬廣無限;我希望這是一架燈塔,徹夜不滅。也許它僅僅是江河上的一葉小舟、雙腳下的一方泥濘、手提的一盞小桔燈,但是我們相信,即使是小舟也能載著我們從此岸到彼岸,即使是方寸之地也能展示我們動人的舞姿,即使是小桔燈也能引領我們從黑暗走向下一個黎明!
因為信仰,我們堅守。因為夢想,我們同行!踩著這方寸土,提著這盞桔燈——一起出發!
信仰初中篇二
漏斷人初靜,缺月掛疏桐。默默的夜,是凝固的旋律,靜止的音符。
有一種聲音是用來感覺的,無須語言文字,有什么樣的感覺就有什么樣的振動質感。
黑得太寂寞的夜色,沒有一顆兩顆的星星作點綴,也沒有靜靜流淌的月光作背景,只有一色的緘默彌漫天上。如果午夜使你什么都看不見,那就讓黑夜給你當眼睛吧,用它認真看的話,你會覺得夜的黑是浮動著的,像流水,像行云,像和風……站在一天的最邊緣處,我的心海不起一圈漣漪,如一面光滑的鏡子,將所有的風景倒映,不存在對稱軸,因為這讓夜給染模糊了。
在拒絕喧鬧的凌晨起來散步,愜意無法講!在鄉間小路上,走著的是我的魂靈,還是我的腳呢?我想,不必帶著生活的瑣屑來到這里,這里只需要輕松的心情,沉思的步伐就應當停止了。
午夜獨歌者,這種行為是否就是無病呻 吟呢?萬家燈火已熄滅了,在這寧靜時分放聲歌唱,不因寂寞,只因心有澎湃的洶涌的浪花,我壓不住激情。
夜如涼水,清新,但好像又變得凝重起來,不能流動。我閉上雙眼,仿佛又遇上了另一個更加黑的夜,或者應說那是我的精神世界,一個無底洞,可以無限大的容納一切好的壞的心情,但始終有一種東西丟不進去,那應該是自己吧!也就是因為這個,時常想自我超脫卻時常陷入困惑迷惘。
人總得有信仰吧。那不是迷信,是一種對美的追求。我相信夜是最為純潔的,燈火輝煌的不叫夜,那只是白天的熙熙攘攘的延續。所謂夜,就像一片悠然飄落的落葉,一朵悄然綻放的紅花,只有心靈的寧靜,才能感應這微弱的振動,即使不用耳朵也能聆聽,整個身體也可以當作是聲音傳播的介質。夜就是要讓不透明的黑布覆蓋,雖深邃但可觸摸。不同的心境會使人造成對夜有不同的感覺:冷清,孤單,肅穆,抑或是浪漫,清靜,溫馨。但這些都是一致的,就如夜總是黑的。
我的信仰就是夜純粹的靜寂與安寧。
靜靜的夜,就像一段沒有歌詞的旋律,但它的主題卻使靜止的音符飄飛了起來。
信仰初中篇三
珠峰是令人向往的世界第一高峰,歷代登山人員憑借著自己堅持攀登高山的信仰,終于如愿以償。被關押在白公館的郭德賢女士,憑借著對共產黨人的信仰,始終相信中國一定會解放,最終成功脫險。月球的背影人類一無所知,“嫦娥四號”總工程師孫澤洲和他的團隊,為了能讓五星紅旗飄揚在月球上,經過上百次的嘗試,終獲成功。
他們這些人,都是因為自己對信仰的執著,才得以有一番作為。信仰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一個人不能沒有信仰。信仰,是堅持的源泉。
我比較信仰自由,不受他人的約束。之前,我上學都是由爸媽開車接送的。如今,我就提出自己騎車上學。這時,媽媽別提有多么擔心啦!一聽說就立刻否決了我的這一提議。但是我沒有放棄能夠獲取自由的信仰,開始了萬般無奈的求情,我使用了保證法、勸說法、解釋法……反正能想的招全用上了。終于,媽媽那顆擔憂的心總算放了下來。我的心中無比的開心和激動,因為——終于可以騎車上學了。
上學時,心中有激動自然也有忐忑,因為畢竟是“新手上路多多關照”嘛!第一次單獨騎車上學,不知道會遇到哪些麻煩?坐在自行車上,還真的有些不一樣的感覺,看哪兒都是一副稀奇的樣子。到了路口,麻煩來了——川流不息的車輛,絡繹不絕的人流。自行車的鈴鐺已經失效了,我只好加快車速通過。我快要抵達另外一邊的時候,一輛電瓶車疾馳而過,慌了神的我立馬加快車速成功躲過,總算有驚無險。
在堅持自身信仰的道路上,不免會遇見一些無法預知的危險,但是總會有辦法解決的,不是嗎?請你們記住,我絕不會做一只“鳥籠里的雄鷹”!
信仰初中篇四
信仰是人與人之間友誼的紐帶,信仰是社會公德的基石,而現在的社會到處充斥著自私,自利,只為個人利益謀求幸福,很多人失去了信仰,失去了做人的原則。
論信仰,不得不說錢學森這位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他的信仰超過了金錢的束縛。他的信仰超過了自身的價值,因為有了信仰,中國出現了原子彈,中國富強了起來。正因為他有自己的信仰,所以他放棄了美國那一大筆讓人心動的金錢,放棄了在美國豐衣足食的生活,而美國政府卻遏制他回國,甚至用最卑劣的手段把他抓到了監獄里,他憑著堅強的信念,克服了在監獄中的種種困難,最終返回了祖國。
信仰無價,人生無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信仰是無限的。如果信仰失去了,人的生命也就變成了行尸走肉。信仰是人生的一面旗幟,信仰是每個人幸福生活的基石,人們的心中需要信仰,只有每個人心中都有信仰,人生才不會渾渾噩噩,才會使人生活得更精彩,社會才會更進步。
愿信仰永駐人們心間!
信仰初中篇五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著我們一家去西藏自駕游。一路上,巍峨的雪山,廣袤的草原,澄澈的湖泊,湛藍的天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震撼我靈魂的,卻是藏族人民對藏傳佛教的信仰。
記得那天,從林芝開往拉薩的路上,我看到一位朝圣者正在虔誠的叩拜,只聽她口中念念有詞,雙手合十,高舉過頭向前走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隨后將雙手移至胸前合十。突然從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趴在地上。每次都是膝蓋先著地,然后全身匍匐,額頭輕叩地面。盡管不時駛過的汽車掀起的塵土在他身旁飛揚,他的臉上寫滿了疲憊,但他的眼中卻充滿了堅定,不斷重復著相同的動作。我好奇地問媽媽:“她在干什么?”媽媽告訴我:“他在磕等身長頭,這是信仰藏傳佛教的信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我追問道:“那他這樣拜著要去哪里?”媽媽敬佩地回答:“他要去心中的圣地——拉薩。”我不禁對他肅然起敬。
到了拉薩,這種莊重的拜佛儀式就更加隨處可見了。記得在八廓街的那個晚上,我們看見了一位大約四五十歲的藏族男子,繞著大昭寺不停地五體投地,身旁圍滿了人,我們擠進了人群,在大家的驚呼聲中發現他竟然只有一條腿。在人們詫異的目光注視下,他沉重地磕著頭,又艱難地爬起來。那時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繼續向前,一對年輕的藏民夫婦也正虔誠地叩頭,女子的手中有一條繩子,牽著一個兩三歲大的孩子。那個孩子學著父母的樣一,懵懵懂懂地邁開腿,跟在父母身后跪拜。這是一種怎樣的信仰啊!
聽導游說,雙手合十,象征領受了佛的旨意和教誨,舉過頭頂,移至面前、胸前表示心、口、意與佛合和為一。只有叩拜時,心發所愿,口訴祈求,這樣才能實現心中的愿望。藏族人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信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將大昭寺門前的粗石板,都磨得閃閃發光,平滑無比。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用簡單的叩頭積累功德,祈禱平安與健康,與其說是藏民的信仰,不如說更像一種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單純而執著的信念。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地、淡定地傳承著,從今世,直到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