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學了工業工程的體會篇一
胡權教授給我們講了所講內容的標題。他的核心結論:開創工業4.0 時代新格局的先鋒必然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新型企業家,他們主動擁抱技術創新和資本市場帶來的工業 4.0 市場機會。
首先工業 4.0 背景發展介紹,使我們有初步的理解。
工業 4.0 也指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未來制造業的一個籠統稱謂,體規了技術革命的階段性趨勢,它標志者生產力的提升,也是生產關系的變化。前三次標志性事件:工業 1.0 機械的應用、工廠的出現、工人階級第一次出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了變化。工業 2.0 電氣的應用、流水線的出現、專業管理層的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新機械、新動力和新工廠,同時也給工業生產帶來了新的生產與管理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流水線作業。工業 3.0 工業化(自動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及深度融合過程中,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是以 plc 為代表的工業革命,信息化在工業制造領域的廣泛應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大特征。
其次是介紹德國工業 4.0 標準,德國制造業和中國的制造業相似,德國利用自己在嵌入式系統的優勢,提出基于“cps+制造業”的工業4.0。工業 4.0 是基于 cps 的,也就是基于虛擬世界跟物理世界的全
新制造體系,包含了移動、工業云、協同和大數據等基礎技術的全面使用。德國公司明確提出了 rami4.0 為核心的基礎框架體系,這意味著德已經在標準化道路上邁向一個新起點。
第三:工業 4.0 技術變革一直跟金融資本有關聯,工業 4.0 時代的金融資本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每次技術革命,都有一個生命周期,第一階段:新產品、新工業的爆炸性增長和迅速創新;每二個階段:全部集群(新產業、技術體系和基礎設施);每三階段:創新和市場的全面擴張;第四階段:最后的新產品和產業較早接近成熟和市場飽和。目前我們處在第一階段。經過 150 年,中國再次成為制造大國,但面臨大而不強的狀況。中國提出《中國制造 2025》計劃用 10 年時間進入全球制造業的每二方陣。中國計劃利用 30 年時間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隨著技術的發展,產業將出現新的機會,如何獲得這些機會,需要政府、高校以及企業共同去把握。中國制造2025 的核心是兩個內容,一個時兩化深度融合,另外一個是智能制造。
第四:
工業 4.0 時代的商業模式,開始產生一些新的趨勢和規律,可以利用融合和開放手段重組價值。智能工廠的普及將導致生產制造無差異化。放棄“互聯網思維”,以“工業 4.0 思維”去認識新的竟爭優勢來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及橫向集成的演進路徑體現了從簡單到復雜、低極到高級、封閉到開放及及現在到未來的基本特征。傳統的制造業在進入工業 4.0 的時候,大都從車間開始進行革命,改造現有的車間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實現縱向集成,是一個行
之有效的方法 工業 4.0 時代。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它具有高度自動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網絡化的特征。未來制造業應遵循三個階段的演講路徑,車間的縱向集成、產業鏈的端到端集成以及融合的多產業交織(橫向集成)。在工業 4.0 時代,最大的改變應該是模式創新,利用融合和開放兩大手段,設計符合企業實際的商業模式,可以形成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新竟爭優勢”,從而改變制造業的竟爭格局和結果,機會仍然屬于有準備的企業。
通過學習我們首先改變了觀念,從世界觀的角度思考和觀察問題。了解了工業 4.0 背景、發展方向、商業模式,以及我國現價段所處的位置。作為車間組織,首先把自己的車間改造成自動化流水線,從設計出發,從實際出發,改成自動的。再向智能化發展。大力宣傳工業4.0,我們積級備戰迎接工業 4.0 時代,適應事物發展規律。做工業4.0 的實賤者,推進者。從自動化向向智能化發展。
工業照明培訓總結學習心得體會工業公司簡介工業供銷合同工業年度工作總結工業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