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快樂的端午節篇一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怏樂的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又是一年的五月,又是一個端午,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后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把米裝入竹筒中投入江中,再后來就用蘆葉把米包起來煮熟自已家人吃。我們把它稱作粽子。粽子是端午節必須要有的食品。賽龍舟是必須有的活動。其次就是洗艾草﹑喝雄黃酒﹑扣絨線﹑掛香囊等。
包粽子可是門技術。首先要把蘆葉放在鍋里煮一下。這樣蘆葉就不容易破損。而且顏色會更綠更亮。把蘆葉撈起來放在冷水中等它冷卻。在蘆葉最寬一段的三分之一處,將其繞成圓錐狀,然后將泡好的糯米裝進圓錐里,再放上一些棗﹑花生﹑臘肉之類的東西之后就可以封口了。將剩下的蘆葉按照粽子的輪廓再裹上幾圈最后用繩子扎起來,一個粽子就算包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只要把粽子放在鍋里煮酒可以了;看著碧綠粽葉,雪白的糯米,中間又鑲嵌著一顆大紅棗。光是聽著就讓人垂涎三尺。吃的時候再撒上一把糖,別提有多享受了。吃完了粽子就該去看賽龍舟了。
龍舟跟普通的船是不一樣的。龍舟兩頭很窄,它的寬度正好夠一個人坐在里面。每條龍舟大約可以坐20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船頭還放在一面鼓,是用來掌握節奏,控制速度的。大約有20多條這樣的龍舟都整裝待發;賽龍舟終于開始了,號令一下每條龍舟就像是離了弦的箭一樣在震天的鼓聲中有節奏地向前劃去。沒一個小伙兒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看到他們這樣的努力,我早感動不已了。這就是中華少年﹗這就是我們強大的祖國。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都不愿意過我們的傳統節日,他們更愿意過外國的一些節日。這是很不好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時要靠我們自已來傳承下去。中國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愛我們的傳統節日,都能積極地參加和組織活動。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經久不衰,更具特色。
快樂的端午節篇二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每到端午節,我們兒童的手上、腳上,會系上五色絲線,又稱長命縷。脖子上戴著香囊。端午節還要吃“五黃”:有黃魚、黃豆醬、黃瓜、雄黃酒、咸鴨蛋黃。門上還要掛上菖蒲和艾葉,因為可以驅邪。
商店里有許多的粽子如:豬肉餡、芹菜餡、梅干菜餡、紅棗餡……但是我還是最喜歡吃媽媽和外婆包的。每逢端午節來臨前,我會去外婆家包我最喜愛吃的粽子,先準備好材料:糯米、粽葉、紅棗或肉。我看見外婆先用左手的五個手指捏住粽葉,然后再用右手的四個手指捏住粽葉,將粽葉輕輕卷成圓錐形,里面加入泡好的糯米,接著中間加入紅棗,再將上面加入一些糯米,再用一片粽葉將上面蓋好,最后用又長又細的繩子將粽子扎緊。我照著外婆的樣子做了一下,可粽子里的糯米像一粒粒淘氣的小娃娃接二連三里地滾了下來,幸好,外婆幫了我一把,最后我的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外婆把粽子煮好了,我嘗了嘗,哇!美味極了,吃起來粘粘的、甜甜的,像吃了棉花糖一樣,好吃極了!
吃完粽子后,外婆給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戰國時期,一位楚國人很有學問,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國國王身邊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就在五月初五的那一天,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所以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包粽子,賽龍舟。為什么要包粽子呢?因為人們不想讓魚、蛟、蝦、蟹吃掉屈原的尸體,所以人們把包的粽子都投入江河,讓饑餓的魚、蛟、蝦蟹吃。
我喜歡端午節!愛它的粽子香,更愛它的習俗和傳說!
1.快樂端午節作文
2.快樂的端午節
3.端午節快樂日記
4.快樂的端午節作文
5.快樂的端午節周記
6.快樂的端午節作文300字
7.快樂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8.快樂的端午節作文200字
9.快樂的端午節作文350字
快樂的端午節篇三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沁陽市,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鄉的人都要吃粽子、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插艾葉來紀念死去的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粽子。端午節之后細菌多了,粽葉是有殺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樣繁多:有蜜棗棕、紅豆棕、綠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異。解開繩子,剝開粽葉時,那粽子里藏著的蜜棗,真讓人口水一落千丈。咸粽子里白白的棕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香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之后,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尸體被江里的魚龍所傷,便紛紛把粽子、咸蛋投人江中喂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人江里,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須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與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與歡樂呀!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精神的一種欽佩,歌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快樂的端午節篇四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么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床,跟媽媽學著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里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后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棕子的香味,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