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愛第八章讀后感篇一
《簡愛》是英國文學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于斗爭、敢于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么《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簡愛第八章讀后感篇二
寒假里讀了《簡愛》這本書,我感觸頗多。
簡愛父母雙亡,生活在一個對她的尊嚴無情踐踏的環境里,而這磨練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然。在一個寄宿學校中,簡愛從她的好朋友海倫那里學到一種內在力量——忍耐。后來簡愛來到了男主人公羅切斯身邊,她的正直,高尚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而他的真心,讓簡愛感動。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
當裴多菲說“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我懂得了作為人的價值;當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了人應具有反抗精神;當簡愛說“我們是平等的,我不是無感情的機器”,我懂得了作為女性的自尊。我很欣賞簡愛的獨特個性、思想和頑強的自尊心。雖然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但是她擁有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外在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頓時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她勇敢的堅信:“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
簡愛自幼失去雙親的疼愛,還經常受到收養她的舅媽及其子女的歧視與欺負卻能如此頑強獨立地生活著。而我呢,爸爸媽媽把我捧在手里疼愛,養成了我的任性,不知足。每次父母說我兩句我就不高興,雖然我知道她們是為我好,可我總覺得他們很討厭。讀著簡愛悲慘的童年生活,再聯想到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我便會想也許簡愛經常會獨自一人在想:“如果我有父母該多好呀!”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加倍珍惜這份父母的愛。
《簡愛》這本書,塑造了一位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不向命運低頭的女性。這本書深深的進入我的靈魂,影響著我的精神世界。它告訴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我們依靠自己的能力,作出的努力,就會沖破重重困難,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也讓我更加珍惜父母的愛。
簡愛第八章讀后感篇三
簡愛的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的心鎖。是啊,為什么有能力卻要依賴他人?為什么要藏起真實的自己?為什么要對厭惡之人擠出虛假的微笑?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那份尊嚴和那片愛,誰都無權來奪走它們。記住,那是底線。如果真的有人覬覦屬于你的尊嚴與愛,我們該怎么辦呢?忍氣吞聲只會使他們變本加厲,所以,請大膽地斷絕他們那份希望。我從那個普普通通的英國女士簡愛那里,終于找到了那道人生選擇題的正確答案。
《簡愛》的第一部分講的是簡愛在舅媽家和在慈善學校發生的事情,簡在舅媽家忍耐到極限時,與毆打自己的表哥對打起來,并酣暢淋漓地對虐待自己的舅媽進行了反擊,當時她的心中“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勝利感”,但是最后,她的快感漸漸變為了自責,感覺這種既招人恨又恨人的處境是可悲的。從這里,我也明白了復仇所獲得的快感只是暫時的,而且它也會漸漸“變質”。從中同時也可以看出,“家人”對簡的憎惡與嫌棄,使小小年紀的簡心智早熟,也表露了簡的反抗意識。在慈善學校時,簡對宗教的虛偽有了更深的認識,勃洛克赫斯特牧師荒謬的“懲罰肉體可以拯救靈魂的主張”的主張,引起了簡的強烈不滿;好友海倫彭斯的死,激起了她的無限悲憤,也增強了她頑強抗爭的意識。由于后續學校生活條件的改善,良師譚波兒小姐的教育,讓簡愛繼續在洛伍德學校生活了八年,但譚波兒小姐的離開給她的刺激,燃起了她對接觸外界的向往。于是,她來到了桑菲爾德,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桑菲爾德莊園中,簡認識了莊園主羅切斯特,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曲折而動人的愛情。在這個過程中,簡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在自力更生和男女平等的方面。她渴望得到那份愛,可失去了那份尊嚴,愛在她心里,似乎也沒有那么重要了,因為它們缺一不可。正因如此,,簡最終懷著極度矛盾痛苦的心情,離開所愛,在外流浪了四天后,被沼澤山莊收留,在離山莊不遠的莫爾頓村當了鄉村教師。
在山莊中,簡驚訝地發現山莊是姑媽家的,而圣約翰三兄妹,就是她的表兄表姐。這一部分通過簡愛和圣約翰之間的感情糾紛和矛盾紛爭,展開了人性和“神恩”的搏斗,并以人性的勝利告終,闡明了簡對人性的珍視和對幸福的追求。圣約翰是個被宗教“修建并馴化了天性的人”,他喜歡簡,也想讓簡變成和他一樣的人。但是簡不想嫁給他,因為嫁給他就是歸順神權,她的尊嚴并不允許她這樣做,他們兩個為了愛情觀有過劇烈的爭吵。但是,圣約翰去劍橋前在晚禱中有針對性的閱讀經文以及最后對簡愛的個別“布道”,有關地獄和天堂的勸誘和告誡,頃刻間曾使簡愛遺忘了自己的拒絕,癱瘓了自己的抗爭,差點做了“傻瓜”,答應嫁給他。可就在這關鍵時刻,簡聽到了羅切斯特“簡!簡!簡!”的呼喚。這呼喚打開了簡心靈的牢門,掙斷了心靈的鎖鏈,把她從昏迷中喚醒,使他有了能量,占了上風,徹底擺脫掉圣約翰的“神恩”的控制和束縛,奔向自己幸福的目標。這下,我們的女主人公終于擁有了完整的那份尊嚴與那片愛。文章的結局是我最喜歡的“大團圓結局”,同時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結局。
簡愛早已從當年的那個小女孩變成了一個自力更生的強者,與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終于完全平等,這也是作者對男女平等的一種奢求和想法。這不僅僅是一般的“大團圓結局”,更是艱苦奮斗,頑強抗爭的結果,也象征著人性的勝利。那份愛與尊嚴,使簡愛的一生走向了光明。或許,愛與尊嚴,就是幸福的標準吧。
看完這本書,我對人們最重要的東西有了新的了解。我們的人生或許不會像簡愛那樣坎坷,但是,使它變得明亮的,仍然是那份尊嚴與那片愛。只有這樣,那才是真正的我們所說的“he(happy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