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應該靈活可調,能夠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變動。最后,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一
四五歲兒童幼兒愛活動的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身體得到鍛煉,強健體魄,因此設計的幼兒感興趣的融入故事性的活動,避免一部分幼兒無所事事的狀態,這樣學生玩耍時參與積極性高。
1、學會跳助跑跳。
2、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掌握跳助跑跳的要領。
1、場地的布置。
2、布裝的木屑袋子。
老師帶著學生跑步入場,站好伸開手臂,跟著音樂跳迪斯科。
老師說:冬天到了,食物都別封住了。小兔、小馬、小螃蟹都想去運糧食。
誰跳得遠就派誰去。
讓幼兒學小兔立定跳遠,學小螃蟹側著跳,學小馬跨步跳。
問誰跳的遠啊?小馬。
師說:。
小馬媽媽的助跑跳跳得更遠,老師教你們。
老師示范跳助跑跳。把小朋友分成三小組學習跳助跑跳。
安上障礙讓學生跳助跑跳。
老師設置好小河、壕溝、讓一個老師扮鱷魚在河邊蹲著。
分別讓幼一個一個的越過障礙運糧食。
表揚運得多的幼兒。運完糧食,讓幼兒圍成一個圓圈揉小腿,拍手臂。
活動結束退場。
先由復習幾種跳法比較引入助跑跨跳,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課堂環節安排妥當。
老師的提問引起學生強烈興趣。
在幼兒助跑跨跳時應該多鼓勵。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二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目標: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小朋友我的名字叫什么?(玉米)你們喜歡我吧!“喜歡”,我也喜歡和你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二、糧食來之不易。
這些糧食朋友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精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暫停課件)。
師問:誰說說白米飯是怎樣來的?
學生:農民種的;商店買的。
師:那么米飯到底是怎樣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看看《一粒米的來歷》和同學們說的是不是一樣。(淙動畫)。
師:看了剛才的動畫片,同學們一定更清楚的知道了大米的由來。你看農民伯伯在插秧苗是雙肚子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你覺的時間長了他們會怎么樣?(展臺出示圖片)。
生:累;腰痛;頭暈。
師:你們說的非常正確,時間長了就會腰酸背痛。
生:還鋤草;澆水;施肥、噴灑農藥。
生:回答(師表揚)。
師:對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支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總結:你們的看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換湯不換藥來我們這一碗碗白米飯。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就是描寫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是什么呢?對,我們集體來背一遍。
三、“議一議”
1、同學都知道糧食來得不易,老師請大家看看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給他倆提提意見。(放課件)。
2、師:那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
師小結:對,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能踐踏。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先看故事,后討論)。
生:好朋友、我們離不開糧食、離開糧食我們就餓壞了、發育不良、不能茁壯成長。
師:同學們都知道糧食與我們最親密,那么老師就請大家看個小故事。
師:小組討一下小英真得是漏嘴巴嗎?那個小組起來說說。
生:小英是浪費糧食、小英吃飯習慣不好、小英不想吃。
師:那么小英是不是漏嘴巴,下面讓我們一起聽小英媽媽是怎么說得。
師總結:就像小英的媽媽說得,你不是漏嘴巴,是你不懂得愛惜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人人生活都離不開它,我們誰也不能浪費。我們相信小英聽了媽媽的話,一定能改掉她的漏嘴巴的習慣。
2、討論。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小組討論。
生: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同學,經常有把飯倒進垃圾桶里,很浪費。
師: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師小結:我們應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板書課題(愛惜糧食)。
五、拓展。
小常識:同學們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定每年的10月工資6日為“世界糧食日”。(10月工資6日世界糧食日)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師總結:同學們,糧食來得不容易,勤儉節約更是一個好習慣。
齊讀兒歌。(見板書)。
粒粒糧食要愛惜。
糧食與我最親密,
來得實在不容易,
積少成多了不起。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三
1、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習中增強節約糧食、節約糧食意識。
2、培養學生物盡其用,不浪費糧食,節約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品質。
重點: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度,從中培養“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的情操。
難點:培養節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一、揭示班會主題。
老師:同學們,你們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春天,自強自立,奮勇向前是你們前進的方向。但在我們的校園里,在我們的'身邊卻滋生出一種阻礙我們前進的不良現象,請看圖片:(課件出示學生浪費食物的圖片)。
學生談體會。
二、展開班會活動。
主持人: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好了,但仍然不能丟掉這種美德。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沒有經歷過那饑腸轆轆的年代,也沒有真切的體味過從播種到收獲的艱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在田里勞作的吧。
播放課件:課件內容(農民伯伯春播、選種、浸種、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濕了衣背,太陽曬黑了皮膚,他們全然不顧,依然勞作不已。)。
主持人:看到了農民伯伯辛勤勞作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主持人:大家說得真好,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真可謂是“粒粒皆辛苦”呀。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就是丟棄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歷史上有很多德高望眾的人,時刻用自己的言行告誡我們要節約糧食。現在,有請同學為大家講一講偉大領袖毛主席勤儉節約的事例,讓我們在聆聽中互勉互勵吧。
學生講毛澤東勤儉節約的事例:
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毛澤東的女兒有一次上學吃窩窩頭時,只把里面的棗掏出來吃,其余的都扔掉。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毛主席,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他的女兒。從此,毛澤東的女兒再也不浪費食物了。
主持人:毛主席勤儉節約的言行,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糧食的現象在我們身邊也越來越多。
通過剛才的采訪,我知道我們班上的同學以前也有浪費糧食的不良行為,不過大家都表示以后改正,我聽了很高興!現在,大家一起來齊讀幾句關于勤儉節約的名言來警戒自己吧。
(課件出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伯儒。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每一食,便念稼檣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吳兢)。
三、總結主題班會。
老師:同學們,老師現在很高興,因為我們師生共同經歷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同學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真正體會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了“節約糧食”的意義,更學會了如何去節約糧食。相信每位同學都有所收獲,有所感悟。同學們,請珍惜糧食吧!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節約糧食,節約糧食,做一名節約糧食的小衛士!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四
1、利用圖片和一些數據讓小朋友初步了解糧食的浪費現狀。
2、簡要介紹光盤行動的內容宗旨。
3、倡導小朋友行動起來,厲行節約,愛惜糧食。
4、用趣味游戲(光盤游戲)深小朋友們的光盤意識。
晴天,小鹿,大熊,芭樂。
1、準備關于光盤行動的手繪海報;。
2、準備ppt,講解。
(一)引入主題。
首先自我介紹,與小朋友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小朋友們看著黑板你有沒有猜到我們這節課的主題是什么呢?沒錯,就是與糧食有關,大家都知道,糧食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依賴它長高長壯。那大家知道糧食有那些嗎?(讓小朋友們舉手回答)。
列舉: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燕麥、黑麥、大麥、谷子、高粱和青稞等(第二張圖片)大家看到這張圖片,你們能想到什么?(先自由發言,在引導學生往古詩《憫農》上想)可談談農民如何工作辛苦,再請一個小朋友大聲背誦,鼓掌并讓全班一起背誦。
(二)簡要介紹目前糧食緊缺及浪費現狀。
(第五張)通過一個故事引小朋友的注意,然后說明浪費食物后的影響(后果是浪費了中國的社會資源,影響了中國社會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丟棄的食物增加了垃圾處理的壓力,污染了環境),然后就饑餓簡單談下在邊遠山區仍有許多人吃不飽,就舌尖上的浪費讓小朋友談談我們應不應該珍惜糧食?順帶與同學們交流下平常我們在家里看媽媽做飯是不是辛苦啦,要做很多事情,了解每份佳肴的來之不易。
(三)介紹光盤內容及宗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此活動。
列舉:有老師,有學生,還有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光盤行動對餐廳的影響:有些餐廳就把宣傳頁夾在菜單的封皮和第一頁之間,讓顧客翻開菜單就能看到有關“光盤行動”的呼吁。為了更好地宣傳光盤行動,許多餐廳也想出了很多辦法。
光盤行動對人們的影響:小小的“光盤行動”在數天內就影響千萬人,得到媒體廣泛關注,在全國掀起一股“光盤行動”的熱潮。例如在大學食堂或是小學食堂,學生們都紛紛將餐盤里的食物吃干凈,不浪費一粒糧食。
提問作為小學生該如何支持?(可分組,適量定餐,不偏食不挑食,吃不完的剩余的可以打包回家再吃,監督親人朋友,看到浪費及時制止等)鼓掌精彩回答。
(四)我們要怎么做。
(1)通過附帶的一個沙畫視頻宣揚一下光盤行動。
(2)看完視頻后提問小朋友們我們要怎么節約糧食呀(可圍繞小朋友說不要挑食和偏食)。歡迎同學們踴躍發言,并在旁邊指導。具體指導可以舉例,小朋友們和父母去餐廳吃自助餐,小朋友們能吃多少就拿多少,對于不愛吃的菜也不要放在一邊,什么菜都得吃,注意營養,千萬不要浪費糧食。還可舉例說在餐廳吃飯,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回家吃,不要浪費)。
(3)大家一起來寫幾條節約糧食,光盤行動的口號。歡迎小伙伴們踴躍發言,然后讓寫得比較好的小朋友把自己寫的口號寫在黑板上帶全班一起朗讀。
(4)大家一起喊一遍光盤的口號。
1、“光盤”行動,拒絕“剩”宴!——拒絕浪費,從我做起!
2、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光盤一族你我同行!
3、倡勤儉剩宴不再,講節約光盤添彩。
4、吃盡盤中每粒米,不負農民一年忙。
1、準備好上課所需物品,如,講課用的海報,ppt;。
2、活躍氣氛在交流與游戲中教導小朋友光盤行動的必要性;。
3、時刻要保持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要管好班里的紀律。
4、用微笑面對小朋友,用親切的語言教學,注意語言得當;。
5、結束后記得表揚小朋友:今天大家表現都不錯,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讓節約成為最普通的生活,大家要記住“拒絕剩宴,倡導光盤”。(剩宴指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五
理解農民勞動的辛苦,知道要愛惜糧食。
1、經驗準備:學習古詩《憫農》,并理解其含義。
2、物質準備:。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飯。
(2)課件:一粒米的來歷。
(3)面板、適量的面粉、盆、水。
(4)配樂詩:《憫農》。
一、觀察談話:這是誰浪費的。
二、糧食來之不易。
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動畫:《一粒米的來歷》中的場景一~場景四。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
4、出示場景六: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
師:好,我們謝謝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四、和面。
1、向幼兒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幼兒分組和面,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及時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面粉。
3、讓幼兒分組討論和面難在哪里,并讓幼兒明白,雖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們還要把和好的面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種面食和糕點。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在語言區投放兒歌內容及圖片,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六
2、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一)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關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誰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七
理解農民勞動的辛苦,知道要愛惜糧食。
1、經驗準備:學習古詩《憫農》,并理解其含義。
2、物質準備: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飯。
(2)課件:一粒米的來歷。
(3)面板、適量的面粉、盆、水。
(4)配樂詩:《憫農》。
這是誰浪費的。
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動畫:《一粒米的來歷》中的場景一~場景四。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
4、出示場景六: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
師:好,我們謝謝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1、向幼兒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幼兒分組和面,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及時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面粉。
3、讓幼兒分組討論和面難在哪里,并讓幼兒明白,雖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們還要把和好的面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種面食和糕點。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在語言區投放兒歌內容及圖片,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八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能讓更多的人明白地球資源迅速減少的危機,呼吁同學們加入到節約的行列中來,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到節約水電,成為一個真正的節約小衛士。
兒歌、故事、名人事例、學生代表自由發言、宣誓。
xx日下午。
1.導言: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于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里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后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2.領讀《愛惜糧食兒歌》,生跟讀。
(1)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2)毛澤東的女兒上學時,吃窩窩頭時只把里面的棗掏了,其余的都仍掉.要知道,當時有不少人連飯都吃不上.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主席,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她女兒.從此,她再也不浪費食物了。
4.學生發言,說說身邊的事。
5、班主任點評。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節約,我們要時刻銘記在心中。
節約,我們要以行動來證明。
為了美好的明天,為了將來的那一束燦爛的陽光。
讓我們一起節約,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請全體起立,舉起右手,共同宣誓: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多少買多少,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勺菜。
4.不偏食,不挑食。看到浪費,勇敢制止。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九
2、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一)導入活動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關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誰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ppt課件:不良費糧食。
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然后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么?(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
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后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并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3、教師教師播放課件《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包谷、小麥的生產過程,知道種糧食很辛苦,要經過犁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師:農民生產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討論后回答。
4、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說說誰做得好。
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做。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小朋友我的名字叫什么?(玉米)你們喜歡我吧!“喜歡”,我也喜歡和你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這些糧食朋友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精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暫停課件)。
師問:誰說說白米飯是怎樣來的?
學生:農民種的;商店買的。
師:那么米飯到底是怎樣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看看《一粒米的來歷》和同學們說的是不是一樣。(淙動畫)。
師:看了剛才的動畫片,同學們一定更清楚的知道了大米的由來。你看農民伯伯在插秧苗是雙肚子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你覺的時間長了他們會怎么樣?(展臺出示圖片)。
生:累;腰痛;頭暈。
師:你們說的非常正確,時間長了就會腰酸背痛。
生:還鋤草;澆水;施肥、噴灑農藥。
生:回答(師表揚)。
師:對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支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總結:你們的看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換湯不換藥來我們這一碗碗白米飯。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就是描寫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是什么呢?對,我們集體來背一遍。
1、同學都知道糧食來得不易,老師請大家看看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給他倆提提意見。(放課件)。
2、師:那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
師小結:對,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能踐踏。
生:好朋友、我們離不開糧食、離開糧食我們就餓壞了、發育不良、不能茁壯成長。
師:同學們都知道糧食與我們最親密,那么老師就請大家看個小故事。
師:小組討一下小英真得是漏嘴巴嗎?那個小組起來說說。
生:小英是浪費糧食、小英吃飯習慣不好、小英不想吃。
師:那么小英是不是漏嘴巴,下面讓我們一起聽小英媽媽是怎么說得。
師總結:就像小英的媽媽說得,你不是漏嘴巴,是你不懂得愛惜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人人生活都離不開它,我們誰也不能浪費。我們相信小英聽了媽媽的話,一定能改掉她的漏嘴巴的習慣。
2、討論。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小組討論。
生: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同學,經常有把飯倒進垃圾桶里,很浪費……。
師: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師小結:我們應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板書課題(愛惜糧食)。
小常識:同學們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定每年的10月工資6日為“世界糧食日”。(10月工資6日世界糧食日)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師總結:同學們,糧食來得不容易,勤儉節約更是一個好習慣。
齊讀兒歌。(見板書)。
粒粒糧食要愛惜,糧食與我最親密,來得實在不容易,缺少糧食出問題,積少成多了不起。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1、認識我們常吃的糧食,知道糧食對身體的作用。
2、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各種糧食做成的食物,如米飯、面包、面條等。
1、請幼兒觀察大米、白面、生面條,并請他們說出各種糧食的名稱。
2、將大米、白面、面條煮熟,請幼兒比較與未煮熟時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品嘗煮熟的食物。
4、說說我們為什么要吃這些食物,這些食物對我們身體有什么益處。
5、小結: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糧食,吃了糧食身體才能健康,才能長大個。
可以結合吃飯時間向幼兒介紹各種糧食。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儒靈童教材。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小雞吃米粒準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求助,改變自己,構造新的朋友圈。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展示袁隆平爺爺的照片,引發小朋友的討論。
1、教師提問: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有沒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2、教師講解袁爺爺的故事。
對于以土地謀生的中國人來說,在六七十年代忍饑挨餓是常態,家里沒有米下鍋而餓得頭暈眼花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而年少時的袁隆平爺爺看到這番景象意識到,中國要強大,必須讓老百姓填飽肚子。
農業,是重中之重!于是他立志要改變現狀,讓所有人都有飯吃。在他的努力下,我國雜交水稻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水稻產量不斷提高,所以我們都能吃飽飯。
3、請幼兒組織語言,獨立講述袁爺爺的故事。
幼兒可以跟自己的爺爺奶奶們聊一聊,問問他們小時候的生活情況。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愛惜糧食,文明就餐”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1、理解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凈,不浪費,愛糧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ppt,提前熟悉音樂《我愛吃》。
教師通過觀看課件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1、認識水稻和麥子。
教師:今天,老師從農民伯伯那里請來了兩位客人,猜猜他們是誰?出示圖片教師: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小朋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嗎?”——糧食。
2、出示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糧食的來歷,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師:糧食有許多話想對你們說,你們想聽嗎?請水稻先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2)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3)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養護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說我來的容易嗎?為什么不容易?
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我才能誕生!”
教師: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幼兒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小結: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掉飯,不倒飯。
4、通過動畫故事和幼兒一起探討如何愛惜糧食。
教師:讓我們看看小動物們是怎么對待糧食的。觀看故事。
每個問題幼兒回答完后,通過視頻驗證小結。四、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幼兒圍成一個圓圈,請3—4個幼兒在圈里邊唱邊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時,走到一個朋友面前,邊拍手邊說:“嘿嘿,猜猜我想吃什么?要求對方說出一種主食名稱。依次交換游戲人,游戲重新開始。
邀請班上的值日生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愛惜糧食,文明就餐”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1、理解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通過古詩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觀看課件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初步了解糧食的來歷,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
1、認識水稻和麥子。
教師:今天,老師從農民伯伯那里請來了兩位客人,猜猜他們是誰?出示圖片教師: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小朋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嗎?”——糧食。
2、出示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糧食的來歷,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師:糧食有許多話想對你們說,你們想聽嗎?請水稻先來說一說吧!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2)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3)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養護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說我來的容易嗎?為什么不容易?
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我才能誕生!”
教師: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幼兒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小結: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掉飯,不倒飯。
4、通過動畫故事和幼兒一起探討如何愛惜糧食。
教師:讓我們看看小動物們是怎么對待糧食的。觀看故事。
每個問題幼兒回答完后,通過視頻驗證小結。
三、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幼兒圍成一個圓圈,請3—4個幼兒在圈里邊唱邊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時,走到一個朋友面前,邊拍手邊說:“嘿嘿,猜猜我想吃什么?要求對方說出一種主食名稱。依次交換游戲人,游戲重新開始。
邀請班上的值日生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1、不論在家進餐還是外出就餐,家長給孩子的飯菜要適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前提下,給孩子適量的飯菜。
2、家長可利用假期,帶孩子郊游。并給孩子介紹農作物的種植知識,使孩子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如果幼兒因為身體不適或飯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飯菜時,幼兒可以提前跟老師說明情況,使老師在進餐前就能將多出的飯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費。
我們經常發現:每天,幼兒園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飯。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引導我們的孩子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那糧食是從哪里來的呢?小朋友們都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樣愛惜糧食呢?小朋友們的回答豐富多彩——“把老師盛飯菜都吃光”、“要吃的干凈,不浪費”、“看到別的小朋友沒有吃光,要提醒他們吃光”等等。最后大家一起朗誦了古詩《憫農》來告知自己“糧食來之不易,要從小愛惜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小朋友我的名字叫什么?(玉米)你們喜歡我吧!“喜歡”,我也喜歡和你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二、糧食來之不易。
1。這些糧食朋友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精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暫停課件)。
師問:誰說說白米飯是怎樣來的?
學生:農民種的;商店買的。
師:那么米飯到底是怎樣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看看《一粒米的來歷》和同學們說的是不是一樣。(淙動畫)。
師:看了剛才的動畫片,同學們一定更清楚的知道了大米的由來。你看農民伯伯在插秧苗是雙肚子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你覺的時間長了他們會怎么樣?(展臺出示圖片)。
生:累;腰痛;頭暈。
師:你們說的非常正確,時間長了就會腰酸背痛。
生:還鋤草;澆水;施肥、噴灑農藥。
生:回答(師表揚)。
師:對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支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總結:你們的看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換湯不換藥來我們這一碗碗白米飯。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就是描寫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是什么呢?對,我們集體來背一遍。
三、“議一議”
1、同學都知道糧食來得不易,老師請大家看看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給他倆提提意見。(放課件)。
2、師:那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
師小結:對,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能踐踏。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先看故事,后討論)。
生:好朋友、我們離不開糧食、離開糧食我們就餓壞了、發育不良、不能茁壯成長。
師:同學們都知道糧食與我們最親密,那么老師就請大家看個小故事。
師:小組討一下小英真得是漏嘴巴嗎?那個小組起來說說。
生:小英是浪費糧食、小英吃飯習慣不好、小英不想吃。
師:那么小英是不是漏嘴巴,下面讓我們一起聽小英媽媽是怎么說得。
師總結:就像小英的媽媽說得,你不是漏嘴巴,是你不懂得愛惜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人人生活都離不開它,我們誰也不能浪費。我們相信小英聽了媽媽的話,一定能改掉她的漏嘴巴的習慣。
2、討論。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小組討論。
生: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同學,經常有把飯倒進垃圾桶里,很浪費。
師: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師小結:我們應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板書課題(愛惜糧食)。
五、拓展。
小常識:同學們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定每年的10月工資6日為“世界糧食日”。(10月工資6日世界糧食日)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師總結:同學們,糧食來得不容易,勤儉節約更是一個好習慣。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1、學會跳助跑跳。
2、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節約糧食教育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對學生進行愛惜糧食教育,讓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的重要性,明白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要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
收集相關資料、圖片、事例等。
一、開場。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談談對這首詩的感想。
2.我們為什么要珍惜糧食?
二、關于珍惜糧食的警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邊有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
學生自由發言并總結。
四、珍惜糧食,我們可以怎么做?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