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粽子粽子篇一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當母親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母親準備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母親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著地到菜場上買包粽子原料,母親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母親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母親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腌制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著母親樣子把買來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干凈,最后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米,紅紅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珍珠瑪瑙。
開始包粽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母親身邊,我學著母親樣子在粽葉里抽出一張比較大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著三角粽輪廓繞呀繞,可是粽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里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母親精心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母親一起包完了所有米。看著我杰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粽子,心里美美。
粽子粽子篇二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將水燒開,接著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將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粽子粽子篇三
奶奶曾是位教師,不幸得了白內障,頂多30天就失了明,但她仍然繼續干活,甚至還包粽子,當然粽子的樣貌不怎么好看。
從小我就不怎么喜歡吃粽子,不僅難扒,吃完還到處粘糊糊,還要費勁洗去。當然,奶奶的粽子也不例外。
“我不吃了!”那年的端午,我可發了不少脾氣,“麻煩死了。”對著滿桌的粽子,我厭煩起來。當座的除了爸媽,還有奶奶,我后悔了,我知道兄妹三個中,奶奶最疼我,我卻說出這種話,奶奶的表情沒有太大變化,唯獨眼角濕潤了。
好不容易從內心接收了它,又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我不愛吃棗。奶奶平生似乎只會包紅棗的粽子,每次一打開,就是成堆的糯米上添有幾個紅棗,太單一。要不是包得像粽子,我都不相信那是粽子!我再一次厭惡,厭惡只有棗的粽子。
我還想吃您包的粽子,奶奶。
粽子粽子篇四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相傳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我們建湖人喜歡掛艾蒲,佩香囊,家家戶戶飄出陣陣粽香。我最喜歡吃外婆裹的粽子,外婆心靈手巧,包出的粽子既美味,又有藝術性,還特別環保。
每逢端午,外婆就開始裹粽子,我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觀看。外婆將水鄉上好的糯米淘好后,根據不同的口味做餡。粽子味分四種:喜歡甜的,在糯米中放幾粒紅棗;喜歡咸的,取草豬精肉半斤,切碎,用三伏醬油泡制,做成餡裹進糯米中;喜歡清爽的,用自家地里長的花生,每顆花生米剝開成兩瓣,用清水泡一下,等花生米發大后,裹進糯米中;喜歡原味的,那就糯米中不放其他佐料。
開始裹粽子了,外婆從針線盒中取出一根亮燦燦的蓑針,將新鮮的蓑葉一端卷成漏斗狀,置于左手,右手持一調羹,舀糯米進蓑葉中,糯米裝滿蓑葉斗后,將蓑葉另一尖端穿進蓑針眼中,蓑葉繞圍幾圈,將整個粽子裹嚴實后,再將帶著蓑葉尖的蓑針從中間穿過粽子,蓑葉尖從粽子另一側露出,收緊了整個粽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裹好的粽子一般呈飽滿的尖三角形,為逗我開心,外婆有時還特地將兩個小粽子合在一起,裹成扁五角形,叫“連心粽”,這是外婆和我,心連心。
整個過程,外婆就像制作一件藝術品。我呢,則在一旁,凝神觀看。不像現在超市出售的`粽子,一根蓑葉,亂繞幾圈,再用帶顏色的帶子一扎,既沒有藝術性,扎粽子帶子上的色素對健康也不利。所以呀,超市的粽子我根本看不上,就愛吃外婆裹的粽子。
外婆裹的粽子,真好吃!
粽子粽子篇五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有什么習俗嗎?不用問,肯定都知道,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兒們吃屈原的尸體,就包粽子扔到江里,讓魚兒們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今天上午,我先和爺爺準備好了箬竹、紅豆和糯米,我們把箬竹放在盆里,在盆里放滿水,把箬竹浸泡干凈。接著,又把紅豆和糯米放在一個淘米盆里,把紅豆和糯米用水沖洗干凈后,把水倒掉,放在太陽底下,把它們曬干。
到了下午,準備開始包粽子了,我和爺爺把箬竹、紅豆和糯米全部放在桌子上。爺爺又去拿了一把較大的勺子,準備等會舀紅豆和糯米時用。
開始做啦!爺爺一步一步教我,他做一步,我做一步。爺爺告訴我首先要拿兩張箬竹,用兩張箬竹包的粽子會更加結實。接下來,爺爺告訴我如何做好造型,形狀需要做成一個漏斗錐形。下來要放紅豆和糯米了,爺爺說要用勺子舀3-4勺。爺爺拿著箬竹,我用勺子舀餡放進箬竹里。餡要裝滿了,爺爺又教我大拇指和食指要放在粽子兩側,將多來來的箬竹往下翻,蓋住放餡的位置。最后拿兩根細線,用牙咬住一端,將另一端繞粽子裹幾圈,再打一個結。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我開始時包得四不像,到后來通過爺爺的指導,包得越來越像樣,越來越成型。
這次包粽子可真有趣。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包粽子,還知道了包粽子是一門很好的手工藝術。
粽子粽子篇六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我們早早地起了床。
重陽節嘛,肯定是要包粽子的。
包粽子這種技術活當然是心靈手巧的媽媽做了,我只負責吃粽子。
只見媽媽先拿起一片粽葉皮折起來,再放上糯米、肉,還有豆腐或板栗,然后拿兩片粽葉片包起來,最后拿一條繩子扎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大約過了一個半小時,所有的粽子就包完了。
接下來就是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候了,煮粽子。
為什么難熬?因為,你聞見粽子的香味卻不能去吃。你說難熬不難熬?
我等呀等……兩眼直瞪著鍋子,嗓子不斷地咽口水。
如今,真是度秒如年,好不容易等到一句,“粽子好了”這四個字,我就興奮地沖進廚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我最愛吃的豆腐粽,剝去外殼。
啊!我尖叫一聲。
因為粽子剛出鍋,所以燙得我一蹦三尺高。
等粽子不燙了,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當我去拿第四個的時候,媽媽阻止了我,說:“你不能再吃了,不然要肚子痛了”。
我只好聽媽媽的話,打消了吃第四個的念頭。
現在,我只得閉上眼睛沉浸在粽子的美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