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游覽田園風光篇一
一進獅子林,一叢叢綠樹,一彎彎湖水,一座座假山,一個個涼亭,都給人清新、美麗的感覺。
我們走過石橋,便來到一個古色古香的亭子,觀賞美麗的西湖景色。湖水綠極了,就像一塊無暇的翡翠,綠樹倒映在湖里,簡直分不清哪個是綠樹,哪個是湖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闖進你視線的是磷光閃閃,像千萬條銀魚在游動,而遠處平展如鏡,沒有一點纖塵,沒有一根游絲的侵擾。湖面的中央,浮著幾朵棗紅色的睡蓮,露出幾塊疊石。
沿著小路,我們又走近了假山石。假山石里,一群群孩子在歡快地玩耍。你看,山石多么奇妙:有的像一座座埃及金字塔;有的像伏在草叢間的兔子;有的像滿肚子鬼點子的狐貍......往那兒看,假山石后面還有一排排婀娜多姿的綠樹咧。
我一邊游覽一邊想:獅子林可真像一幅中國山水畫呀!
當我戀戀不舍定出門時,我情不自禁回頭望了望這幅風景如畫的獅子林,多么想再次投入她的懷抱呀!
再見了,蘇州樂園獅子林!
游覽田園風光篇二
我的家住東院,樓前有一個美麗的小花園,那里有花壇,有竹林,有小廣場,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年輕人在花園中晨練,老年人在花園中散步,小朋友在花園中嬉戲打鬧,它給我們帶來了無限歡樂。
在小花園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圓形花壇。每年的四五月間,牡丹花在花壇里綻放出她那甜美的笑顏,她的葉子好像一個個小巴掌,微風吹來,枝葉搖擺,好像在歡迎著人們的到來。
在花壇的西南角是一片幽靜的竹林,一竿竿挺拔修長的翠竹遮擋了夏日炎熱的陽光,沿著彎彎曲曲、鋪滿石子的林間小路散步,耳邊聽著風吹竹葉沙沙作響,周圍草叢蟲鳴蟬叫,將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呀!
與此相反,花壇的東北角是一個熱鬧的小廣場。一塊巨大的石頭矗立在廣場的正中央,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家園、樂園。一群小朋友在那里游戲玩耍,他們有的捉迷藏,有的跑步,有的爬樹,還有的跳繩,玩的不亦樂乎。
美麗的小花園,真令人流連忘返。
游覽田園風光篇三
當這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良辰,我校舉行了遠足,我們能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二十一日的清晨,我們齊集綠茵場,由汪先生指揮出發,到胥門上船,不久便啟碇。我們在船上并不感到寂寞,時而唱歌,時而談笑,整個的船上充滿了快樂的歌聲。
沿途的美景決不是筆墨所能描寫盡的。兩岸金黃色的稻布滿了大地,遠遠的山峰迷糊地好像是沉浸在濃霧中;悠悠的河水平靜得如一面鏡子。因船身的震動而激起了無數的銀紋。呵!這是一幅自然的美畫,使我的身心怡然,快樂逍遙。
船行三時,已停泊在木瀆鎮,我們便棄船登陸,慢慢地步行著。不久,那巍峨的靈巖山已屹立在我們眼前。于是我們便振作了精神,和疲勞與障礙奮斗,努力地向上奔。爬到半山,我們已氣喘汗流,疲倦不堪,又是口渴,但我們回首后顧,覺得自己的身體立在云中。于是又振作起了精神,仍努力向上奔。結果,我們終究是戰勝了一切障礙,達到了我們的目的地———最高峰。這時我們心中充滿了愉快,大家休息著,吃著所帶的干糧,休息了一會,恢復原有的精神,向各地去游賞。
當我站在山巔俯視山麓,只見那一塊塊黃金色的稻田小得竟和硯臺一般,一座座的房屋和我們的玩具一般。湊合起來,真好像一張圖案畫。再遠望太湖,在萬山之中,顯露著一半,很像一面半月形的鏡子。我們在山巔上,玩賞了一會,便回到靈巖寺,去看二口大井,只因它含的礦質很多,所以我們把銅元擲下去的時候,會在水中旋轉著,慢慢地落到水底。后來我們又去玩了琴臺等許多的名勝。
這樣游了許久,我們仍舊照著原路下山。在山下我們整了隊,回到船上。進城時已是群鴉歸巢,日落西山,暮色蒼茫,萬家燈火的時候了。
游覽田園風光篇四
秋高氣爽的周日,我和好友相約去游岳麓山。去領略岳麓山之溫柔與野性,雅麗與壯觀,反思自然與人類的融合和抗衡。
我們瀏覽了岳麓書院,也找到了朱熹講學的舊址和他那句“溫故而知新”的名言。帶著哲人的教誨,我們又上路了。
我們繞書院一側轉了幾道彎,竟又回到了原來徘徊的地方。我們笑起來:假如當初我們走捷徑,就少了許多攀登之苦。好友說:這叫曲徑通幽。岳麓山是充滿靈氣的,那種靈氣是萬物的精華噢。
于是,我們專走小路,尋覓捷徑。在跨越一條小溝時,好友不慎摔了一跤。我邊扯他邊說:難道你也沒有把腳踏實地的道理融會貫通嗎?岳麓山的靈氣是需要我們貫通的啊。
我們終于爬上了愛晚亭。此時,偌大的長沙城盡收眼底。紅楓燦然如火,激情飛揚地為我們跳著歡快的舞蹈。輕靈如燕,山人合一,有輕風如訴。
我們坐在石凳上談文學。好友說:文學有技巧,曲徑可通幽。我想,文學路崎嶇,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望得遠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精彩和深邃。一如這山的雄厚山的靈氣山的堅韌山的曠達。
哦,岳麓山,我心靈的亮點。
游覽田園風光篇五
今年暑假我終于隨爸爸媽媽瀏覽了我夢寐以求的杭州西湖,它的美麗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西子湖畔,游人如織,鮮花朵朵,萬紫千紅,樹木蒼翠,郁郁蔥蔥,山巒連綿,湖水蕩漾,陣陣清香,沁人心脾,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呀!
我和爸爸媽媽同乘一只小船,舒心地暢游在湖中。天,湛藍湛藍,仿佛用水洗過一樣。幾朵飄悠悠的白云,洋洋灑灑地點綴在空中,像我們一樣陶醉在這人間美景中。
陽光溫柔地撒在漣漪粼粼的湖面上,閃著道道耀眼的金光,“三潭印月”就淋浴在這霞光里。三座古塔,三足鼎立,露出水面約兩米。塔的腹部有五個圓孔,據說每當中秋之夜只要在圓孔里點上一根蠟燭,光束透過圓孔倒映在水面上,可以同時出現真的,假的,虛的,實的三十二個月亮。
真實的景觀,虛幻的場面,正好驗證了歐陽修所描寫的“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的迷人景色。
如果“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是西湖中的三顆寶珠,那么“蘇堤”“白堤”則是系在西湖腰中的兩條玉帶。
我愛西湖,我愛西湖的美景,我更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