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是教師思考、研究和探索的過程,它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下面是一些優秀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一
1. 學習按物品的兩個特征分類。
2. 嘗試自己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1. 大的和小的紅、黃、藍、綠色圓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塊。
2. 小籃子。
3. 分類提示標志。
1. 出示形狀卡片,請幼兒描述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2. 老師先將兩個分類提示標志貼在一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標志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卡片放入籃子。
3. 將其他的分類標志兩兩貼在每個小籃子上,"屈;老師.教,案網出處"請幼兒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其中的兩個標準進行分類。
4. 請幼兒嘗試自己制定包含兩個特征的分類標準,并把相應的分類提示標志貼在小籃子上,對卡片進行分類。
能按物品的兩個特征來分類。
能按自己制定的兩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二
1、認識數字6、7,知道他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2、能不受物體排列方式的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認識數字6、7,知道他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能不受物體排列方式的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大數字卡1—7各一張,大蔬菜實物卡片6、7各3張(排列方式不同),幼兒每人一份蔬菜接龍卡片,大接龍卡片一份。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復習人讀數字1—5。
1、教師出示數卡1—5,請幼兒說出是數字幾。
2、師:這些數字還帶來了一些好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出示一個蘋果、兩根香蕉、三顆葡萄、四塊巧克力、五片樹葉的圖片)。
3、師:數字寶寶找不到它們的好朋友了,我先來幫數字“1”找它的好朋友。數字“1”的好朋友是一個蘋果,因為只有一個蘋果。哪位小朋友愿意幫其他的數字寶寶找出好朋友。(請幼兒一邊找時,還要一邊說出理由)。
二、基本部分:
1、認識數字“6”,知道“6”可以表示很多的`有6個的物體。
(1)出示6根黃瓜的圖片。
問:這里有幾根黃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6根),6根黃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數字6)。
(2)出示數字“6”。
師:“6”像什么?(像哨子)。
師:數字“6”還可以表示什么?(6個西瓜、6顆葡萄、6塊巧克力等)。
教師小結:只要是6個物體,我們都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2、改變6根黃瓜的排列方式。
師:看好啦!黃瓜要排隊了啊,我們來看看他們排成什么樣了。(出示多種排列方式的圖片)它們哪里不一樣?(排列方式不一樣)。
教師小結:不管物體是怎么排的,有幾個就用數字幾表示。
3、認識數字“7”,并嘗試對物體進行不同的排列。
(1)出示7個蘿卜圖片,數數有幾個(7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7)“7”像什么?(像鐮刀)。
(2)師:紅蘿卜說了,我也要像黃瓜那樣排隊,哪個小朋友愿意來幫幫他(請幼兒用7個蘿卜排列)。
師:剛剛用了很多種排列方法,但是蘿卜只有幾個?(7個)所以,不管物體是怎么排的,有幾個就用數字幾表示。
三、蔬菜數字接龍。
1、師:今天我們要來玩一個蔬菜數字接龍的游戲。前面是數字后面是蔬菜,第二張卡片的數字要表示前面一張蔬菜的數量。
2、教師巡回指導。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三
1. 學習按物品的兩個特征分類。
2. 嘗試自己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 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 大的和小的紅、黃、藍、綠色圓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塊。
2. 小籃子。
3. 分類提示標志。
1. 出示形狀卡片,請幼兒描述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2. 老師先將兩個分類提示標志貼在一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標志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卡片放入籃子。
3. 將其他的分類標志兩兩貼在每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其中的兩個標準進行分類。
4. 請幼兒嘗試自己制定包含兩個特征的分類標準,并把相應的分類提示標志貼在小籃子上,對卡片進行分類。
能按物品的兩個特征來分類。
能按自己制定的'兩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四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進行相應的匹配。
2、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皮球大小各1個,圖片,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大熊和小熊)。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你們瞧!他們是誰啊?出示圖片(小熊大熊)兩只熊哪里不一樣?你們能猜出誰是大熊誰是小熊啊!為什么?(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師:你們都認識了這兩位客人了,你們怎么跟他們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實物直觀比大小。
師:大熊和小熊想來做運動帶來了一個球(出示大皮球).你們說這個球應該給誰呢?
你們覺得這個球是大球還是小球啊?為什么?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較出大小,一個東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個好朋友跟它一起比,兩件東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誰大誰小.(目測法)。
三、幼兒實物探索。
師:兩只熊啊,今天還帶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請你找出大的東西用手上的貼貼紙貼在它身上.教師和幼兒邊說邊檢驗.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現在我要加大難度靠考考你們,咦?又滾來一個球,現在三個球請你說說看哪個最大哪個最小?請個幼兒來從大到小來排排隊,再請個幼兒從小到大排排隊.
五、分辨圖片大小。
小結:大熊要找大的動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動物做朋友,剩下來的動物就可以和中間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兒操作,檢驗。
師:動物園里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都已經放在你們的小凳子底下了,你們拿出來看看,請幼兒舉起手中大的動物搖搖,再舉起最小的動物搖搖(幼兒上來粘貼)現在請你們幫他們找朋友吧.
師:你們看,大熊中熊,小熊他們的朋友可真多啊,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是不是他們的好朋友?(比對大小,如發現錯誤,請幼兒指出糾正)。
七、延伸活動。
這時候我有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把兩塊餅干重疊在一起,一邊對齊,看看哪個有多出來邊緣那就哪個比較大。
現在請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塊餅干和不同顏色的好朋友疊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誰的大,誰的小。
八、舞蹈游戲:三只熊(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大小)。
師:今天大家都很開心,我們來學學大熊和小熊的動作來跳舞吧,我們用身體來表示大熊,我們用縮起來動作來表示小熊,好好一起來跳舞吧。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五
1.在6以內書的認讀基礎上學習按數取物。
2.能按指令要求進行比較和取物游戲。
3.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大圖“火鍋”一只、“大菜單”一份。
2.幼兒活動教材《數學》第17頁操作材料。
3.胡蘿卜、西紅柿、茄子、黃瓜、包心菜、葫蘆圖片若干。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小羊過生日,他最愛吃蔬菜湯,我們一起來煮蔬菜湯好嗎?我們看看用什么菜吧。
二、學習按數取物。
1.出示貼有蔬菜的火鍋圖,提問:你認識什么蔬菜?數數有幾種?
2.出示大菜單圖,認一認蔬菜的數量有多少。
3.教師示范1—2個按數取物的方法。
4.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評議結果。
5.比一比,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三、幼兒自主操作。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2.幼兒按數取物并貼進火鍋內,教師巡視并個別指導。
小朋友們煮的蔬菜湯真香哦!給客人老師聞聞我們一起把香噴噴的'蔬菜湯送給小羊吧,祝它生日快樂!
《蔬菜湯》是香香的蔬菜主題中的一個數學活動,經過活動讓孩子知道蔬菜湯會更有營養,孩子們也會經常吃到媽媽做的美味湯,現在自己也要做湯了,雖是做做,但相信孩子在活動中還是樂此不彼的,本次活動教學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認識6以內的數字,感知6以內數量的多和少,符合了幼兒的數學是在生活中去學習,在生活中運用。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六
1.初步理解“空集”,嘗試用各種方法感知,判斷“有”和“沒有”,愿意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2.初步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畫片—我要去超市。
2.兩個袋子(一個里面有東西,一個里面沒有東西。)。
3.各種食品包裝盒(有的里面有東西,有的是空盒。)。
活動過程。
一、感知“有”和“沒有”
1.出示兩個袋子。
(一個里面有星星、雪花片等,另一個里面是空空的。)。
2.讓幼兒感知“有”和“沒有”
教師: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怎么知道的?
二、判斷“有”和“沒有”
1.觀看動畫片:我要去超市。
觀看后提問:你們看到超市里有什么?
2.幼兒操作。
(1)熊媽媽想開一家小超市,可是超市里一樣東西也沒有,怎么辦呢?
(2)介紹操作要求:
在貨架上的東西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東西,有的里面是空的。
每人幫熊媽媽進一樣東西,空的東西熊媽媽不要的。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幼兒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斷“有”和“沒有”。
3.交流小結。
你選的是什么?里面有東西嗎?你怎么知道的?
4.再次操作。
(1)鼓勵幼兒去試試看,用和剛才不一樣的辦法再幫熊媽媽選許多貨。
(2)指導。
能力弱的幼兒用直接的方法感知。
能力強的幼兒各種方法判斷。
教師詢問個別幼兒:里面有東西嗎?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的?
(3)相互介紹。
三、和熊媽媽一起開超市。
”(播放音樂《郊游》)原路返回。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七
1.復習6以內數字的認讀,嘗試點數并按數取物。
2.比較數量的多少,能夠將蔬菜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1.6塊菜地(背景圖上粘貼各類蔬菜)。
2.人手一份購物單,教師用購物單。
一、按數取物——采摘蔬菜。
1.觀察購物單。
師:菜園里的蔬菜成熟了,我是超市經理,要進些蔬菜來賣,想請大家幫忙去采摘一些美味的蔬菜。
師:采摘蔬菜需要根據購物單去摘,誰知道這張購物單的意思?去摘什么菜,數一數,一共有幾種蔬菜?摘多少?請你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從蔬菜園中摘取蔬菜,一邊摘一邊點數,并說出總數。)。
2.幼兒取購物單,根據購物單到菜地采摘蔬菜。
3.集中討論。
師:看看自己摘了幾種蔬菜,每一種蔬菜有多少。
(幼兒點數驗證,糾正錯誤)。
師:我們看看這份購物單上采的蔬菜數量對嗎?少了什么?少了幾個?怎么辦?
二、按序排列——整理蔬菜。
1.學習按序排列蔬菜。
師:我們來看看這份購物單上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師:怎樣排隊,讓人一眼就看出哪種蔬菜最少,哪種蔬菜多一點,哪種蔬菜更多?請你來排一排(個別幼兒示范)。
師:排的'時候我們先要找出數量最少的排在最上面,然后看看剩下的蔬菜中哪種少?
師:請大家也來排一排,排之前我們先要檢查什么?如果數量不對怎么辦?(幼兒嘗試根據從多到少或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蔬菜)。
2.集中討論。
師:大家互相看看排得對不對。(幼兒互相檢查)。
師:看一看這里排得怎么樣?(幼兒觀察并糾錯)。
三、送蔬菜。
師:現在請大家將菜送到超市里來吧。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八
1、能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5。
2、培養幼兒數數的興趣,感受數數的方法。
操作紙、墊板、筆、圖片、ppt。
經常聽小朋友們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
過渡:你們能數到很大的數字,數數的正確性怎樣。
1、幼兒取出操作紙,理解紙上的要求,知道要數的幾樣東西。
2、交代規則并觀察幼兒的操作。
3、圖上的蔬菜各有多少?
小結:數正確應該按順序。
4、過渡,出示圖片。問:“這里一共有幾樣東西?認識這些東西嗎?”
5、觀察圖片上蔬菜的數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解決問題的方式,發現數正確的一些方法。
6、認識數字“5”像什么?表示幾樣東西?
用手書寫“5”
7、出示5只小象有幾只?它們非常注意營養的搭配樣樣蔬菜都要吃。今天早上小象要吃土豆,(出示課件),小朋友來數數土豆有幾個?土豆有4個。小象有5只怎么辦?咱們來用0增畫蔬菜。
以此來添畫其他的蔬菜。
1、4添1就是5。
2、找找5的東西,也可以數其它東西的數量。
關注身邊事物的數量。
1、出示各種包裝箱,這個能數嗎?
2、為什么包裝箱外面要標上這樣的數字?這個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回家留意一下,你在包裝盒上還發現了什么。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九
1、能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5。
2、培養幼兒數數的興趣,感受數數的方法。
操作紙、墊板、筆、圖片、ppt。
一、引起興趣:了解幼兒數數的能力。
經常聽小朋友們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
過渡:你們能數到很大的數字,數數的正確性怎樣。
二、數數游戲,發現數正確的方法。
1、幼兒取出操作紙,理解紙上的要求,知道要數的幾樣東西。
2、交代規則并觀察幼兒的操作。
3、圖上的蔬菜各有多少?
小結:數正確應該按順序。
4、過渡,出示圖片。問:“這里一共有幾樣東西?認識這些東西嗎?”
5、觀察圖片上蔬菜的數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解決問題的方式,發現數正確的一些方法。
6、認識數字“5”像什么?表示幾樣東西?
用手書寫“5”
7、出示5只小象有幾只?它們非常注意營養的'搭配樣樣蔬菜都要吃。今天早上小象要吃土豆,(出示課件),小朋友來數數土豆有幾個?土豆有4個。小象有5只怎么辦?咱們來用0增畫蔬菜。
以此來添畫其他的蔬菜。
三、發操作紙,幼兒來增畫。
1、4添1就是5。
2、找找5的東西,也可以數其它東西的數量。
關注身邊事物的數量。
1、出示各種包裝箱,這個能數嗎?
2、為什么包裝箱外面要標上這樣的數字?這個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回家留意一下,你在包裝盒上還發現了什么。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
1、實物《拼卡片》一套。
2、幼兒配套操作材料。
1、組織幼兒討論數字與物體數量的關系。
教師出示數字,然后讓幼兒找出數量相同的`物體,讓幼兒理解等量關系。
2、出示材料,介紹活動規則。
師:這里有許多數字卡片被分開了,請小朋友拼一拼,讓它變成完整的卡片。
3、討論拼卡片的方法。
根據幼兒的方法,討論什么方法最好。
4、小組活動:幼兒進行拼板練習。
老師巡回指導。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只有真心幫助別人,才能交到好朋友,感受交到朋友的快樂。
2、學習小動物的語言,練習流利的、有語氣的進行對話。
活動準備:
螢火蟲圖片、各種小動物圖片、頭飾(螢火蟲、螞蟻、小螞蚱)、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螢火蟲也來咱們班做客了,你們快用好聽的聲音、有禮貌的話和它打招呼!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放課件,幼兒初步欣賞感知。
2、提問:螢火蟲都找了誰做朋友?(小螞蚱、小螞蟻)。
介紹小螞蚱:它是一種像螞蚱一樣長著長長的腿、會跳的蟲子,它經常“織織織”的叫,所以人們就給它取個名字叫“小螞蚱”
過渡語:螢火蟲找到小螞蚱和小螞蟻后,它們是怎么說的呢?(幼兒根據理解說)。
3、放課件,幼兒第二次欣賞,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提問:它們都是怎么說的?
4、欣賞前半段故事,重點理解“螢火蟲找小螞蚱做朋友“內容。
過渡語:螢火蟲找到小螞蚱后怎么說的?(幼兒嘗試學對話)。
1)放課件,幼兒欣賞“螢火蟲找小螞蚱做朋友“內容。
2)學習對話:它們是怎么說的?你試著學一學。
(分角色復述對話)(如果孩子不熟再聽錄音)。
3)交流:小螞蚱請螢火蟲幫什么忙?
螢火蟲是怎么說的?
聽了螢火蟲的話,小螞蚱會怎么想呢?
你覺得它們會成為朋友嗎?
(設想故事結果:會,寬容螢火蟲;不會,朋友應該相互幫助)。
5、欣賞后半段故事,重點理解“螢火蟲找小螞蟻做朋友”內容。
1)放課件,幼兒欣賞“螢火蟲找小螞蟻做朋友”內容。
2)學習對話:它們是怎么說的?你學一學。
{螢火蟲找到了誰?怎么說的?小螞蟻怎么回答的?}。
(分角色復述對話)(如果孩子不熟再聽錄音)。
3)交流:天那么黑,小螞蟻又背著沉沉的大口袋,這時它最需要什么?
螢火蟲是怎么說的?
聽了螢火蟲的話小螞蟻又會怎么想?
小螞蟻會和螢火蟲做好朋友嗎?
(設想故事結果:會,寬容螢火蟲;不會,朋友應該相互幫助)。
三、創編故事。
1、創編和小螞蚱交朋友。
你們說的真好!如果你是螢火蟲,你有什么好辦法就和小螞蚱成為好朋友呢?(說話時有禮貌;幫助小螞蚱;)。
現在就請小朋友來做螢火蟲,看看你有什么辦法能和小螞蚱成為好朋嗎?(指名創編)。
2、創編和小螞蟻交朋友。
(幼兒創編)匯報。
3、情境表演:
瞧,草地上有很多小動物,請你想一想:
在夏天的晚上,螢火蟲提著小燈籠飛呀飛,又找到了誰做朋友?
小動物們會讓螢火蟲幫什么忙呢?
現在請你選擇你喜歡的小動物,重新編一個“螢火蟲找朋友”的故事好嗎?
(到場景中摘頭飾表演)。
咱們快來看看這只螢火蟲是怎么找到朋友的?(匯報)。
2)螢火蟲交了這么多的好朋友可高興了,從此,它每天晚上都提著小燈籠,飛來飛去,幫小動物們照路,快樂的生活著。
四、延伸:
好,現在就和你的朋友們一起跳個舞吧!(幼兒律動)。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二
1、學習按圖形的兩個特征標記分類并正確記錄其數量。
2、培養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圖形拼圖一幅,標記卡、數字卡若干,各種圖形若干,數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紙若干。
一、集體教學活動。
1、學習用兩個特征標記對圖形進行分類。
以集體、個別、小組的形式,學習用兩個標記卡記錄三角形、長方形的不同點。
2、學習按標記記錄數量。
幼兒一次按標記集體、分組操作記錄相應圖形的'數量(用數字卡表示)。
3、引導幼兒學習講述操作結果。
要求幼兒看著標記圖,說一說,圖中有幾個什么樣的圖形。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分類游戲(幼兒分別取自己的圖形卡片)。
看一看,說一說,你的圖形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看教師出示標記圖,圖形特征與標記相符的幼兒,舉起卡片站起來。
送圖形回家,要求圖形必須符合門牌號。
2、記數活動。
數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三
1.給小動物送菜。
――提供小動物卡片,分別置于活動室的不同地方,要求幼兒根據卡片上的數字送相應數量的蔬菜。
――復習數字l、2、3、4,說說我給誰送的菜,有多少。
2.認識數字“5”。
――翻到“5”的動物的卡片,說說“5”像什么,可以代表什么。
――給小動物送菜。要求在原來的基礎上添畫,使之變成5樣蔬菜。
――學說幾添上幾就是5。如:4添上l就是5。
――找找自己的身上或活動室里有哪些東西可以用“5”來表示。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四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理解故事的內容。
2、感受故事情境,進行大膽講述,表達想法。
3、體驗幫助他人的樂趣,愿意與朋友們相處。
4、大膽想象,嘗試續編故事情節。
二、教學重點。
《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所以我將“鼓勵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內容”,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三、教學難點。
大班幼兒的能力、經驗已有一定的發展與積累,所以我把“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進行故事情節續編”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小海龜、星星魚頭飾,海底世界圖片一張,一段《找朋友》的音樂。
五、教學課時。
三課時:
1.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2.結合自身大膽講述。
3.大膽想象,續編故事情節。
六、教育理論。
根據《新綱要》要求,此次教學活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挖掘綜合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來組織教學。例如,興趣激發法、提問法、言語提示法。放手讓幼兒去自由想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試著說一說,培養幼兒的嘗試,自信心及幼兒的創造性。
七、教學過程。
(1)通過談話,導入課題,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愿望啊?”“有一只小海龜也有一個愿望,它的愿望會是什么呢?”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讓他們帶著濃濃的興趣和疑惑來欣賞故事內容,為下面的講述做鋪墊。
(2)幼兒傾聽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用生動活潑、充滿感情的語言講述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聽完故事,請小朋友們說出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海龜為什么要摘星星魚頭上的星星?小海龜的愿望是什么?星星魚為什么哭呢?
教師海底世界圖片,小海龜、星星魚頭飾,再次講述故事,要求幼兒仔細傾聽,并在教師講完后,引導幼兒復述故事內容,加深印象。星星魚哭泣時,小海龜是如何幫助他的呢?最后小海龜摘下星星魚頭上的星星了嗎?它實現愿望了嗎?之后進行師生交流,讓幼兒參與講述,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嘗試完整講述故事內容。
(3)感受角色情感,分角色扮演教師出示頭飾,請若干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小海龜和星星魚,讓幼兒設身處地的感受倆人成為好朋友時的愉悅心情,能較好的幫助幼兒體驗幫助他人的樂趣,加深作品理解。
(4)遷移作品經驗,加深印象小海龜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最好的朋友,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好朋友呢,你們之間發生過什么樣的事情呢?誰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呢。
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現在就讓我們動起來,來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吧,教師放音樂《找朋友》進行音樂游戲,讓幼兒在班內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并像故事中的小海龜一樣,來熱心的幫助自己的好朋友,得到珍貴的友誼。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為下面的大膽想象和語言表述打下基礎。
(5)大膽想象,續編故事教師可進一步創設機會,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續編。小海龜和星星魚成為了好朋友,之后他們還會做些什么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教師可用語言進行提示幼兒,引導其大膽設想,并鼓勵其大膽表達。
八、教學評析。
《找最好的朋友》這是適合大班幼兒的一個童話故事,故事語言淺顯易懂,用詞也貼近幼兒生活,動作性較強,可讓幼兒進行豐富想象,體會找到好朋友時的愉悅情緒,也可讓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先談話激起幼兒的興趣,之后先提問在進行反復講述,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嘗試著講述,之后分角色扮演,滿足了幼兒表現的欲望,也加深了作品理解,隨即遷移作品經驗,談談自己與好朋友并進行音樂游戲《找朋友》,使活動推向高潮,最后續編故事,教師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幫助,鼓勵其大膽表達,培養了其自信心及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體現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五
1.學習按物品的兩個特征分類。
2.嘗試自己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1.大的和小的紅、黃、藍、綠色圓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塊。
2.小籃子。
3.分類提示標志。
1.出示形狀卡片,請幼兒描述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2.老師先將兩個分類提示標志貼在一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標志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卡片放入籃子。
3.將其他的.分類標志兩兩貼在每個小籃子上,"屈;老師.教,案網出處"請幼兒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其中的兩個標準進行分類。
4.請幼兒嘗試自己制定包含兩個特征的分類標準,并把相應的分類提示標志貼在小籃子上,對卡片進行分類。
能按物品的兩個特征來分類。
能按自己制定的兩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六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數學活動教案《給小動物送蔬菜》,歡迎大家分享。
1、能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5。
2、在情境化的游戲中,體驗送蔬菜的樂趣。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1、不同蔬菜的`卡片,數量分別為1—5。
2、四個小動物頭飾,三張數字卡。
3、每位幼兒有紅、黃、藍三張數字卡。
(1)玩“看數拍手”的游戲,教師舉起數字1(2、3、4),幼兒拍1(2、3、4)。
(2)教師敲小鈴鐺,請幼兒在心中默數并說出數量。
1、翻到“5”的動物的卡片,說說“5”像什么,可以代表什么。
2、出示實物卡,點數實物數量,寫出數字,并用圓點表示。
3、出示數字,貼相應數量的實物,并用圓點表示。
取出藍色的數卡,讓幼兒根據數字畫上相應數量的圓點。
取出黃色的數卡,根據數字貼上相應數量的蔬菜。
1、今天,我接到小動物的電話,它們要請我們幫忙送蔬菜。
2、請出四位小動物,討論小動物喜歡吃的蔬菜。
3、取出紅色數卡,要求幼兒根據卡片上的數字送相應數量的蔬菜。送到后,讓檢驗員檢查,并獎勵一個五角星。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七
能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5。
1.5種不同蔬菜的卡片,數量分別為l一5。
2.提供不同的小動物卡片,標有數字。
過程。
1.給小動物送菜。
提供小動物卡片,分別置于活動室的不同地方,要求幼兒根據卡片上的數字送相應數量的蔬菜。
復習數字l、2、3、4,說說我給誰送的菜,有多少。
2.認識數字“5”。
――翻到“5”的`動物的卡片,說說“5”像什么,可以代表什么。
――給小動物送菜。要求在原來的基礎上添畫,使之變成5樣蔬菜。
――學說幾添上幾就是5。如:4添上l就是5。
――找找自己的身上或活動室里有哪些東西可以用“5”來表示。
1.出于給小動物送菜情節的需要,幼兒會自覺地關注蔬菜的數量是否與數字一致。
2.應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數字的所表示的數量意義。
蔬菜卡片的數學教案(實用18篇)篇十八
1、用重疊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找出一組物體多出的部分。
1、每位幼兒大圓片4個,小圓片3個。
2、貼絨卡片:小兔4個,蘿卜3個,老鼠、貓頭飾若干。地上圓圈4個,每個圓圈能容納幼兒7人。
1、出示貼絨圖片小兔和蘿卜,說:我們給小兔分蘿卜吃,1只小兔只能分1個蘿卜,小朋友看看,是小兔多,還是蘿卜多?待幼兒回答后,問幼兒:“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在貼絨板上示范:將兔子卡片逐個放在貼絨板上,讓幼兒注意老師是怎樣擺放兔子卡片的,(手的動作從左至右)然后將蘿卜逐個放在兔子上面,每放—個,說一聲:“給你一個蘿卜。”并讓幼兒注意教師手動作的方向,問幼兒,兔子和蘿卜哪個多,哪個少?請把多余的.拿出來。
2、幼兒操作。讓幼兒兩手各拿大小圓片,看一看,大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然后逐—將大圓片擺在桌子上,將小圓片逐一放在大圓片上,(注意手的擺放方向)說出大圓片和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將多的拿出來給大家看。
3、游戲:貓抓老鼠。
給幼兒戴上頭飾,音樂響,每4只貓、3只老鼠圍著圓圈跳舞。音樂一停,每只貓迅速抓住一只老鼠,然后說出貓與老鼠,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讓多的站出來。
注意:貓和老鼠只能在各自的圈內活動;重新玩游戲時老鼠比貓多一只。
活動之前,對教學具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活動的開始用變魔術的方法引出小兔和蘿卜,孩子比較感興趣,比直接出示小兔和蘿卜生動點,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
在第一環節中,比較小兔和蘿卜的多少,教師應該直接把小兔逐個放在黑板上,讓幼兒能清晰地看到,而不是拿在手上讓幼兒來比較它們的多少,相對來說幼兒會難比較區分,也不夠清楚明了。環節二中,請幼兒操作階段前,分大圓片和小圓片的時間有點浪費。絕大多數幼兒能依次擺放大小圓片,也能將多出來的拿出來,重難點達成。在整個活動中,還是有些環節沒能很好地落實。
在游戲環節,也是為了服務于活動的目標,在時間和方法上,沒有做到位,特別是孩子在選擇角色時,應該由他們自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