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傅雷家書一二三章讀后感300字 傅雷家書第三則讀后感篇一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后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后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后感、讀后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書一二三章讀后感300字 傅雷家書第三則讀后感篇二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于母愛,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傅雷家書》收錄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書信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說自己的處境,講社會、國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著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著孩子,“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為什么?因為父親在思念著、愛著孩子。“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父親講給兒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求我們。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著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自己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父母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初一住校時,約定每天與父母打一通電話,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方法,提醒我注意身體,好好學習。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父母每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說的話。每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著愛。我明白了要與父母多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著兒子的一生。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著我們,扶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父母的話,我們要用心去聽,去體會。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