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常懷感恩的心演講稿篇一
我們中華民族是個“禮儀之邦”,“知恩圖報”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投桃報李”,“銜環結草”的傳說,也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俞伯牙摔琴以報答鐘子期的知遇之恩;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很多,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發現許多值得我們去感激的人。
我們感謝祖國,是她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給了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祖國母親為了讓她所有的孩子能夠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供我們上學,如果沒有她,我們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祖國對我們的關心和呵護,我們又怎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吮吸知識的乳汁,汲取精神養份?祖國是個大家庭,我們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個成員,我們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回報祖國母親的養育之恩。
我們還要感謝同學。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是同學給了我們以幫助;當我們犯了錯誤時,是同學的友愛和寬容,讓我們有了改正的機會……我們還要感謝身邊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誠實、善良……的美德。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是人生路上成功的基石。人的一生不可能有一帆風順。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甚至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朋友的幫助和支撐。學會感恩,就要學會知恩圖報,這樣我們活得才有價值。
常懷感恩的心演講稿篇二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常懷感恩之心,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奉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回報父母做起,在家庭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洗腳按摩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么的高興,心里的喜悅從臉上流露了出來。我懂事了許多,爸爸媽媽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爸爸媽媽做得太少了,而爸爸媽媽卻無私地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每當想到這,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和爸爸媽媽的談話中,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學習,考上我心中理想的大學,實現我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在工作中取得優異的業績,在群英榜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我懂得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就算將來工作再忙,也要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所有的父母在自己的兒女長大之后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爸爸媽媽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爸爸媽媽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她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的社會更和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常懷感恩的心演講稿篇三
感恩仿佛一盞明燈,照亮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擁有它就會擁有心中難得的愉悅與寬慰;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學會承擔責任,而感恩恰恰是承擔責任的一部分。許多人認為自己做到了感恩,但他們往往忽視身邊最重要的人;還有些人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忘記了別人的付出。
現如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往往受著過多的關愛,。因此,在學校門口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快放學時,校門口早已停滿了車,站滿了家長,學生一出校門,家長便迎上去接過書包,問這問那,生怕孩子在學校受了些苦;回到家后,在飯桌上不停的夾菜,在孩子寫作業時,又不時地送去水果,端去水。
我想,是由于家長的高期望而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學習,這無疑給學生造成了大的壓力,很多學生因此不快地的學習,自然會生氣,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心中覺得家長做這些是應該的,不做反而不對,因此心中自然不會有感恩的心情。統計結果顯示:百分之四十的青少年崇拜科學家,百分之五十多的學生崇拜影視歌曲明星,而崇拜父母的卻只占百分之一點五,崇拜黑勢力老大的竟達百分之三,是崇拜家長人數的二倍;可在美國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每個學生都崇拜父母。
是什么讓現在的青少年變成了這樣?這和中國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國,許多父母只是讓孩子認真學習,而自己卻幾乎包攬了其他所有事情;在美國,學生必須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獨立生活一周才允許畢業;在德國,法律明文規定了學生應該履行的義務;在英國,學生之間盛行著“想花錢,自己掙”的口號,因此在英國處處可見到青少年忙碌的身影。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父母的教育方式單調且不靈活,由此造成學生責任心的缺乏與能力的不足,這也是學生不懂得感恩的重要原因。
要想讓現在的學生學會感恩,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敢于面對挫折,因為責任心是建立在抗挫折能力基礎上的,有了責任心才會感恩,而做到這一點,需要家長不要溺愛孩子,讓他們多面對自己的事情;學習成績固然重要,然而這只能讓一個學生踏入大學校門,之后的生活需要我們用良好的學習能力以及處事能力來面對,只有培養了各方面能力,我們才能真正成為現在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常懷感恩的心演講稿篇四
當你走在林蔭小道上,眼前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鳥語花香時,你會不會為大自然為我們創造的伊甸園而滿懷感恩之情?當你在假日,到公園里去玩耍,看著形態各異、十分整潔的花叢草地時,你會不會對它們的美容園丁、花工充滿感恩之情?當你在大飯店享用一道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時,你會不會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伯伯們充滿感恩之情?你會不會對一輩子跟炊火油煙打交道的廚師充滿感恩之情?當你生病康復后,你會不會為精心照料你的醫生和護士充滿感恩之情?當你從一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成長為學識淵博的學者時,你會不會為教導你的老師充滿感恩之情?我想許多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感恩,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里的。當公交車里人滿為患的時候,你想擠上公交車,但是怎么也擠不上去。這時,一個人在前面拉你一下,或者在后面推你一把,你對他微笑了。你的`感激之情不就體現在這微笑里了嗎?假若你摔倒了,一個人輕輕地把你扶起來,然后貼心地問上一句:“沒事兒吧?”你肯定會說:“謝謝,我沒事。”這“謝謝”兩個字就包含了你對他的感恩之情。
人有豐富的感情:對窮人有同情心,對有困難的人有愛心……感恩之心是最美好的,看來,我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