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活動看朋友教案及反思篇一
新的學期開始,很多幼兒一時還不是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他們昨天在家里還是一個眾心捧月的寶貝,現在又要來幼兒園生活了。可是我們都知道,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要想在短短的時間里讓個性迥異的幼兒融入一體,確非易事。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學習獨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聽講,安靜地坐一段時間等。讓我們營造-愛的環境,幫助他們愉快地再次走進幼兒園,說聲:“幼兒園真好”,讓幼兒園在幼兒心目中變得可親可愛。
我所上的《幼兒園也是我的家》運用手偶講訴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比較簡短,文字很簡潔,中間有部分是重復的,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丁丁的小朋友非常喜歡幼兒園,而且也說明幼兒園比家里好玩的地方。這個故事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跟每個孩子心理想的是一樣的。故事平實的語言中透露著溫馨,在講述的時候,老師平和溫柔的語言,很容易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孩子很喜歡我手中的手偶,始終是很安靜地傾聽故事。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了個別提問。而是采用讓孩子反復傾聽,多聽多感受,再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說說故事中丁丁的話,從而理解故事,說說我們覺得幼兒園哪里好。讓孩子一起說,一方面讓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比較完整的'說出故事的情節以及自己感覺幼兒園的好地方,幼兒都笑著告訴我: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通過這個活動,我感覺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學形式,關鍵是讓孩子對你的教學感興趣。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有需要。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重復,對孩子來說,重復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在重復的過程中把老師所教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小班活動看朋友教案及反思篇二
《認識新朋友》活動反思
幼兒開學了,要加入集體生活了。離開了親愛的家人,他們開始都有些不適應,我們為此準備一節《認識新朋友》活動,讓幼兒知道這里有更多的好玩的,更多的朋友。在認識新朋友活動中,有些幼兒雖然只會輕聲的說幼兒叫什么?但是只要他們能說自己的名字,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們希望幼兒在這個集體生活中,有很多的朋友,把我們老師也當成自己的好朋友。
活動中我們以游戲貫穿其中,其中以傳球游戲來自我介紹,從而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比較投入,有好多幼兒還爭先恐后地搶著說呢!其中也有個別幼兒幼兒能清楚、響亮、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但也有少數幼兒表達不清,甚至不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姓名。有些幼兒膽子比較小,所以話到嘴邊又不感說出來。通過這次活動,老師對全班幼兒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一些膽子較小的`幼兒給予鼓勵、幫助,多讓他們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同時,教育一些膽子大、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膽子小、表達能力差的孩子,縮小兩極分化的差距,使全班幼兒共同進步。寶貝們加油!
活動目標
1. 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的物品。
3.會簡單區分不同的形狀。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三角形的認知。
教學難點:會簡單區分不同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圖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卡片若干,小三角形人手一個;
2.畫有小三角形輪廓的圖片人手一幅,油畫棒人手一盒;
3.畫有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場地一塊,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數學王國里,來了許多的圖形寶寶,看看都是誰啊?
二.基本部分,請幼兒動手親自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1)師幼共同觀察大三角形,引導幼兒通過點數的方式說出: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師幼共同念兒歌:“三角形,三條邊,三條邊上走一走;三角形,三個角,三個角上站一站”。
(2)描一描,畫一畫。教師給每位幼兒一個三角形輪廓,讓幼兒自己選擇顏色為三角形涂色,鞏固其對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認識。
三.結束部分,游戲:圖形寶寶找家
教師在地上事先畫一個圓圈,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請幼兒自選圖形卡片,排好隊,隨著音樂逐個將手中拿的圖形卡片放在其相應的“家”中。
四.延伸部分。教師和幼兒一起用一張正方形彩紙,用對折的方法,折出許多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在把三角形剪下來,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圖形。
教學反思
上完本堂課,我最大的感觸就是:
1.課堂上應該把班上孩子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課程導入環節,可能是自己的引導不夠全面細致生動,所以孩子們普遍表現平靜,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回答問題時,只有個別孩子配合。如果自己能夠把開堂圖形寶寶的出場設計的有新意一些,孩子就能跟上我的思路了。
2.沒有及時的鼓勵。以為開堂孩子們的積極性不高,我又著急了,所以當孩子們回答完我的問題后,我明顯表現出緊張了,甚至忘記給孩子們鼓勵了。原先,我的課程是有涉及鼓勵的,結果一緊張,把這個環節忘記了。
3.各個環節線索清晰,但課程內容的連貫性不強,缺少有關聯性的詞語進行銜接。
4.授課環節我的口頭語:“然后”在課堂中出現多次,今后必須要注意。
總體來說,需要改進的細節很多,平日里自己要多向右經驗的同事們學習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在實踐中多多加強練習和鞏固,以期成為一個出色的幼兒教師。
小班活動看朋友教案及反思篇三
《綱要》中指出:“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創設了情景表演,讓幼兒在游戲表演中學唱歌曲,學會和同伴結伴游戲。剛開始的時候,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太高,不太愿意表現自己,我又針對這個現象,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夸張的身體動作從而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表演過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很開心,知道要根據歌詞的內容有禮貌地按要求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導地位。
教材的選擇:《找朋友》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這個活動本身歌詞很好理解,孩子一聽就知道在唱什么,是什么意思,如:敬個禮,握握手等詞,對小班孩子而言是有接觸經驗的,而且還很美好,所以孩子樂意去說、去唱。在動作方面,只要簡單的走步、拍手、握手,并沒有很規范的要求,而找個朋友拉拉手,彼此擁抱一下,讓孩子覺得很有趣,所以他們都很想去找朋友。因此,這次活動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也很能抓住小班孩子的興趣。
教法的安排:在學習《找朋友》的時候,我用了幾次示范,一次是老師與老師之間的找朋友,另一次是老師與孩子之間的找朋友,反復的進行找朋友以后,讓孩子更好地感知了根據歌詞來做動作。記得當我第一次示范結束后,來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找朋友時,被我找到的那個孩子,很從容地根據歌詞做完了所有的動作,配合很默契。所以,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多次地示范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更直觀地感知動作。
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比較成功,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環節的銜接上還有所欠缺,特別是當孩子回答到相應的歌詞內容時,我沒有及時將相應的圖片貼出來,導致幼兒只能根據教師的動作來記憶并表演動作,形式顯得有些單調。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改進缺點,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小班活動看朋友教案及反思篇四
◎認識小鳥,辨別小鳥的羽毛。
◎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小鳥羽毛得顏色和形狀,在右邊找出相同的羽毛。
◎通過觀察,比較小鳥羽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喜歡做游戲,辨別會飛的東西。
○在游戲中,幼兒對各種會飛與不會飛的進行判斷,增長幼兒的生活經驗。
教學資源:教具圖畫(鳥、羽毛)一套,彩色圓鈕,磁鐵等
活動過程:
課前準備——上小便,點名。
游戲導入
1、手指游戲:“一二拍拍手,三四點點頭,五六伸出手,七八不講話,九十坐好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2、操作教具:
“小朋友們好,今天,董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非常漂亮的小動物,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呢?”(想)
“好,現在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董老師要把小動物們請到教室來。”
(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將小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好了,請小朋友們睜開眼睛吧”(哇)
“這里有什么動物?”(小鳥)
“這些小鳥一樣嗎?”(不一樣)
“哪里不一樣呢?”(羽毛的顏色、小鳥的嘴巴)
(請幼兒將羽毛放在小鳥的旁邊)
二、操作學具
老師帶幼兒先操作一邊學具,談話導入:
(幼兒開始操作)
然后,請幼兒操作自己的游戲板,老師在旁邊觀察,并及時給于幼兒幫助。
三、背面游戲
談話導入:
“卡片上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
“卡片下面畫的這些圖案都是什么?”
“他們都會飛嗎?是怎么飛的?你能將會飛的東西找出來嗎?”
(幼兒開始找,如飛機、小鳥、風箏、鴿子、氣球、蝴蝶,最后請幼兒回家將會飛的東西涂上顏色)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羽毛顏色及形狀的搭配,進行比較,找出相同的。
評價:
本節課幼兒全勤,共17人。
幼兒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因為教具中的六只鳥是完全掃描與卡片的,在出示圖片的時候,六只鳥跟著一起出示,幼兒在觀察的時候有些有些亂,不知道先觀察哪只,這樣不容易比較,下次上這張卡片的時候把小鳥一只一只剪開,方便幼兒觀察和比較。在經過細致的講解之后,大部分幼兒基本都能做對,有個別幼兒針對兩只綠色的鳥區分的不是很清楚,下次操作時著重給與講解,請幼兒著重觀察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