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一
《活著》這本書中的福貴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觸動,他的一生是那么坎坷,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chǎn)的時候離世,這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離世,他的兒子因為血被抽干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離世……最后,只剩下他與一頭老黃牛為伴。這種種看起來是那么不可能同時發(fā)生,可全都真實地發(fā)生在了他的身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活著》,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走進了福貴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貧困時代,吃不上好飯好吃,為了供兒子上學,曾把女兒送給別人。我不禁捫心自問,現(xiàn)在的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如果還不努力學習,怎么對得起那些勞苦百姓呢?在打仗時,老全被子彈打中,可見戰(zhàn)爭是多么殘酷啊,你永遠不知道死亡在何時何地等著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和運動”給福貴帶來了無情的打擊,但他仍然沒有屈服,默默忍受著這一切。我認為,他是堅強的,是無謂的。
《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含著細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xù)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懂,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要好好活著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局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在最后,“老牛與牛漸漸遠去,炊煙在農(nóng)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體現(xiàn)了一種平靜,愜意而又自然的鄉(xiāng)村生活。此時的福貴與這頭老牛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活著。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二
最近讀的第一本書是余華的《活著》,這本書久負盛名卻一直沒有去閱讀,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來好好看一下。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地主少爺福貴,對妻子不好并且嗜賭成性,甚至當著眾人的面侮辱岳父,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在久賭之后敗光了家產(chǎn)成為了一名佃農(nóng)。家道中落使其父親很快撒手西去,母親也是疾病纏身。在為母親去鎮(zhèn)上買藥期間被抓去做壯丁,經(jīng)歷個各種生死瞬間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歸到家鄉(xiāng)后發(fā)現(xiàn)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一對兒女,然而女兒鳳霞卻因年幼時一場病變成聾啞人。回歸家庭后的福貴變得很顧家想好好和家人一起生活,然而悲劇卻不停地在發(fā)生,兒子有慶在給因為生孩子難產(chǎn)的縣長老婆獻血被活活抽干了血而死,女兒本來嫁了一個好老公二喜,可是在生完兒子苦根后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本來就得了軟骨病并在得知一雙兒女先后死去的噩耗后不久也死去。女婿在建筑工地失事而死,只剩下孫子苦根相依為命,可是苦根最后也因為吃豆子撐死,最后只剩下了福貴一個人和一只老牛一起回憶過去。
看完本書的心情是很壓抑的,每次的死亡都讓人心里很沉重,生活如果艱難,連活著都成了很奢求的事情。書中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每個人都在努力的生活,但在生死面前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
家珍是一個善良而體貼的女性代表,盡管最開始福貴對她不好,甚至當眾責罵她,對她父親加以侮辱,她都逆來順受,讓人覺得沒有一點脾氣如此軟弱。可是當福貴被抓去做壯丁,家珍一個人撐起一個家,在得了軟骨病的情況下為了更好的生活堅持勞作,在得知一連串打擊后重新振作,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都如此殘忍。可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性的堅強,一個母親的偉大。軟弱和堅強,兩種完全相反的性格卻融為一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平凡人。
有慶,作為家里唯一的一個男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希望,為了讓他上學,貧困的家庭不得不把鳳霞送人。雖然家庭很看重他,但是他并沒有被嬌慣,為了喂養(yǎng)家中的羊,每天幾十公里跑來跑去為羊兒割草,為了鞋子不磨損的太快,寧愿光腳跑著上學、割草。在縣長老婆難產(chǎn)需要輸血的號召下,純真的他積極地去進行配型,然而本就因為食不果腹而瘦弱嶙峋的身體,卻活生生被抽干了血,看著讓人心疼又憤慨。而醫(yī)生們的漠然態(tài)度更是讓人義憤填膺,一個家庭的希望就在這樣的自私自利中破滅了。
遭受了失子之痛的家庭在經(jīng)歷了巨大的痛苦的之后,重點放在了鳳霞身上。鳳霞雖然是個聾啞人,可是并不是個自卑的人兒,仍然對生活有著很大的期望,在遇到了一個偏頭二喜之后,更是覺得人生很完美了。二喜對她溫柔體貼,對娘家也是當成自己家,自己還有了一個寶寶。讀后感.只是幸福短暫的讓人失望,在生孩子時候因為大出血后去世,讓整個家庭又陷入一片悲傷。鳳霞的幸福本是悲劇生活的一個轉機,眼看著開始充滿希望卻一轉身又陷入了另外一個悲傷。
而此后賴以相依的二喜和苦根也一一離去之時,福貴就真的只剩下一個人了,周邊的親人都一一離開,那些過去的美好或者痛苦也都隨風飄去。福貴一個個地親手埋葬了親人,一次次地流下了悲傷的眼淚,可是以后呢,活人總還是得活下去的呀。福貴用積蓄買了一條老牛,給它起了一堆名字,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牛是他的朋友是他的親人更是他的傾聽者。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再痛苦的經(jīng)歷也終究成為過去,當時感覺再難以過去的坎日后也會云淡風輕。現(xiàn)代社會,那么多人都在追逐名利,追逐權勢,堅信有了這些便可以過的更好。可是只有活著,追求的一切才有意義,如若為了追逐欲望而透支健康,違法犯罪,到最后生命都難以繼續(xù),一切又有什么意義呢。活著實屬不易,珍惜當下的生活當下的人,去好好愛親人,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去看那想看的風景,過好現(xiàn)在每一天,用力生活。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三
余華在《活著》寫到:“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啊,福貴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正如王安憶認為的:余華的小說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而《活著》的主人公福貴便是這樣一位世人。福貴在感嘆著祖上的兩百多畝地到他手上竟折騰光了;感嘆著戰(zhàn)火紛飛、子彈無形的日子已消失;感嘆著原本不該死去的親人終究都死去了;感嘆著他最后竟跟老牛一起存活下來……這一切的厄運一個個地將他逐進了傷心絕望的深淵,但是接連的災難并沒有把福貴打倒,他活著,與一頭名叫福貴的牛好好地活著。
是啊,活著作為一種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余華用一種平淡而又自然的筆觸將福貴的一生經(jīng)歷娓娓道來,這樣的平淡與自然更能凸顯出生活于福貴而言是殘酷與無可奈何,但同時也是一種活著的態(tài)度,真正體現(xiàn)生命的張力與無限可能。也正如作者余華所說的:“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物而活。”福貴有很多個離開這個人世的理由,但他卻仍然從容淡定地活著。
面對各種各樣的苦難,福貴在活著,其實是對活著最好的詮釋,但讓人感到難受而不禁淚下。在我的認知中眼淚是痛苦或喜悅的宣泄,而《活著》卻是寓于這種宣泄后的沉思,上升到生命意識的高度。從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生命在苦難與幸福之前與之后,永遠都是飽含著對希望、幸福、美好的追求;福貴是蕓蕓眾生的一員,他平凡,在他的身上我們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面對苦難所展現(xiàn)的堅忍和抗爭正是常人所不能及,我為他的不幸與堅忍而感動。縱使淚水照耀不了前進的道路,但我們可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也是一種哭過后的堅強和淚水洗滌過的幸福。作家余華正是以犀利的筆調將人類的苦難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讓讀者不得不有所“畏懼”,同時也真正地感受到命運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
所以讓我們忍受此時的苦難,享受此時的幸福,因為我們正活著!活著已經(jīng)是一種難求的幸福,而能快樂地活著,那便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不管生命賦予了我們怎樣的一種責任,我們的任務就是盡力、盡量、盡心、盡意地完成它。走進余華,讀完《活著》,我收獲了對人生的另一種深層感悟。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四
前幾月,聽聞大學隔壁班的一個女孩子跳樓自殺了,研究生還未畢業(yè)。具體原因也不好去揣度了,留給大家一陣唏噓,而自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活著的意義。
最近拜讀了余華的作品《活著》,作者認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余華認為作家的使命不是發(fā)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當向人們展示高尚。而他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所以他以異常冷靜地筆觸描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告訴我們活著就是活著。
翻開血紅的封面,主人翁一幕幕生活畫面清晰呈此刻腦海里,合上書本已成記憶。福貴生于富貴家庭,年輕時放浪不羈,將家產(chǎn)揮霍一空,成為普通佃戶。后被強征入伍,九死一生逃回老家。在那樣的年代,生存不容易,福貴眼見著自我的親人一個個死去,最終只剩自我和一條老牛。老牛是他因同情從屠夫手中買下來的,這印證了那句話: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福貴承受住了難以承受的苦難,垂垂暮年與老牛相伴,和老牛念叨著親人的名字,唱著歌謠: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我看來,生命是載體,而生活是資料。不管我們一生要肩負多少職責,或者經(jīng)歷多少磨難,再或者享受多少輝煌,都是由生命來承擔。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看輕生命,同時還應當進取樂觀地去應對那些或好或壞的事情。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五
當代作家余華的作品《活著》演繹的對活著的理解,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時,似乎還能感覺到夾雜在書頁里那滄桑和悲哀的味道。
曾經(jīng)的他——徐福貴,是徐家的闊少爺,在同村人的眼中,可謂是上帝的寵兒,過著極盡奢華的生活,享受著榮華富貴所帶來的快意。但是金錢與物質的熏陶,往往會讓人恃寵而驕,迷失自我。福貴沉醉于充斥著銅臭味的賭場,沉溺在雜亂不堪的生活中。嗜賭成性的福貴最終輸光了家產(chǎn),不得不過上普通人平凡而又艱難的生活。福貴的妻子是一個勤勞又樸實的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她都沒有離開福貴,可是福貴卻在母親病重時,因為抓壯丁被迫離開了家,過上了顛沛流離,惶惑不安的生活。槍林彈雨,食不果腹,一層一層的絕望和恐懼使得福貴非常想家。
曾經(jīng),戰(zhàn)場上,作為征用民工的他,被子彈在身后穿梭不止,但又奇跡般地地活了下來。當他歷盡艱辛再次站在自家媳婦家珍的面前時,家珍已經(jīng)老了許多,她眼角溢出的淚水讓人心酸。
我似乎還能聽到風中飄蕩著福貴對老牛的輕聲細語。結局悲歡離合散盡,時間細數(shù)了他鬢角的白發(fā),磨平了他曾尖銳的棱角,福貴曲折坎坷的一生使人心酸。他的經(jīng)歷發(fā)生在中國大轉折大變化的時期,那時,人們把幸福看得如此簡單,吃飽穿暖被人們視為一件最幸福的事。可這樣的幸福卻顯得極其難得,家珍因為一小把米要心疼好一陣子,當時真的很窮苦!
書中流淌在文字中的純粹與書中刻畫的最鮮活的靈魂,代表的都是不可撼動的追求。活著,是可貴的,是幸福的,也是不易的。有人說,《活著》,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我信之,且我還要說:《活著》是一部用深刻而強大的內心繪出來的作品,它對“活著”進行了最透徹的詮釋。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六
總是風吹過,淚花零落,仕望東去,流淌著美麗的傳說,按捺不住的心境只為讀懂余華筆下血肉豐盈的富貴,車輪碾過小巷的石子路,噠噠的馬蹄聲踏破了黎明的沉寂!
富貴,這個以往風光一時的少爺,因為年輕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埋葬了自我和家人余生的幸福,他最終在潦倒中覺悟,也許并不算遲,可哪知厄運的腳步從未走開,富貴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他卻只能默默地活著,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一曲長歌,道出了多少哀怨一陣燕鳴,啼盡了幾許呢喃一生活著,看透了些許桑田。
平靜而近乎冷酷的筆尖,勾勒出命運的俘虜;艱難而近乎殘忍的人生,釘上青春的枷鎖。讓倦怠了世俗的眼睛在字里行間靜靜地休憩。
夕陽下的兩個“富貴”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死亡的震撼與活著的瑣碎,可怕的是在活著湮滅。富貴學會了忍受,去忍受出于對生命存在而產(chǎn)生的敬畏,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職責,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活著,一種心態(tài),一種姿勢,抑或一份職責,滌盡多少悲苦。不要驚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更不必說時間不經(jīng)意在指間溜走,應當是你把時間活生生地丟棄!
飽滿的麥穗低著謙遜的頭顱,不時地在風中搖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七
從小是一個少爺,一個無知的小孩,到一個為了一百畝田而瘋狂賭博的年輕人,以致賭光了家產(chǎn),被國民黨抓去拉大炮,到了人生的末端,親人紛紛先他而去,只留他茍活著。這么一個苦命的人兒呀,就是余華作品《活著》的主人公——福貴。他早年喪父母,中年又喪了一對兒女,那可憐的妻子和女婿呀,死神也不放過,還有他那唯一的外孫兒苦根,因吃多了豆,也被活活撐死了。
福貴,他一生不福不貴。作者的“假惺惺”有點讓人反感,他經(jīng)常會在你被悲慘的情節(jié)弄得快窒息時,加入一絲淡淡的喜悅,如同在黑暗的世界中給了你一絲絲的光明。而當你剛剛松了口氣時,你卻發(fā)現(xiàn)這只是個巨大的陷阱:就像有慶長跑得了第一,緊接著就面臨死亡;鳳霞懷孕了,一家人終于露出了難得的笑顏,不久,她又因難產(chǎn)而死了。
作者的手法真是太殘忍了。他讓我驚愕地站在那里,站在他描繪的世界里。我仿佛看到一棵快枯萎的樹,剛抽出一點讓人喜悅的丫枝,他便無情地舉起斧子,攔腰斬斷,斬斷了這讓人期待的美好。
我想福貴活下來又有什么意義呢?這太可怕了,死了一堆人,都是他的親人,全是他的血和肉呀!最后只留一頭老了的牛和他相依為命。他留在世間還有什么意思,他的靈魂是不全的。我曾以為失去自己喜歡的東西是痛苦的,可是福貴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那僅僅是痛苦嗎,那是絕望。當絕望在你心中時,你雖然活著,但已經(jīng)是死人了,所以福貴沒有真正痛苦過,他是萬念俱灰,是行尸走肉。
我想余華寫作的目的是讓我們感悟人生的沉重吧,直到看到他說的寫作緣起。
人在活著的過程中免不了苦難,但你必須去忍受。這也許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吧。但是我的感受完全不止這些,它引起了我對人生的思考。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八
余華的《活著》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里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里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于有一天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jīng)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里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zhàn)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jīng)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里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后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chǎn)后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jīng)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著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跡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并不知道什么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jīng)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么簡單。
正如你終于會明白,無論現(xiàn)時我們經(jīng)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xù)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細節(jié)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xiàn)時的我們毫發(fā)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著高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仿佛已經(jīng)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么意義?
就像某人說的,企圖探究活著的意義注定只能成為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并無意義。
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著,像那頭老牛那樣活著。盡管有些蒼涼的意味,是不是愛過了才會懂得心死了還要活著的坎坷。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于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后退,后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于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后揮手而去了。
人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不為什么,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yǎng)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
活著,就是善待身邊的每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么借口。
在艱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艱難!
余華活著讀后感余華的活著讀書心得篇九
放暑假前在學校圖書館借了幾本書,最近天太熱,剛好在家啃書,利用了三天時間看完了余華的《活著》,請原諒我在書中劃了一些我認為經(jīng)典的句子。
趁現(xiàn)在有空閑時間,來寫寫自己的一點感想。六十年動蕩造就了福貴悲慘的一生,一次次遭受厄運的打擊,令人無法喘息,而他卻一次次選擇堅強的活著。第一次厄運是他兒子有慶的死,一個五年級學生,多么鮮活的生命,卻在一次義務獻血時,出現(xiàn)醫(yī)療事故而死亡。
第二次厄運是他女兒鳳霞的`死,鳳霞是個乖巧,懂事的女孩,卻因為一次高燒變成了聾啞人,她的人生在遇到偏頭二喜后有了轉機,她得到了二喜的寵愛,生孩子之前的那段時光她是幸福的,可幸福的時光太短暫了,最終她的生命在生孩子時由于大出血嘎然而止。
那一年,苦根他才七歲,因為孩子生病了,福貴心疼他,于是鮮少地給孩子煮了一大盆豆子,結果孩子由于過度食用而撐死了,“是我,我害死了苦根,我是老湖涂。”他守著老月獨自懺悔。從此,他便自己活著,也只能自己活著,在“福貴”這只老牛的陪伴下孤獨的活著。
到此故事也就講完了,真不知道福貴憑啥勇氣活到最后?黃昏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福貴守著時光如住常般活著,然后無懼地老去,原來,《活著》便是最好的幸運,活著就是生命的體驗,跡是最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