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從地球到月球讀后感篇一
今天教學了《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在一開課的時候,我讓學生來向大家介紹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月球的知識。我發(fā)現(xiàn),班級當中有10多位學生從網(wǎng)上收集了相關(guān)知識(他們手中有打印稿),有10多位學生收集了相關(guān)的書籍,有2-3位學生,在科學記錄本上摘錄了他們收集的有關(guān)月球的知識,有一個同學,整整摘錄了6頁。
真為這些同學感動。在充分肯定這些作了準備的同學的基礎(chǔ)上,我大力表揚了摘錄的學生。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學習的投入更大,他們的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好。
在有關(guān)月球的匯報中,我突出強調(diào)了兩點:第一,不要收集的材料都介紹,介紹認為對他人最有價值的,每位同學的介紹不超過3分鐘;第二,其他同學要認真聽,在介紹的.時候,要注意,別人介紹過了,你就不要重復。在每個班級中,我安排了3位左右的學生進行介紹,從同學們認真傾聽的狀態(tài)中,我感覺到,很多同學是歡迎搞這樣的匯報會的。
在信息化的今天,舉行這樣類似的活動,更顯得有可行性,更有意義。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在讓學生學會做月球的資料卡片,此外,我突出了一個比較——中國、美國登月情況的比較。
我讓學生齊聲閱讀了美國的登月時間,欣賞了美國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照片;我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國的登月計劃。
我希望在這樣一個比較中,讓學生知道——我們在發(fā)展,但是,我們跟發(fā)達國家還是有差距的。我感覺到,讓六年級的孩子對客觀事實有全面的認識,對他們的發(fā)展意義更大一些。
我們的教育要追求更好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知恥而后勇。不知道這樣的教學會不會達到我的初衷。
從地球到月球讀后感篇二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從地球到月球》讀后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到月球和登月,大家一定會想到至今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吧!可是你們知道嗎?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就在他的書中演出過精彩的“登月計劃”呢!這個登月計劃幾乎正好比“阿波羅計劃”早了一百年!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凡爾納的登月計劃中一探究竟吧!
《從地球到月球》講述了天真幽默的阿爾當、知錯就改的'尼切爾船長、大炮俱樂部主席巴比康三人組成的探月隊,在地球以及太空中發(fā)生的種種歷險和趣事。這本書情節(jié)幽默有趣,許多情節(jié)還令人感到驚心動魄、出人意料!在這本出版于一百五十多年前寫的書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先進的現(xiàn)代元素!我真是有點懷疑作者是不是先穿越到現(xiàn)在才回到以前寫書的。
我認為,在這本書中,作者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稱贊----文中的“炮彈車廂”并沒有登上過月球,而是陰陽差錯地落回地球,作者并沒有給他們完美登上月球的機會。我認為,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并不是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人生并不完美。我們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樂觀地面對生活,不怕困難,執(zhí)著自己的夢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你以后就不會再有人生的遺憾了!你看,書中的主人公面對突發(fā)的意外――當?shù)弥约撼蔀樵虑虻男l(wèi)星后,并沒有沮喪,還樂觀地做起實驗來。
《從地球到月球》這本書的結(jié)局更是如此,當他們鬼使神差地落入太平洋后,主人公們并沒有感到沮喪絕望,在救援隊緊張到來準備救援他們時,他們竟然在一起打著撲克,還樂在其中,一點都沒有絕望。
這本書中,在巴比康一行遇險后,他們的好朋友j.t馬斯頓,這位身殘志堅的大炮發(fā)明家,不顧生命危險去救巴比康,還差一點送了命----由于太激動,j.t馬斯頓差點掉進了深達幾百米的望遠鏡中。這點令我十分感動:友情真是偉大,竟然可以超越一切的力量,這真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最好解釋。
書中的主人公們,從不放棄夢想,一直引領(lǐng)著“炮彈車廂”,飛向他們夢想的地方,他們對夢想的執(zhí)著毅力、臨危不懼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讓我們一起追逐著夢想,向著未來前進!
從地球到月球讀后感篇三
雖然月球離地球有384000公里,但是月球與地球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
。沒有了月球,地球就一直是白天,沒有月亮,只有太陽,光芒火辣辣地射向大地,不只是人類,還有動物,甚至全世界的生物都會死亡。到那時候,全宇宙都沒有了生命,整個宇宙非常死寂。地球孤零零的一個人在那等著,盼著。盼著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陪它玩耍,唱歌,跳舞。
沒有了地球,月球甚至會不復存在。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月球繞著地球轉(zhuǎn)。沒有了地球,月球當然會不存在,所以如果,沒有了太陽,就會沒有了地球,如果沒有地球和月球,那么宇宙就會失去了色彩,如果宇宙失去了色彩,就會變得黯淡無光。所以,地球和月球密不可分。
在茫茫的宇宙星河中,我們?yōu)槭裁磿钤诘厍蛏希皇巧钤谄渌男乔蛏希恳驗榈厍虮绕渌乔蛞利惖枚唷S猩剑兴型寥溃袆游铮兄参铮猩D愠虺颍渌乔蛏夏挠羞@些。地球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太陽和月亮的關(guān)懷和關(guān)愛,太陽給地球生命,讓地球茁壯成長,而月球則像個母親一樣,用寂靜讓地球安靜下來。
如果我們把太陽的火熱比喻成父親給予我們的溫暖,那月亮就母親一樣,用它溫柔的`目光,每晚帶給我們的是寧靜和安詳。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爸爸媽媽的愛和關(guān)懷,缺一不可。有了爸爸媽媽的愛,我們的生活才會開開心心!
從地球到月球讀后感篇四
在浩大無邊的的宇宙中,人類史多么的渺小,但人類是聰明的,人類是永不放棄的,人類會有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早在數(shù)千年前,古人就對地球的唯一天然衛(wèi)星——月球產(chǎn)生了種種新奇的猜測和遐想,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等。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首次登上了月球,人類這才真正踏上了月球的“土地”,也就是這時,人們才了解真正的月球和人們想象中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論。
我讀了《月球漫步》這篇科學板報,知道了,月球上竟然有十多萬個石坑,這是一個多么令人驚嘆的數(shù)字呀!而且,它們小的直徑只有幾米,而大的直徑竟然達到甚至超過20xx年,中國發(fā)射了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隨著一系列試驗活動的成功進行,為下一步登月計劃做了充分的準備。我希望長大后,月球能成為我們的旅游站點,也成為更多人能親身探索的太空站點,同時也希望月球神秘的謎團都能被解開。
從地球到月球讀后感篇五
《從地球到月球》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全書共28章。小說另有續(xù)集《環(huán)繞月球》。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從地球到月球》讀后感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鑒。
看完《從地球到月球∕環(huán)游月球》讀這部小說,我不得不欽佩凡爾納驚人的想象力。向天空垂直發(fā)射炮彈,不正是九十年后發(fā)射的載人衛(wèi)星嗎?阿爾當穿上潛水服,想在太空游泳的念頭,不正是一百多年后的太空行走嗎?在凡爾納眾多的科幻小說里,無不彰顯他無窮的想象力和天文、地理、物理、數(shù)學、化學等方面難以衡量的知識。
我特別喜歡一個細節(jié):《環(huán)游月球》第十五章《拋物線和雙曲線》里介紹,炮彈經(jīng)過月球南極看到的山脈、大海、森林,后面還加上一句:“是幻覺,還是他們看錯了,抑或是個光學現(xiàn)象?”,大概這樣不會讓反對月球存在生命的人掀起一波波浪潮吧。
在欽佩的同時,我也欣賞巴比康和尼切爾的機智,在不到半小時之內(nèi)就算好了炮彈的準確速度;也喜歡阿爾當?shù)目蓯郏咸蜒怼⒍嗝字Z骨牌,甚至是兩條狗和六只雞也被他塞進了十分擁擠的炮彈。此外,凡爾納還塑造了另一個可愛的形象——俱樂部常任秘書長j.t.馬斯頓。他身殘志不殘,永遠忠實地跟隨者巴比康。他大大咧咧的言語,冒冒失失的行為以及超人的幽默感,貫穿全文。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遐想:如果我有幸登上炮彈,我一定會用相機照下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照片!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帶給我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書。
這些天,我一直在重讀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環(huán)游月球》,每讀一次都會被他吸引。
這本書主要講了位于美國巴爾的摩的大炮俱樂部,在南北戰(zhàn)爭后冷清了許多。俱樂部主席因貝·巴比康想出了一個發(fā)揮他們天賦的好方法——向月球“宣戰(zhàn)”,將它納入美利堅合眾國的第四十個州!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卻遭到尼切爾船長的反對,并下了不少賭注。在全球各地幾百萬美元的捐款雨點兒般地落入大炮俱樂部的錢箱后,向月球開炮的“哥倫比亞”大炮便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城的亂石崗開工了。
這時,一個叫米歇爾·阿爾當?shù)姆▏艘笾蒙碛谂趶梼?nèi)部,飛往月球,并促使巴比康與尼切爾化敵為友,一同飛往月球。12月1日晚10點47分40秒,炮彈搭乘三名游客以16576米每秒的速度飛向宇宙,因一顆火流星的影響,繞月球一周后,在緩沖火箭的后坐力下,最終遺憾地掉回東太平洋的`故事。
看完這部小說,我不得不欽佩凡爾納驚人的想象力。向天空垂直發(fā)射炮彈,不正是九十年后發(fā)射的載人衛(wèi)星嗎?阿爾當穿上潛水服,想在太空游泳的念頭,不正是一百多年后的太空行走嗎?在凡爾納眾多的科幻小說里,無不彰顯他無窮的想象力和天文、地理、物理、數(shù)學、化學等方面難以衡量的知識。
我特別喜歡一個細節(jié):《環(huán)游月球》第十五章《拋物線和雙曲線》里介紹,炮彈經(jīng)過月球南極看到的山脈、大海、森林,后面還加上一句:“是幻覺,還是他們看錯了,抑或是個光學現(xiàn)象?”,大概這樣不會讓反對月球存在生命的人掀起一波波浪潮吧。
在欽佩的同時,我也欣賞巴比康和尼切爾的機智,在不到半小時之內(nèi)就算好了炮彈的準確速度;也喜歡阿爾當?shù)目蓯郏咸蜒怼⒍嗝字Z骨牌,甚至是兩條狗和六只雞也被他塞進了十分擁擠的炮彈。此外,凡爾納還塑造了另一個可愛的形象——俱樂部常任秘書長j.t.馬斯頓。他身殘志不殘,永遠忠實地跟隨者巴比康。他大大咧咧的言語,冒冒失失的行為以及超人的幽默感,貫穿全文。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遐想:如果我有幸登上炮彈,我一定會用相機照下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照片!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帶給我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書。
這幾天讀了科幻大師凡爾納的著名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讀完之后酣暢淋漓。雖然這是本科幻書籍,但是書中所涉及的到的物理學知識卻非常奇妙。
書中的主角巴比康主席為了實現(xiàn)人類征服月球的偉大理想,使用了巨型炮彈將三名乘客從地球發(fā)送到了月球,最終完成了一項驚心動魄卻無比偉大的實驗。
炮彈采用錐形的形狀,為的是使用流線型減少阻力,也是為了三名乘客能舒適地居住其中。另外,為了發(fā)射一枚如此巨大,并且速度如此之快的炮彈,需要制造一門長約幾千米的巨型炮臺,更需要多得能塞滿整整一層樓的燃料。看到這里,我內(nèi)心不禁澎湃起來,原來任何一項航天工程都是千千萬萬個人經(jīng)過長期不懈努力的結(jié)果。
更令我驚訝的是書中炮彈飛行的理論。我原本以為如果想要到達月球,那么飛行器需要一直向外噴射燃料直至到達月球表面,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原來每個星球都是有引力的,只要到達月球與地球引力的平衡點,之后月球的引力就會將飛行器吸引過去,而不需要飛行器自身的推力,甚至這時還需要反向噴氣時飛行器的速度減小,為的是減少降落時的沖擊力。
這些理論真的是聞所未聞,我自己上網(wǎng)查找了資料,發(fā)現(xiàn)情況果真如此。此時我不禁佩服起這位幾百年前的作者,他竟然能預言出人類航空的未來,而且他的理論還如此得正確,大師的確是大師。
可是,書中也有不少漏洞,比如說過快的速度產(chǎn)生的摩擦力會使鋁制炮彈過熱融化,在太空中人不可能像平常一樣在地面生活等,但是這些漏洞仍不妨礙凡爾納的這本書成為科幻書籍的經(jīng)典。
現(xiàn)在,因為這本書的影響,我對天文知識很感興趣,我希望以后能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太陽系中各個行星的運轉(zhuǎn)情況,更希望中國能早日實驗登月的夢想。
這本書是法國科幻小說家之父——凡爾納寫的。事情是這樣的。
1869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劍橋天文臺在觀測月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如果于1870年12月1日22時46分40秒,在緯度0~28度之間的地方,用大-炮發(fā)射載人炮彈車箱,就可以將人發(fā)射到離月球3.7億英里的地方進行觀測。劍橋天文臺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炮俱樂部。
大-炮俱樂部的主席巴比康收到信后說:“我們得找一個符合劍橋天文臺要求的地方。”他的秘書梅斯頓說:“我看咱們美國境內(nèi)沒有在緯度0~28度之間的區(qū)域,而墨西哥有這樣的區(qū)域,看來得向墨西哥發(fā)動戰(zhàn)爭去奪齲”俱樂部的另一名成員摩根將軍看了看地圖后說:“佛羅里達州有符合要求的區(qū)域,所以不用發(fā)動戰(zhàn)爭。”梅斯頓說:“佛羅里達州的人同意嗎 ”巴比康主席說:“我們?nèi)ヂ犚宦牱鹆_里達州人的意見吧。”說著他們就走了。
按道理他們應該在三天后——12月4日回到地球,可是到了12月11日還是沒有他們的蹤跡。到了12月14日,他們終于平平安安地回到了亂石崗。
我想:現(xiàn)場的觀眾們一定不會忘記這次大-炮的發(fā)射。
我想:阿當一定會把這次經(jīng)歷講給法國人聽的。尼切爾船長一定會把這次探險記載在他的航海日記里的。巴比康主席一定會把這次冒險之旅寫成一本書,經(jīng)出版社出版,全世界人民看。
我還想:科幻小說家之父凡爾納確實很偉大!人類登上月球已夢想成真。我要向他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