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行星與地球的碰撞行星撞擊地球篇一
方楚涵
3021年的一天,我和同學們在學校看書,突然一個黑影出現在學校的上空,同學們嚇得驚慌失措。
“這可能是外星人的飛蝶,他們要來襲擊地球了!”一個同學驚叫道。
“不,”另一個同學平靜地說。這是一顆叫阿波菲斯的小行星,他的傷害力相當于11顆廣島原子彈,一天之內就會撞擊地球。“那怎么辦呢?”“所以我們要趕快組織自己的戰隊,迎戰阿波菲斯!”那個同學說。
我們很快就組織好了自己的戰隊——錦鯉戰隊。錦鯉戰隊趕到了校門口,準備了反彈器,封閉器,和時空牽引器。趁小行星還沒來,趕快用反彈器覆蓋地球。一個同學指揮道。
其他同學趕緊用50個巨大的反彈器形成保護層覆蓋了地球。“阿波菲斯就要來了!”我大喊。此刻我心里非常緊張,全身都在冒冷汗,阿波菲斯離地球越來越近,正在向我們的學校飛來。就在阿波菲斯碰到地球的那一瞬間,嘭!它被反彈回了太空,碎成了無數大小不等的隕石;同時,保護層也被撞裂了,那些隕石沖過裂縫向地球更快高速飛來!
隕石砸在地面上,引起了巨大的火山爆發,滾燙的巖漿噴涌而出,美麗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大火球!“快,用封閉器封住火山!”一個同學指揮著。錦鯉戰隊用封閉器封住了火山。
可是,我發現腳下的地面越來越燙,鞋子都燙壞了,不遠的地方還燃起熊熊大火,大火很快的蔓延開來,原來把火山封住后,熱量向下運行,才會造成這樣的后果。
可憐的錦鯉戰隊無處可藏,只能拿出最后一個機器——時空牽引器了。我們按了一下按鈕,大火一下子就被吸進了另一個時空,地面的溫度暫時恢復了正常,錦鯉戰隊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家園!
行星與地球的碰撞行星撞擊地球篇二
補充內容:有關地球儀的知識
1.地軸:地球的自轉軸(在一定時期內可看作是不變的)2.兩極: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叫北極;與北極相反的一點叫南極。3.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比較(投影展示)
經線與緯線的比較表
經線
緯線定???? 義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與緯線垂直相交的線,也叫子午線
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與赤道平行的線)
特?????? 點形狀
半個圓,且都不平行
一個圓,且都平行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長度
都相等(約2萬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4.緯度與經度的劃分(投影展示)
起點線
度數劃分
度數含義
代號
常用劃分界線
緯度
赤道
經度
本初子午線
行星與地球的碰撞行星撞擊地球篇三
彭子清
3021年的一天,科學家阿波菲斯在用“哈勃二號”巨型望遠鏡時,意外觀察到了一枚直徑550公里的小行星正以每小時10000公里的速度向太陽系襲來。
起初,他自以為是地認為它是向其他行星撞擊的。但出乎意料的是,經過科學家的精確計算,他們驚恐地發現,隕石軌道的盡頭竟是地球的核心!他馬上通知了各個國家,請求派出精銳部隊想辦法阻止小行星毀滅地球并將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頓時,各國都派出精銳部隊參與此項行動。中國更是把這項關乎全人類生死的艱巨任務交給了科學技術高超、機智勇敢的無敵錦鯉警備隊。各國的隊長們決定在美國舉行聯合行動會議。會議剛開始,一名精銳就提出:“據我所了解,這顆隕石直徑有550公里,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恐怕全球的恒星級戰艦一起攻擊也無法擊碎它。其他人都表示同意,并一同決定研制出一種新的防御系統壓制“阿波菲斯”。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精銳和科學家們就發明了高能液態激光器區域防御系統。這個系統是將一種特殊液體轉換成激光。它既節省資源,又十分堅硬,讓人們十分安心。于是,各隊隊長派幾名隊員駕駛小型撲翼機用其系統包裹了整個地球。撲翼機是一種利用蜻蜓翅膀振動原理制造的一種飛行機器,一共有四個機翼,飛行時,機翼最快振動速度是每秒799赫茲,是喬恩斯博士的杰作。
就在人類認為地球已經安全的時候,近十萬個”阿波菲斯”的隕石碎片以飛快的速度穿透了防御系統,對許多個地區造成了嚴重損壞。霎時,人們亂成了一團。隊長們再次召開集會,所有人都十分焦慮和著急。就在精銳們想如何解決時,一名錦鯉戰隊的隊員說:”要不這樣吧,我們沿著”阿波菲斯”的飛行軌跡在地球大氣層外人為制造一個超大型黑洞,讓它和碎片飛到另外一個宇宙空間”。其他人一聽,陸陸續續地豎起了大拇指,贊成這個非常好的辦法。于是,科學家和各國精銳部隊在地球大氣層外迅速的制造了一個巨大的黑洞,”阿波菲斯”乖乖的跑到黑洞中,去到了另外一個宇宙空間。
地球真的安全了,錦鯉隊員想到的方案成功保衛了地球!大家十分開心,也十分自豪,因為我們贏得了這場地球保衛戰。
行星與地球的碰撞行星撞擊地球篇四
問題研究??? 月球基地應該是什么樣子
新課程標準下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與老教材相比,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在每章后圍繞本章的重點內容或核心思想增加了“問題研究”,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側重點在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果具有開放性。它不僅引導師生探究現實中的地理問題,而且還倡導自主學習,強調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基本理念。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小時侯都會望著星空苦思冥想:星空當中,還有我們人類的鄰居嗎?在夢中,常常幻想著自己插上翅膀,飛向宇宙空間尋找外星人。隨著人類共同的探索,可能有生命有火星、木衛二、土衛六-泰坦,但現在還不能確定。因為這些天體離我們很遙遠,所以人類必許依靠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球。
拓展材料1:月球是太空時代的“第一站”
自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以后,人類便進入了太空時代。科學家們想探測第一個天體就是月亮。今天,宇航觀測已證實了并大大擴充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古代傳說中的瓊樓玉宇實際上是一個荒涼死寂的世界。月球上沒有大氣,因而也就不會有風;沒有液態水,也就不會有雨,沒有天氣變化,就不會有像地球上風雨的侵蝕作用,月球的外貌總是保持不變;沒有空氣傳播聲波,所以月球上是一個無聲世界;月亮周圍沒有大氣,即使在太陽照射的“白天”,天空仍然是黑暗的。
月面上主要有兩種地形。一種是由凝固的熔巖構成的盆地,被天文學家稱之為月海。月球上有22個月海,其中3個位于月球背面,4個跨越正背兩半球,其它15個均在月球的正面。說是海,其實一滴水也沒有。另一種地形是為數眾多的環形山和林立的山峰。大多數環形山是約40億年以前形成的。在月球上直徑超過1千米的環形山有33000多個,直徑小于1千米的則不計其數。位于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中國的海南島還大。最深的環形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陽光總也照不到它的底部。較為年輕的環形山,一般都具有輻射紋,從望遠鏡中看,就像是一些棕樹葉子蓋在月面上。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有12條之多,最長的一條達1800千米,在滿月時看去頗為壯觀。輻射紋的成因尚無定論,有人說是火山爆發形成的,也有人認為是隕石轟擊月面造成的。月球上最長的山脈是亞平寧山脈,蜿蜒640千米。除此之外,月球上還有陡峭的峭壁和彎曲的裂縫(寬的叫月谷,窄的叫月溪)。
拓展材料2: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chang'e1)是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于xx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發射后,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經過8次變軌后,于11月7日正式進入工作軌道。11月18日衛星轉為對月定向姿態,11月20日開始傳回探測數據。嫦娥一號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嫦娥一號工作壽命1年,計劃繞月飛行一年。執行任務后將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國家、地區。
嫦娥一號星體為一個2米×1.72米×2.2米的長方體,兩側各有一個太陽能電池帆板,完全展開后最大跨度達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嫦娥一號”衛星主要用于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
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四大科學任務: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數據,并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巖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數據,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處于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
拓展材料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試驗可膨脹月球基地組件
nasa試驗可膨脹月球基地組件國防科技信息網圖片
據美國太空網站xx年3月28日報道,nasa正準備試驗一種可膨脹結構,某天它可能將用于建造月球基地。試驗計劃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進行。
該項目負責人說,目前該結構還只是一個概念驗證器。該結構的最大優點是可壓縮成較小體積進行發射。
這個可膨脹結構由多層構造組成,看起來像一個笨拙的白色有腿機器人。主體部分直徑約3.6米,高約5.5米。體積約為45.3立方米,并與一個可膨脹氣閘相連。可膨脹結構只是nasa計劃的月球基地中的一種。nasa計劃將月球基地用作火星探索的試驗場所。nasa表示將從2020年開始在月球進行可膨脹居住艙的試驗。nasa將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合作,從xx年末或xx年初開始,在南極洲開始類似可膨脹結構的試驗。
除nasa外,還有其他私人公司在進行月球基地的研發,包括位于美國奧斯汀的斯通宇航公司(stoneaerospace),該公司最近宣布計劃建造一個月球采礦站,用于在xx年勘探冰凍水及其他資源。另外一家公司,比格羅宇航公司計劃發射可自由漂浮的太空艙,從而創建一個軌道居住地,到xx年底,容納最多三名太空游客。(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曲佳錢錢)(來源: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
重點分組探究:
1.如果想在月球上生活,人類還需要創造哪些生存條件?(想一想地球有生命的條件及地球與月球的環境不同。可參考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活動)
2. 我們可以從“生物圈2號”實驗中獲取哪些經驗和教訓?(請同學們認真閱讀“生物圈2號”實驗材料,與地球生存環境中遇到的問題相比,可以從那些方面采取措施)
3.世界各國探月工程越來越多,想一想,為什么月球會越來越受世界各國的關注?(從月球資源思考)
提示:選擇幾個朗誦好的學生,朗誦典型材料,能使其他學生拓展想象。
行星與地球的碰撞行星撞擊地球篇五
我是一顆隕石,一顆來自宇宙的隕石。
兩年后,我進入了地球的引力圈,向大氣層進發,不一會大氣的摩擦便讓我化作一團火球,落在了阿根廷這個地方。
之后,我便長眠在地球表層的土下,期待著被發現的那一天。
一個晴朗的早晨,當我剛睡醒的時候,一縷陽光竟然灑在了我的身上,我知道,我重生的日子來臨了!幾個土著男孩發現了我,將我帶回了自己的部落。
再后來,我被土著部落視為土地神的化身,供奉起來,每到祭祀的時候,整個部落的人都向我頂禮膜拜,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重!
突然有一天,一個黑頭發,黃皮膚的人闖進了土著部落,一眼望到我便兩眼放光,我知道,來者不善!果然,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他從我身上撬起來一大塊偷偷跑了,就這樣我被帶到了中國,輾轉多次,最終被放到了紫金山天文臺。
那天晚上,我獨自守在空蕩蕩的天文臺里,心里難受極了,身上的手指印已經慢慢讓我改變了原來的模樣,要知道我是一個有棱有角的隕石啊!
第二天,更多的手伸向了我……
而今,我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我更像是一顆鵝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