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一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方法;
2.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設計了在文具店買文具這一例題情景,來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購物,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自觀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時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通過學習計算小數加法、小數減法,最后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教學中,我發現有具體實際意義的小數的加減法學生都能較快地根據實際意義來計算,由于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筆算來源于整數筆算的知識遷移,學生過渡不存在難度。但是在練習中出現了整數與小數的加減法,這時學生對于“相同數位對齊”開始混亂了,尤其是整數找不到小數點,又無實際情境依托。因此,我引導學生把小數放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給算式一個具體情境再討論“相同單位對齊”,數位不同,空缺的數位也就是0,將其都轉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便于對齊相加減。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后,正確率明顯提高。
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二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與上一節課有很多相似之處。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新課開始創設“按要求種地”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一張長方形紙上動手操作去涂色表示1/2和1/4,既復習舊知,又為后面的新知教學鋪路。
2、操作體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學生自己的知識。教學中,教者能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并借助動手操作,明白了1/2加1/4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整個活動過程,讓學生始終處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明悟算理,掌握算法,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同時滲透了轉化思想。
4、把分數加減法和解決問題相聯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體會分數加減法實際意義,提高學生計算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語言雖注意了啟發性,但還不夠明快,簡潔??偸菗膶W生不會,或敘述不到位而想代替說,或者重復學生發言,影響了教學節奏。
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三
這節課課一開始,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教學內容中我設計了“開放題”環節——巧填數,題目是:()+()=10 10-()=()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維發散性的發展。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在課程結束之前我設計“小小神算家”這一教學環節,在課件中出現關于本課的口算題卡,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這既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復習,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孩子們都躍躍欲試。
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四
1、使學生通過互動探究學習、遷移知識訓練的方式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倡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小數加、減法,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體會和感悟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設計了在文具店買文具這一例題情景,來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購物,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自觀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時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通過學習計算小數加法、小數減法,最后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教學中,我發現有具體實際意義的小數的加減法學生都能較快地根據實際意義來計算,由于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筆算來源于整數筆算的知識遷移,學生過渡不存在難度。但是在練習中出現了整數與小數的加減法,這時學生對于“相同數位對齊”開始混亂了,尤其是整數找不到小數點,又無實際情境依托。只是說了一下,大部分同學都懂了,我想在下次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把小數放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給算式一個具體情境再討論“相同單位對齊”,數位不同,空缺的數位也就是0,將其都轉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便于對齊相加減。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后,正確率會明顯提高。
①感覺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言深度不夠,開放性的問題不是太多。
②課堂的后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待優生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赡苌宰鞯却瑫行碌幕鸹óa生。
③駕馭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比如在板書的布局上,還有小組討論的設計上都要做進一步的調整。還有就是對于課堂生成性的資源不能很好的應對,教學機智還是不夠。這些問題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課堂上不斷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五
《8、9的加減法》是小學數學第一冊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7以內的加減法和8、9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冊書的重點內容。
本節課一開始,復習和鞏固了8、9的組成,為今后熟練地口算打基礎。在新課環節,我用孩子最喜歡的卡通人物來設立三關,在學生闖關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一圖四式”。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看一幅圖列出兩個算式的基礎,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對容易一些,而列出減法算式則是這部分的難點。利用老師的語言和動作引導,讓學生以看圖說話的方式搜集相關數據,初步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通過擺小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接著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計算,提問: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鼓勵學生說出多種計算方法,使計算方法多樣化(如:數數、想數的組成與分解、調換加數的位置、算減法想加法等)。最后,通過送信游戲和課堂練習來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從小養成善于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用準確、簡潔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良好習慣,并通過學生說三句話以及算式中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加減法的算理。
在第一個環節,讓孩子說的還是不夠,8,9的組成不夠熟練,在教學中,引導得多,放手讓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夠。
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六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教學時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寫一寫,說一說的環節中展開學習活動。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成功之處:
1、在教學6、7加減法時,我首先復習6、7組成,目的是為后續學習6、7的加減法做鋪墊,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學生很快引入課堂學習中來。結合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接下來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結合情境圖獨立地解決得數是7的加法問題,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并讓同學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看圖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這樣處理,既給學生提供了觀察的時間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還有意識地滲透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數學思想。
2、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 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后的練習中,出現了看一幅圖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的練習(3+3=6,6-3=3),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
不足之處:
1、對于4+2和2+4的同一幅圖,設計意圖是根據一樣的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看圖的過程中,敘述問題語言表達的不夠精煉、準確,有的學生沒聽清,所以教師又重新開始復述。讓學生從理解到體驗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2、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一圖兩式,本節課學生對加法的理解比較透徹。但對減法的理解,還有個別學生分不清總體和部分的關系,原因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理解減法的時間較少,對減法部分還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說說一圖兩式的列式根據,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時間應該相應減少。
的加減法教學反思篇七
5以內的加減法是加減法的基礎,大部分同學在幼兒園都已經掌握5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但是少部分同學對5以內的算法掌握的不是很好。但是加減法的含義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掌握的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據圖意來判斷是不是用加減法,來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加法的含義是求兩個數合起來一共是多少。針對這個含義,上課時,通過例題的圖,讓學生說一說圖意,然后直觀的感受合起來一共多少個,小丑一個手拿三個氣球,另一個手拿一個氣球,下一副圖是把這些氣球放到一個手里了,大家看看有多少個氣球,很直觀的看出有四個氣球,可以通過數一數的辦法,有同學能說出3+1=4個,讓學生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學生說的還不錯,學生能說出,3個和1個合在一起是4個,老師接著說,合在一起就用加法,這是加好“+”。
接著再看做一做,讓同學根據圖意說一說算式的意思,孩子們說的都很好。
接著教學下一個例題,讓學生根據圖編個小故事,說一說圖意,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真不錯,能說出:有3只松鼠在吃松果,又來了2只小松鼠。老師問你們知道現在一共有幾只小松鼠?學生也很輕松的輸出5只,并讓孩子們說一說怎么想的,有數一數的,有用算式的。我重點引導如何算3+2=5,引導孩子從5的組成來計算,既然5可以分成3和2,那么3和2合起來肯定就是5,所以3+2=5。再讓大家擺擺學具感受一下。
總之,5以內的加法,體會加法的含義是重點,計算方法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