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參觀南京博物館小學觀后感參觀南京博物館個人心得篇一
小年的時候,爸爸帶我去參觀文廟附近的桐城博物館。
當我走進博物館,我被眼前的巨大石壁雕刻給驚住了。哇!好精致呀!上面雕刻著許多名人畫像,惟妙惟肖,如:司馬光,瞧,他正在編寫《資治通鑒》呢!
往里走,首先你會看到新石器時代的那些古老的文物。件件精美絕倫,不得不令人佩服我們祖先的智慧,個個都是能工巧匠。
眼前這是一個刻著精致花紋的綠色泥罐,它的胎面很薄,好似一張紙一樣,感覺一碰就要裂開似的。我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一個不小心把它弄碎了。我還是趕緊離開吧。
往右一看,你就會看到從西周到清朝的歷史簡介。這可是我們國家五千年來的歷史文化啊!我內心不由得驚嘆。
接下來,一件又一件古老的文物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被這些巧奪天工的作品深深吸引,纏著爸爸給我講歷史故事。
不知不覺中我和爸爸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地圖上居然有“輕功水上漂”,好神奇啊!
走完“輕功水上漂”,漸入眼簾的是一個仿真的“東作門”。一間間商鋪里有布料店,干貨店,布匹店等等刻畫的人物跟真人般大小,栩栩如生。這里描繪出當時桐城市井生活以及街道人來人往繁榮的景象。我突然有種想穿越到古代的沖動了。
博物館里唐代的陶器,金器,玉器非常多,做工更是精美,折射出唐朝的盛世繁華的景象。
下面來到了我們桐城本地的一些能工巧匠制作的工藝品櫥窗前。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映入眼簾。幾盞大燈籠上面畫的人物是一段段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還有各式各樣的織錦,美極了。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要屬蛋雕了。很平凡的雞蛋鏤空雕刻著我們桐城的歷史名人,人們在此都是小心翼翼的,連個哈欠都不敢打,生怕吹破了薄如蟬衣的蛋雕。厲害了,我的桐城!
不知不覺中我和爸爸已經在博物館里駐足了兩個小時了。里面的珍寶不計其數,有機會我還要來。
我的講解結束了。桐城博物館正在靜靜地等待著你的到來,心動不如趕快行動吧!
參觀南京博物館小學觀后感參觀南京博物館個人心得篇二
南京博物館位于中山門旁,遠遠望去,它古色古香。當我邁進南京博物館大門時,仿佛置身于五百年前。它,向我們展示了中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
還未進入南京博物館時,我的目光就被門前的石雕牢牢吸引住了,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石馬微抬前蹄,從它的眼神中流露出對自由奔騰的渴望。我抬頭看了看珍藏著悠久歷史文物的南京博物館,不禁十分迫切地向往進去參觀。
進門后,玉器館、青銅館、云錦館、瓷器館中精美的工藝品令我目不暇接,驚嘆不已。心想: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竟富有如此大的創造力,真令人難以置信。
我走進了金雕館,一邊走一邊看,忽然,我在一個名叫“金蟬玉葉”的金雕前放慢了腳步。這是一只形神畢肖、金光閃耀的蟬,棲息在碧綠的玉葉上。被玉葉托舉的金蟬側身翹足、雙翼略張、嘴巴微開,好象在奏鳴。它那兩顆圓溜溜的大眼睛緊盯著遠方,仿佛在尋找自己的伙伴。我看著這只妙趣橫生的金蟬,心想:原來古人也有這么一份“童趣”啊。如果沒有那玻璃保護層,我早就伸手去摸摸這個可愛的小家伙了。
走著走著,我的好奇心突然又被一個名叫“金獸”的寶物吸引住了。它就像一塊磁鐵,讓我的目光無法從它的身上轉移。它曲腰團身,伏在地上,張牙露齒,神態警覺,眼睛炯炯有神。我閉上眼睛,在想象中見它兩眼射出寒光,吼聲震天,我國古代的能工巧匠不僅僅刻畫出了它的模樣,而且還入木三分地刻畫出它的靈魂!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既然古人都能做出這么多精妙絕倫的工藝品,那我們為什么不能呢?我們要在未知的“海洋”中不斷求索,造福人類!
參觀南京博物館小學觀后感參觀南京博物館個人心得篇三
就在上幾個學期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班全體同學一起去地質博物館去參觀,參加科學活動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我們想到那里去了解有關地質運動等知識。
我們在去地質博物館路上興致勃勃,隨著那歡樂甜美的歌聲我們來到了的南寧市地質博物館參觀。
我們走進地質博物館,就先發現一個透明的方解石,下邊寫著“方解石是晶族”。接著就看見許多的巖石,有橢圓的,有正方的,有金黃的,有暗紫的,各式各樣。每塊巖石上面還有一些關于這塊巖石的圖片與資料。
我們一直懷著好奇的心情繼續向博物館里面走,一邊走一邊聽那里的工作人員介紹巖石,還一邊做了筆記。
我們隨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一塊大大的,較黑的石頭前停下。這塊石頭泥土棕色的,棕色中夾著幾分白色,摸起來挺粗糙的,沒有光澤,可是這塊黑石頭上有很多的小孔,姐像蜜蜂的巢一樣。我們想:“鐵隕石怎么黑乎乎的,是不是哪個人不小心把它們掉進火坑了,被火燒焦,變黑了呢?”我們疑惑不解。
我們便觀察起這塊隕石來,它每塊隕石的顏色不一,形狀也各異。用手摸一摸它,冰涼涼的。后來我們開始分析,可能是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所以被燒黑了,后來經過這么多年,它才冷卻了。
隕石,在沒有落入地球大氣層時,是游離于外太空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若是落入大氣層,在沒有被大氣燒毀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們平時見到的隕石,簡單的說,所謂隕石,就是微縮版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而留下的殘骸。
參觀南京博物館小學觀后感參觀南京博物館個人心得篇四
南京是名聞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著悠久的歷史 ,燦爛的文化,有著很多的名勝古跡,比如說南京博物館。南京博物館是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時代的建筑物。
南京博物館經過改后被分成了歷史館、藝術館、特展館、數字館、民國館、非遺館,形成了“一院六館”。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歷史館。它主要展示了人類在古代時的文名,文化和藝術。其實人類在那時不但會使用工具來干活,也有一定的審美觀,在碗、鍋、盆上裝飾花文,在館里陳列著大量的`出土文物。
我對古代的人們敢到敬佩,我不由自主的贊嘆道:“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真了不起,用勤勞的雙手作出了那么多的精美的工藝品。
隨后我們又去看了新石器時代,人已經會發明一些工具了,而且會燒制陶器了,想不到遠古的人們也很聰明。接下來是青銅器時代,我看到了古代的樂器青銅編鐘,真是偉大的發明啊!此后我還看到了漢代的金縷玉衣,是漢代的王侯死后穿在身上的,十分精致,他們的墓也規模很大,還有很多古代葬禮的規矩。都是中國古代輝煌時期的文物。
接著我們玩了民國館,民國館重現的民國南京的一條古街,有復古的轎車、公交巴士、郵政局、首飾鋪、診所、酒館、照相館還有火車站。
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更為我是一名南京人而驕傲!
參觀南京博物館小學觀后感參觀南京博物館個人心得篇五
看了介紹后,我們知道了瓦當是一種中國古代建筑構件,是在一排瓦的最前面,是用來遮風擋雨,美化房屋的。那為什么選擇用“人臉瓦當”來做六朝博物館的標志呢?老師告訴我們,人面瓦當是六朝時特有的一種瓦當,只有在南京才有集中發現,是最具代表性的六朝文物,所以六朝博物館就選用它作為標志了。
哦,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次的參觀讓我發現了六朝瓦當的獨特魅力,長了新的見識,同學們,如果你們有機會,一定要來這里仔細參觀哦,你們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